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真实情境:新课标视域下学习任务践行的基石

2024-06-18朱阳阳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4年5期
关键词:真实情境学习任务群核心素养

朱阳阳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学习任务群“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只有真正理解真实情境的内涵,才能让真实情境在教学中展现出其应有的教学效能。教师要结合语文课程的特点,充分利用所创设的真实情境与社会生活、学生的原始经验之间的紧密联系,通过切实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蓄积经验,彰显真实情境的任务定位;通过召唤引领,彰显真实情境的驱动力量;通过产品导向,彰显真实情境的成果意识。

[关键词]真实情境;学习任务群;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4)15-0025-0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语文新课标”)积极倡导“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并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语文学习任务群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语文课堂中,教师要结合语文课程的特点,充分利用所创设的真实情境与社会生活以及学生的原始经验之间的紧密联系,通过切实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用语文的方式做语文的事。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对这方面的理解和尝试。

一、复盘梳理:基于传统教学理念下真实情境的特性辨析

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以往的语文教学都以问题的方式组织和串联课堂,通过教师的精心设问,推动学生开展听说读写的言语实践。诚然,问题是激发学生内在思维动力的重要推手,但教师借助问题引领学生进行学习,则是处于相对零散的状态,更多的是从文本中提取资源和信息,导致学生的学习思维和言语活动相对匮乏。现在的语文教学开始关注辐射全篇的主问题提炼,旨在将学生的阅读思维统摄在全篇文本之中,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驱动效应,给予学生更为充分的自主、阅读、研讨的思维空间。

虽然主问题的设置已经与当下语文新课标所倡导的学习任务群较为接近,但由于教师所提出的问题,需要学生以回答问题的方式展开探究,导致学生搜寻和提取素材后仍处于思维受限的状态,难以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应答。

如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一个典型的习作单元,旨在借助一组经典的说明性文本,使学生从中掌握基本的说明方法,从而能够把一种事物介绍清楚。这应归属于语文新课标中的“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如果从活动方式的角度规划这一单元的教学,依循主问题和学习任务群的不同理念,就可以形成两个不同的操作模式。一是主问题模式。直接依托语文要素,要求学生阅读两篇精读课文《太阳》和《松鼠》,关注作者是运用哪些说明方法将说明对象——太阳和松鼠介绍清楚的,并尝试运用这些说明方法,介绍一种自己熟悉的事物。二是任务群模式。可以相机规划富有层级的学习任务:任务(一),借助叶圣陶先生对说明文“说明白了”的定位,结合两篇精读课文,组织学生提炼总结“说明白了”需要包含哪些要素。任务(二),结合《太阳》一文,尝试制作一份科学简报,运用习得的说明方法加工收集到的资料,在学校科技节中展出;结合《松鼠》一文的内容,借助松鼠的角色定位,向自己的弟弟妹妹们介绍松鼠的生活习性。任务(三),阅读习作例文,根据文本的内容提示制作一个风向袋,并配置说明书,介绍制作步骤。

两种模式虽然都指向同一个核心——说明方法,但存在着鲜明的区别:主问题模式主要关注理性的知识与技能,很容易将说明文中说明方法的习得,异化成为机械地告知与枯燥的演示;任务群模式的关键在于有真实的场景和情境,让学生的每一次阅读、思考、实践都在真实可感情境的浸润之下,让学生之学有着相对明确的价值定位和目标取向,从而使学生明白学习的意义。

二、价值考量:基于语文新课标下真实情境的内涵定位

语文新课标所提出的“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包含了丰富多样的类型和属别,如有统摄教学的主题情境,有指向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境,有关联学习要求的任务情境……那么,我们究竟该怎样科学、全面地理解语文新课标中的“真实情境”呢?真实的情境又有着哪些必不可少的价值元素呢?

