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徐渭写意花鸟画中的美学思想

2024-06-23赵杨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4年5期
关键词:徐渭美学

摘 要:作为中国画的重要分支,写意花鸟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形态和审美观念。明代著名书画家徐渭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美学思想,在中国绘画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中,他的写意花鸟画尤为引人注目,不仅技法高超,更是对明清以后众多书画名家和书画理论家,如八大山人、石涛等,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从徐渭的绘画作品着手探讨,对其艺术创作中的美学观念进行深入具体的分析,探讨写意花鸟画的美学意蕴。

关键词:美学;徐渭;舍形悦影;写意花鸟画

在中国绘画的璀璨星河中,徐渭以其独特的写意花鸟画风格独树一帜,成为后世无数画家所仰望的楷模。徐渭的艺术活动范围广、成就大,无论在中国文学史、书法史还是绘画史上,皆能占有一席之地。他的工笔花鸟,不但构图深刻,笔法生动,用色甚浓,还以其所蕴含的审美理念为人们所关注。徐渭以诗人敏锐的眼光捕捉美的特点,并以其独具匠心的书法,将“我”与“物”的审美关系巧妙地呈现在写意花鸟画中。其作品既是徐渭本人的创作理念和思想情感的集中体现,又对后人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徐渭以其特有的绘画形式,表现出一种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自然之美。他的花鸟画不是简单的客观事物,也不是完全的臆想,他以自己的感觉和经验,把大自然的美丽和自身的内在情感融合在一起,营造了一种似真似幻的意境。这样的意境,不仅反映了徐渭对山水之美的洞悉,更体现出其在表达上的不懈追求和创造。

一、“我”的存在

徐渭将自己的情感介入自己的作品之中,而且作为一种持续不断的活动,贯穿于自身创作的始终。这种“介入”则意味着,当他以第三人称(如飞禽走兽、鱼类)进行创作时,他完全没有掩饰自己的感情。“我”不可避免地“在场”,偶尔还会“跳出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给整个作品增添了浓厚的浪漫气息。徐渭运用了诗画相结合的方法,在大写意花鸟画中所表达的情感之强、力度之大,使人叹为观止。他的情感往往被高密度地移植到其绘画中来:第一,感慨怀才不遇,人生坎坷。他曾在题画诗中写“笔底明珠无处卖”,用比喻的方法来表达他满腹才学而无人问津的不平情绪。这一系列的人生际遇,反而激起了徐渭更为浓烈的人生意识与创作激情,以及他的抗争意识。第二,他敢于向权贵发出毫不畏惧的大胆指斥,展现出非凡的勇气和坚定的立场。徐渭经常在作品中巧用比喻,把物象人格化,使作品既具有审美上的美感,又具有深刻的哲理。在他的《题画蟹》诗中,画家以“螃蟹”来比拟董卓,并以此为典故作诗。他借此比喻,就是要批评豪绅市贾。这些人都像董卓那样,整天在乡下横行霸道,欺压百姓。这样的用典,既增加了作品的文化内涵,又让观众在鉴赏过程中,对作品的含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因为这些典故都来源于人们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观者在看画时能够迅速联想到相关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从而更容易理解画中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第三,徐渭到了老年,只能游走于画中,与天地融为一体。面对生机勃勃的天地,一股孩子般的天真之情涌上心头。徐渭喜爱风筝,曾画了大量的《风鸢图》,并有题诗。这类《风鸢图诗》现存三十多首。他希望借着风筝来找回儿时的快乐。这些题画词简单而又诙谐,全无先前激情澎湃之感。徐渭在老年时期,借着儿时的快乐记忆,获得了短暂的慰藉。

