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华传统美德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塑造路径
2024-06-23王晓毅
王晓毅
【摘 要】 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精髓,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凝聚和传承。面对多元化、复杂化的社会环境,如何发挥传统美德的价值观引领作用,对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锻造新时代具有优良品质和远大情怀的青年人才意义十分重大。
【关键词】 传统美德;价值观;文化建设
中华传统美德是几千年来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智慧结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底蕴和赤诚的民族性格。传承中华美德是时代赋予当代大学生的神圣责任和光荣使命。把传统美德融入大学生价值观的树立过程中,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塑造具有很大的积极意义。
一、中华传统美德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是文明的国度。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华文明五千年文化发展的核心,从一定意义上来看,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传统道德理念和道德行为的集合体,是人们长期遵循和一以贯之的优良道德品质和高尚道德行为。中华传统美德是道德在个体身上的一种具体表现,反映的是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那么何谓传统?传统是指过去的、世代相传的、已经发生过的,具有一定的历史发展继承性。因此,传统美德就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优秀民族品质和民族礼仪等在内的优秀道德遗产。当今社会的美德价值判断和认知已经随着时代变迁而变化,中华传统美德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所面临的时代背景已经发生巨大变化,需要加强传统美德教育来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念,践行正确的德性行为,不断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首先,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途径。通过教育引导,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感悟中华文明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感受来自遥远的中华文化的魅力,从而增强对本民族的文化自豪感。同时,面对当前各种不良思想的侵袭,能够时刻保持头脑清醒,利用传统美德所蕴含的大道理和正确的价值观来抵制国内外不良文化思潮的侵蚀,维护社会的道德底线,共同构成一道坚固的中华民族文化阵线,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提供坚实的保障。
其次,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是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化建设的重要动力。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化建设是一个综合性的庞大系统工程,它要求人们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去进行深入的探索和推动。其中,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化建设提供有力的道德支撑和精神动力。通过对传统美德教育的开展和实施,教师可以不断培育出众多具备高尚道德品质和优秀行为举止的公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稳固的人才基石。此外,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还有助于提升社会公民整体道德素质,促进社会和谐安定。在当今社会,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等问题时有发生,这些问题不仅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还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通过加强传统美德教育,教师可以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提升国民道德素质,从而营造出一个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最后,高校需要培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专业人才。文化的传承需要专业人才的支持和推动。为了更好地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高校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工作,培养一支具有专业素养和文化情怀的人才队伍。这支队伍应该具备扎实的文化基础、较高的艺术修养和创新意识,能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高校需要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和保障机制,为优秀传统文化人才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平台。
二、传统美德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塑造
在当今这个多元化、快速发展的时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变革,而中华传统美德,作为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形成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对塑造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一)中华传统美德蕴含的教育思想是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重要保障
首先,传统美德有助于培养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情操。忠诚、孝顺、仁爱、礼义、诚信等美德,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形成的道德基石。这些美德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还是塑造个人品德、提升道德境界的重要支撑。传统美德还注重个人的内在道德修养,强调人的内在品质和道德境界。当代年轻大学生通过学习和践行传统美德,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和人格魅力,成为具有高尚品德和道德修养的人。这种道德修养不仅有助于大学生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还能够为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有力的支撑。当代大学生要在理论上深刻理解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和价值,在日常生活实践中自觉遵守道德规范,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
其次,传统美德有助于引导当代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大学生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面前,往往容易迷失方向,导致价值观念的混乱,而传统美德作为一种稳定的价值导向,能够为大学生提供清晰的价值判断和选择依据。传统美德中的仁爱、孝道、礼义等优良品质,是塑造大学生高尚品格和正确价值观的重要保障。仁爱之心让大学生懂得关爱他人、乐于助人;孝道让大学生懂得尊敬长辈、感恩父母;礼义让大学生注重礼仪、尊重他人。这些美德不仅有助于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还能够提升他们的道德境界和人格魅力。通过学习和实践这些美德,大学生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和内在品质,成为具有高尚品德的人。通过学习和传承传统美德,大学生能够更加坚定自己的信仰和追求,找到正确的人生方向,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为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最后,传统美德还有助于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传统美德强调个人对家庭、社会、国家的责任和义务,倡导为社会做出贡献、为国家尽忠职守的精神。我国古代就有很多这种为国尽忠的英雄人物,诸如精忠报国的古代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匈奴未灭,何以为家”的骠骑冠军霍去病,“虎门抗战,保家卫国”的关天培等。