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电类专业技能课程教学方法的实践研究
2024-06-21吕成丽仇士玉
吕成丽 仇士玉
摘要:信息化下中职电类专业技能课程教学方法的实践研究是针对中职电类专业技能课程基于信息技术的一种探究性研究,是在中职电类专业技能课程的实训教学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媒体信息、教育资源等构成的双边学习活动。研究主要以教学媒体信息教育为主线,以现代教育教学专业理论知识为副线,重点打造专业知识教学方法的构建,促进专业知识的理论学习和专业技能的实践提高,是当前职业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信息化实训教学不仅是对以前教学方法的提升,更是对当代引入信息媒体专业知识有效地改变。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方法;实践研究
一、引言
信息化教育建设从最初的单一传统教学逐渐发展到对互联网工具的合理利用,从仅关注学生课本知识的学习扩展到通过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探索丰富的课外知识,挖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潜能,使学习由被动的知识点学习升华到主动的知识点学习。由此可见,信息化教学的普及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研究的现状
教育信息化是全球都重视的问题,它是衡量一个国家教育水平的重要指标。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进程起源于一些发达国家。美国作为世界大国之一,教育一直走在前列,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借助计算机进行教学[1]。经过20年的发展,计算机得到了广泛普及,信息化教学进入了学校,各校开始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政策与实施策略,积极推进信息化进程。
我们国内的信息化教学起步也还是比较早的,到目前为止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教育信息化的出生期,在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电脑刚刚开始进入学校,电脑的体积比较大,教学软件也比较薄弱,教师在电脑接触方面都比较少[2]。第二个阶段是从2000年左右开始的,提出要求建设教学资源库,引入网络,一些中等职业学校开始启动教学资源信息化建设,虽然成本较高,但教师还没有完全重视信息化教学,整体使用率比较低。第三阶段是教育信息化应用驱动发展期(2011—2017年),这一阶段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主要涉及云平台、移动终端和大数据,开始出现了利用腾讯课堂等信息化产品进行教学,网络信息化教学已经进入普及和发展阶段。第四阶段教育信息化是从2018年4月18日印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文件开始的,我国正式从教育信息化1.0进入2.0阶段,实现了新的跨越。随着2.0的推进,教育方式和学习形式都有了很大改变,特别是对旧时代的思想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都带来了积极影响,现代化的信息化教学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教学方式。
(二)研究的价值
信息化教学对教育的促进作用不可忽视。信息化教学的介入,使得许多课堂目标的实现变得轻而易举。信息化教学为学生的创新能力、积极情感和价值观提升提供了理想支持,使人们深刻认识到教育信息化给教育带来的全面、跨越式发展的变革潜力。教育信息化可以实现小范围教学、分组教学、多媒体交互、在线讨论学习,从而培养具有一定个性特色、独立思考、广博知识创新能力的人才。
从电类技能专业教学的角度来看,信息化教育仍主要停留在PPT、视频播放等层次上,主要的教学方式还是以赫尔巴特四段教学法的输送和接收为主。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教学方法,以及通过教学引导学习等理念没有真正融入课堂。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新教学理念强调学生的知识应主要来源于日常生活、职场知识、岗位知识等,而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在这方面的知识匮乏难以得到弥补。教育信息化则可以在此领域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在信息化背景下制定一套实用的电类专业技能教学方法,职业学校可以更好地承担起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任。目前,我国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各行各业急需大量技能型人才。这要求学校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培养出具备高素质的技能人才,实现学校与企业共赢[3]。
此外,引入虚拟仿真技术对于提升电子技术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该技术与职校电子教学活动都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模拟性等特点,在电子技术教学中,合理使用虚拟仿真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电子技术课堂的实际教学效果,成为推动职业学校电子技术教育事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以《电工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为例,通过实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既能够增加学生学习的动力,又让他们在实践中掌握了新的理论知识,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针对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理论课时较多的问题,可以改变以往纯理论的教学方式,引入电路仿真实验,让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同时进行实践操作,从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通过直流稳压电源和三人表决器公开课的开展,进一步明确了电路仿真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提高了课堂的趣味性,增加了学生对电子技术理论学习的理解度,解决了学习理论的枯燥和难度的问题。
然而,目前有一些职业学校电子技术专业任课教师对虚拟仿真技术理解方面有些出入,不能正确地使用虚拟仿真软件,而且在软件的掌握方面还不熟悉,导致职业学校专业教师信息化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存在很大问题,无法积极利用和推广信息化虚拟仿真软件。因此,如何合理地利用虚拟仿真技术,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能够更加合理地促进教学,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一)信息化
信息化是指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促进教育信息的知识交流和共享。
(二)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为了达成教学任务共识,在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其内容主要涉及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如何传递知识。
(三)信息化教学方法
信息化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利用现代化的教育媒体,向学生传递教育学习认知活动信息过程的一种方式。在教学中使用教学媒体时,教师教的方法与学生学的方法与传统的教学媒体有所不同,若不能对不同的媒体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是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因此,在电化教学中,研究运用各种教学媒体的教学方法,掌握共有规律性,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当同一种教学媒体用于不同性质的教学内容和不同教学目标时,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信息化教学对教学条件要求较高,无论是教学硬件还是教师、技术人员能力。信息化教学方法的特点包括资源丰富、知识量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创设情境教学,实现个别化教学、因材施教,促进互助互动和协作式学习,以及培养创新精神和信息能力。
