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育人 向美而行
2024-06-23王瑞明
王瑞明
【摘 要】 如何落实以美育人,引导学生向美而行,是高中美术教师主要教学目标之一。文章分别从以美育人、向美而行这两个视角出发,提出了引导学生感受美、感悟美、体悟美的教学思路,让美育渗透于课堂中,潜移默化影响学生思想。同时,文章提出了多项课堂美术教学方法,致力于为学生打造开放、交互、丰富的审美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审美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感受、理解与表达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审美能力。
【关键词】 美育;高中美术;以美育人;美术鉴赏
根据《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20年版)》文件中对美术教育的阐述可知,美育是美术课程教学的重要任务。高中美术教师应当认识到美术教材的美育重要性,深入发掘教材中的美育资源,将文化类、作品类等不同类型的美育素材与美术鉴赏学习相结合,在鉴赏中引导学生感受美、表达美;将美育活动与美术创造相结合,让学生在创造的过程中显化自己的审美,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一、以美育人,高中美术的课堂教学基本思路
高中美术课堂中,教师落实美育教育,应当充分发挥美术课优势,灵活利用课堂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去感受、感悟、体会,让学生逐渐从“赏析美术作品”进入“感悟作品内在美,体会美术的文化之美、思想之美与艺术之美”的层次。在高中美术课堂上,教师以美育人,可以按照如下思路进行。
(一)感受美,启发学生积极观念
美术的本质是一种视觉艺术,可以调动人的视觉感知,促使人们产生审美感受。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美术作品,刺激学生的视觉感知,让学生在观看作品的同时形成审美感受,从而唤醒学生的审美感知,让学生情感感受得以丰富,初步启发学生的审美意识。
以湘美版必修教材“第二课美术作品与客观世界”课堂教学为例,教师首先给学生展示作品《寿桃图》,然后对学生进行引导:“请大家观察这幅画,说说这个画面中何处看出是‘寿桃呢?创作者是如何将‘寿桃与画面中的桃子形态结合起来的呢?是如何表达‘寿桃特殊意蕴的呢?”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学生们观看图画,以视觉感知到图画中“寿桃”的圆润、饱满的状态,将图画中的形态信息与作品名字相结合,从而感受这幅画的自然之美,感受我国传统画的人文美。由于作品中的客观物象与人文审美均来源于真实自然、来源于我国社会风俗,具有十分明显的传统文化特征,因此,学生在感受美时还可以树立“从文化审美”“从生活中审美”的积极观念。
(二)感悟美,培养学生思想意识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这是爱因斯坦的名言。知识是有限的,而学生的想象力是无限的。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真正实现以美育人,发挥美术的教育意义,就要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湘美版必修教材第一单元第二课中有一幅《刘胡兰就义》,画面丰富,色调低沉,整体氛围压抑,具有较强的感染力。教师可以让学生对作品的画面进行联想,比如:“请大家根据你对这段历史事件的了解,想象一下,这幅画面中每个人应当是什么样的角色?每个人的情感应当是怎么样的?”教师引导学生合理想象,关注历史与艺术巧妙融合的画面之美。这样的美育教育,既可以让学生直观感受美术作品的画面美、内涵美与情感美,也有益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民族情感、革命意识等思想意识。
(三)体悟美,辅助学生理解艺术
在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践行以美育人,教师不仅可以利用美术鉴赏课,还可以组织开展美术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们走出教室、走进自然与社会,在真实的环境中体悟美术之美,发展学生的艺术理解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在鉴赏完《刘胡兰就义》之后,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这幅画生动地还原了当时事件中各人物的表情与状态,让我们感受到这个事件的压抑与沉痛。作者是如何做到的呢?请大家在周末以小组为单位,寻找生活中的一件事,认真观察这件事的主人公状态与整体事件的氛围,再次谈论一下,作者是如何还原真实场景、呈现动人画面的?”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学生在生活中探寻与艺术相关的内容,感受生活的一点一滴,感受不同事件中人们的情感,既激发了学生对美术艺术的兴趣,也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拓宽了学生的艺术视野,真正让学生体会美,形成对美的理想,树立美的素养。