二、摹情弥真

中国儒家文化强调“文质彬彬”“乐而不淫”等审美观念,徐渭则敢于倡导“真情”。他反对“复古”的文艺创作,主张“写意”。而且,这种“真情”源于徐渭在创作之初就拥有的一颗赤子之心和真诚的创造欲望。也唯有如此,他的作品才能在观者心中引起强烈的感情共振。以《墨牡丹图》(图1)为例,为了更好地体现情感的真实,徐渭专门选取能体现墨牡丹物象本质特征的因素,将主体情思与客体神韵完美融合,用简洁、粗放的笔墨表现出来。这样既能体现墨牡丹物象的本质特征,又能体现墨牡丹的物象特征。他常将某些方面相反的两种事物放在一起进行对比,从而使一个事物的特征通过对比得到增强。牡丹大多给人艳丽、硕大、鲜艳的印象,但墨牡丹却从来没有一点修饰。牡丹和单调沉闷的黑色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上海博物馆藏有他的《宛溪钓隐图》,安徽博物院藏有他的《钱塘图》,这两幅作品均以线条刚硬突出、苔点浓重而引人注目。这与吴派作品中的柔细、清淡的特点,形成鲜明对比。徐渭借此鲜明的对比,凸显其不倚不从的自觉。

三、贵物本色

在形式上,徐渭追求天真、质朴的创作方法,以自然传神的笔法来表达事物的神韵。他提倡“不求形似求生韵”的造型观点,显示出他对绘画的实质认识。他主张,绘画的本质不是单纯地追求外在的真实,而是要体现事物的本质。所以,他的作品常常用简练的笔墨来表现事物的精神,令人印象极为深刻。从作品的内涵来看,徐渭提倡“随性而为,随性而发”,在作品中大胆表现自己,不拘泥于前辈,勇于创造。即便是对前人的画,他也提倡敢于表现自我,也就是把自己的感悟、感情都写进去,从而形成自己的风格。正是由于他勇于表现自己,徐渭的绘画才具有了强烈的人格色彩,形成一种特殊的艺术韵味。从艺术情趣上看,徐渭追求简约明快,追求奇趣,他所寻求的是“极简而不简”的创作方式。徐渭的“本色论”注重表达被画物的天然色彩,也就是说,语言要切中要害,不沾一丝脂粉,是真正的本色,把自然之美表达出来,并将其运用到了摹情的真实之中。在还原徐渭本色的同时,突出其创作对象的本色就显得更加重要了。徐渭所作的墨牡丹虽然失去了原真性,但他深得其真,摆脱了循规蹈矩、迂腐的伦常情感,开创了新风气。

四、舍形悦影

徐渭在观赏夏圭山水画的时候曾说过:“观夏圭此画,苍洁旷迥,令人舍形而悦影。”徐渭所说的“形”就是指山和水的外部形态,“影”就是从画中表现出来的那种内心鲜活的气氛。舍形悦影的意思是说,在进行艺术鉴赏和艺术创造的过程中,不能落入俗套,应该超出简单的形态描述,将注意力集中在绘画艺术的本真和高远的意境上,从而让整个画面中流露出生命活力。“所以绘画对徐渭来说,并没有把重点放在画面‘形的强调上,而主要的表现手法是‘影。”形以客体物象为主,影侧重欣赏主体的感受。形的具象与影的虚幻、形的舍弃与影的怡然自得,都通过传神的写照表现出来。一幅画中的花果,其美丽并不在于画家对自然景物的精准描绘,而是源于其中表现出一种独特的生命气息。比如徐渭的《黄甲图》(图2),这幅作品中有一只螃蟹在爬来爬去。用笔刚劲有力,用墨淋漓酣畅,虽用笔草草,却又将肌理动态表现得精准生动,形有不备而神清气爽,一气呵成。