首先,要具备实在的成品项目。依照语文新课标的阐释,语文课程的学习任务需要紧扣学习主题,开展具有关联性、进阶性的学科实践活动。简言之,就是要让学生在情境中通过具体的活动,有切切实实的事情可以做。如上述案例中,无论是任务(一)的提炼要素,还是任务(二)中给太阳制作科学简报和给弟弟妹妹们介绍松鼠,或者是任务(三)中的设计说明书等,都明确了学生在情境中可以真正做的事情,这也是语文新课标下的学习任务群具有情境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主要原因。学生用语文的方式做语文的事,并且有拿得出手的项目成品,这样的情境才能被誉为真实的情境。又如,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编者所设置的语文要素是“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这是基于学习任务上位层面的大概念,教师可以在任务群设置过程中将具体的实践活动融入学习任务之中:用习得的观察方法,调动自己的眼睛、耳朵、鼻子等不同感官,感受观察对象的特征;将想象与感受融入观察成果,在表达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理解;关注多维化的情感输出,并选用合适的语言表达出来。很明显,这样的任务群延续着鲜明的活动逻辑:积累观察方法—运用观察方法—形成观察成果。整个过程,情境的力量使得学生在每一个任务中都有重要的抓手,有切切实实的项目等待着去完成。

其次,要具备真切的实践角色。从语文课程的学科实践角度来看,创设真实情境,就是要让情境中的活动与学生的真实生活、社会交往有深度而紧密的联系。既然是情境,就不能只是客体元素的纯粹融合,而要有主观生命之间的交往与互动。还以上述任务(二)为例,学生围绕着太阳制作科学简报,最终要为参与校园科技节服务,通过展览的方式与全校师生进行互动。在完成这一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就不能只聚焦在太阳上,而要对互动的角色进行定位和考量;向弟弟妹妹们介绍松鼠这一情境任务,主观角色之间的互动就显得更加鲜明。因此,学生不仅要从文本和收集的资料中获取介绍的具体信息,还要从互动对象的角度考量,选择怎样的介绍方式和语言风格,才契合情境对象的认知能力和倾听需要。正是因为有了人之角色的参与和互动,情境的真实性才能得到进一步彰显。

最后,要具备明确的活动指向。所谓明确指向,就是要让学生了解情境和任务,明白究竟要将互动对象的思维“带往何方”。真实情境下,学生的原始经验、教材文本所提供的内在资源以及长期生活的社会元素,三者之间形成了多维、交叉式的互动,有着鲜明的演进和转化。比如,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首次出现“动静结合”的表达策略,编者在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中提出“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因此很多教师容易将整个单元的教学异化成为动静结合知识的讲解与灌输。怎样才能开展富有实效的言语实践活动呢?以教学单元中的《鸟的天堂》一文为例,教师可以将语文要素中的“初步体会”融入文本的具体任务中去。如“静态描写”主要依托对榕树大而繁茂、具有旺盛生命力描写的语句,而“动态描写”的核心在于展现群鸟纷飞、拥有无限生机的语段。通过具体描摹的感性文字巧妙转化要素内容,并引导学生为“鸟的天堂”撰写广告语或者以撰写“视频拍摄”文案的形式,将动静结合表达的特质融入实践表达和转化过程中。这样的情境让语文要素的落实和转化有了落脚之地,自然也就有了明确的方向。

三、践行尝试:基于素养导向下真实情境创设的策略

2022年颁布的所有课程标准中,“情境”都是一个出镜率极高的词汇。对语文课程而言,教学情境的本质就是学生“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真实语境,这意味着要将语文课程的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都投射到学生的真实生活中去。这不是依托教师所谓的讲解和传授就能成功的,而要让学生在情境和项目中进行真正的体验与探究、内化与建构,才能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1.蓄积经验,彰显真实情境的任务定位

北京师范大学王宁教授认为:“所谓‘真实,指的是这种语境对学生而言是真实的,是他们在继续学习和今后生活中能够遇到的,也就是能引起他们联想,启发他们往下思考,从而在这个思考过程中获得需要的方法,积累必要的资源,丰富语言文字运用的经验。”学生的认知积累和储备,如果不能有真实的经验形成碰撞,就无法衍生出全新的价值和经验,言语经验的积累自然也就成为一种奢望。因此,情境创设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运用提供的场景,明确相关的背景、方式、任务指向,以形成更好的学习支撑。

