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金纳强化理论视域下英语初学者语音教学的研究
2024-06-23杨凤
杨凤
【摘 要】 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的强化理论认为,在教学中,强化理论和教育教学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然而,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初学者本身具有对语音系统缺乏系统性认识、对语音学习的目标和内容不明确等特点,并且其学习进程会受第一语言的负迁移影响。为此,文章通过理论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强调初学者先模仿并反复操练;在教学手段上,教师可采用以积极强化为主、用程序教学并将间隔性强化和及时强化相结合等方式提升英语初学者语音学习的效率。
【关键词】 斯金纳强化理论;英语初学者;英语语音教学
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的强化理论是以巴甫洛夫条件反射理论为基础的“操作条件反射”概念。该概念认为,为达目的人或动物均可能会出现与周围环境交互的行为。当主体认为这种交互行为能帮助其趋近于达成或能达成目的时,该行为可能会在今后重复不断地出现;反之,当主体认为这种行为对其产生的有利影响不大时,那么该行为就会在今后减弱甚至消失。
对英语初学者而言,接触并学习一门新的语言相对困难,只有打好语音基础,初学者的理解能力或者自信心才会增加。因此,在了解英语初学者的语音特点的基础之上,利用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帮助其进行语音学习,能为学习者们夯实语言基础。
一、斯金纳强化理论
(一)强化理论的定义
强化理论源自斯金纳对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理论的解读。在巴甫洛夫的理论中,“强化”指的是伴随着条件刺激物之后无条件刺激的出现;而斯金纳则将“强化”定义为伴随某种行为后出现的事件,能够增加该行为再次出现的概率。斯金纳认为对“强化”的控制即是对某主体行为的控制。综合理解,斯金纳的强化理论解释并试图改变主体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在这一理论中,“强化”简单而言就是对主体的某种学习行为进行肯定(给予奖励或报酬)或否定(施加惩罚),通过这种肯定与否定的方式对主体的学习行为进行调节,从而使得主体的学习成果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强化”的分类
斯金纳将强化理论中的“强化”根据不同的标准分为三种类型:
1. 按照强化物的性质
斯金纳根据强化物的性质,将强化分为“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
“积极强化”指的是在主体(动物或人)表现出某种行为后进行的人为干预,这种干预可以增加该行为再次发生的概率,这种干预也被称为“积极强化物”。举例而言,当英语语音初学者在教师的引导下,成功地准确拼读某一语音时,教师给予学生表扬,这种行为就会受到积极强化,而表扬则是积极强化物。
“消极强化”则是指由于在个体表现出某种反应(行为)后进行的干预,从而排除了某种不良后果,增强了正确行为发生的概率,这种干预也被称为“消极强化物”。例如,某个初学者在教师已经进行引导的情况下拼读某一语音仍然不正确,教师可能会对学生施加惩罚,如要求学生重复拼读数十遍,以此来增加学生正确拼读行为发生的概率,其中“重复拼读数十遍”就是主体行为的消极强化物。
2. 按照人类行为受强化影响的程度
斯金纳根据主体行为受强化影响的程度将强化分为两个等级,即“一级强化”和“二级强化”。
一级强化指的是能够满足主体生存、繁衍等基本生理需要的强化,如食物、水、安全和温暖等;二级强化则是指初时并不具有强化作用,但需要与一级强化物反复联合才能获得自身强化性质的事物,如赞赏、关注度和物质奖励等。
3. 按照行为和强化间隔时间
斯金纳根据行为发生与强化物出现间隔的时间将强化分为“连续式强化”(也称即时强化)和“间隔式强化”(也称延缓强化)。
“连续式强化”是指每一次主体表现出正确反应都会得到强化反馈,或者在每个学习阶段都会给予主体积极强化。举例而言,当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正确拼读语音时,教师可以立即给予口头或物质性的表扬,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知道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从而鼓励学生,减少其犯错的概率。
