APP下载

主题图书馆建设及其高质量发展研究

2024-06-24董莹

新世纪图书馆 2024年4期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摘  要 在推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过程中,公共图书馆也在不断创新发展,走出了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主题图书馆建设作为顺应新时代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产物,在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成为开展特色阅读推广活动的新模式。本文结合主题图书馆建设实践,梳理了我国主题图书馆的创新模式和服务特色,对高质量发展下的主题图书馆建设及其发展提出了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主题图书馆 ;空间再造

分类号 G258.24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and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me Libraries

Dong Ying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a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system, public libraries are also constantly innovating and developing, and have embarked on a unique path of developmen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med libraries, as a product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ibrary industry in the new era, has become a new model for carrying out characteristic reading promotion activities in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he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system. This paper combines the practice of theme library construction to sort out the innovative models and service characteristics of theme libraries in China, and puts forward thoughts and suggestions on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me libraries under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Keywords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Public cultural services. Theme library. Space

Reconstruction.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公共文化服务和公共图书馆等法律法规的相继出台和实施,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公共图书馆建设有了明确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为了满足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文化需求,当下的公共图书馆在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同时,还需统筹考虑群众多样化文化需求[1]。为此,公共图书馆需要按照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精神要求,以及“十四五”期间我国高质量发展的主题,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提供创新性服务、专题性服务,强化阅读推广的专业性和针对性,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优质服务转变,实现标准化向个性化服务的质量提升。

主题图书馆的出现是在推动建设“以人为本”的新型文化空间的基础上,让图书馆更有温度,特别是具有情感联结属性的服务项目。它是新时代公共图书馆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产物,是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共图书馆提供个性化服务的一种有益补充[2]。主题图书馆作为公共图书馆创新的图书馆类型与形态,将在更加专业化、更具针对性的阅读推广中发挥出创新示范和前沿引领作用。基于此,本文结合主题图书馆建设实践,梳理了我国主题图书馆的创新模式和服务特色,对高质量发展下的主题图书馆建设及其发展提出了思考和建议,以期为我国的主题图书馆建设实践提供借鉴。

1主题图书馆概念和内涵

对于主题图书馆基本概念和内涵的研究还处于理论探讨阶段,学界未形成统一的认识,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2007年裴世荷提出了主题图书馆是根据自身的需求特点,对信息资源进行整合与协调,最大限度地为读者或用户提供有独特价值服务的一组技术或能力的组合[3]。目前普遍接受的是王世伟2009年在《主题图书馆述略》中提出的,他认为主题图书馆是通过特定领域(某一领域或数领域)专藏和服务来满足人们对专类知识和信息的需求的图书馆[4]。从广义上讲,主题图书馆的概念可概括为以主题进行文献信息资源组织的图书馆。从狭义上讲,主题图书馆是为满足某一类读者或某一行业的需求以某一主题或某类主题为基础进行文献信息资源组织,并提供专业化或多样化服务的图书馆[5]。柯平认为,国内的主题图书馆(Theme Library)区别于国外的专门图书馆(Special Library),并且与国内的专题阅览室和专门图书馆、特色图书馆也有区别[6]。可以说以主题为服务范畴建设的图书馆自古以来就有,其中古代早期主题图书馆的典型便是欧洲中世纪的修道院图书馆和我国古代的寺院图书馆。对于主题图书馆的功能与前景,业界学者们寄予很高希望,徐捷认为,主题图书馆是深化公共图书馆馆藏资源配置的特色化服务举措之一[7];屠淑敏指出,在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推进的条件下,开展主题图书馆建设工作具有显而易见的价值和意义[8];刘洪辉认为,城市主题图书馆建设是完善公共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的优先选项[9]。柯平指出,主题图书馆是公共图书馆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10]。当主题图书馆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和议题后,不少图书馆专业期刊开设了主题图书馆专栏,邀请业界学者,在主题图书馆基础理论认识和建设思路等方面展开了热烈讨论,为我国城市主题图书馆的建设提供了办馆依据[11]