徐渭认为作画赋诗要有寄托,要有寓意,要把无限的寓意蕴含在有限之中。绘画不求形似,而求意趣,虽然几个笔画,但达到“谁言一点红,解寄无边春”的艺术效果。徐渭也重视笔墨,他主张“动必静,悦必感,工必达,斯谓之妙也”。徐渭绘笔如游龙,挥洒如水,看上去极为随意,实际上却是别出心裁,从构图到物象,从勾勒到笔墨,无不是匠心独运,妙笔如珠。再比如他的代表作品《墨葡萄图》,他的笔触自由奔放,没有固定的形状,浓墨和淡墨混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不规则的藤蔓图案,用墨汁来表达树叶的无定形,最后形成了《墨葡萄图》。这幅画看似没有什么规律,但有一种大气磅礴的气势,画家以一种似有似无的形态,在点点泪珠般的墨滴中,生动地显现出无人采摘的野生葡萄的枯涩之感。再看《四季花卉图》,图中选绘了四季中的春之牡丹和兰花、夏之芭蕉、秋之木芙蓉、冬之梅花,以及四季之竹、草等。画家将四季花草汇于一图,明显与时节不符,也反映了画家不拘泥于客观现实的创作态度。花卉皆以草法挥写,体现出画家“不求形似求生韵”的艺术思想。“老夫游戏墨淋漓,花草都将杂四时。莫怪画图差两笔,近来天道彀差池”的题诗将画家胸中郁结之气形诸笔端,为传统花卉画赋予了深刻的社会寓意。

当这位艺术家着手绘制牡丹图时,他并不满足于仅仅复制牡丹在大众心目中的传统形象。相反,他根据自己的内心感受,对牡丹的本来面目进行了深入的再创作。他并不盲目追随他人的描绘方式,而是将自己的情感、理解和审美融入其中,力求通过画笔更强烈地表现出牡丹的性情、品格和高尚情操。在《墨牡丹图》中,他选择以墨色为主要表现形式,以黑白灰的层次展现牡丹的优雅与神韵。这幅画不仅仅是对牡丹外形的描绘,更是对牡丹内在精神的提炼和升华。每处笔墨都蕴含着艺术家的心血和情感,让人在欣赏时能够深刻感受到牡丹的独特魅力。此外,他还特意为这幅画题写了跋文:“今以泼墨为之,虽有生意,终不是此花真面目。盖余本窭人,性与梅竹宜,至荣华富丽,若风马牛弗相似也。”既表现了画家对牡丹的赞颂,又表现了其人格情怀。徐渭把自己比作梅花与竹子,表达了自身不慕富贵的高雅追求。这样的清高与孤傲,也透过他的作品传达到了人们的心中。画家以此为基础,将个人的情感、感悟、审美精神与牡丹图融为一体,使作品不再只是一张简单的牡丹之画,而是一种极富个人情怀的作品。而这恰恰就是他成为一名优秀的画家所具有的独有的吸引力与创造性。

总之,徐渭在创作中所体现出的一种独特的创造性,至今仍然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徐渭的审美观念,在中国书法和绘画的发展过程中,仍然具有重要的地位,并将不断显示出其新鲜和革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张金环.徐渭的哲学思想与王学渊源[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4-8.

[2]周群.论徐渭的文学思想与王学的关系[J].文学研究,2000(12):68-75.

[3]潘运告.论徐渭的美学思想[J].求索,1989(2):90-93.

[4]任军伟.舍形悦影:徐渭画学的一个重心[J].学术研究,2011(1):48-51.

[5]曹雪钰.徐渭人格及书法作品浅析[J].枣庄学院学报,2010(6):114-117.

[6]王云.徐渭与明代中后期的个性解放思潮[J].学术界,2007(6):233-237.

[7]曹岚.贱相色 贵本色:徐渭“本色论”发微[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69-71.

作者简介:

赵杨,硕士,忻州师范学院美术系讲师。研究方向:书法技法与史论研究。

猜你喜欢

徐渭美学
仝仺美学馆
徐渭的“逆挽诗”
盘中的意式美学
风莺图诗
『四声猿』唤文长痛——徐渭的一生
外婆的美学
生活美学馆
徐渭《畸谱》考
纯白美学
“妆”饰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