四、信息化下中职电类专业技能课程教学方法的实践研究
这是一种基于信息技术的探究性研究,主要关注中职电类专业技能课程的实训教学中教学方法。研究以信息技术为主线,辅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旨在分析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并总结信息化教学带来的优势与便利。
(一)研究的目标、内容与重点
1.研究的目标
本研究旨在结合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一系列政策变化,特别是《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1—2035年)》中提出的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进程的要求[4]。通过实践研究电类专业技能课程的信息化教学方法,推动电类专业技能课程教学的信息化进程,并形成电类专业技能课程数字资源建设与共享的良性循环机制。
本研究的具体目标包括创新电类专业技能课程信息化教学方法,开发相应的信息化教学典型案例、信息化实训教学课例、信息化实训教学设计方案和信息化实训教学实施方案。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师的信息化实训教学能力,缩短教学课时,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最终实现实用型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
2.研究的内容
(1)电类专业技能课程信息化教学方法及信息化实训教学方法。
(2)开发电类专业相关课程典型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范例和教学课例。
(3)开发电类相关课程信息化教学实施方案。
3.研究的重点
本课题的研究重点是在信息化背景下,对中职电类专业技能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实践研究,此举旨在进一步完善电类技能课程的设计、开发和使用,丰富教学平台的资源,提高课程的实用性和适应性。此外,研究还致力于帮助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下合理选择教学资源与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二)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1.研究的思路
[5]传统教学已经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是几千年来教学模式精华的结晶。它有利于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系统传授学科知识,促进师生之间情感交流,同时在讲授过程中有助于学生和教师之间的灵感和精神思想的衔接。记得以前,教师只需带着教科书,有个黑板和粉笔,就可以直接上课了,什么电子产品都没有,更别提信息化教学了。教师只需要在黑板上编写板书,并在教室里直接授课。然而,这种教学模式的效率肯定是大打折扣的,因为过去的教学都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板书讲授为主,费力又费时,学习效率低下。
2.研究的过程
在信息化的背景下,中职电类专业技能课程仍然停留在PPT、视频播放等简单层次上。许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缺少专业方面和教学方面的经验,在授课时只能传授比较浅薄的知识,这对教师来讲影响是非常不好的。对于一些老教师来说,即使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教学手段过于落后。此外,还有一些学校的专业课程设置不是根据企业需求或学生特点来设计的,而是根据教师的特点安排教学内容。由于专业师资队伍知识老化,无法适应新技术的发展。教学能力的片面性对电脑和软件方面是非常不利的,教师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还要教育学生如何成人。
以上这些现象导致教学效果差,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不高,教学效果无法得到保证。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他们进入就业岗位后的表现,特别是对产品的创新能力方面。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学生的专业学习期间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新思维,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创新型和应用型技能人才。
3.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
运用阅读文献,提炼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专业信息化实训教学的基本理念。
(2)调查研究法
通过调研,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试图通过开发信息化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改善教育信息化的优良环境,真正实现信息化和媒体教学一体化。
(3)行动研究法
本项目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根据一定的理论假设,设计相关的实践活动,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后,对实践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得出信息化实训教学在实际教学中的实效。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把握信息化实训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不断完善和创新实训教学的形式和方法,丰富教学内容,完善学校教学平台的建设。
(4)个案研究法
以电子电工类专业课教师作为研究对象,针对教师在信息化应用时遇到的困难,共同探讨合理的对策。
(5)经验总结法
归纳、检测、论证,整理材料,撰写课题的研究报告。
五、结束语
信息化背景下中职电类专业技能课程教学方法的实践研究完善了电类技能课程的设计、开发和使用,丰富教学平台的资源,并提高了课程的实用性和适应性。要求教师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顺序应从易到难、从简到难。注重采用直观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理论教学讲授时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实践性教学应在实验室中进行,边讲解边演示和操作,也可以借助虚拟仿真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兴趣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在信息化环境下,教师应合理选择教学资源与教学方法,通过实践中学习、学习中实践来调动学生学习专业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获得教学的最大效率。
作者单位:吕成丽 仇士玉 淮安市高级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刘敏.“互联网+”背景下师范生信息化教学技能训练[J].电子技术(上海),2017,46(3):67-69.
[2]强艳.信息化背景下电工电子专业学与教变革的实践研究[J].考试周刊.2018(49):26.
[3]方利民.虚拟仿真技术在中职电子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22(11):215-216.
[4]《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22-2022年)》.教育部,2022-3.
[5]吴秋琴.信息化背景下学与教的变革[J].考试周刊,2018(6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