主题图书馆并不是凭空出现,国外主题图书馆其产生或源于馆藏之历史积累,在某一专藏文献增长到一定程度自然会有建设主题馆的想法,或源于一时集中采购或获赠一批专题文献,便顺势而建,比如纽约的科技和工商图书馆和以表演艺术为主题的表演艺术图书馆;新加坡以舞蹈、音乐、戏剧、电影为主题的艾斯普尔图书馆;日本以亚洲研究为主题的东洋文库[12]。国内的广州图书馆的立法主题分馆[13]、上海图书馆的生命科学主题馆、杭州图书馆的音乐主题图书馆等等。

主题图书馆建设大抵历经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80年代,国内公共图书馆在主题藏书基础上探索特色服务,形成主题图书馆[14];第二阶段,2000年后,在探索总分馆建设的大背景下,主题图书馆逐渐形成“馆中馆”和“馆外馆”两种模式[15]。第三个阶段,2019年后至今,主题图书馆进入新阶段,历程中有两个重要事件为其树立了里程碑:一是柯平等完成杭州图书馆主题分馆建设的经验总结与理论探索[16],出版了《主题图书馆的杭州模式》一书,形成杭州模式;二是2019年12月,关于主题图书馆的全国性学术研讨会在杭州召开,会议发布了《全国“公共图书馆主题分馆建设”馆长论坛杭州共识》[17]。自此引发了我国主题图书馆的建设浪潮,推动着公共图书馆主题图书馆高质量发展的实现。

2主题图书馆的建设模式

主题图书馆的建设是公共文化服务发展到一定阶段,图书馆做出的创新尝试与探索,是用来解决专门化服务的问题。可以说是公共图书馆不断创新的服务模式之一,其类型与形态是公共图书馆的新业态之一[18]。从主题图书馆建设模式的角度看,主题图书馆大抵分为以下四种形态。

2.1 馆内空间改造,突出特色馆藏

将主题、特有的文献资源及利用其文献资源开展特色服务,满足其特定人群的需要是主题图书馆的服务导向。很多图书馆将主题藏书集中在馆内一个区域,增设主题专区。在图书馆馆内设立主题图书馆,集中某种特色主题文献资源,实行主题文献搜集管理,开展主题信息服务。这种模式是对图书馆现有实体空间进行改造,因为其建设经费主要是来源于财政拨款,图书馆只需要确定特定主题,对实体空间进行重新规划,设计符合图书馆主题的风格,做好实体空间改造,集中各类主题资源即可完成建设工作,因此它具有建设成本低、建设时间短的特点。比如,南京图书馆的国学馆分馆,2016年建成并对外开放,2017年再度扩建,贯穿四层南北两大区域,中间连通,面积达8000平方米,室藏资源总量30万册,阅览座200余个,是南京图书馆“馆中馆”项目中占地面积最大、专题资源最丰富的藏阅区,集服务、展览、活动、交流及研究等多项职能于一体。南京图书馆的江苏作家作品馆也是馆中馆,是江苏省第一个以本地的文学、作家为主题的分馆,是一个具有综合性功能的文学主题分馆。该馆有开放阅览、展览展示、研讨交流及文学作品陈列、作家资料搜集等功能,并提供与江苏相关的名家文学作品及所拍影视戏剧作品的查阅服务。

2.2分馆空间再造,开辟服务新路径

体系化的城市主题图书馆建设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主题图书馆体系化建设的产生与背景是依赖于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的建设与完善。在总分馆的思想指导下,各地公共图书馆根据地域文化特点和文献资源需求而布局,更有利于建设完整的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具有地域分布合理、服务范围广泛的特点,避免了分馆内容单一,重复建设的问题。