这一个个动人的英雄故事都佐证了中华儿女刻在骨子里的爱国精神,通过学习和践行这些传统美德,大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和使命,积极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为国家和人民的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由此可见,传统美德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能够培养大学生的道德情操,还能够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并加强传统美德教育,让它在当代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中华传统美德是新时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支撑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传统道德中的精华。自古以来便深深根植于亿万中华儿女的血脉之中,成为引领中华民族不断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在当代大学生的道德建设中,中华传统美德更是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首先,中华传统美德是新时代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不竭之源。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历史中流传下来的优秀品质和优良的民族习惯。这些美德,诸如仁爱、道义、礼让、诚信等,都是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时代价值。它们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还是民族精神的内核所在。在新时代,通过学习和践行这些美德,大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并遵循社会道德规范,成为具有高尚品德的公民。
其次,在当今社会,价值观多元变化,大学生面临着诸多道德挑战和困惑,传统美德中的精神养分可以为他们提供指引,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正确处理个体与群体、小我与大我的关系,继承传统文化与发展新时代文化,以及处理多元价值与核心价值之间的关系。
最后,中华传统美德还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创新性。在新时代,人们要根据面临的各种价值观和思潮的变化和发展,对传统美德同步进行创造性转化,使其更好地为现代社会的需求服务。例如,教师可以将传统美德与现代社会治理相结合,推动形成崇德向善、诚信友爱的社会风尚;又如,儒家思想中的庠序之教,这是一种长幼有序的伦理观,这种等级伦理体现在家庭尽孝和国家尽忠上。在家庭尽孝层面,这种等级伦理观念有利于促进家庭成员间的和谐相处,对同学、同事之间的关心关爱有利于促进人和人之间的和睦相处。在国家层面,这种等级伦理观念要求人们精忠报国,奉献国家,而忠诚于国家与否也成为一种伦理道德和价值观的评判标准。
中华传统美德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的支撑作用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人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传承。因此,要深入研究和挖掘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和价值,将其与现代社会的道德需求相结合,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道德体系。此外,还要加强道德教育,让中华传统美德深入人心,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
(三)中华传统美德在新时代的育人困境
中华传统美德源远流长且历久弥新,是塑造中国人民精神风貌和道德品格的重要基石。然而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今天,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和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进步,中华传统美德育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和挑战。
首先,现代社会信息繁杂难辨,价值观多元,使得传统美德的传播和灌输受到冲击。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每天都面临着海量的信息输入,其中不乏低俗、消极的内容。这些不良信息侵蚀着人们的思想,冲击着传统美德的价值观。同时,随着社会的开放和多元,各种价值观交织在一起,使得传统美德的地位受到挑战。在这样的环境下,如何有效传播和弘扬传统美德,使其深入人心,成为一项艰巨的任务。
其次,现代生活方式的变革也对传统美德育人提出了挑战。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快节奏的生活、高强度的竞争使得人们更加注重物质利益和功利追求,而忽略了对传统美德的学习和传承。此外,现代社会的家庭教育也往往侧重于知识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了道德品质的培养。这使得许多年轻人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对传统美德的认知和体验,难以形成健康的道德观念。
再者,目前教育体制的不完善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传统美德育人的发展。当前,我国的教育体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注重德育,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一方面,德育课程的内容往往过于抽象和理论化,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德育课程的教学方式也往往单一乏味,缺乏实践性和创新性。这使得传统美德教育难以真正落地生根,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最后,社会风气的负面影响也对传统美德育人造成了困扰。在物质主义、功利主义等思潮的影响下,一些人将个人利益置于社会利益之上,忽视了对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的遵守。这种不良风气不仅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也对传统美德育人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如何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弘扬传统美德,成为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针对以上困境,应该从多个方面入手,加强传统美德育人工作。首先,社会应加强传统美德的宣传教育,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传统美德的重要性和价值。其次,改革学校德育课程,完善德育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使传统美德教育更加贴近学生实际,更具吸引力和实效性。同时,加强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配合,形成德育合力,共同推动传统美德的传承和发展。最后,加强对社会风气的整治和引导,营造崇德向善的社会氛围,为传统美德育人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结语
中华传统美德是新时代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支撑和宝贵资源,应该珍视并大力弘扬这些传统美德,为构建更加和谐、文明的社会作出积极贡献。中华传统美德育人也面临着多方面的困境和挑战,需要高校从多个方面入手,加强宣传教育、改革教育体制、加强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配合以及整治社会风气等方面的工作,共同推动传统美德的传承和发展,为培养具有高尚道德情操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公民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罗国杰. 建设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几个问题[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06):42-50.
[2] 张盾. “道德政治”谱系中的卢梭、康德、马克思[J]. 中国社会科学,2011(03):52-68+221.
[3] 王秀花. 挖掘传统文化中的思政教育资源[J]. 人民论坛,2018(12):132-133.
[4] 孙红英. 中华优秀传统道德修养[M]. 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16.
[5] 蒋智华. 网络素养教育与大学生成长研究[M]. 北京:现代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