“间隔式强化”是指主体行为的产生与强化物的出现之间会有时间间隔,而且这个时间间隔的长短会随着时间而变化。举例而言,教师在课堂上会不时进行单词测试,但不是每次测试都会立即给予反馈或奖励。相反,教师可能会选择在一段时间后,如一周或两周,才对学生的单词掌握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估,并根据表现给予奖励或反馈。
(三)斯金纳强化理论和教育教学的关系
1. 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行为
所谓塑造,即让学生达成其学习目标,为此,教师需要不断给予小步性反馈。因此,为了帮助学生塑造出新的且正确的学习行为,斯金纳在其强化理论的指导下研究出了一整套能够帮助学生塑造其行为并延续其正确行为的新方法:教师针对学生行为(符合所要塑造方向的行为)不断地给予强化,直到新的且正确的行为出现并持续优化加强。
2. 帮助学生纠正错误行为
斯金纳将其强化理论也应用于学生错误行为的修正工作中。一般而言,对错误行为的修正工作并不需要太多烦琐的步骤,只需要教师或行为纠正者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行为采取忽略方式,不给予任何强化干预,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个体自身就会意识到现有的行为不会得到教师或他人的认可,随后这种错误行为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修正。
3. 程序教学
1953年,斯金纳提出了“程序教学”,尽管听起来似乎难以理解,但实际上蕴含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在“程序教学”中,他将知识的习得和传授细分为一系列过程:在知识量趋近于相等的情况下,与上一个学习过程相比,每个下一个学习过程的难度和复杂程度更高。因此,学生的学习量适中,学习过程由易到难,学习内容相互关联,这种循序渐进的过程使得学生的学习过程不至于过于困难,也使得他们正确反应的比率较高。
二、英语语音初学者的特点
(一)对语音系统缺乏系统性认识
在刚开始学习一门语言时,许多初学者对英语语音缺乏系统的了解和认识,因此很容易忽略许多语音的细节问题,导致发音不正确,使得语音基础从一开始就处于不完善的状态。一个常见的问题是单词重音的错误读法,重音与韵律美息息相关,错误的重音会使单词听起来十分奇怪,并且可能会误导学生对单词词性的理解。比如,单词“import”在动词形式下的发音是/?謖Imp?蘅?蘼t/;而在名词形式下的发音是/Im?謖p?蘅?蘼t/。此外,学生可能会忽略爆破音的省音现象,过度用力发音,导致每个单词的发音听起来生硬。这些问题都源于学生在开始学习时对语音系统的认识不足。
(二)第一语言的负迁移
初学者在开始学习英语时,由于对英语的了解不够深入,往往会将一些母语中的发音习惯带入英语学习中,这样做有助于他们快速学习和记忆英语知识。例如,汉语拼音与英语字母的小写形式几乎相似,因此可以帮助学生更容易地学习字母的书写和记忆。然而,更多情况下,母语可能会对二语习得产生负面影响,因为学生可能会将一些不适用于英语学习的规则应用到英语学习中。其中,为应对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学生可能会在自己不太熟悉的英语单词下标注上中文谐音等,这种习惯甚至会一直延续到高等教育阶段。
(三)语音学习的目标和内容不明确
许多初学者在刚开始接触英语语音时,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内容,不知道自己应该学什么、怎么学,以及学到什么程度才能够满足自己现阶段的需求水平。在实际的语言教学过程中,大多教师仍然采用的是传统教学方式,过于强调语法等语言规则性知识,并未注重语言本身的语音教学,未能发挥学生在语音学生上的主观能动性,造成学生被迫接受“哑巴英语”式教学。因此,这个阶段的学生对语音的忽略会造成在今后的语言使用当中缺点慢慢暴露,使得语言发音方面的学习效率甚微。
(四)学生存在一定不良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对学习效果的影响程度深远,学生在语言学习初始阶段的不良习惯可能伴随他们到大学阶段,甚至一生。例如,诸多学生在刚开始学习语音时,因为记不住教师在课堂上教读的正确读音,对音标也一知半解,于是他们会在该单词下面用汉语标上同音汉字来帮助他们记住读音,这样的方式会使他们的错误固化,导致在今后的学习中很难将错误改正。因此,无论是哪个阶段的学生,只要他们仍在进行语言的习得,教师都应将训练良好发音习惯来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避免因发音不正确、不规范而减缓语言学习的进程。
三、强化理论对语音教学的几点启发