建设主题分馆是我国较为常见的主题图书馆建设模式。主题图书馆分馆作为图书馆的服务延伸一方面面向所有市民提供公平服务;另一方面突显某一个服务主题,以主题特色来提升服务的深度,以深度服务来满足特定读者的需求。近年来,江苏地区总分馆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基本实现“全覆盖、均等化”。目前,江苏地区分馆数量共有7073个,主题分馆建设也发展迅速。比如,苏州工业园区图书馆凤凰分馆是东沙湖社工委在园区宣传部(文体旅游局)和苏州工业园区图书馆的指导下打造的以“悦读·悦学·悦享·悦心”为主题的区域性图书馆,旨在整合资源,充分利用多功能阅读空间,开展各类公共文化服务活动,着力打造全民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校外教育辅导站实践基地、青少年校外阅读驿站及传统文化传习体验馆。苏州工业园区图书馆景城分馆,是独墅湖图书馆联合东沙湖社工委打造的一座倡导“家庭·阅读·同乐·共学”理念,汇集各类适合家庭成员阅读书籍、互动交流分享的阅读空间,不仅涵盖基本的借阅服务功能,还以提升“爱阅·家”为品牌文化,以集聚品牌效应为主线,融合各界文化志愿者、开展家庭书目导读活动。

2.3社会空间联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主题图书馆的建设从实践上来看,除了涉及很多专业领域,还有资金、空间、人员等因素,因此单单是依靠政府力量远远不够,必须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跟社会机构共建共享,发挥自身优势,打造出有特色的主题图书馆,实现多方共赢。这种联建模式有利于缓解图书馆人力资源紧缺问题,可实现社会空间价值的最大化利用。比如,南京市的各区级公共图书馆,在“一馆一特色”的总体发展思路指导下,走出了“别样总分馆共享图书馆”的共建共享新路子[19]。镇江市的主题图书馆建设大多数都属于共建型,由市图书馆与企业、各类机构合作建设或管理,图书馆提供文献资源和专业指导,共建方提供场所、设备和人员并承担日常运营,双方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这种类型是近年来镇江主题分馆建设的主要方向,目前已建成40多家。其中比较典型的是与京口区大学科技园共建的人才分馆、镇江市图书馆与“马副官的店”合作共建的“文心书咖”、与摄影家协会合作共建的摄影艺术分馆等[20]

2.4开辟独立空间,实现文旅融合

利用地理位置优势,开辟独立空间建设主题图书馆,更多的是顺应了文旅融合的趋势。将主题图书馆地点设在旅游景区或城市公园,使地点与图书馆的延伸服务主题与对象契合,有利于图书馆服务的衔接、延伸,缩短服务读者的距离。主题图书馆与旅游景点的有机结合,不仅能够将主题体验和旅游体验相融合,而且在阅读推广上实现更佳的文旅融合。独立馆本身处于一定的优势地位,再加上特色的馆藏、专业的服务内容,那么主题图书馆就能够提供持续性服务,除了提供一般的文献、资料汇编或者专题服务,还能从个性化、专业化、深层次等方面开展服务,更大程度的满足特定人群的需要。比如,金陵图书馆在南京南站绿地城际空间站内建成了金图绿地缤果街分馆,所藏有的交通、旅游、人文、经济等方面的图书,不仅满足周边市民的阅读需求,而且也提升了旅客们多样化、个性化的旅游体验,对于旅客了解南京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具有推动作用。苏州吴中区图书馆建设的运河分馆,不仅所有资源均纳入全区总分馆服务体系,实现通借通还和资源共享,而且由于与苏州京杭大运河相邻而居,有助于旅客了解大运河的历史渊源知识。还有靖江市图书馆的岳文化主题图书馆,作为该市首个岳文化主题图书馆,靖江市图书馆以地方特色资源为核心,将地方文化和主题图书馆有机融合,不断搜罗和挖掘大量有关岳飞传记、岳文化研究、宋史研究、国学经典类的图书来充实馆藏。

