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救与不救

2024-06-18晴川

江西教育·职教版 2024年5期
关键词:救人王阳明农夫

晴川

“看到有人晕倒在路边,你选择救还是不救?”学期末的最后一堂思政课上,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不救!”

“当然不救,万一那个人讹我怎么办?”

“你没看那新闻吗?扶了老人反而被罚!”

“老师,有监控没?没监控就不救。”

“不救,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

见大家议论纷纷,我让大家举手表决。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做出同样的选择——不救。

学生理直气壮、言之凿凿,让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我无力反驳,毕竟他们说得也有一定的道理。那么作为老师,我该怎么引导呢?

于是,我说起了一个他们耳熟能详的寓言故事——《农夫和蛇》,然后说道:“善良的农夫做过很多好事,但一次好心救了一条蛇,却被蛇咬了。如果你是农夫,接下来会如何选择?是改变自己善良的本性,从此再也不做好事了,还是选择继续做一个善良的人?”

见学生迟疑,我继续说:“你们说的确实是事实,有人明明是助人为乐,扶了老人,却被判罚。可问题是,这样的事情发生的概率有多大?一定很小,更多的时候帮助人的人总是被感谢和感恩。也就是说,我们不能让小概率的事件成为我们实施善行的顾虑和阻碍。一个内心真正善良的人,绝不会让一些所谓的可能的结果浇灭自己内心的善念。如果是我,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救人,当然,也要保护好自己。救人的方式有很多,我可以打120,也可以呼叫他人,也可以给他盖上一件衣服……因为我不是医生,不具备基本的医疗知识,如果贸然施救,可能会加重伤者的病情,导致更严重的后果。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在有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尽己所能地给予关心和关爱,我相信这个世界一定会更加美好!”

我不做批判,只是分析给大家听,我相信孩子们有自己的判断。我也不做决定,不明确告知孩子们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我尊重他们的选择。毕竟,真正的善良是发自内心的,而不能仅仅看他一两次的表现。我只是呈现给他们我的选择,让他们明白,无论别人如何被影响,还是有人在坚持本心,这就够了。所谓老师,唯一能做的其实就是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学生。虽然这份力量在芸芸众生和纷繁复杂的社会面前显得那么微弱,但它像是一道光,给他们指引了方向,让他们有力量、有底气做出同样的选择。

接下来,我给他们讲了王阳明的故事。王阳明认为“吾性自足,不假外求”,做事情要“知行合一”,要“致良知”,即知是行的主义,行是知的功夫。我的理解就是,任何时候都要本着自己的良心,如果心里想救,就去救,不要有这样或那样的顾虑和担心。我不知道孩子们能领会多少,但我信誓旦旦地告诉他们,我相信“人之初,性本善”,我相信他们内心都是善良的,所以要勇敢地去做自己觉得对的事情,就像有句话说的:“只要你的心是善良的,对错都是别人的事。”

最后,我再次告诉孩子们,这个世界上不仅有法庭在审判,还有时代在审判、历史在审判,每个人也都在评判。那些真正的善良,一定会历经岁月的洗涤,被历史记住,被人们记住。

课的结尾,我在黑板上写道:我—我们—人们—人类。我想告诉孩子们,与“我”相比较,“我们”心中可以装得更多一些。中国着眼人类命运,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这是大国的担当与风范。我希冀孩子们也有像祖国一样的胸怀,提升格局,最大化实现自己的价值。

所以,救还是不救,对他们来说,我想已经不是一个问题了。对你呢?

(作者单位:河南省郑州市经济贸易学校)

猜你喜欢

救人王阳明农夫
躺在树下的农夫
救人命的灭鼠药
农夫和蛇
农夫和蛇
诸葛瑾救人
《我不是药神》:神不存在,能救人的,只有人
海豚为什么会救人
浅析王阳明“知行合一”说
关于王阳明的入仕之道
王阳明研究的知识进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