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塞罕坝精神融入农业高校思政教育研究

2024-06-19贾庆伟息蕊邵彩玲

党史文苑 2024年6期
关键词:塞罕坝思政精神

贾庆伟 息蕊 邵彩玲

一、塞罕坝精神的科学内涵

塞罕坝,意为“美丽的高岭”。它位于距离首都北京400多公里的河北省最北部,有着世界最大的人工林场。如今的塞罕坝是京津地区的绿色长城,为京津地区抵御风沙,输送大量净水与氧气,是山水林云的故乡。但是在60多年前,这里还是“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凉之地。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也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努力奋斗的根本动力。一代代塞罕坝人用青春和热血在这片土地上接续奋斗,不仅实现了心中的林海初心,更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绿色奇迹,铸就了伟大的塞罕坝精神,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是农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精神财富。

二、塞罕坝精神融入农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

塞罕坝精神是成百上千名务林人在前赴后继的艰苦奋斗过程中形成的精神力量,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结晶。塞罕坝精神与农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厚渊源,为融入提供了多方面的可能性。农业院校的大学生特别需要深入学习、弘扬和传承塞罕坝精神,利用自身专业优势,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

(一)塞罕坝建设与农业高校的契合性

在塞罕坝建设初期,面对造林技术、工具、经验的各方面空白,林场的技术员们迎难而上、攻克了许多的技术难关。他们改进了传统遮阴育苗法,创新了三锹半植苗法,开创了高寒全光育苗技术,引进了抗旱树种樟子松,防控了松毛虫、落叶松尺蠖等有害生物的蔓延。实际上,攻克这些技术难题的技术人员,大多数毕业于农业高校,这些难题也与农业高校的研究方向密切相关。同时,塞罕坝林场也是体现教学、科研为生态文明建设和林业建设发展服务的重要实践基地,也是农业高校师生学习贯彻塞罕坝精神的重要红色教育基地。

(二)塞罕坝精神和农业高校的育人目标一致

一个学校的校训可以体现出这个学校的育人目标。中国农业大学的校训为“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东北农业大学的校训为“博学笃行,明德亲民”,华中农业大学的校训为“勤独力耕,立己达人”,河北农业大学的校训为“崇德、务实、求是”。从部分农业高校的校训中不难看出,农业高校的共同育人目标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培养更多为人民服务、吃苦耐劳、自强不息的新型农林人才,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不断作出新的贡献。农业高校的育人目标同塞罕坝精神的育人目标不谋而合,具有一致性。

(三)塞罕坝精神与农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共同的思想基础

塞罕坝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组成部分,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农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培养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仰,能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因此,塞罕坝精神和农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共同的思想基础。

(四)建设美丽中国与农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发展的需求

建设美丽中国的现实需要。建设美丽中国,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形势,必须大力弘扬贯彻塞罕坝精神。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能够让塞罕坝精神的育人价值在农业院校发挥出磅礴力量,激发每一名农大人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心,并积极投身生态环境建设的实践中,推动美丽中国建设。

农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近年来,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正在随着互联网信息的多元化而变得复杂多样,这就使得农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更加艰巨,形势更加严峻。塞罕坝精神融入农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促进农业高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念,激发建设美丽中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及艰苦创业、吃苦耐劳精神。培养出能吃苦、有担当、善创新的新时代农业学子,助力推进乡村振兴和美丽中国建设。

三、塞罕坝精神融入农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

(一)助力培养“红绿结合”型农业人才

农业高校作为全国农林专业教育的主阵地,目标是为国家输送高质量的农业专业人才。将塞罕坝精神融入农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能够推动农业高校大学生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另一方面能够提高农业高校大学生的整体生态文明素质,助力培养“红绿结合”型农业人才。

塞罕坝精神,是几代共产党人带领群众用实际行动铸就的,是中国革命精神的典型代表,蕴含着丰富的红色基因。把艰苦创业的伟大精神品质融入农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培育学生“能吃苦、肯奋斗”的精神品格和迎难而上、开拓创新的实践品格,在未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将塞罕坝精神融入农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学生们讲解塞罕坝自清朝以来多次改天换地的变化历程,能够让学生们与自身所学的专业知识建立联系,对于所学专业知识的力量得到更加具象化的了解,提高学生的生态文明知识素养。以塞罕坝精神中所体现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教育农业高校大学生,能够使农业高校学生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生态文明,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和发展观。

