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真实情境教学价值的解读、明确与释放

2024-06-18陈燕飞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4年5期
关键词:真实情境教学价值核心素养

陈燕飞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积极倡导“创设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这就要求教师深入洞察其中的“情境”一词,准确理解其概念定位、实施意义,精准解读创设真实情境的价值。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情境创设应有的教学效能,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基于教学实践和学生实际,通过提取核心概念、推进理解迁移等策略,释放真实情境的教学价值,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奠基。

[关键词]真实情境;核心素养;教学价值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4)15-0022-0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语文新课标”)积极倡导“创设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旨在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要想在课堂教学中真正落实“创设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的理念,就要对语文新课标中所关涉的“情境”一词进行深入洞察,准确理解其概念定位、实施意义,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教学效能,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下面,笔者结合自身对创设真实情境的理解,谈谈在这一方面的尝试与思考。

一、内涵与定位:解读真实情境的教学价值

对于语文课程而言,“情境”并不是一个新鲜词汇,很多教育名家都已经在教学实践中进行过情境的创设与实施,并形成了相应的理论体系。那语文新课标中所倡导的“情境”究竟是什么?又如何才是“真实情境”呢?

1.新课标视域下真实情境的内涵解读

语文新课标在“课程理念”中明确指出:“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这一理念源自建构主义的情境理论,目的在于使学生借助与真实生活类似的情境,解决生活中的真实问题,进一步促进学习内容向任务化迈进。由此不难看出,语文新课标强调的真实情境是为学生之学服务的,课程教学内容所依托的语境,对于参与学习的学生而言是可信的,即为真实,主要体现在从学生当时的所思所感出发,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动力,朝着理应达成的目标迈进。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情境创设,需要教师充分关联以下三个方面:精准确立教学目标、合理研制学习任务、积极推动教学进程。

毫无疑问,这对于很多一线教师而言是具有较大挑战性的。即便很多一线教师前期已经开始积极创设情境,但多以单篇课文为主,这与语文新课标视域下基于特定知识来创设情境有着较大的差异;同时也呼吁能够在习得知识的情况下,在迁移和运用的过程中,与真实的世界进行连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2.教学实践中真实情境的职能定位

语文新课标在积极倡导创设真实情境的同时,几乎将设计学习任务和搭建活动平台视为一体,这就表明这三者之间既有所区别,又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所谓教学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感氛围,既包括学生所处的物理环境,也包括学校的各种软件设施以及教师的技能技巧和责任心等。作为目标的学习任务,指的是在课程或单元学习结束后,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应该完成的工作。而学习活动,则是在情境浸润之下,为了完成学习任务而给学生提供的实践和操作平台。

由此可见,教学情境是高于学习任务、学习活动的上位概念,不仅是设计学习任务的基础,还是落实学习活动的认知源头。基于此,我们可以明确语文课程教学中的真实情境必须具备以下几个重要标签:以学生客观真实的生活为蓝本;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优化能够激活学生思维的学习氛围和多维环境;最终将学习所处的空间、位置和环境,打造成为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客观、真实问题的与真实生活、学习环境相关联的任务场域。

二、背景与意义:明确真实情境的教学价值

一线教师虽基于语文新课标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但依然对真实情境与学习任务、学习活动混淆不清,试图通过直接的实践活动、体验活动解决教学情境创设虚假、无效的问题,甚至直接将关注点集中在利用媒体技术渲染气氛上。这显然与语文新课标的初衷背道而驰,需要进一步厘清其提出的历史背景和实施价值。

1.厘清背景,明确素养导向下的实施用意

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经历了从“知识本位”向“素养本位”的转变,这也是语文新课标的基本立场和核心定位。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积累语言经验,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评价无法像信息知识一样,以具体量化的标准加以实施,而需要借助真实的情境,关注学生的表现状态以及最终的学习成果。因此,真实情境的创设能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服务。

2.基于现实,纠正目标偏离的教学操作

语文新课标指出“要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强调要“少做题”,这也是2021年秋学期颁布“双减”政策的核心要义。但各界人士纷纷对此表示担心,这也对教师历来习惯“规定时间教学规定内容”的传统做法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更多关注如何通过鲜活、真实的情境来推动学生素养的发展。

