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象重组手法在当代工笔花鸟画中的运用表现
2024-06-23窦心怡宋丽荣
窦心怡 宋丽荣
摘 要:艺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发展,为顺应时代,工笔花鸟画也在不断尝试着创新。物象是中国画画面表现的一大元素,当代的艺术观念更强调作品的情感传达,再加上近年来重组手法在画家创作中被逐渐运用,不同的画家对作品的物象有着不同的组合和表达。画家运用物象重组手法不仅打破了传统中国画的分科限制,还可以根据自身的创作需求和理念将物象进行自由的组合,以这种画面表现手法去表达自己的绘画理念、画面的趣味性和创作更深层次的隐喻性等。
关键词:工笔花鸟;物象重组;隐喻性
工笔花鸟作为中国画的一个分支,历经千年的发展,以其细腻的线条和丰富多样的色彩,展现大自然的生机和美丽。在当代,随着社会文化的变化和西方理论的传入,工笔花鸟画的表现方式和内容也在不断地更新和拓展。物象重组手法是当代画家探索工笔花鸟新形式和表达情感的体现,也是新时代绘画表现的一条新途径。
一、中国画中的重组手法概述
重组从字面意思来看就是指重新组合,是将拆分下来的多个部分以不同的排列方式重新组合,形成新的画面。在本文中主要指根据对画面进行合理性安排的需要,以画家的情感表达意识对画面进行重新的组合。
由于中国画具有散点透视的特点,重组表现手法的运用较为常见。利用散点透视原理,在同一幅画卷中可以表现出不同空间和时间的具体物象。如顾闳中所画的《韩熙载夜宴图》,画中描绘了顾闳中在韩熙载夜宴时所见的赏乐、观舞、小憩、清吹、宴归五个场景。画家巧妙地运用了重组的手法,将不同时间、不同场景的画面置于同一画卷,画中布局有起有伏,张弛有度,给观者以身临其境之感。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将不同空间汴京城中各阶层的日常生活场景重新组合在同一个画面,生动有趣,栩栩如生。花鸟画中也有重组手法的运用,以明代徐渭的《四时花卉图》为例,画者将不同花期的花,如春天开放的芍药、夏天生长的芭蕉、秋天盛开的桂花,以及寒冬开放的梅花,同时组合呈现在一个画面,既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又实现了对内心情感的宣泄。
二、当代工笔花鸟画中物象重组手法的体现
“85美术新潮”开拓了新思想,同时也开启了连通西方的大门,大量的西方艺术理论涌入人们的视野。在当代艺术观念的影响下,工笔花鸟画开始了新时期的“革新”。新时代的工笔画家在创作时更强调作品中自身情感的表达,以及对观念、文化的传达。在一个作品的画面中,文化传达是其表达的核心,寄托着艺术家的感情,画中呈现的文化价值是当时社会和艺术家审美观念的反映。而物象题材是艺术家情感表达、寄托的载体。当代工笔艺术家在继承中国传统绘画的同时,不断思考物象的选择和组合能触发怎样的反思、表达怎样的自身情感、输出怎样的价值观念。这需要艺术家在不断实践中寻找答案,在此过程中,重组成为创新方式之一,且不同的物象组合有着不同的内涵表现。
(一)经典作品与现代元素——错置的重组
绘画错置的重组手法是指打破时空局限,把本不该出现在同一时空中的物象重组到同一空间来,营造出异化、错置的视觉效果,使作品呈现出更深层的寓意。陈林的“畅神”系列作品中,就运用了时空错置的物象重组手法。他将古代的山水画或者花鸟画等传统作品中的物象作为背景,与禽鸟这些自然物象进行组合,将跨越千百年时空的不同物象重组在同一画面,拉近了古今的距离。画中的禽鸟以不同表现置于其中,呈现出禽鸟们在广阔世间随处随时游走之意,形成一种超越时空的空间构成图示。传统花鸟画里的山水都是作为画面中禽鸟所处的自然环境来表现的,而陈林在创作中把古代的山水画、花鸟画作为墙面背景、挂画等表现在画面中,选取一些名家山水、花鸟作品中的片段进行全景式的刻画,此处对山水与花鸟的表现不再是对自然物象所处环境的描绘,而是承担着画家对它的情感寄托与使命,营造出神秘的空间氛围感。此外,陈林还有一些作品是将古画印在墙上作为一幅画,让画中禽鸟处在观者的位置,形成打破常规的空间效果。这样犹如割开了空间,画中禽鸟从客观环境的“当事者”转为人为再造空间的“观赏者”,这个再造空间能呈现怎样的意境都由陈林决定。这种场景并不是真实存在的,而是陈林从西方绘画方式中汲取到的一些新的艺术表现方式,通过结合个人的情感和文化素养,探索出的新的表现方式和新的艺术面貌,这种表现形式使得画面生动有趣,且能表达深层的寓意。
