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党建工作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实践探析
2024-06-19肖海燕
肖海燕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推动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开创、坚持、捍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国之间的联系和依存程度日益加深,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一种新的尝试,其成功与否取决于社会各个方面的实际情况和历史条件。地方政府党建工作在这样独特历史、地理、文化和社会条件下开展现代化实践研究,有助于更好地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推动城市建设乃至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
一、地方政府党建工作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实践探索
(一)地方政府党建工作创新经济发展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高度,充分肯定党的十八大以来组织工作的积极贡献,对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加强新时代新征程党的组织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地方政府党建工作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不断创新经济发展模式,注重产业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对外开放和经济全球化、优化营商环境和服务质量,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工作。这些创新和实践有助于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目标,也能为其他地区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其一,产业升级与创新驱动。地方政府党建工作积极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驱动,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政府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等方式,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同时,城市还要注重创新创业环境的营造,建设一批创新创业平台,吸引大量人才和优质资源。其二,对外开放与经济全球化。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且还加强与共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拓展国际市场,提升国际竞争力。其三,优化营商环境与服务质量。地方政府党建工作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和提升服务质量,通过简化行政审批程序、提高行政效率、加强市场监管等措施,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其四,地方政府党建工作助力文旅经济发展与特色品牌建设。注重文旅经济的发展和特色品牌的打造,通过举办文旅活动、建设博物馆、开发特色旅游线路等措施,展示地方文化的独特魅力,吸引游客前来体验。
(二)地方政府党建工作创新社会治理
新时代以来,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取得重大成就,根本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掌舵,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地方政府党建工作在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人民群众创造了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和社会氛围。
其一,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机制。积极推进社区治理体系建设,通过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工作站等组织机构,形成了以社区居民需求为导向、社区社会组织参与为补充的社区治理体系。这使得社区治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提高了社区服务的覆盖面和满意度。积极推进社会治理网格化管理,通过划分若干个网格,每个网格配备一名管理员,负责网格内的社会服务管理工作。这种管理模式实现了对社会管理的全覆盖、无缝隙管理,提高了社会治理的精细化程度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其二,加强基层党建基础工作。以实施基层党建组织、制度、改革、服务“四项工程”为抓手,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这包括实施“头雁工程”“堡垒工程”“强基工程”和“服务先锋工程”等,通过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和水平等方式,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和战斗力。同时,还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其三,推进“互联网+社会治理”。地方政府党建工作通过建设“政府在线”平台和推行“一窗受理、一网通办”服务模式,提高政务服务效率和质量,为市民和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其四,强化多元共治。地方政府党建工作注重培育各类社会组织,包括慈善组织、志愿者团体等,发挥其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支持等方式,鼓励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公益事业等领域,提高了社会治理的多元化和专业化水平。推行社区协商制度,通过建立社区议事会、居民理事会等协商平台,引导基层群众参与社区事务的决策和管理。
二、地方政府党建工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与城市发展实践中的契合度分析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根本目的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坚强保证”。要按照党的二十大要求,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作为组织工作的首要政治任务来抓。中国式现代化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创新驱动的发展方式、绿色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全面深化改革和全球视野与开放合作等方面。这些要求的贯彻和实践,有助于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更好的成效。城市的现代化实践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存在一定的契合度,这些要求的贯彻和实践有助于推动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市民的生活品质、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取得更好的成效。
(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中国式现代化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城市在现代化实践中,注重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和利益,把民生福祉放在首位。同时,政府还通过各种政策措施,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缩小贫富差距,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二)创新驱动的发展方式
中国式现代化强调创新驱动的发展方式,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城市在现代化实践中,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培育了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企业和产业集群。同时,城市还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保障和动力。
(三)绿色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中国式现代化坚持走绿色可持续的发展道路,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国家发展总体布局。城市在现代化实践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政府加大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推进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鼓励企业采用环保技术和生产方式。同时,城市还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生态修复工作,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统一。
(四)全面深化改革
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城市的实践中,政府积极推进市场化改革和制度创新,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政府简化行政审批流程,加强对市场主体的服务和监管,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同时,城市还注重公平正义和社会稳定,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管理,推动政治清明和社会和谐。
(五)全球视野和开放合作
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全球视野和开放合作,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合作和竞争。城市在现代化实践中,注重拓展对外贸易和投资领域,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合作。政府积极引进外资和技术,鼓励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同时,城市还注重引进国际先进理念和管理经验,为城市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三、地方政府党建工作在城市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新时代以来,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愈发深切感悟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强大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地方政府党建工作在城市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通过合理利用资源、保护传统文化、发挥后发优势、创新管理模式以及注重城乡协调发展等方面,为城市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一)精准配置资源,促进区域均衡发展
精准把握各自区域的发展优势和资源禀赋,优化资源配置,形成区域间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资源丰富地区,通过政策倾斜和资金扶持,引导企业加大投资,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通过招商引资、建设工业园区等方式,吸引外部资本和技术进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同时,注重培养当地企业的竞争力,提高其自主创新能力,形成良性循环。在资源开发过程中,严格实施环保政策,推广绿色生产技术,确保资源开发的可持续性,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塑造城市独特魅力
深入挖掘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其融入城市现代化建设中。通过保护和修复历史文化遗迹、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景观、推广传统文化艺术等方式,增强城市的文化底蕴和独特魅力。定期举办文化艺术节、音乐会、戏剧表演等活动,推广传统文化艺术,提高市民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平。同时,在文化教育方面,加强传统文化的普及和传承,如在学校开设传统文化课程、在社区举办文化讲座,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传统文化,形成全社会共同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
(三)探索创新管理模式,提升城市治理能力
积极探索创新管理模式,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水平。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对城市交通、环境、治安等方面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加强城市数字化管理和智慧城市建设,推动城市管理向精细化、智能化方向发展。鼓励和支持企业、社会组织、志愿者等多元主体参与城市治理,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治理格局。加强法治建设,完善法律法规体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公共秩序。
(四)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理念,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加强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产业协同发展等方面的工作,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城乡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同时,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培育乡村特色产业等方式,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城乡共同繁荣。
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实践为中国乃至全球的城市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只有持续关注和深入研究,我们才能更好地把握城市发展的规律,推动全球城市的共同进步。在未来,我们期待城市能够在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为广东省乃至全国的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同时,也希望学界能够继续关注这一领域,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有益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作者系汕头开放大学社区教育部讲师)
责任编辑/陈 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