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融入高校教材
2024-06-19赵愫简
赵愫简
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进教材,是建设中国特色高质量教材体系的重要路径,是高校教学改革必须完成的重要政治任务。在此过程中,既要体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成功经验和理论成果,又要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为加快推进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作出贡献。
本文以中宣部组织编写、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实践中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新闻报道经典案例评析》(第二辑)[以下简称《马新观》(第二辑)]为例,分析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与高校教材融合的重要意义,以此抛砖引玉,探索在新媒体环境下,各学科如何结合自身实际,以教材为载体,切实将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与高校教材融合的现实意义
第一,符合课程思政建设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有效进课堂,首先就必须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过程中,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在与教材融合过程中赋予其更大的独立性和更重要、更突出的地位。尤其在提倡新文科建设的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学科知识间的交叉融合,为新时代教育理念提供了新的现实抓手,两者共同构建的话语体系绘制出了未来的学科图景,使立德树人与知识传授相互依托,使高校育人机制趋向协调统一。因此,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注入各学科教学及教材,不仅是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我国未来人才培养的需要,更是拓展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必由之路。
第二,有助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水平。今天的大学生是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一代人,面对网络上的种种乱象,不少学生感到困惑和茫然,面对良莠不齐、真假难辨的海量信息,要想坚定理想信念就需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以新闻传播学为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新闻传播活动规律的总看法,是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新闻舆论事业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是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2月19日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向新闻界和新闻院校提出的要求。贯彻落实好这一要求,推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是当前我国新闻界和新闻院校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融入教学乃至教材,可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新闻事业和新闻工作,保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为人民服务、为公共利益服务的自觉性和责任担当,进而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和理论水平,自觉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第三,符合教学改革趋势。在当今媒体融合时代,数字化、网络化虽然带来了信息传播的便利,但是也造成人们面对海量信息时的不知所措。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新闻教育人才培养既要与当下新闻事业发展相一致,又要顺应时代变化,顺应教学改革的需求。目前,一些新闻院校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和教学,还存在着学生学习缺乏适用的教材,教师授课不够鲜活生动的情况,学生听不懂、不爱听的情况并不少见。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及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与教材内容相融合,可以让课堂教学既有理论厚度,也有现实温度,让学生看到新闻工作在今天的社会价值,培养他们的专业精神,能够取得比单纯学习理论更好的效果。
《实践中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新闻报道经典案例评析》(第二辑)的探索
《马新观》(第二辑)由中宣部牵头,由来自全国十多所知名高校新闻传播院系和中央主要新闻媒体的专家学者共同编写,高等教育出版社于2022年10月出版。本书收录了党的十九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指导下,广大新闻工作者在新闻实践中推出的200多个典型报道和数十篇记者手记。全书分为8大主题,以28个专题展开系统论述,每个专题包括案例概述、专家评析、采写手记、延伸阅读和思考与讨论5大板块。这些新闻作品和记者手记都来自新闻实践一线,以记者的亲身经历引导从业者深刻理解在新时代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重要意义,为如何在新闻实践中融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作出示范。
本书不仅是一本优秀教材,更是一个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及党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与学科内容紧密结合的典型案例,是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一项重要成果。通过对其编写内容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如何将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融入教学实践。
