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挖掘超级卖点
2024-06-19木兰姐
木兰姐
卖点提炼是产品传播的核心。卖点没传播好,销量很有可能要大打折扣,千万级的爆款也有可能变成同质化严重的产品。
虽然很多品牌也知道卖点的重要性,但在卖点提炼方面做得不够,不知道该怎么去提炼,也不知道提炼出来后该如何运用到产品中去。
在拆解核心卖点提炼方法论之前,我要先跟大家讲两个大前提。
1.如果一个卖点你先讲了,那它就是你的。
很多品牌容易陷入“专家视角”,会觉得“这在业内很普通啊,有什么好说的?”,或者自己产品的卖点其他品牌也有,觉得这些信息不值得告诉用户,就不要再去讲了。
心理学有句话叫作“先入为主”,应用到市场竞争中,同样的卖点,你先于竞争对手喊出,也就先于竞争对手完成了市场占位,就可以率先在消费者心中建立深刻烙印。
比如,“0糖0脂0卡”并不是什么脑洞大开才有的思路,无糖饮料也不是元气森林首创,统一旗下的“茶里王”无糖茶,农夫山泉和康师傅各自推出的“东方树叶”和“本味茶庄”无糖茶,都比元气森林无糖气泡水推出市场早得多。
而在整个软饮市场中,除了乳饮之外,所有的品类,不管是高糖的碳酸饮品、高糖的茶饮、高糖的果汁、高糖的功能饮品,还是无糖的饮品,几乎所有软饮都天然不含任何脂肪,但是没有品牌单独拎出来讲,只有元气森林把这个卖点拿出来讲,这是元气森林碾压所有在它之前的无糖饮料的原因。这是“0糖0脂0卡”对“无糖饮料”概念的胜利。
所以,不要陷入卖点专有偏执,大多数品牌都有这个卖点,但是别人没去放大宣传,那么你讲了就是你的。你讲了竞争对手再讲,就变成了模仿你,帮你的产品做宣传。
2.都在讲同一个卖点,品牌还要再主打这个卖点吗?
逛超市和便利店的时候,你是不是发现几乎所有的酸奶都在讲无添加?无添加是不是已经让你觉得审美疲劳了?
这造成的一个局面就是,货架上的酸奶很容易就沦为同质化产品,那这个卖点传递给消费者的就是无效信息了。如果你是一个酸奶品牌,你要去做什么事情呢?我们要对这个词进行一个转化。
简爱最早的时候推出一个核心的产品——0添加儿童酸奶,这个东西,在千篇一律的无添加市场中,很难打动消费者,因为消费者已经无感了。
那简爱做了什么呢?它做了一个调整,把0添加儿童酸奶转换成一个消费者一听就懂、一听就会产生联想的词汇,叫作:父爱配方。
父爱配方,爸爸给宝宝的爱,承载了满满的心意,肯定是好东西。消费者一听就懂,又跟其他品牌的宣传形成了差异化。但它的底层逻辑是不是还是没变,是不是还是无添加?
同理,我们回过头看现在的内衣品牌,其他的品牌都在讲舒适。蕉内说:无感标签;ubras说:无尺码。这个底层逻辑是什么?还是舒适。所以这两个品牌也没有去改变内衣的基础价值,只是换了一种方式让消费者感知到,让消费者觉得这个东西蛮有意思的,找到新的信任线索。
所以,不是说当产品卖点雷同的时候,我们就没有机会了,我们要转化思路,把产品价值点做出新的表达。
讲完这两个前提,接下来我们正式进入提炼产品卖点的原则介绍。
聚焦一个核心卖点
很多品牌还容易犯的一个错是,认为自己的产品无所不能,在向消费者展示产品时,恨不得把所有卖点都塞进消费者的脑海里,但结果是消费者一个都记不住,你想代表全部,最后什么也代表不了。
聚焦一个核心卖点原则就是找出最有价值的那一个点,然后聚焦这一个点,集中全部的力量,重复传播,这样才能击穿阈值,被大家记住。
消费者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只能记住品牌的一个最核心的特征,所以要找到品牌和竞争对手相比最具差异化和竞争力的点。比如,同是牙膏,其实功效都差不多,但是消费者记住了:黑人牙膏,主打亮白;佳洁士,防蛀没有蛀牙;冷酸灵,想吃就吃,抗敏感;高露洁,修护牙釉质。
这些品牌的共同特征都是只提炼一个核心卖点,通过错位竞争,让这个关键卖点占领一个关键词,让这个关键词成为产品的标签。
那么为什么许多企业喜欢宣传产品的所有优点呢?
