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政教育中引导学生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策略

2024-06-19朱樱琼

党史文苑 2024年6期
关键词:中华文明思政

朱樱琼

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高校教师应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通过创新思政教学模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此外,还可以运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在健康良好的文明氛围中学习。这不仅有助于落实育人理念,同时也将思政教育与文明传承相结合,共同注重学生全面发展。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进行教学,学生既能不断获取知识,也能树立正确的文明观。高校思政教育应发挥其整合作用,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此举对提升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成长均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我们要敬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第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人文关怀和人伦道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和互助关系,强调家庭、社会和国家的稳定与发展。孝道、礼仪、尊师重道等价值观念贯穿其中,倡导人们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培养良好的品德和道德观念,如“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等。第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强调人类与自然界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传统的农耕文明中,人们尊重自然的规律,注重天时、地利、人和的统一,通过农事活动来与自然互动。这种观念也体现在诗词、绘画和园林艺术中,强调追求自然之美和心灵的宁静,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等。第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智慧和学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知识的积累和智慧的传承,崇尚学问和思辨精神,如《礼记·中庸》中所讲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等。

二、高校思政教育中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分析

高校思政教育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和思想道德价值观的重要环节,其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存在一些问题。第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普遍单薄。在一些高校思政教育中,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往往只是简单地进行概念介绍或历史知识的传授,缺乏系统深入的讲解和探讨。这导致学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知程度较低,无法真正领会其中的价值观念和精神内涵。第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缺乏与现实问题的结合。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往往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社会现实,缺乏与时代的对接。学生很难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与现实问题相结合,无法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从而限制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际效果。第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式单一。在高校思政教育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往往以课堂教学为主,缺乏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和实践活动。学生只能在课堂上被动接受知识,难以主动参与和互动。

三、高校思政教育中引导学生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一方面,高校教师在设计思政教学活动时应注重强调素质教育的内涵,并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的重要性。以下是一些关键观点,可以贯穿思政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认知,弘扬优秀文明,为学生将来服务社会打下良好基础。培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弘扬家国情怀,拓宽学生的视野和应用思维,助力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涵盖了丰富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审美标准。通过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家国情怀,增强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创新思维,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另一方面,信息快餐文明日趋普及,面对新形势,应着重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信息获取变得更加便捷,但也带来了信息过载和碎片化的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正确应对网络文明的影响,注重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的意识。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入学习和理解,学生可以培养批判思维、人文关怀和审美情趣,提高对文明的鉴赏能力和自我认同。因此,高校思政教育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推动教育发展、强化立德树人都是十分必要的。

四、高校思政教育中引导学生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策略

(一)借助对比探究学习,提升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

教师在思政教学中需要采用多元化手段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文明传承打下良好基础。比如可以运用对比探究的方法,从不同视角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比较分析不同文明内容,学生能够更深入地认同中华文明,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文明理解。

举例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并非机械化的复制和传递,而是要抵制落后的、腐朽的文明,选择积极健康的文明生活。在高校的思政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辩证思维的训练帮助学生培养这方面的能力;利用正反两个视角展示优秀的文明资源和落后的文明陋习;介绍民间手工艺、诗词戏剧等优秀文明元素,同时也展示婚闹、迷信等落后文明的负面影响。通过这样的对比,学生可以辨识出哪些文明需要支持发展,哪些文明需要抵制,以及对于一些既有利也有弊的文明,学生也需要给出中肯的改造建议。在辩证的思维训练中,教师应强调落后的文明必将被时代淘汰,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演变的文明才能得到长久发展。学生需要从事物变化的宏观角度去思考问题,这需要学生站在更广阔的视野上审视传统文明。教师可以留出时间,引导学生指出周围存在的弊端,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方法。这样的练习可以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思政见识。

通过对比探究式的思政教学练习,学生不仅能够用辩证的思维角度来审视传统文明,还能培养主动推进社会进步的意识和能力。学生将学会在对传统文明的阐释和改造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这样的思维方式和能力将使学生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文明传承者。

(二)结合信息技术教学,拓宽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视野

高校思政教育课程开发需要依托各种平台进行,信息技术就可以作为一个重要平台。利用信息化资源可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变成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形式。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导入传统文明开发课程资源,将两者有机融合,拓宽学生的文明视野。

举例来说,传统节日的渗透是丰富学生文明视野的好机会,以端午节和清明节为例,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全面且深入地了解其文明内涵。对于端午节,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其起源故事、龙舟竞渡传说以及各地端午粽子的做法和口感等,帮助学生重温这一非遗项目的文明底蕴。通过信息展示,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端午节的历史渊源和传统习俗,感受到这一节日跨越千年的文明传承。对于清明节,教师可以通过视频和图片展示扫墓祭祖的习俗起源,以及人们如何缅怀英烈和表达对祖先的思念。这样的信息展示可以让学生通过多媒体感知传统习俗,更好地理解和传承这一节日的意义。在信息展示中,教师应选择生动形象的内容,如图像、视频、动画等,以便让学生更直观地参与其中,真正领悟节日背后的文明内涵。相比于单纯学习理论知识,多方位全景式的展示将使学生更专注地参与学习,更易于产生深刻的理解和体验。

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展示传统节日的文明内涵,通过多媒体形式让学生全面了解传统习俗和历史渊源。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还能够培养学生广泛了解中华文明的积极态度。

(三)导入时事教育案例,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

高校思政教育应与实际结合,利用真实案例提升教学质量并培养学生能力。教师可以借助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开展案例教学。不仅能深化学生对文明典故的理解,还能训练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运用案例也能使知识点更容易被学生掌握和吸收。

举例来说,在思政教育中,教师可以着重对爱国主义的内涵进行解读,并且通过拓展文明教育资源来加深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以及对中华文明的直观认知。比如教师可以引用岳飞的《满江红》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经典作品,通过解读其中蕴含的家国情怀,让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家国之爱有更深刻的认识。这些作品中表达出的忠诚、担当和对国家民族的热爱,将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同时也弘扬中华文明的价值。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给学生展示真实案例来加深学生对爱国主义情怀的理解。例如,袁隆平院士为解决粮食安全问题,在杂交水稻技术领域坚持不懈几十年,最终有效地增加了我国粮食产量,为国家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的付出与奉献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家国情怀。又如钟南山院士在中国抗击非典型肺炎、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不畏危险深入防控一线,日夜研究制定有效防控措施,两次战胜了流行疾病,以行动践行“医道济人”的传统美德。通过真实案例解析,学生不仅能理解理论知识,还能将其运用于对待国家和人民的态度上。这种教学模式对于塑造学生的哲学素养和未来发展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教师还可以指出这些人物在工作中所凝聚的核心元素,如不屈不挠的精神和求实进取的态度,这些都是中华文明要求我们学习的。

通过将真实案例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思政教学模式,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还能助力学生用更广阔的视角和思维学习,帮助学生领会实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培养思想品格。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以及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为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的新一代青年作出积极贡献。

为践行思政育人理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是非常重要的措施。高校教师一定要扮演好文明传承的“使者”,利用巧妙的课堂设计,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让学生形成对优秀文明、思想的认识和认知,并得到精神的洗礼,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王正坤,杨漫漫.基于扎根理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机制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3(8):39-41.

[2]周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路径分析[J].科教导刊(电子版),2023(17):178-180.

[3]徐本岩,路生文,郭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路径与方法探析[J].农场经济管理,2023(10):60-62.

[4]龚诗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价值与路径[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3,42(11):154-156.

(作者系江西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责任编辑/曾莎莎

猜你喜欢

中华文明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请文明演绎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漫说文明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