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七枚铜元见证工农革命军军旗诞生

2024-06-19丁苗涂海秋

党史文苑 2024年6期
关键词:铜元军旗革命军

丁苗 涂海秋

1977年10月的一天,一位老人手里紧紧攥着红布包,表情庄重地走进秋收起义修水纪念馆。经过工作人员询问得知,原来老人想捐赠母亲朱菊英留下的物品。待他小心翼翼打开红布,才看到七枚铜元。这套铜元是1927年9月秋收起义部队支付给修水裁缝制作军旗的劳动报酬,但它们不仅仅是一笔工钱、几枚钱币,更是一段伟大历史的见证者,见证了工农革命军第一面军旗的诞生。

国共决裂

共产党人寻求出路

1927年春夏之交,国内危机四伏,政治局势急剧恶化,反革命逆流袭击中国大地,以蒋介石、汪精卫为代表的国民党右派相继背叛革命,血腥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一时间神州大地血雨腥风,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宣告失败。

在这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共中央召开八七会议,毛泽东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思想,会议正式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并把领导农民进行秋收起义作为当前党的最主要任务。

八七会议后,毛泽东受中共中央的委派,以中共中央特派员的身份前往长沙,领导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8月18日,在中共湖南省委会议上,毛泽东强调:“我们党从前的错误,就是忽略了军事,现在应以百分之六十的精力注意军事行动,实行在枪杆子上夺取政权,建设政权。”在毛泽东的指导下,中共湖南省委认为“国民党这块招牌已经无用”,作出了“湖南对于此次暴动,是主张用C.P名义来号召”“与国民党彻底决裂,以共产党名义领导起义”的正确决断。会议决定要与国民党彻底划清界限,旗帜鲜明地以中国共产党的名义号召群众,确定集中力量在湘东赣西发动以长沙为中心的武装起义。

8月20日,毛泽东代表中共湖南省委向中共中央报告:“因国际这个新训令,影响到我对国民党的意见,即在工农兵苏维埃时候,我们不应再打国民党的旗子了。我们应高高打出共产党的旗子,以与蒋、唐、冯、阎等军阀所打的国民党旗子相对。国民党旗子已成军阀的旗子,只有共产党旗子才是人民的旗子。”中国共产党已经清醒地认识到亮明身份、打出旗号,武装夺取政权的必要性。

部队集结

武装暴动蓄势待发

1927年7月下旬,浏阳工农义勇队和平江工农义勇队奉命编入贺龙领导的国民革命军20军独立团,赶往南昌参加起义。待两县工农义勇队到达江西永修涂家埠时,才得知涂家埠车站已被张发奎的部队占领,且南昌起义已经爆发,起义部队已南下广东。随后,平江工农义勇队决定回师。浏阳工农义勇队则打算绕道安义追赶起义部队,但得知起义部队已经走远,便于8月20日进驻江西铜鼓休整待命。

8月1日,驻湖北武汉的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以下简称警卫团)接到南昌发来的电报,告知南昌已有异动,命令他立即率部赶赴南昌。警卫团以东征讨伐蒋介石的名义由武汉汉阳门码头乘船出发,顺江而下。8月7日警卫团抵达江西武宁县城,得知南昌起义部队已经往广东方向转移。警卫团决定取道靖安、奉新,绕过南昌追赶起义部队。可是警卫团刚到奉新就遭到张发奎派来两个团的围堵。与此同时,湖南省委负责人夏曦派人催促卢德铭等人离开警卫团,火速赶往南昌起义部队指挥作战,部队则由原警卫团副团长兼1营营长余洒度指挥,到湘鄂赣边界,找一个较安全的地方休整待命。8月12日,警卫团与在途中相遇、后相约同行的平江工农义勇队合力攻下修水县城,赶走驻修水的军阀残余势力邱国轩团。

就这样,警卫团和平江工农义勇队驻扎修水,浏阳工农义勇队驻扎铜鼓,安源党组织集结的部分武装则在安源待命。

不久后,领导层根据中共中央“军事方面,乡村用农民革命军,城市用工人革命军,简称农军、工军,合称工农革命军”的指示,经与驻铜鼓的浏阳工农义勇队会商,在修水的山口镇召开了建军编师大会,正式组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9月初,毛泽东在安源张家湾召开军事会议,讨论了秋收起义的具体部署,将安源武装编入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二团。

改旗易帜

工农革命军军旗诞生

秋收起义爆发前夕,驻修水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部接到湖北通城的中共党员、黄埔二期生刘基宋秘密转来中共中央关于两湖暴动的计划和中央军事部关于积极准备秋收暴动的指示。驻修水的秋收起义部队早已积极筹备,只待一声令下。但在此之前,新生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并没有自己的旗帜。南昌起义时,为了团结国民党“左”派,起义部队使用的是国民党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的番号,打出的是国民革命军陆军的旗帜。

秋收起义军旗的设计制作迫在眉睫。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部委员会命令师部参谋处长陈树华、参谋何长工、副官杨立三抓紧时间设计工农革命军军旗。

修水商会东厢房内灯火通明,八仙桌上摆满了笔墨纸砚和剪刀、竹尺、针线等用具,还有一大堆各式各色质地不一的布匹。时间紧、任务重,要通过自己的双手设计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工农革命军的第一面军旗,三位年轻军官既激动又紧张。三人围坐在八仙桌前冥思苦想,杨立三将布匹铺在八仙桌上思考,陈树华拿着纸笔左比右划,但军旗设计还没思路,他们心急如焚。

这个时候何长工说:“我在法国勤工俭学时见过苏联红军军旗的样式,是五角星和镰刀斧头造型组合。1922年旅法中国共产主义小组创办的《少年》杂志封面也出现了镰刀、锤子交叉叠加在五角星内的造型,我们可不可以借鉴一下这种设计思路呢?”