3主题图书馆高质量发展思考与建议

我国在主题图书馆的建设过程中主要考虑了特色馆藏、深层次信息服务、高素质馆员等方面的问题,而在看过大量的主题图书馆案例后笔者发现优秀的主题图书馆往往拥有与其主题相关的空间布局和建筑外观,能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有利于用户体验沉浸式阅读。将阅读空间与主题空间有机结合,更好地推动全民阅读活动开展是主题图书馆建设的题中之义[21]。主题图书馆如何通过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以及主题突出的特色资源,打造灵动多元的动态虚拟阅读空间,将是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主题图书馆要增强公众的吸引力,除了资源挖掘,空间再造创建出浓厚的主题空间氛围外,还必须创新融合体系,拓宽融合领域,通过互联互通、智能化的服务方式大力提高服务效能,同时依托考核评价等手段,在监督与改进中不断完善现有运行机制,提升团队服务水平,促使其得到长期、有活力的发展。

3.1 借助文旅品牌,实现文旅融合

一个既有的文旅品牌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运营模式,主题图书馆建设借由品牌主题设定,借助其社会影响力,将品牌理念、主题、运行落实到建设的各个环节,将主题图书馆作为文旅品牌的“实体”来运作,将更容易获得特定群体的关注,取得建设的成功。有了主题图书馆实体帮助,既有文旅品牌也能有更多元化地创新与活力。另外,可以进一步加大活动品牌的宣传力度,建立互通互联合作模式,整合两方资源,充分利用互联网,开展品牌活动和培训的推介,提升品牌的认知度和读者的参与度,打造品牌标杆,实现文旅融合。例如,金陵图书馆充分发挥自身特色、整合双方优势资源,通过联合组织实施具有文旅特色的公共服务和社会活动,共同打造文旅融合的精品项目。

3.2赋能空间智慧,提升服务效能

在“十四五”规划中,要求公共文化设施,从内到外,需要“设计”赋能。主题图书馆的建设不仅功能要现代化、环境要舒适、材料要环保,既能满足当下需求,又能引领未来发展。同时,图书馆高质量发展需要人工智能的赋能。随着数智时代的到来,沉浸体验服务是主题图书馆为了更好实现个性化服务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沉浸式体验当然离不开人工智能、5G、AI、VR技术、数字技术等科技的支持[22]。因此,开展主题图书馆建设,赋能空间智慧,提升服务效能,重构图书馆的服务空间,打造主题图书馆的全新服务格局,以沉浸体验空间为引领,利用科学技术,彰显主题图书馆的空间价值。

另外,推进公共图书馆及其服务网点建筑空间、设施设备的智慧化升级改造,优化读者体验感,因为良好的人性化体验是主题图书馆最重要的功能之一,也是提升服务效能的有效途径。依托虚拟现实技术、智能技术实现空间变革,有效地将用户与最符合其目标的资源联系起来,为读者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服务体验,从而实现空间服务效能的优化提升。

3.3 加强机构合作,协同社会发展

依据《公共图书馆法》,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建设应该坚持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参与。引入社会力量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同时也要加强辐射力,大力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宣传活动,提高图书馆的公众知晓度、参与度和美誉度。鉴于各地财政投入存在较大差距,主题图书馆发展建设除了寻求政府财政支持的同时,应当积极探求多元化的发展道路,将图书馆事业市场化,吸引公司及其社会团体的投资,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效能。同时加强协同发展,以“大文化”理念促进各类公共文化空间资源的整合共享。引入社会力量,创新主题分馆发展的模式,鼓励和调动社会力量共同建设图书馆主题分馆。在建设主题空间方面,图书馆拥有场地、设施设备、读者资源等优势,社会机构拥有人才和专业优势。合作双方可以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实现共赢。同时,建议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共同捐建社区图书室。如争取企业、个人共建,利用读书日等活动,呼吁市民积极参与,踊跃捐书。

3.4 培养专业馆员,精准服务读者

人才是公共图书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主题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人才是关键性因素。主题图书馆在文献资源的采集、装修布局、读者服务等方面的运作离不开高素质、专业化的馆员。馆员是图书馆活动的组织者、策划者、实施者,具备与之相关的专业馆员,有助于建设特色鲜明的高质量的主题分馆,从而更精准地服务读者。随着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深入推进,图书馆事业步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培养合格的图书馆专业人才并不断充实到图书馆服务中,是图书馆学教育者和图书馆事业管理者共同担当。此外,人才流动也是主题图书馆持续性建设一个重要因素,通过公平的招聘机制,合理的考核体系,加强专业培训,创新用人模式,建立起素质高、专业强、有经验的人才队伍。

