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中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有效策略

2024-06-23雷澜

电脑迷 2024年5期
关键词:生活自理能力中班幼儿家校共育

雷澜

【摘  要】 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幼儿适应集体生活所必需的,良好的习惯有助于培养孩子独立的人格。然而,一些幼儿由于家长过多干预,导致自理能力不足,难以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这可能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发展。因此,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家长和教师需要有效提升幼儿的自理能力。教师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针对全体幼儿,培养他们终身受益的良好生活习惯。

【关键词】 中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独立性;家校共育

生活自理能力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自己照料自己的能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与家长密切配合,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洗漱、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要求:“对儿童的基本生活能力不宜过度保护和代办,以免剥夺幼儿自主学习机会,养成幼儿过度依赖的不良习惯,影响其主动性和独立性的发展。”幼儿园要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使其能够独立进餐、洗漱、穿脱衣服、系鞋带等,这对幼儿适应集体生活、学会表达和展现自我,对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中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幼儿的独立性

许多儿童教育专家主张,培养独立性应是儿童教育的首要目标。独立性指的是一个人能够自主处理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具备独立思考和表达意见的能力,不受外界影响,能够自主选择和做出决定。幼儿若具备自我照料的技能,便能够在日常生活中遵循规则,目标明确,观察敏锐,擅长创新,热衷于思考和提问,充满好奇心,并能够从日常琐事中找到解决办法,逐渐培养起独立的技能和精神。毫无疑问,幼儿的日常生活自理技能是构建他们独立性的基础,提高这些技能将有利于加强他们的独立性。独立的技能和创新精神共同促进着幼儿的发展,而日常自理能力则是他们独立性的基础。因此,提高自理能力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独立性。

(二)有利于锻炼幼儿的表达能力

在中班阶段,幼儿的各方面能力都会得到提升,尤其是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幼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需要注意引导幼儿正确地表达,让他们敢于说、勇于说,并且说得正确。很多家长反映,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自理方式与在家中有很大不同,幼儿在幼儿园接受教育时,会不断吸收新知识,但同时也会遇到挫折和困难。面对这些新的挑战时,幼儿会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与幼师和同伴进行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会得到显著提升。

(三)有利于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幼儿的自理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最明显的体现就是能够独立处理各种日常事务。学会如何用餐通常被视为提高幼儿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第一步。在上幼儿园之前,许多孩子必须依靠父母的帮助来完成用餐。幼儿园开始进行日常生活技能训练后,幼儿会自主地关注用餐技巧。例如,幼师可以指导孩童学习正确地操控勺子,他们可以用一只手托住小盘,另一只手稳稳地握住勺子,轻轻地将饭菜送入嘴里,从而实现正确的用餐过程。当幼儿能够独立执行各种流畅的行为,例如自我用餐时,他们的自尊心将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在幼儿掌握了用餐的基本技巧后,幼师可继续向幼儿传授更多的日常生活知识,如穿衣、刷牙、整理床铺等。随着时间的推移,幼儿将有可能独立处理许多过去由父母代劳的任务,从而持续提升其自尊感。另外,当幼儿掌握了日常的生活照料技巧后,他们也有可能去探索更多的技能,例如绘画、书法、玩积木等。如此,幼儿可以做的事情将逐渐增加,这将使得他们在老师和父母的激励下,更加有自信,并且更加享受学习的过程,为未来的持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有利于落实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素质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如今,劳动技术教育日益受到重视,作为教育的第一阶段,学前教育应重视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使其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许多幼儿园明确规定,幼师应鼓励幼儿完成力所能及的任务,例如自己倒水、自行取放餐盘、自己穿衣、参与小组擦桌子和拖地等。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有助于他们认识自我与他人以及社会之间的关系。

二、影响中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因素

(一)幼儿个体发育的差异性

幼儿的个人发展差异可能会影响教师对他们日常生活自理技能的培养。幼儿的发展水平存在着个体差异,有些幼儿身体发育较快,学习能力较强,但也有发展速度较慢的幼儿。在同龄幼儿中,女生的精细动作发展可能比男生更好,这可能是由于大脑部位的差异导致的。对身体发育较快的幼儿而言,他们能够顺利接受幼师的指导,并熟练掌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然而,发展较慢的幼儿可能难以跟上幼师的教学节奏。举例而言,在教授“翻跟头”技能时,幼师采用了儿歌、示范、互动演示和洗手练习等多种方法来引导幼儿。大多数幼儿都能够熟练掌握翻跟头的技巧,并能够在垫子上流畅地执行。只有极少数幼儿,即使经过多次练习,仍然需要幼师的帮助才能完成该动作。

(二)不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

家庭教育观念对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有着显著影响。然而,一些父母过分关注幼儿的文化知识,而忽视了对其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一方面,他们认为即使不特意进行培养,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也会自然掌握这些技能,因此不必进行专门的训练。另一方面,一些工作压力较大的父母可能会将孩子托付给年长的祖辈来照顾。然而,部分老年人认为孩子太小,尚无自理能力,因此会直接为他们处理如穿衣、进餐等日常琐事。这种过分包办代替的家庭教养方式会对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产生显著影响,因为孩子在这种情况下缺乏解决问题的机会,无法在实际生活中锻炼。此外,有些老年人为了避免孩子在进餐时弄脏衣服,甚至为了节省时间,会直接喂食。在缺乏科学教育的背景下,孩子们失去了学习和实践的机会,很难形成自我独立的思维。溺爱和无条件包容也不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在这种情况下,幼儿往往习惯性地依赖家长,而自理能力无法得到有效培养。

