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革命老区振兴发展重要论述的三重阐释
2024-06-21刘善庆刘欢
刘善庆 刘欢
摘 要:习近平关于革命老区振兴发展重要论述深刻阐释了新时代推动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理念和工作方法,充分彰显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使命担当,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规律性认识达到了新高度。从生成逻辑、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三个层次分析其思想,有助于深化对习近平关于革命老区振兴发展重要论述的完整理解,强化扎实推进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定力。
关键词: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生成逻辑;核心要义;实践要求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7544(2024)04-0005-07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加强边疆地区建设,推进兴边富民、稳边固边[1]。革命老区大多位于多省交界处,受自然、历史等因素影响,经济基础差,是实现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短板。习近平总书记针对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明确了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方向和定位。我们要深入领会并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重要论述精神,坚持外源和内生相结合的原则,推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就,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一、习近平关于革命老区振兴发展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
习近平关于革命老区振兴发展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思想结晶,其形成和发展具有深刻的理论基础、文化基因、历史积淀和现实表征。
(一)理论基石:马克思主义的区域协调发展思想
习近平关于革命老区振兴发展重要论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区域协调发展思想,彰显出科学理论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同向驱动。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设想未来社会主义社会时指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导致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要缩小地区间的发展差距,应实现生产力的平衡布局[2]。由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条件存在差距,生产力平衡布局并不要求各地的生产力都平均分布,而是要在合理的基础上实现相对平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当代人类社会面对的重要课题,不仅影响欠发达地区的生存与发展,而且影响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党中央高度重视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制定了一系列适应大国治理的区域倾斜政策,各地发展差距逐渐缩小。革命老区发展虽然取得了可喜成绩,但“欠发达、相对落后”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比较突出。为此,2021年,国务院出台实施了《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习近平关于革命老区振兴发展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区域协调发展思想在中国的创新发展,不仅丰富了新时代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理论体系,而且为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二)文化基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本理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习近平关于革命老区振兴发展重要论述出场的强劲动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基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小康”“均富”“大同”“民本”等价值理念诠释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殷切期望。早在2000多年前的《诗经·大雅》中,就有了“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小康”是安居乐业、丰衣足食的代名词,承载着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的愿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老区在全国建小康的征程中,要同步前进,一个也不能少。[3]”2020年底,革命老区全部脱贫摘帽,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历史交出了亮丽的答卷。
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成为新的时代命题。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同富裕源于《礼记·礼运》提出的“大同”设想,文中描绘了天下为公、物裕民富、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的美好“大同”社会,折射出人民对“共同富裕”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4]。习近平关于革命老区振兴发展重要论述蕴含着“均富”“大同”的文化基因,强调集体富裕、共同富裕,是共同富裕思想在革命老区的生动展现。
(三)历史传承:中国共产党振兴革命老区的实践经验
习近平关于革命老区振兴发展重要论述镜鉴于中国共产党振兴革命老区的实践经验。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始终与革命老区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1951年,为褒扬革命老区在革命战争中作出的丰功伟绩,中央人民政府派出了“中央人民政府南方老根据地访问团”和“中央人民政府北方老根据地访问团”,奔赴全国各个革命老区,对革命老区人民进行走访慰问,了解革命老区人民的生产、生活状况。毛泽东同志在中央访问团成行前,还为革命老区人民题词:“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5],激励革命老区人民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奋勇前行。
改革开放时期,党和政府对革命老区的建设力度逐渐加大。1986年,邓小平同志作出了“广西平果铝要搞”的重要批示[6],推动广西平果铝工业发展,极大增强了广西老区的发展活力。江泽民同志决策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革命老区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胡锦涛同志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革命老区的经济、文化、社会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吸收了中国共产党振兴革命老区的实践经验,围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指明了新时代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方向和定位。
(四)现实表征:革命老区特殊的历史地位与发展困境