(一)模仿与反复操练
胡春洞认为,“听是语音教学的根本方法。语音教学的基本步骤是听清音后开口发准。学生在语音学习中模仿地听,在听音过程中还要辨音性听,通过听辨和模仿纯正的语音语调,提高学生的辨音能力。”在学生对正确读音足够熟悉之后,就需要进行反复地强化。否则按照斯金纳的理论,如果对某一行为不进行强化,即使学生已经形成了正确的发音,这种行为也会因为得不到强化而逐渐消退。模仿和操练是英语语音学习的关键,只有通过不断的反复训练和纠正学生的发音,才能对学生语音习得的各个方面进行进一步的强化。
(二)以积极强化为主
受教育资源、生源地、方言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学生的英语语音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在语音学习问题呈现多样化、复杂化等特性。特别是受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影响,大多来自农村和偏远地区或者基础较差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难免会因害羞、胆怯而不敢张口发音,不主动配合教师。因此,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对学生点滴的进步都要进行及时反馈,采用多种形式来鼓励他们(如肯定的眼神、表扬的话语、小的物质奖励等),缓解其语音学习上的焦虑,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和热情,从而有效地强化其良好的语音行为。
(三)采用程序教学
贺杰认为,“语言学习是一个漫长却不能一蹴而就的过程,语音教学应该分阶段进行,体现它的过程性和动态性,要在不同的阶段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语音教学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可以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级目标。”因此,教师应采用语音程序教学,将语音学习内容分工明确,学习由易到难,学习内容环环相扣,使得学生在每个语音学习阶段都能有效及时地调整自己的语音行为,对自身语音水平的变化也有所了解,从而使得良好的发音习惯得到强化,最终可以自主的正确发音。在语音学习中,学习者可以先进行英语元音的练习,继而练习辅音等。
(四)将间隔性强化和及时强化相结合
初学者的个体特点不同,强化的要求也不同。对英语语音的初学者而言,在学习的前半阶段,需要采用及时强化。比如,在一开始模仿某一语音的读音时,当学生正确发音后,教师应及时给予表扬,使学生能够明白自己所做的行为是正确的。又如,在教师发现学生的不良习惯时,应给予他们及时的惩罚,使这种不好的行为得到改正,从而强化好的学习习惯。而在学习的后半段,学生就不再需要教师时时刻刻在耳边强调某一行为,而是应该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自主进行间隔性强化,使得学生增加好行为发生的概率。
四、结语
英语语音在英语专业学习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打好语音基础是学好英语的首要条件。文章针对英语初学者的特点或缺点,利用斯金纳理论对语音教学提出了反复模仿与操练、积极强化为主、采用程序教学,以及将间隔性强化和及时强化相结合等几点启发,旨在帮助英语初学者夯实语音基础。然而,任何理论都不是完美的,斯金纳理论也有其局限性,比如过度强调机械操练,忽视了人的认知能力,以及强化的度难以掌握等。因此,在利用斯金纳理论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也需要合理掌握和运用该理论,避免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 梁媛媛. 浅议斯金纳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 考试周刊,2012(05):96-97.
[2] 郭岩. 论汉语发音习惯对英语学习的影响[J]. 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03):76-77.
[3] 桂灿昆. 汉英两个语音系统的主要特点比较[J]. 现代外语,1978(01):44-50.
[4] 胡春洞. 英语教学法[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5] 贺杰. 英语语音教学的多元思考[J]. 青年文学家,2009(15):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