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形象塑造特点

2024-06-19孙德龙甘桂琴

党史文苑 2024年6期
关键词:教科书政党中国共产党

孙德龙 甘桂琴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的形象,围绕着党的形象展开了多次论述。“党的形象和威望,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仅直接关系党的命运,而且直接关系国家的命运、人民的命运、民族的命运。”“作风反映的是形象和素质,体现的是党性。”“公道正派才能出清风正气,廉洁自律才能塑良好形象。”

党是领导一切的,党的形象塑造对党的领导工作至关重要。党的形象塑造有利于在公民心中形成集体记忆,最终实现对中国共产党的集体认同。“一个民族的历史是通过历史教育建构、记忆和传承的,而历史教科书则是最重要的传承历史记忆的媒介”,同时也是党塑造自身形象的重要途径。教科书中关于中国共产党形象的叙述是权威、客观的,体现着党对自身形象的认识。教科书作为学生阅读最多的文本,能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对中国共产党形象的相对稳定的情感认知,在很大程度上塑造着公民眼中的中国共产党形象。

一、政党形象

政党形象这一概念最早是由英国政治学家格雷厄姆·沃拉斯于1908年在著作《政治中的人性》中提出。“政党主要是个名字,和其他名字一样,一听见或一看见就滋生出一个‘意向,这个意向不知不觉地逐渐转变为自动理解它的意义。”这里的“意向”其实就是政党形象,是政党基于自身的外部表现使个人对政党形成的主观印象。但西方语境下的政党是由选民经过投票选举产生,某一政党为了获得选票成为执政党,该党的党魁通常会在媒体面前进行演讲,其内容大多是为了迎合选民的喜好,最终目的是获得选民的支持。因此,西方政党形象多指党魁个人形象而非政党集体形象,政党形象的塑造具有目的性。

二、中国共产党形象

毋庸置疑,中国共产党形象有别于西方政党形象。目前学术界关于中国共产党形象概念的相关界定,业已取得了较为丰厚的研究成果。例如:李金玲从中国共产党形象“应该是什么”与“实际是什么”两个问题出发,认为中国共产党形象可以分为应然形象与实然形象。梁超、张荣华将中国共产党形象概括为本质内涵说、相关概念说、主体构成说、动态发展说、具体呈现说、多元特征说、价值功能说七类。梁杰皓则认为中国共产党形象一方面是“中国共产党固有属性的外部表现”,另一方面是“中国共产党内在品质与外部对其价值判断的综合体”。

综合上述学者们的观点,可将中国共产党形象界定为:所谓中国共产党形象是民众对中国共产党的内在固有属性及其品质的外部表现,给予综合评价和判定的综合体。

中国共产党形象的塑造可分为“自塑”和“他塑”。前者是中国共产党将自身的基本属性例如性质、宗旨、作风等,以及自身行为例如执政理念、政策、方针等传递给公众,在公众心中呈现的整体印象,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后者是基于个体知识水平、认知高低以及意识形态的差异而塑造的中共形象,因此是对中国共产党的综合评价。“他塑”可能符合事实,也可能出现误解、误读甚至是故意抹黑的现象,因此应详加甄别。

中国共产党以《中外历史纲要》(上)为载体实现对自身形象的“自塑”。中国共产党在塑造自身形象问题上,一方面通过教材增强师生对中共“自塑”的自身形象的理解与认同。另一方面也可采用多种传播手段,引导“他者”形成对中共形象的正确认知。

三、《中外历史纲要》(上)中的中国共产党形象塑造特点

(一)党的整体形象与个体形象相统一

党的整体形象的塑造以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召开的重要会议、做出的重大决定、开创的伟大成就为依托。

在长征时期召开的遵义会议上,纠正了“左”倾错误路线的影响,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在“文革”结束之后,如何消除“左”倾错误思想对人们头脑的长期束缚与影响,成为国家在新时期建设伊始亟须解决的首要问题。1978年《光明日报》发表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成为思想变革的先导,在此背景下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会上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并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伟大决策,实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在党的领导下,在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时期,党带领中国人民建设公路、铁路、汽车、机械等基础工业项目,促进了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高铁技术、载人航天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走在世界前列,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