(二)推动农业高校思政教育发展

塞罕坝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人宝贵精神品质的凝练,也是农业院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充分开发和利用的资源。将塞罕坝精神融入农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农业高校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能够强化农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主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塞罕坝精神的融入能够突出当代农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突出任务,增加思政教师和全体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另一方面,能够丰富农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塞罕坝精神所蕴含的思想内涵,完美契合了农业高校思政教育的时代所需,是农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鲜活教材。

四、塞罕坝精神融入农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到塞罕坝机械林场考察时强调,“抓生态文明建设,既要靠物质,也要靠精神。要传承好塞罕坝精神,深刻理解和落实生态文明理念,再接再厉、二次创业,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再建功立业“。农业高校作为培养生态文明建设者的主阵地,应结合自身科研、教学及人才培养等各项实际,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将塞罕坝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

(一)积极推动塞罕坝精神融入农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形式,深入探寻塞罕坝精神与农业高校大学生科学研究相契合的理论和案例,能更好地发挥课堂传递知识、激发动力的作用。

要将塞罕坝精神与课程思政进一步融会贯通。思政课程应根据自身特点对塞罕坝精神的发展脉络、科学内涵、重要意义做好学理阐释。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中,塞罕坝林场建设的事迹可以作为案例,帮助同学们对于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理解学习。例如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中,塞罕坝的绿色奇迹可以作为对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生动诠释和典型范例融入。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塞罕坝精神可以融入理想信念等方面进行深入讲解。在形势与政策课程中,可以把塞罕坝的最新发展与国家的理论热点相结合进行教学。

农业高校要不断深化课程思政创新改革。农业高校可以在学校开设的通识类课程中遴选出与塞罕坝精神相匹配的内容加入课程思政建设体系中,例如农学基础、林学知识等。教师在教授这些课程时,将塞罕坝林场的建设历程、绿色发展理念等思政内容融入其中,可以实现农林专业特色与人文理念的融合。

(二)构建塞罕坝精神融入农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

思政课教学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但时代的发展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构建塞罕坝精神融入农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

要拓展网络思政。网络新媒体是高校推进“三全育人”的重要阵地,将塞罕坝精神融入农业高校思政教育,要运用好网络新领域。首先,思政教师要深入挖掘塞罕坝精神相关资料,利用线上教育平台,打造出塞罕坝系列更具有代表性、更加突出农业特色的精品视频课程。其次,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迎合学生的需求,打造线上塞罕坝精神宣传平台,例如微信公众号、微博和抖音账号等,可以向学生征集塞罕坝精神相关的文章和视频作品,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学习塞罕坝精神的内涵价值。最后,鼓励师生通过短视频和融媒体平台共同讨论塞罕坝精神的魅力,从多角度烘托调查研究氛围。

开展实践思政。思政教育唯有付诸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和探索,思政教育才能更加深入人心。实践思政是理论教育的延伸,形式也更加灵活多样。首先是课内实践活动。在塞罕坝精神的相关理论知识讲授完毕以后,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塞罕坝精神主题演讲、主题讨论、主题情景剧拍摄等实践活动,巩固知识的同时可以激发学生对于塞罕坝精神的主动探索。其次是课外实践活动。可以组织学生们到塞罕坝精神的发源地去参观学习。通过实地的考察学习,提高农林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加深他们对于塞罕坝精神的理解与感悟。最后,还可以组织弘扬塞罕坝精神的调查研究和志愿服务等活动,让学生在宣传实践活动中,不断增加认同感,使他们能够自觉地将塞罕坝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参考文献】

[1]黄群慧,刘尚希,张车伟,张晓晶,杨开忠,胡滨,闫坤.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总结中思考推进中国经济学“三大体系”建设——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笔谈[J].经济研究,2021,(12):4-19.

[2]刘铁宁.“双一流”建设农业院校校训教育功能探析——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8(51):172-174.

[3]王金南.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J].红旗文稿,2023,(16):4-8.

[4]王金南,秦昌波,苏洁琼,熊善高.美丽中国建设目标指标体系设计与应用[J].环境保护,2022,(08):12-17.

【基金项目】2022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塞罕坝精神及其时代价值研究”(课题编号:20220202228)。

(作者贾庆伟、息蕊均系河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邵彩玲系河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陈 影

猜你喜欢

塞罕坝思政精神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奋战在塞罕坝的农大人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拿出精神
塞罕坝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