我认为主要原因在于缺少最核心、最有价值的卖点,同时品牌害怕选择错误的卖点,以及不确定消费者是否会对选定的卖点感兴趣,因此恨不得把所有卖点都讲一遍来证明自己的产品有多好。
我将卖点分为两类:产品核心卖点和产品优势卖点。
产品核心卖点:是与同行相比最具竞争力和差异化的点。
产品优势卖点:是指产品本身具备的优势,如销量优势、权威认证、原材料、特殊工艺、供应链等。
回答消费者“你是什么?”“有何不同?”是核心卖点所需达成的目标。
而产品优势卖点则是“何以见得”,是核心卖点的佐证,是让消费者相信你的核心卖点的支撑点。
以认养一头牛为例。
为什么选择认养一头牛?
在认养一头牛之前,行业如何界定什么样的牛奶是好的牛奶呢?大多数乳业品牌会从四个方面输出卖点:营养成分、产品口味、牧场/奶源、产品背书。这四点分析下来,认养一头牛只有在“牧场/奶源”这个层面上是有竞争力的。
但有个别品牌是把牧场优势作为核心卖点的。比如圣牧,主打的卖点是“有机牧场、沙漠绿洲”。特仑苏的“沙漠有机奶”,主打的卖点也是沙漠绿洲里的限定奶源。不过有一点,在“牧场/奶源”这个层面,市面上所有品牌的卖点表达都聚焦在“自有牧场、高新设备、奶牛品种、有机饲养”上,没有任何一家企业把“养牛”当作品牌的核心战略。
经过分析认养一头牛得出结论,“奶牛养得好,牛奶才会好”是自己区别于市面上乳业品牌的核心卖点。
何以见得?
对应的是品牌差异化的佐证,称为“支撑点”或 “信任线索”。
斥巨资4.6亿元建立了认养一头牛的现代化牧场,从澳大利亚引进了6,000头纯种荷斯坦进口奶牛,奶牛每天的伙食费80元,听音乐挤奶还做SPA,享有“带薪”年假……这些都是产品优势卖点,它们能让核心卖点“奶牛养得好,牛奶才会好”变得更可信。
核心卖点即品牌战略
很多人认为核心卖点就是一句广告语。其实,它不仅仅是一句广告语,而且应该是品牌战略。
品牌战略是一把锤子,和消费者做沟通的品牌就是一颗钉子,品牌的焦点就是钉子的尖。焦点越聚焦(简单、明确地指向一种清晰的业务或者一种清晰的产品),锤子就越容易把钉子钉进去。
比如,飞鹤奶粉把“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作为品牌战略,所以才有60余年来飞鹤一直专门针对中国人体质研制奶粉。
“生牛乳、糖、乳酸菌,其他没了”是简爱的一个品牌核心价值,在品牌的产品系列、包装、口号、对外宣传上,品牌内容高度聚焦,广泛覆盖大众传播。
蕉内这些年来一直在体感科技上不断创新,把“无感”作为品牌战略,也是品牌的护城河。
你会发现,这些品牌的核心卖点同时也是品牌的战略,且一切活动都必须围绕核心卖点来进行。
三大卖点黄金传播原则
说完核心卖点,我们继续说卖点传播,一个产品除了核心卖点,还有很多卖点,这些卖点怎么传播才能让精准用户完全感知到我们的优势?怎么设计语言,才能让意向用户记住我们?