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史,革命老区具有特殊的历史地位,为革命战争的胜利贡献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确保了红色政权的稳固。据不完全统计,从1921年至1949年,全国有名可查的革命烈士370多万人[7],大多来自革命老区。其中,赣南苏区有33.1万人参加红军,60万人支前参战,33.8万人牺牲[8];大别山革命老区牺牲近100万人,仅在册的就有130351人[9];川陕革命老区巴中地区,有12万人参加红军,其中4万余人牺牲在战场上[10],这一串串数字记载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诉说着革命老区人民的赤胆忠心。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绝不能忘记革命先烈,要饮水思源,不忘老区。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各地区的共同努力下,革命老区经济社会保持健康发展。但由于自然、历史等因素的影响,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仍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属于欠发达地区。工业基础薄弱,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人民生活水平较低,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矛盾突出,高质量发展任务艰巨。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不仅是针对革命老区特殊历史地位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破解革命老区发展困境,完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二、习近平关于革命老区振兴发展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
习近平关于革命老区振兴发展重要论述蕴含着以推进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为根本的使命担当、以增进民生福祉为核心的人民情怀、以传承红色基因为源泉的革命精神、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保障的绿色发展理念。
(一)以推进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为根本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重要任务,要坚持以推进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为根本,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着力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我们永远不要忘记老区,永远不要忘记老区人民,要一如既往支持老区建设。[11]”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江西考察,提出“作示范、勇争先”的目标要求和“五个推进”的更高要求[12]。202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江西考察指导,站在国家战略全局的高度为江西实现高质量发展把脉定向,提出了“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目标要求[13],赋予了江西新的发展定位与历史使命。实现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要立足革命老区自身发展优势,走因地制宜、优化发展的路子。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和推动下,党中央、国务院针对各个革命老区差异化的特点,出台了一系列专项扶持政策,为推动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精准有力的政策保障。
(二)以增进民生福祉为核心
民生是最大的政治。实现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最根本的目的是补齐公共服务短板,增进革命老区人民福祉,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党中央、国务院在革命老区开展了“七项扶贫行动”,使资源要素向革命老区优先集聚,民生政策优先覆盖,重大项目优先布局,带领革命老区人民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创造了全面小康的人间奇迹。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提出了“两个更好”的目标要求,强调“要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14],成为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指导思想。202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强调,“确保老区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过上幸福生活,是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底线任务”[15],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革命老区人民的深情厚爱。习近平关于革命老区振兴发展重要论述坚持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饮水思源,不忘来时路的使命担当。在新发展阶段,我们要以习近平关于革命老区振兴发展重要论述为“指南针”,进一步健全老区公共服务体系,缩小社会发展差距,进一步提升革命老区人民生活水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三)以传承红色基因为源泉
红色基因承载着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印证着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是革命老区特有的文化符号。习近平总书记继承了中国共产党人赓续红色血脉的优良传统,高度重视革命精神的传承与弘扬,反复强调,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革命精神,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我们党和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每次到革命老区考察调研,都会去瞻仰革命旧址,参观革命博物馆、纪念馆,缅怀革命先烈,重温那段峥嵘岁月,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习近平关于革命老区振兴发展重要论述始终坚持以红色为基底,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筑牢信仰之基,确保红色江山代代相传。红色是革命老区最鲜明的底色,它历久弥新,永不过时,是推动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磅礴伟力,激励着革命老区儿女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发扬光荣传统、传承红色基因,从党的百年奋斗史汲取力量和智慧,真正做到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坚定历史自信,奋勇前行。
(四)以促进绿色发展为保障
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人民美好生活无从谈起。革命老区大多位于多省交界的山区地带,生态环境脆弱,加之革命老区发展属于后发式发展,时间上的压缩,导致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矛盾突出。早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就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16],坚持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实现经济与生态互融共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强调要推进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必须结合自然条件和资源分布,在发展中坚决守牢生态红线。针对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环境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突出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17],多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文章,推进革命老区走好绿色发展之路。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明确指出,要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文章,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18]。202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强调,破解“化工围江”,是推进长江生态环境治理的重点。要再接再厉,坚持源头管控、全过程减污降碳,大力推进数智化改造、绿色化转型,打造世界领先的绿色智能炼化企业[19]。习近平关于革命老区振兴发展重要论述始终强调要把保护生态环境摆在振兴发展的突出位置,坚持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