二、向美而行,高中美术的课堂教学实践策略
在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落实美育教育,真正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向美而行,让学生在感受美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审美态度,寻找自己的审美视角,能够主动发现更多的美,主动表达与创造美。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利用教材内的审美资源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手段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具体实践策略如下。
(一)多角度发掘美育内涵
要想将美术贯彻落实于美术课堂中,引领学生向美而行,主动观察美、追寻美,就要充分理解美育内涵,根据课程内容与学生情况实施相应的美育计划。教师可以在现有的美术课堂教学基础上,充分利用学科优势,将美育贯彻融入整个学科中,兼顾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与美术技能掌握,同时关注学生的思想意识与价值观念发展。在美术鉴赏课中,教师要善于从科学角度开发美术作品的艺术价值,将艺术作品与思想政治、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与历史背景全面结合,并且将其作为课程导入素材、课堂交流材料。
以湘美版必修教材第二单元“第二课礼仪与教化”为例,教师组织学生鉴赏《女史箴图(局部)》。课堂上,教师从历史、社会背景、封建等级制度、服饰文化、社会经济发展等角度,开发其中的美育内涵。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多角度的背景资料,提出要求:“请结合这些资料,分别从每个角度入手,说说应当如何鉴赏这幅画呢?画作中体现出什么样的服饰之美呢?画作中体现出当时人们对女性姿态的何种审美倾向呢?从画作中,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何种情况呢?请结合历史说说社会经济发展与美术艺术之间的关系,尝试着说说当时经济条件之下人们的审美倾向。”采用这样的方法,教师充分整合资源,为学生发掘多元化的美育内涵,给学生提供隐性指导,让学生在多角度鉴赏的同时形成正确的审美认知。
(二)把握教材内的美育重点
高中美术教学中,以美术鉴赏教学引领学生向美而行,应当精心研读美术鉴赏教材,把握教材所体现出的美育重点。在湘美版教材中,对教材目标与教学中的美育,有着深入的思考,将美术知识、技能、文化之美与艺术之美相融合。教师必须立足美育整体角度,将自身生活经验与美术作品相结合,把握住美育逇重点,才能够真正实现以美育人的效果。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当根据本节课需要鉴赏的作品,对美进行思考。
湘美版必修教材第二单元“第四课人间生活”中展示的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向学生呈现了宋朝经济繁荣、社会昌盛、百姓生活富足的景象。教师可以把握住“人间生活”这个重点,从日常生活角度导入这幅画,引导学生从“生活细节之美”角度鉴赏画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欣赏到宋朝市井繁荣之美,而且可以感受到工笔画的真实、传神、严谨之美,让学生感受我国传统工笔画的艺术魅力,加强学生对传统美术艺术的兴趣。
(三)潜移默化发展学生审美
湘美版高中美术必修教材中,有着丰富的艺术作品,这些作品呈现出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比如绘画、雕塑、陶器、建筑、剪纸等。这些丰富多彩的艺术作品都具有隐性教育功能,能够让学生在观看作品、鉴赏美术作品时自然地形成审美意识,潜移默化发展审美素养。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不同的美术表现形式的作品进行赏析,引导学生观看、体会不同美术作品中的美的形式,从而丰富学生的审美储备,潜移默化发展学生的审美素质。
在湘美版必修教材第二单元“第四课人间生活”中,教师可组织学生鉴赏“磁州窑白釉黑彩孩儿鞠球纹枕”。这一作品为北宋时期的瓷器,呈现出一种空间中的静态美。教师可以利用鉴赏环节,引导学生感受这件作品形态、花纹的美感,让学生结合北宋时期的主流审美,说说这件作品的形态美体现在何处、图样纹饰之美体现在何处。在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与交流的过程中,能够实现对学生审美观念的塑造,最终起到潜移默化的美育效果。