第一,全书案例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新时代背景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不断丰富的理论创新成果为加强和改进党的宣传思想工作提供了科学的实践路标。《马新观》(第二辑)汇集了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多家主流媒体近年来的优秀新闻作品,既有党的十九大、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这样的“大手笔”,又有反映社会问题、回应人民关切的反腐倡廉系列报道、反对“四风”系列报道;既有贴近民生热点的“脱贫攻坚”系列报道,又有反映国家发展变化的“重大建设工程”系列报道;更有体现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的短视频、融媒体报道。本书通过对这些经典案例深入细致的解析,为读者提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具体思考方法,提升读者运用相关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全书论述深刻,具有较强的思想性、系统性和时代性。全书专家评析牢牢把握住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并将其作为理论支撑贯穿全书。例如,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案例评析,专家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关系着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和人民福祉,让中华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让自然生态美景永驻人间,是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高度贴近人民生活的创新发展理念,新闻媒体需要创新表达形式,增强新闻作品的贴近性。再如,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报道的分析,专家指出:避免简单地将中国理念、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生硬地塞给外国受众。“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需要科学阐释,对外传播需要建立在融通中外、不断推进民心相通的基础之上并朝向这个目标发挥真实作用。这些分析深刻反映了新时代的中国声音、中国理论、中国思想,是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有效表达。
第三,全书将现实问题与理论阐述相融合,体现强烈的问题意识。人才培养重要的一环是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书立足我国新闻传播实际,力图解决读者关心的新闻理论与实践中的各种热点、疑点和难点问题,直面读者在学习新闻理论和解决实践问题中存在的困惑,旗帜鲜明地阐述观点、表达立场。例如,在“反腐倡廉主题报道”的评析中,专家提到:虽然腐败让人深恶痛绝,但反腐倡廉报道不能感情用事,要通过客观、准确的报道和严谨扎实的分析,充分揭示腐败现象的危害,展现其背后原因的复杂性,从而使报道起到良好的效果。在“社会问题舆论监督报道”的评析中,专家提出:社会问题涵盖面广、表现形式多样,在对此类问题进行舆论监督时,不能“捡到篮子里就是菜”,怎么方便怎么来;也不能不分轻重缓急,对不同社会问题等量齐观;更不能盲目追求所谓“流量”,被芜杂的舆论议题牵着鼻子走,丧失主流媒体舆论引导力。这些真知灼见不仅反映了当前我国新闻报道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更从实际出发,提出了解决问题、突破创新的思维路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与高校教材融合的原则
第一,思想上高度重视。高质量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融入高校课堂,引领广大青年学生学习、践行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系统梳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科学研判学科建设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并将二者紧密融合,对于加快建设中国特色高质量教材体系具有重大意义。因此,教材编写队伍要从国家事权的高度予以重视,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大力推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及时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第二,教材内容上贴近学科需要。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各学科要基于人才培养目标,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党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细化为本学科应着力培养的核心能力,体现正确价值观、必备素养和关键技能的培养要求。同时还要联系本学科实际需求,在教材中体现学科特色,让不同专业的学生都能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解决本学科的问题,进一步增强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以《马新观》(第二辑)为例,一方面,本书始终贯彻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观点,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成果融入具体的新闻作品,并通过专家评析、采写手记、延伸阅读等板块引导学生加深对新闻舆论工作的认识。另一方面,教材内容是“实践中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考虑到与现实结合的紧密性,特别是当今全球化、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背景,加强对最新案例尤其是互联网传播案例的分析,帮助学生与时俱进地理解所学内容就是题中之义。理论只有与学科实际结合、与当今社会发展相结合,才能让学生喜闻乐见进而产生共鸣。
第三,形式上创新灵活。将理论与高校教材相结合,既要不断吸收新的理论成果,也要把创新作为内在抓手,继承传统精华、提升创意表达,及时更新教材内容、丰富教学手段。在具体实践中,要注重及时将教材内容进行更新完善,突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最新阐释,确保教材内容与党的创新理论同频共振。可以将教材作为载体,把课堂教学、实践训练与网络资源结合起来,鼓励学生对相关理论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帮助学生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理论认知。例如,《马新观》(第二辑)通过二维码的形式收集全文案例,加大了新媒体作品的占比,全面反映新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新变化和新要求;通过“实践案例+理论剖析+采写手记”的方式让重大新闻报道和优秀新闻作品走进课堂,内容上贴近现实,形式上贴近学生喜好,目标上贴近人才培养,为中国特色新闻学理论体系提供有力印证和支撑。
【参考文献】
[1]刘建军.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材的几点思考[J].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2022,2(04):6-7.
[2]王让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4(08):53-56.
[3]刘俊.念好“六字诀”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J].学习月刊,2023(04):26-27.
(作者系高等教育出版社副编审)
责任编辑/曾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