秦艾作品《百宝箱之潘多拉》中,画面上敞开的木盒子里飞出了一群姿态各异、色彩斑斓的小蝴蝶,木盒的盖子上是一幅雅致的宋代小品图。在这组作品中,她将极具传统古朴气息的宋画与具有现代元素的物品组合在一起,盒子亮度的光感表现不仅让整个画面的色墨有层次的变化,而且增加了蝴蝶与木箱的体感。古画和蝴蝶虽不属于一个物象,但箱子的出现使二者统一起来。蝴蝶黯淡的色调给人疲惫的幻梦之感,引发人们对中国古代“庄周梦蝶”典故的联想。秦艾把作品命名为《百宝箱之潘多拉》——这来自西方古老的希腊神话,传说中潘多拉的盒子中飞出的是饥荒、疾病、贪婪、嫉妒和悲惨,它们是人类难以摆脱的灾难,而未及倒出的幸福则被压在盒底。画中翩翩飞舞的蝴蝶,不知会不会有一只带着美好的幸福飞往我们的世界。来自不同时代的元素被放置于同一空间,不仅以一种极强的冲击力表达了对当代人文发展状况的困惑和迷茫,而且表达出对传统文化精髓的敬意和怀念。
(二)梦幻与现实——矛盾的重组
矛盾的重组就是将看上去是对立又不兼容的物象,如西方与东方、梦幻与现实等物象,通过重组手法组合在一个画面中,它们是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关系。梦幻与现实的物象组合在当今工笔花鸟画中的运用比较常见,例如高茜的作品中大都有矛盾重组的影子。
高茜作品《白日梦》中,一盏发着幽幽暗光的旧制老式台灯被置放在桌面上,台灯的玻璃罩中却关着一只本该自由飞翔在天空中的蝴蝶,这种组合不禁让我们联想到“飞蛾扑火”的故事。画家通过这种物象的重组向观赏者提供一种心理暗示:画中的蝴蝶为了那一点虚暖的光源,甘心留在透明灯罩中,等它发现所想的美好光亮只是绝境时已为时已晚,光的炙热和心的焦躁纠缠着它,自由天空的向往注定只是一场白日梦罢了。给予现实的物象梦幻的寓意,使观者从不同的视角看,可以获得不同的解读。高茜在作品《忧郁症》中同样运用了矛盾重组的手法,画面中铺着白色蕾丝桌布的桌子上放着一个玻璃瓶,里面有一条小鱼在与云朵一起游动。瓶子像是一个被困住的小世界,瓶里的小鱼寻找不到出去的办法,鱼儿徘徊于想象与现实之间,欲罢而不能。画家通过对这些平凡物象的重组,为我们展现了一种人生的常态,它像是一种对如今人们生活生存中所产生的困境的感知,也像是对一种杞人忧天的心境的表现,同时也表达了当下人们在生活中暗藏一种危机意识,其与人们的潜意识交织,难以分开。
徐累在作品《世界的床》中,把西方与东方的床重组在一起,虽都是床这一种单纯的物象,但不同的拥有者有自身不同的审美要求,画面中的床以巧妙的设计给予观者想象的空间。从实际的用途来看,床是人们休憩的场所,同时也象征着一种个人可以暂时脱离现实,进入幻想的特殊空间。在这个空间中,被子、枕头、帷幕、屏风等各种饰物多层次地组合了一个柔软的场所:因丝织品而柔软,因清新淡雅的细腻而柔软。床有各种各样的伴生物,它们被精心编织和排列,和床形成默契的呼应,在现实的空间中被作者精心地编织成一个柔和而充满幻想的世界,一个可以短暂离开现实、肆意进入幻想的世界。
(三)不符合常规的呈现——超现实的重组
绘画超现实的重组手法是指将正常逻辑关系下的各种物象抽离出来,脱离原来常规的生长环境,在画家呈现的特定空间中,按照画家自身的主观思维重组物象,重组后的物象与现实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产生差异,而呈现出一种非自然、超现实又荒诞诡异的画面效果。
在高茜的作品《溺之鱼》《假想敌》《想飞的鱼》中,本应在河水中生活的鱼都脱离了赖以生存的水域。《溺之鱼》中,三只金鱼在布置成如水纹般的灰黄色纱制丝布上游动,它们自由地穿梭,在不属于它们的世界中沉溺自己,试图生活在虚幻的环境里。《假想敌》中,在几个玻璃杯旁,一只孤单的金鱼停驻在其中一个玻璃杯外,玻璃上照映出它模糊的影子,它凝视着自己的影子不肯离去,犹如面对一个与它抢夺一切的敌人一般与其对视,殊不知一切只是它的想象。紫灰色的色彩和鱼儿的行为传递出一种神经质的情绪,整齐规律的桌面纹路似乎是鱼儿疯狂寻找自己灵魂出口的轨迹。画家通过对鱼和玻璃杯的重组,引人遐想,带领观者进入一种超越现实、神经质的情绪中。《想飞的鱼》画面简单整洁,一只鱼游走在桌子上方的空气中。本应在水里的鱼却出现在空气中,平台上的白色折扇也象征着云朵,可见鱼儿对想飞在空中的梦想。