正因如此,课堂上出现诸多炫目的视频、动人的音乐以及各种形式的游戏和活动,甚至不少教师为了一节课穿上汉服……这些所谓的情境创设,更多关注的是表面,将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异化成知识点的拼接,而失去了真实情境浸润的作用。这需要教师坚守语文课程“立德树人”这一根本,将知识积累、能力训练与育人目标融合起来,让真实情境发挥出最大的教学价值。

三、路径与实施:释放真实情境的教学价值

语文新课标强调学生对核心概念的理解和认知,要处处为学生的学而服务。这是语文课程教学创设真实情境最为底层的逻辑,即从语文课程核心概念入手,让创设的情境能够贯穿学生学习的始末,深化学生对核心概念的理解。

1.提取核心概念:真实情境创设的根基

(1)基于教材编排,确定核心概念

核心概念是落实主题化语文学习的抓手和风向标,更是联通课堂内外的纽带,推动理解内化向迁移运用的源头动力。学生在单元主题化的学习过程中,精准提炼核心概念,就可以从这一底层逻辑入手,像“专家一样思维”,对学习中的问题做出自己的思考,形成自己的判断。因此,真实情境的创设就必须以核心大概念为根基,否则创设出来的情境要么脱离实际,要么剑走偏锋。

那么,如何准确提炼核心大概念呢?我们不妨以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为例。教师教学这一单元时创设如下的情境:“在今年的世界动物日,学校将举办‘我和我的动物朋友颁奖典礼。每一个关爱动物的选手都可以自由设计奖项进行申请,借助与动物相处的图片以及匹配的文字说明,积极参与活动。”这样的情境就是以单元核心概念为基础创设而成的。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试着写出特点。”从单元编选的课文、设置的助学系统,就可以发现一些关键性元素在单元中高频出现,如抒发感情、动物朋友、喜爱之情、明贬实褒……这就为明确、提取单元核心概念提供了语料和素材的支撑:从单元指向的主题来看,明贬实褒的表达方法更易于抒发喜爱之情;从写作实践的角度来看,可以运用明贬实褒和其他的表达手法,描写自己的动物朋友,突出其特点,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

(2)依托核心概念,创设真实情境

学生对核心概念的认知,不能是简单的知识理解,而是要在迁移过程中深化对概念的体验。以往教师进行语文教学时无视文体特点、无视内容特质、无视要素定位,而直接选用大一统的情境创设模式的固有做法,使得创设出来的情境放之四海而皆准,失去了情境价值,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未能依托核心概念。因此,教师要善于从核心概念的角度创设情境,为学生筑牢单元学习最底层的认知逻辑。

以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跳水》一文为例,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之一是:“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故事中,船长在万分危急之时,毅然决然地选择“用枪逼着跳水”的方法挽救了孩子的生命。事实上,船长在做出这一决定时已对种种可能用到的方法都进行了考量,发现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危险,即便是选择跳水,也存在着生命危险,但这种方式无疑是伤害相对最轻的,存活的概率也是最大的。因此,教师从船长选择、对比和辨析的思维过程中,提取出教学本文的核心概念:两害相权取其轻。教师就此创设教学情境:“事后,船长召集所有的工作人员,针对此次事件进行反思。其间,有水手问船长:‘为什么会做出用枪逼孩子跳水的决定?”这一情境的价值主要在于引导学生站立船长的视角,对文本中天时、地利、人和等不同的方面进行品味细读,还原当时船长在“一瞬间”做出决定背后的思维过程,进一步感受船长临危不乱、经验丰富的特点,从而达成语文要素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的目的。创设这一情境的核心就是要“还原决定背后的思维过程”,重点聚焦作者“取其轻”的对比和辨析过程,让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中有着具体的思维着力点。

2.推进理解迁移:真实情境创设的路径

语文教学处于高耗低效的尴尬境地,根本原因在于始终以机械告知和生硬训练的模式,将关注点聚焦在一个个零散的知识教授上,导致学生无法将新旧知识形成有效的内在联系,知识和经验的网络格局就成为空谈。