4 结语

如今,科技革命的演变给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带来了颠覆性变革,互联网知识信息服务公司的快速发展,以及ChatGPT等智能对话工具的兴起,给未来图书馆的形态变革带来了新的思路,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模式也可能因此发生颠覆性地变化。主题图书馆开辟了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新路径,面对机遇与挑战,我们应该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公共图书馆发展建设,为图书馆事业注入新的活力,同时在理念更新、资金保障、技术应用、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强。在新时代图书馆事业发展的背景下,继续在主题图书馆建设方面进行探索和创新,必将能推动公共图书馆事业向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全文)[EB/OL].[2022-02-09].https://www.gov.cn/xinwen/2015-01/14/content_2804250.htm.

[2] 张瑶,王宇,王磊.主题图书馆建设现状、模式与未来发展策略探索[J].图书情报工作,2021(17):69-78.

[3] 裴世荷.构建主题图书馆的要素[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23):14-16.

[4] 王世伟.主题图书馆述略[J].山东图书馆学刊,2009(4):36-38.

[5] 郭方圆,金婷,李瀚茹.文旅融合背景下主题图书馆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从图书馆“五要素”角度看主题图书馆建设[J].图书馆学刊,2023,45(9):1-4.

[6] 柯平,袁珍珍,张畅.主题图书馆的中国实践[J].图书馆建设,2020(1):8-15.

[7]  徐捷.基于公共图书馆之主题图书馆的构建研究[J].河北科技图苑,2015,28(1):25-28.

[8] 屠淑敏.试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中主题图书馆建设:基于杭州主题图书馆建设实践的思考[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6(3):77-81.

[9]刘洪辉. 城市主题图书馆建设:完善总分馆服务体系的优选项[J]. 图书馆建设,2020(1):20-21.

[10] 柯平.主题图书馆:公共图书馆高质量发展新路径[J].图书馆建设,2020(1):6-7.

[11] 张青霞.空间变革背景下主题图书馆建设的思考[J].河南图书馆学刊,2020,40(10):84-86.

[12] 周德明. 主题图书馆三论: 特征、建设和价值[J]. 图书馆建设,2020(1):16-19.

[13] 丁沫.我国主题图书馆建设现状的调查分析[J]. 河南图书馆学刊,2015,35(5):102-104.

[14] 丁若时,应悦.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公共图书馆主题图书馆建设策略研究[J].图书馆学刊,2021,43(9):39-44.

[15] 伍力.公共图书馆主题分馆建设研究[J].图书馆建设,2020(A1):158-161.

[16] 柯平,袁珍珍,张畅.主题图书馆的中国实践[J].图书馆建设,2020(1):8-15.

[17]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 全国“公共图书馆主题分馆建设”馆长论坛在杭举行 [EB/OL].[2020-01-02].http://www.urbanchina.org/content/content_7646914.html.

[18]柯平.主题图书馆:公共图书馆高质量发展新路径[J].图书馆建设,2020(1):6-7.

[19]焦翔. 别样总分馆共享图书馆[N]. 新华书目报,2020-06-26(008).

[20]镇江建成主题“阅读新空间”40多个[EB/OL].[2020-07-02]. https://new.qq.com/omn/20191111/20191111A00EAY00.html.

[21]杜希林,刘芳.基于空间再造的主题图书馆建设实践与思考[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2(11):5-12.

[22]杜希林,王宇,吴瑾.关于公共图书馆“十四五”规划制定的思考[J].图书馆杂志,2020,39(12):29-34.

董莹 南京图书馆副研究馆员。江苏南京,210018。

(收稿日期:2023-06-20   编校:陈安琪  刘明)

猜你喜欢

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2018:中国会展业“高质量发展”之年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辽宁省绿色增长水平提升路径及对策分析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解读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浅析如何做好图书馆的公共文化服务工作
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的法理分析与法律构建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评价指标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搞好公共文化服务,推动艺术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