何曦作品《灯下养鸟》中,一只本该生活在大自然中的鸟儿被锁链束缚在一盏现代的吊灯下,鸟儿硕大的身躯与小巧的吊灯形成了强烈的不和谐感。《居家生活》中,三个鸟笼高高挂在上方,其中一个笼子里关着一只正在休憩的母鸡,它的下方是一个放满鸡蛋的草窝,毫无警惕心的母鸡仿佛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环境。从这两幅画中可以看出,这样的生活方式已经使它们产生了一种依赖性,并失去了本性,一定程度上也形象地反映出现代生活中的极度物质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三、物象重组的隐喻性
隐喻是用一种事物类比另一种事物,是一种认知现象,其主要是对事物的理解。人们常常谈论或描绘一些不存在实体、不可捉摸的东西,如人的情感、抽象的概念等。要想解释这些东西,就需要借助具体的物象,从而让我们对这些物象的认识更加深入。隐喻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艺术的各个领域中常被使用,自工笔画诞生起,隐喻性就贯穿始终。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的思想领域、精神修养也产生了改变,画面中物象的呈现组合也有明显的转变,所呈现出来的隐喻表现各有不同。在画面中使用符号来代表某种意义,这种符号可能是具体的事物,也可能是广义的概念,它们在画面中的位置、形态和配色等元素都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需要观者细致解读。绘画的隐喻性是创作者认识世界与情感宣泄的表达方式,同时也让观者寻找隐藏在作品背后的真实意义,感受到思维的刺激和情感的共鸣。
当代工笔画家高茜作品中的物象大都暗喻女性“闺阁”之意。时尚的高跟鞋与馨香雅致的折枝花卉、小巧精致的西方器物与传统风情的碎花桌布等,这些并不相通的事物按照画家的主观意愿被重新组合,营造一个个美丽朦胧的画面空间,使观者从视觉上产生一种非真实感,但这些梦境般的幻象却让人产生一种非常合理的心理感受。我们总能从这些物象中可以感受到画家作为女性对现实生存空间的细腻敏锐,像是一种低声倾诉,却充满顽强的个人意识。在高茜笔下,与传统意义上主体对自然客体的单纯描绘不同,通过恰当而巧妙的重组,画面中每一个元素都具有特殊的含义,绝不是无意义的虚设。她以中国女性特有的视角切入当代,忠实地运用传统技法进行绘制,描绘着属于她自己的生活,我们仿佛能通过她呈现出的画面,听到低低的闺阁呓语。
四、结语
物象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始终处在重要的位置,重组手法的应用让物象有了不同的立意表现。当代工笔花鸟画家在传统重组手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新的拓展,与传统拉开距离。当代重组手法是工笔花鸟画创作中画面构成的一种手段和作品寓意的表现形式。而物象重组手法,打破了传统中国画根据描绘对象的不同进行分类的限制,并且呈现出一种虚幻、超现实的画面风格,丰富了画面内容,用更含蓄的物象图式,表述作品背后的深刻意义。随着当代工笔花鸟画的创新变化,现在创作中运用物象重组手法的工笔花鸟画越来越多,作品的时代面貌也越来越丰富,带给观者的视觉冲击力亦是各有千秋,用趣味性的形式去呈现作品内涵是一种趋势。因此,在创作运用物象重组手法时,我们不能肆意地乱组合,必须在尊重中国画的艺术规律和精神内涵的基础上合理运用。
参考文献:
[1]李青颖.当代工笔花鸟画创作中置换与重组手法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4.
[2]凌秋萍.中国画中的变形与重组手法分析[J].参花(下),2023(7):74-76.
[3]杭春晓.新东方绘画:幻象与精神:中国工笔画“语意结构”转变中的“当代性”[J].东方艺术,2008(9):64-75.
[4]李善杰.当代工笔花鸟画的创作观念与形式[J].文艺研究,2009(8):143-144.
[5]刘枚.当代新工笔花鸟画中的解构与重组手法研究:以陈林为例[D].成都:成都大学,2023.
作者简介:
窦心怡,佳木斯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画。
宋丽荣(通讯作者),佳木斯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中国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