(三)不合理的幼儿园教育方式

在幼儿园中,幼师的教学方法主要用于提升幼儿们的生活自理技能,这种方式对他们的成长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优质的幼儿园教育环境中,幼儿们不仅能够学会丰富的生活自理技巧,还能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地按照步骤进行,严格遵循标准的操作流程。然而,在不适宜的幼儿园教学环境中,幼儿们的生活自理技能可能无法得到充分的提升,他们经常会忘记应该做什么,或者产生违反规定的行为。目前,一些幼师的教学方法存在不合适的情况。例如,他们倾向于亲自引导幼儿们完成各项任务,而非让他们独立完成。这些幼师们经常过分介入幼儿们的日常琐事,导致幼儿们失去了锻炼的机会。

三、中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策略

(一)促成家园共育

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对幼儿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家长能够配合并且支持理解幼师的工作,那么将会取得巨大的进步。通过家园共育,可保持幼儿家庭和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和行为一致,真正实现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因此,幼师有责任定期书面或影像形式向家长展示幼儿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技巧,主动与他们沟通,并根据他们的具体需求提供引导和建议,从而实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协调一致。

首先,可以通过幼儿入园、离园时间与家长个别交流意见,举办家长座谈会、主题讲座如“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或邀请优秀家长分享“我是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的”等活动,通过教育改变家长观念,减少代劳行为,鼓励幼儿自己处理事务。

其次,幼师还有责任鼓励父母积极帮助幼儿增强日常生活的自立性,并及时通知他们幼儿在幼儿园的学习情况。例如,当幼儿们已经学会了在幼儿园吃饭的技巧,幼师应该及时告知父母孩子的熟练程度。父母在幼儿回家后应该让他们自主地开始进食,并在必要时提供引导。在幼儿完成用餐后及时给予赞扬,以提升他们的自尊心。

最后,家长应将幼儿在家中的学习情况反馈给幼师。特别是对在隔代教育环境中成长的幼儿,幼师需要与他们的家长积极交流,并用适当的方式解释提高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同时,需要引导他们认识到过度宠爱和过度干预的后果,并鼓励他们为幼儿提供更多的实践和尝试机会。幼师有责任积极推动家庭和学校的合作,寻求家长的帮助和协助,使他们在幼儿的日常生活自理技能培养中发挥重要作用,为幼儿提供优质教育。

(二)提高幼师的职业素养

生活自理技能对幼儿的身心成长至关重要,而幼儿是否能够熟练运用这些技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幼师的专业素质。因此,幼儿园和幼师需要致力于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进一步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技能的教学水平。对幼儿园而言,首先需要确保幼师的素质。对新入职的幼师,需要进行全方位且严格的入职资格测试,只有通过测试的幼师才能正式开始工作。其次,需要定期对幼师进行评估和监管。根据各类教育准则对教师进行评价和审查,定期对他们所教导的学生进行全面或随机检查,并向家长发放调查问卷,以信息收集和甄别的方式了解幼师的教学效果是否符合预期。从幼师的角度来看,他们需要提升职业责任感,理解幼师的职业价值和重要性;需要增强教学技巧,积极参与学习和培训,积累各种前沿的教育方法;需要更深入地理解幼儿,用关爱和耐心来对待他们,持续提升教育质量。

(三)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

培养中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最重要、直接的方式之一是通过教学活动。幼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展开相关的教学活动。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能过于急躁,应首先提出最低要求,以激励为主,逐步提高要求,持之以恒。中班幼儿充满好奇心,总是渴望独立完成任务,作为幼师,应该保护他们的好奇心,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设计出适合中班幼儿年龄特点的教学活动,并且需要循序渐进,一步一步地进行。

1. 运用主题绘本,培养幼儿阅读绘本的兴趣

幼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一些优秀的绘本作为素材。这些绘本通过小故事和生动的图片生动地展示了一些良好的生活习惯,幼师可以加以引导,以此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和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幼师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高质量的主题绘本,并充分挖掘这些绘本的教育价值,引导幼儿进行阅读。可以设立专门的阅读区域,例如“阅读角”,供幼儿阅读。此外,还可以利用这些主题绘本开展集体教学活动,将阅读与生活技能相结合,从而促进幼儿的自理能力的培养。

2. 通过游戏活动,加强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

玩游戏是幼儿特别喜欢的活动,能够寓教于乐。幼师应该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一些互动小游戏来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通过创造有趣的游戏情境,运用情境教育,并充分发挥区域游戏的作用,可以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在与幼儿互动时,幼师应设计有趣的游戏,并适时地给予幼儿奖励,如小贴纸或小红花。虽然幼儿在游戏中可能并未意识到,但这种潜移默化的奖励会影响他们,促进生活自理能力的提升。此外,幼师还应不断创新,设计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游戏,并在不同阶段运用不同的游戏方式,充分发挥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四、结语

在中班阶段,幼儿的日常生活自理技巧训练对他们未来的成长至关重要。这种技巧训练有助于幼儿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增强沟通技巧,并提升自尊心。总之,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涉及多方面因素的复杂过程,需要家长、教师和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帮助孩子养成基本的自理能力,可以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3] 周欢.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J]. 学园,2022,15(30):90-92.

[4] 任小姝. 探究中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J]. 教育,2017(47):87.

[5] 曹玉. 中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幼教研究,2012(02):16-17.

猜你喜欢

生活自理能力中班幼儿家校共育
影响小学家校共育的因素以及解决策略初探
脑出血超早期强化降压对患者血肿扩大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论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
《语文学科课后作业的有效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浅议如何化解家校教育的矛盾
中班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及解决对策
浅述幼儿良好品质习惯的培养
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方法分析
灵动指尖的艺术
多维并举,激发“棋”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