(1)链接生活,增强真实情境实施价值

学生走进课堂之前并不是一张白纸,他们已经储备了一定的生活认知和阅读经验,所以新的知识和能力不应该强硬地“塞给”学生,而是找准新旧知识的联系点,从原始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和能力。如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编选了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游记散文《鸟的天堂》,这篇课文以动静结合的方式,描绘了作者两次前往“鸟的天堂”的不同经历,展现了其优美的景色和无限的生机。这篇课文蕴藏着丰富的表达技巧,值得学生品味和借鉴。比如描写静态之景时,作者以移步换景的顺序,通过从远到近的顺序,设置三次不同位置的观察,展现了不同视角下大榕树的样貌,凸显了大榕树的繁茂与旺盛的生命力;又如描写动态之景时,典型语段中值得学生深度品味的学习资源包含了有序表达、点面结合、节奏轻快的句子、深入全面的细节描写……很明显,如此丰富的资源,如果依靠教师依循价值点逐一展开教学,不仅显得过于烦琐,还失去了学生原始生活经验这一重要资源。

鉴于此,教师尊重学生的原始认知,联系生活实际,为学生创设了这样的真实情境:“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天马村的天马河河心沙洲(鸟的天堂所在地)旅游中心,为了进一步加强景点宣传,准备拍摄一组照片和视频发布到抖音、视频号等自媒体平台上,请你根据巴金先生的这篇文章进行拍摄构思与规划。”以教学描写群鸟纷飞的语段为例,学生根据教师创设的真实情境,以规划和构思视频拍摄方案为契机,通过广角镜头和特写镜头的切换,理解相关语段的表达,感受作者点面结合的表达方法;构思一个个快速闪过的镜头画面,聚焦体会语段中短促语句所形成的节奏感。整个教学流程,教师并没有机械地进行讲授,而是基于文本语段的特点,借助情境的浸润和支撑,给学生创建了真实活动的广阔空间,促进学生对表达方法的感知与内化。

(2)关联世界,赋予真实情境明确意义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所有的生命个体本质上都不具备追求知识积累和能力生长的主动性,需要借助外部力量的驱动。因此,真实情境的创设除了要链接生活,提供鲜活可感的情境素材,更需要与广阔的世界对接,为学生创设“做事”的情境,以满足他们真实的认知需要。

比如,统编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的童话故事《要下雨了》,通过对话询问的方式,揭示了下雨之前自然现象的变化。教学这篇课文时,教师借助“气象观察员”的视角,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吸收童话中所传递的关于要下雨的相关信息。但如果教师直接以硬性要求的方式推进教学进程,学生的兴趣就会大打折扣。鉴于此,教师可引导学生说说关注天气的重要性。如因为不知道要下雨,没有带雨伞,被大雨淋得感冒了;不知道气温下降,学校门口的收纳箱装满了家长送来的衣物。这样,教师所创设情境中的“气象观察员”身份就有了价值和意义,无论是后续深入文本的理解,还是基于这一角色开展语文层面的言语实践活动,都让每一板块内容的学习有了具体的思维抓手和着力点。因此,让学生真正看见文本信息与现实世界的关联,对创设真实情境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更是发挥情境教学效能的重要抓手。

总而言之,在语文教学中创设真实情境,不仅是语文新课标的要求,还是当下社会需求对教学做出的必要调整。只有为学生开辟有效的思维路径,把握真实情境的真正内涵,才能真正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 徐国荣.小任务,真情境,巧活动:语文学习任务群理念落地的三个关键点[J].小学语文教师,2023(12):13-15.

[2] 彭献慧.核心素养引领下的小学语文情境化作业设计[J].新课程,2023(13):154-156.

(责编 杜 华)

猜你喜欢

真实情境教学价值核心素养
关于中职语文教学价值定位及其实现的思考
气排球与硬式排球工体课教学价值对比研究
科研反哺教学在EDA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双重情境学习模式(DSLM)案例介绍及评析
基于TBM情境下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模式探究
初中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