三、习近平关于革命老区振兴发展重要论述的实践要求
实现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重要论述精神,牢记嘱托、砥砺奋进,坚持外部驱动与内生动力相结合,努力走出一条振兴发展的新路子,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就。
(一)加强顶层设计,夯实振兴发展政策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立足战略全局,针对各个革命老区差异化特点,出台了一系列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政策,构筑了从“1258”到“1+N+X”的支持政策体系,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各级党委、政府上下联动,形成促进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合力,搭建起推进新时代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四梁八柱”。在构建国家部委对口支援纵向机制的同时,又建立了发达省市与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对口合作的横向机制,不断夯实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底部基础。
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革命老区要抢抓政策机遇,加快高质量发展步伐。一是要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革命老区支持政策。坚持以习近平关于革命老区振兴发展重要论述为指导,强化政策支持,推动优质资源向革命老区倾斜。二是要分类制定更为精准的扶持政策。革命老区既具有欠发达的共性特征,又具有各自不同的特色,要根据不同革命老区特点,找准支持重点和方向,多措并举,精准支持。三是要完善政策实施和监督管理体系。按照分层管理原则,不断完善各级政府层面的监督管理体系,确保振兴政策落地实施。
(二)坚持人民至上,强化振兴发展民生保障
治国有常,利民为本。推进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让革命老区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既是经济问题,也是关系党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我们要始终贯彻落实习近平关于革命老区振兴发展重要论述精神,坚持经济发展与社会保障协调推进,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聚焦革命老区人民关心的“急难愁盼”问题,着力完善基础设施,补齐公共服务短板,扎实做好基础性、兜底性民生保障,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满足革命老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做好普惠性、兜底性的民生保障,一是要强化就业优先支持政策。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要着力稳岗扩岗,完善就业创业保障体系;加强返贫监测,加强对困难群众就业兜底性帮扶,让革命老区人民共享就业机会。二是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体系是保障人民基本生存的兜底性工程,也是保障社会安全运行的稳定器,要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满足革命老区人民多层次多样化需求,进一步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三是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改善是民生领域改革的重点问题,要着力补齐公共服务短板,创新实施惠民工程,着力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三)传承红色基因,凝聚振兴发展磅礴伟力
红色是革命老区最鲜明的底色,传承红色基因,既是革命老区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振兴发展的力量源泉。近年来,红色旅游、红色教育、红色影视等业态蓬勃兴起,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成为带动革命老区群众脱贫致富,推动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重要力量。革命老区要把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建党精神、苏区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作为推进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重点工作,充分利用红色资源的多维功能,推动红色教育、红色旅游、红色影视等新业态深度融合,带动住宿、购物、餐饮等产业联动发展,拓宽革命老区人民就业渠道和增收途径,助推革命老区振兴发展。
革命老区要努力将红色资源优势转化为振兴革命老区的强大动能,一是要发展红色经济,带动产业兴旺之美。革命老区作为新中国的摇篮,红色文化资源禀赋丰厚,要着力推进红色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为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增添活力。二是要凸显红色底蕴,映照自然生态之美。革命老区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要促进红色资源保护利用与美丽乡村建设有机融合,彰显“红色引领、绿色辉映”的发展格局。三是要发展红色教育,提升文明淳朴之美。借助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道德讲堂等平台载体,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四)厚植绿色底色,筑牢振兴发展生态地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20]”生态环境是革命老区的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21]要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决守住保护和发展两条底线,筑牢生态安全防线,把绿色发展、生态富民作为振兴革命老区的重要政治任务,走集约型、质量型的绿色发展道路,打赢蓝天、绿水、净土保卫战,加快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为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筑牢生态底板。
要将革命老区的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一是要走好生态优良之路,让绿色崛起底色更亮。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强化生态修复治理和森林抚育,构建革命老区生态安全屏障体系。二是要走好生产高端之路,让绿色崛起底气更足。绿色崛起必然是从生产方式上革新,革命老区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拓宽绿色新赛道,全力打造绿色能源、绿色家居、绿色建设等绿色产业集群,推进产业绿色化发展。三是要走生活更好之路,让绿色崛起质感更高。落实好党的政策措施,明确农村环境治理工作内容,在推动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治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等方面下功夫,为建设美丽乡村提供有利支撑。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01).