我总结了三大卖点黄金传播原则。
1.把卖点思维转成买点思维
我曾经把“老板思维和顾客思维”的图发到朋友圈,收获了众多共鸣。尤其是广告行业的朋友,回忆起提案时品牌方对自家产品如数家珍的场景,是最能感同身受的。
为什么会有这张图?
因为我见过很多企业老板,聊起自己打造出来的产品都是滔滔不绝:你看我们这产品,一流的供应商生产,技术领先,性价比高,质量非常好,还有强大的品牌和机构背书……
这就是典型的卖点思维,只站在企业角度看待自己的产品,过多地强调产品的价值,而忽略了消费者使用过程的价值。卖点思维导致很多企业老板陷入了典型的“营销短视症”。
“营销短视症”是被称为营销学核武器的西奥多·莱维特提出来的一个理论,指的是企事业管理者对于企业生产的产品和技术盲目乐观与自信,认为只要产品质量好、性能优越,就一定会有市场,而忽视顾客的需求及其变化。
这引发的结果往往是“产品卖点营销”无论多么卖力,充其量也只是起到了信息宣传的作用,然后被消费者走马观花地屏蔽掉,因为“与我无关”。
那什么是买点思维?我把它理解为唤起消费者意识或决策。
举个简单的例子来帮助大家理解一下,假设你的产品是一款“××产地有机橙子”。
当你在高端公寓旁售卖时,消费者看重的是“有机无公害”。
当你在健身房旁售卖时,消费者看重的是“维C充沛”。
当你在景区山顶售卖时,消费者购买就因为它“生津止渴、鲜美多汁”。
当你在高考学校门口售卖时,可能消费者就是想买个吉利“一定橙”……
当你真正地去观察和思考消费者的行为、场景和需求后,会发现相比于“卖点思维”的一成不变,“买点”更关注消费者购买的场景和行为的改变,甚至会思考消费者决策历程中的每一个变量,并对此做出积极的反馈。
难道卖点就不重要了吗?卖点是满足消费者买点的方式。买点是消费者提出的需求,而卖点则是品牌给出的答案。
把产品卖出去是一个信息传递的沟通过程,但它不应该是一个单向的产品信息介绍和灌输的过程,而应该是一个双向沟通达成双赢的过程。双方用于交换的信息是:“我需要满足……的想法(买点),因此需要一样能达到这个目标的商品”和“您看看这件产品,它拥有的……的特点能给您带来……的好处(卖点),能满足您的需要”。
有一句话我非常认同,消费者不是在购买你的产品,而是在雇佣你的产品去解决他们的问题。
所以,产品卖点传递不是说清,不是说服,而是说动。品牌要思考融入什么样的场景?融入什么样的传播语境?如何承载产品的意义?一切生意机会都从消费者的需求中来,没有需求,你的产品再好也和消费者没关系。
2.让消费者秒懂
消费者在了解一款产品的时候,更关心的是:“这对我有什么好处?”就好比,女生买面膜不是因为里面的玻尿酸、透明质酸钠或者氨基酸多么牛,她们最终要的是水嫩的肌肤,想要变美。
当你在说各种专业名词的时候,其实消费者是一脸懵的,并不觉得你的产品有多好。如果产品卖点描述没有帮助消费者理解,帮助他们做决策,那么消费者很可能就放弃。
所以,什么是用户语言?就是让用户听得懂、记得住,有画面感,简而言之就是秒懂。
比如,在无人机还不被消费者熟知的阶段,大疆无人机传播的是“会飞的照相机”,这样就能让消费者一听就懂。
比如,PMPM的产品文案精练,没有高大上的词语,朴实无华地表达出产品的特质,却直击消费者痛点,让消费者产生非常丰富的效果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