如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核心要素是“简要复述课文”。以《西门豹治邺》一文中“惩治恶人”板块的教学为例,为了能够更好地激活学生简要复述的思维,教师需要规避生硬提出要求的做法,利用文本中的语境资源,创设“劝说外逃的邺县百姓重新回来”的情境,将西门豹惩治恶人的环节、设想以及相关过程融入其中。这样就让学生拥有了鲜明的倾吐对象,并通过营造课堂的真实氛围等方式,为学生完成“劝说”的情境任务提供了多维化的场景支撑。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以生活中常见的“劝说”为情境主任务,巧妙地落实语文要素中“简要复述”的具体要求和目标定位,引领学生在完成有意义的学习任务中蓄积言语经验,促进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2.召唤引领,彰显真实情境的驱动力量

纵观当下的很多情境,虽然看似真实,但驱动的价值却大打折扣。如学习了一篇课文之后,教师常常会追问:“假如你是课文中的某一个角色,你会怎么做?又会对其他角色说些什么?”真实情境应该具备一种召唤的力量,能够将当下正处于学习状态的学生,带入他们似曾相识,或者正在拥有,或者将来可能经历的情境体系中去,激发学生进一步释放自己的思维的动力。

比如,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是一个典型的文化艺术单元,教学这一单元时,可以将其与学校开展的文化艺术节结合起来。如教学本单元中苏轼的《书戴嵩画牛》这篇小古文时,教师可以告诉学生:“我们班级承担了本次学校文化艺术节的书画展览区,在活动期间,每天都需要有人在互动区域讲解书画的欣赏。那么,究竟该如何欣赏我国传统的书画艺术呢?或许我们可以从《书戴嵩画牛》这篇课文中得到启发。”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以即将或者正在举行的学校文化艺术节为素材创设情境。这样,本班级所承担的活动任务对学生基于情境进行课文学习就会形成巨大的驱动力量,能够有效推动学生的思维向着文本的深处迈进。

3.产品导向,彰显真实情境的成果意识

语文新课标确定了语文课程素养导向下立德树人的本质定位,所以核心目标并不仅仅是信息的积累、知识的获取和技能的发展,而是以育人为成果,使学生在充分的言语实践中获得思维发展。因此,教师在情境创设中要明确具体的项目产品,将教材中的知识点、技能点,通过语文要素的落实与转化,嵌入项目产品的制作和完成过程中。

如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是在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后的一次升级,要求学生“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并完成主题为“介绍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的单元习作。为此,教师可以紧扣这一单元习作的主题,创设这样的情境:“一年一度的世界遗产大会即将召开,你作为中国的代表要在大会上发言,介绍一处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基于这一任务,学生需要通过资料收集、整理和加工,了解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形成自己的选择;同时,需要从单元中编选的范例课文,了解并掌握介绍世界文化遗产的表达方法,其中包含动静结合的表达策略。据此,教师就可以明确整个单元学习过程中的具体产品:制作一张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的宣传名片,整合运用所收集的资料和习作表达方法;录制一段音频,以口头介绍的方式完成最后习作的储备工作;撰写一份文稿,以大会发言的形式,将单元最后的习作转化成演讲稿;制作一份配套的PPT,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全方位展现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针对每一个任务都设置了明确的产品,也有最终的成果呈现形式,让学生有了明确的着力点,发挥了情境的真实性价值。

总而言之,创设真实情境是践行语文新课标的重要载体,更是推动语文课程教学方式变革的重要抓手。只有真正理解真实情境的内涵,明晰其与传统教学理念的差异,才能让真实情境在教学中展现出应有的效能。

[ 参 考 文 献 ]

[1] 韦敏菊.新课标理念下学习任务群的情境创设及运用[J].小学教学参考,2023(19):38-40.

[2] 颜云,杨文华,张晨瑛等.“新课标”视域下“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怎样教:“辩课进校园”走进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艺术实验小学辩课实录[J].小学语文教师,2023(12):77-78.

[3] 高素平.新课标视域下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设计与实践探析[J].语文新读写,2023(17):54-56.

(责编 杜 华)

猜你喜欢

真实情境学习任务群核心素养
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作文教学初探
表述与实现:从“语文课程目标”到“语文课堂目标”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群文阅读教学
从学情认知“思辨”教学内容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双重情境学习模式(DSLM)案例介绍及评析
基于TBM情境下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模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