(四)强调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为了让美育渗透到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中,应当始终强调以学生为课堂主体,并且凸显学生在课堂鉴赏活动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主动观察、主动了解与思考的过程中获取知识。从学生的角度而言,教师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空间,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美术学习角色,不仅仅跟着教师学,也会主动了解更多的美术知识,做出更多的鉴赏行为。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美术作品创设情境,提出开放式问题,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空间。比如在《刘胡兰就义》的鉴赏课上,教师提问:“这幅图描述了什么样的场景呢?你是如何通过观赏画作体会主人公的心理情感的呢?请大家展开说说。”这样的问题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学生们会认真观察画作中每个细节。教师继续引导:“主人公的状态是怎样的?主人公与敌人之间的动作是什么?其他人的肢体动作是什么?”这样的提问方式,可以凸显学生的自主性,将课堂空间交给学生,让学生更乐于鉴赏画作、探索画作的细节,从而加深对画作的解读,丰富学生的鉴赏审美经历,促进学生审美素养的发展。
(五)传递美术作品中的思想美
面对优秀的美术作品,学生必然会感受到其中丰富的思想情感,从而产生审美经历。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重点向学生传递优秀美术作品中的思想,让学生感受到艺术思想之美,接受思想之美的引领。教师可以从教学语言角度入手,以柔和的语言引导学生进入美术作品的鉴赏场域;也可以给学生讲述作者对画面人物、画面结构的塑造理念,给学生讲述这个作品的创作环境,让学生感受作品表象之下的本质思想,体会作品所赞扬的、称颂的思想品质。
以湘美版必修教材第三单元“第三课托物寄情——美术作品与艺术家人生经历的关系”鉴赏课为例,王冕的《墨梅图》是本节课的主要鉴赏作品。教师分别从画面结构、色彩表象、客观物象与画中物品对比角度入手,富有感情地给学生分析这幅画的创作技法。在聆听教师讲解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逐渐感受到传统水墨画技法与传统文人寄情于山水思想的密切关联,形成“水墨画的物象来自客观现实,略高于客观现实”的审美思想,进一步感受了传统水墨画中寄情山水的艺术思想之美。
(六)以任务驱动学生表达美
任务教学法,是一种较为经典的教学方法。在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为学生设置具有美育导向的任务,以任务驱动学生自主探索美术作品,在赏析的基础上形成审美感想,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审美感受,实现“表达美”的美育目的。教师设置课堂任务,既要考虑到本节课美术课程内容与主题思想,考虑以美育人的需求,也要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审美水平与鉴赏经历,调整任务的难度,确保学生能够完成任务。
以湘美版必修教材第三单元的“第二课美术家眼中的自己——自画像中的自我表现”课堂教学为例,教师根据《韩熙载夜宴图》这幅作品,结合本节课主题思想,提出符合学生认知与鉴赏水平的探究任务:1. 《韩熙载夜宴图》属于审美类型画作?是中国画水墨画?工笔画?还是其他的?2. 请鉴赏这幅画,分别说说这幅画的构图、内容、技法,判断其是否属于中国画?3. 请试着从画面布局、颜色色调、画作主题与传递的思想等角度出发,说说整幅画美在哪里?哪些细节在传递美感方面做出了贡献?教师给学生布置这些任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鉴赏画作,说出自己的看法,而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利用已学知识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既可以加深对画作艺术理念的理解,也可以让学生经历表达美、创造美的过程,强化学生的审美体验。
三、结语
美育作为高中教育育人的重要构成,对学生审美素养、文化内涵及思想修养的发展而言具有重要作用。在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落实美育教育,不仅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美育资源,还要采用灵活多样的美育活动形式,让学生在感受、表达与创造的过程中真正实现以美育人、向美而行。
参考文献:
[1] 毛鸿达. 基于核心素养的美术课堂教学要求和策略分析:以美术学师范专业课堂教学为例[J]. 美术教育研究,2024(01):157-159.
[2] 冯彦龙. 高中美术教学中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探究[J]. 甘肃教育研究,2023(09):35-37.
[3] 刘倩楠. 高中美术鉴赏“问题式”学习目标设计[J]. 河南教育:教师教育,2023(07):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