[2]陈健,郭冠清.马克思主义区域协调发展思想:从经典理论到中国发展[J].经济纵横,2020,(6).
[3]刘晓山,谭诗斌,陈平路.井冈山:精准扶贫精准脱贫[M].北京:研究出版社,2020.
[4]刘芳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科学意蕴及时代价值[J].山东财经大学学报,2023,(3).
[5]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太行精神光耀千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回忆邓小平: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
[7]曲青山.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经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8]《改革开放与中国城市发展》编写组.改革开放与中国城市发展:中[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9]郭妙兰.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之大别山精神历久弥新——巍巍大别山 红心映征程[J].中国纪检监察,2021,(18).
[10]卢东方.川陕革命老区:红色故事在延续[N].中国信息报,2022-06-07(04).
[11]弘扬老区精神,把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N].人民日报,2021-11-09(04).
[12]感恩奋进 砥砺前行[N].江西日报,2019-05-24(02).
[13]“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感恩奋进千帆竞[N].江西日报,2023-10-24(06).
[14]毛哲成.“两个更好”是中国共产党的庄严承诺和历史使命[N].光明日报,2022-06-24(06).
[15]确保老区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过上幸福生活[N].江西日报,2023-10-14(15).
[16]许亚萍,廖昕,马晓敏.习近平同志关于革命老区振兴发展重要论述的逻辑、内涵与新时代实践[J].毛泽东思想研究,2022,(4).
[17]习近平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分别参加全国人大会议一些代表团审议[N].人民日报,2019-03-11(01).
[18]郑荣林,游静.努力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上勇争先[N].江西日报,2019-06-08(04).
[19]刘小荣,朱华.打造世界领先的绿色智能炼化企业[N].江西日报,2023-10-14(07).
[20]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9.
[21]蔡松涛.奋力谱写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新篇章[J].红旗文稿,2023,(10).
Triple Interpretation of Xi Jinping's Important Discourse on the Revitaliz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Old Revolutionary Base Areas
Liu Shanqing Liu Huan
Abstract: Xi Jinping's important discourse on the revitaliz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old revolutionary base areas profoundly explains the guiding ideology, goal concepts and working methods for promoting the revitaliz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old revolutionary base areas in the new era, fully demonstrates the mission and responsibility of serving the people wholeheartedly, marking a new height of the CPC's understanding of the regularity of the revitaliz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old revolutionary base areas. Analyzing his thoughts from the three levels of generative logic, core essence and practical requirements is helpful to deepen the complete understanding of Xi Jinping's important discourse on the revitaliz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old revolutionary base areas, and strengthen the determination to solidly promote the revitaliz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old revolutionary base areas.
Key words: Important discourse; Revitalization and development; Old revolutionary base areas
责任编辑:李佳佳
基金项目:江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创新课题项目“新时代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出场逻辑、价值意蕴与实践进路研究”(2023QMKT03)。
作者简介:刘善庆,江西师范大学苏区振兴研究院院长、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江西师范大学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刘欢,江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苏区振兴研究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