陈树华说:“不愧是留过洋的,见多识广!我们可以先定好旗帜的主题,再来设计,比如用红色的旗面,代表革命。”

杨立三应声道:“不错不错,五角星可以代表中国共产党领导。”

“对对对,军旗还要体现工农武装的特点。”何长工补充道。

三个人你一言我一语,设计思路逐渐明晰起来。

最后终于定好了工农革命军军旗设计方案:整个旗底为红色,象征革命;旗中央为白色五角星,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五角星内镶嵌交叉的镰刀斧头,表示工农大众紧密团结;靠旗杆有一条十厘米宽的空白,上面写着“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的番号,寓意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革命武装。

军旗样式设计完成之后,驻修水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委会决定连夜赶制100面军旗。裁缝出身的班长张令彬等人立即到处购买红布,修水县总工会委员长徐光华秘密请来40多名会针线活的妇女和裁缝,全部集中在师部附近的熊氏祠堂内。

这段时间的夜晚,古城修水一片寂静,修水商会会馆附近的熊氏祠堂外围到处是暗哨,祠堂内却是灯火通明。修水裁缝朱菊英、梁幼陶等人围坐在煤油灯下,正按照几个军官设计的军旗样式秘密赶制旗帜。他们有的裁布,有的剪样,有的缝制,整个通宵低头赶制,氛围异常紧张,待到公鸡打鸣他们才偷偷离开。经过几个通宵,他们终于秘密赶制出100面军旗以及当时起义所需要的1000多套红领带、红袖套。

军旗制作完成后,为了答谢群众,部队发给他们每人十枚铜元。朱菊英小心地从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战士手中接过铜元,用红布包好,因为担心制作军旗的事情暴露,她一直秘密珍藏。直到1977年,朱菊英的儿子将10枚铜元中的7枚捐赠给秋收起义修水纪念馆,铜元背后的故事才慢慢被解开。

1927年9月9日凌晨,惊天动地的时刻终于来了,秋收起义誓师大会在修水县城的紫花墩操场举行,随着宣告秋收起义爆发的枪声响起,一面面鲜红的军旗在修水这座古老山城的上空迎风飘扬。在军旗的指引下,武装斗争的熊熊烈火迅速燃遍了湘赣边界的辽阔土地。

在滚滚洪流中,毛泽东吟就了著名的《西江月·秋收暴动》:“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修铜一带不停留,便向平浏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沉,霹雳一声暴动。”这首词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官兵在军旗的指引下,奋勇前进的雄姿。

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第一次公开打出了由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军队旗帜,各地武装起义部队也陆续设计打出了与秋收起义部队相似的军旗。此后,人民军队的军旗样式作过多次修改,但组成军旗的基础图案(五角星、镰刀、斧头或锤子)和鲜红的旗色没有变。直到1949年6月15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颁布命令,公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及军徽样式,指出中国人民解放军旗幅为红底,长方形,横竖为5∶4,靠旗杆上方缀金黄色五角星和“八一”两字,简称“八一”军旗。五角星和“八一”两字表示中国人民解放军自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诞生以来,经过长期奋斗,正以灿烂的星光普照全国。从此,“八一”军旗和军徽正式在全军统一使用,基本样式一直沿用至今。

今天,透过铜元上层层的锈蚀,仿佛还能看到一面面红色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军旗在飞针走线中制成。从此,人民军队在第一面军旗的引领下,拿起武器,奋起反抗,在辽阔的神州大地用“斧头劈开新世界,镰刀割断旧乾坤”。

(编者注:1986年9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诗词选》,根据毛泽东的修改抄件发表了《西江月·秋收暴动》,将“修铜”改为“匡庐”,将“便向平浏直进”改为“要向潇湘直进”,“沉”改为“愁”。后改名《西江月·秋收起义》。)

(作者丁苗系秋收起义修水纪念馆支部书记,涂海秋系修水县红色基因与文化传承发展中心党组书记、主任,秋收起义修水纪念馆馆长)

责任编辑/曾莎莎

猜你喜欢

铜元军旗革命军
学人风采
铜元收藏怎么玩
参与和被参与:孙中山与黄埔军校早期政治教育1924—1925
党旗艳 军旗红
清末铜元余利及其影响
日本画家彩绘辛亥革命图
如何收藏清末和民国铜元
中国工农革命军第4军成立前后史实辨析
铜元收藏
“八一”军旗、军徽诞生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