通过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历次会议、做出的重大决定、开创的历史成就,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的英明领导,在重大历史关头把握时代脉络,指引前进方向的整体形象,构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党的个体形象蕴含在不同历史时期,以领袖人物、英雄人物、先进模范人物的刻画来表达。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带领中国人民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发扬人民战争的理论、开展整风运动、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构建了完整的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其中,教科书还对毛泽东的功和过作出了明确的结论,“拿他的功和过来说,错误毕竟是第二位的。他为中国人民做的事是不能抹杀的。”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领袖人物为建设社会主义作出了重要贡献,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成功挑战了社会主义搞市场经济的不可能,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造性发展,还有其他创新理论,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党的十五大将邓小平理论定位为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进行理论创新,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它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提到了新的高度,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在教科书中的突出体现就是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重要历史问题的讲话贯穿中国现代史始终,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民族领航者形象。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英雄是一个民族最闪亮的精神坐标。在抗日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了以赵一曼、左权、杨根思等人为代表的英雄人物,他们不仅是战斗英雄也是共产党员,以英雄气概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情怀,展现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模范性。除此以外,在和平年代还涌现出了王进喜、焦裕禄、雷锋、钱学森、邓稼先等不同领域的模范人物,充分展现了敢为人先、积极进取的时代精神。

教科书中以党的个体形象为点,以党的整体形象为线,共同勾勒出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整体面貌。

(二)党的形象与国家形象相联系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成功探索出一条与西方国家‘多党竞争‘三权分立截然不同的道路,将政党执政形象与中国的国家形象融合在一起,向全世界展现出一个‘党治国家的成功形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关于如何步入社会主义社会的问题,早在1952年毛泽东就提出了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想法,直到1954年在党的七届四中全会上正式批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在总路线的指导下,中国提前完成一五计划,初步建立起国家的工业体系,经过三大改造最终步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使国家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

党的政策、方针经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表决通过上升为国家建设的指南,因此党的形象始终与国家形象相互联系,国家形象是党的形象的外部表现。

(三)党的历史形象与现实形象相交融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

中国共产党在特定历史时期形成的坚持抗战的形象经过一代又一代教科书的传播,在民众心中早已形成了共同的历史记忆。但是党的历史形象的塑造不是一劳永逸的,过去先进不代表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代表以后先进。例如,中国共产党践行民主、密切联系群众等形象将贯穿过去、现在和未来,并且在当下一直不断被塑造。教科书修订的过程也是中国共产党形象不断更新、补充、完善的过程。历史教科书中的中国共产党形象能够打破时空的界限,将历史形象与现实形象实现完美的交融,最根本的原因得益于中国共产党勇于进行自我革命,坚持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实现了历史形象的传承与嬗递。

四、结语

中国共产党以“自塑”的形式在《中外历史纲要》(上)中全面、立体地展现了坚持抗战、民主、密切联系群众的形象。经过教科书的广泛传播,塑造着学生的集体记忆,有助于进一步落实四史教育,培养学生“五个认同”的意识,最终形成对中国共产党的集体认同。纵观该书中的党史内容,紧紧围绕着中国共产党如何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追寻、探索、发展适合中国的道路,最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所展开。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的整体形象与个体形象、历史形象与现实形象、国家形象与党的形象相互交织辉映。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因此,只有理解马克思主义,读懂中国道路才能把握中国共产党形象的演变逻辑。

【参考文献】

[1][英]格雷厄姆·沃拉斯.《政治中的人性》[M].朱曾汶,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55.

[2]习近平.《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154.

[3]黄牧航主编.《中学历史教材研究》[M].长春:长春出版社,2013:25-26.

[4]教育部组织编写.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176.

[5]李金玲.中国共产党形象塑造研究综述[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06(22):19-25.

[6]梁超,张荣华.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形象建设研究述评[J].广东党史与文献研究,2020(02):101-112.

[7]梁杰皓.国内学界关于中国共产党形象研究的主要论域与延展空间[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5(01):26-32.

[8]段光鹏.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执政形象的突出表现与优化思路[J].理论导刊,2020(04):18-24.

[9]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EB/OL].(2014-10-08)[2024-03-22].

[10]习近平.习近平在纪念胡耀邦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2015-11-20)[2024-03-22].

[11]习近平.在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仪式上的讲话[EB/OL](2015-09-02)[2024-03-30].

【基金项目】喀什大学人文学院院级课题“新时代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中国共产党形象建构探究”(RW2023KY018)。

(作者孙德龙系喀什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甘桂琴系喀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黄敏慧

猜你喜欢

教科书政党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带领人民过上好日子的政党”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备急千金要方》:中医急诊教科书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深刻理解和把握新型政党制度的“三个新”
藏起来的教科书
对一道教科书习题的再探索
被藏起来的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