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劳动+”促“五育”深度融合
2024-06-18周祥龙
周祥龙
[摘 要]劳动教育是新时代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学生成长的必经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学校作为学生劳动教育的重要场所,是开展劳动实践不可或缺的平台。学校应依据党的教育方针,积极营造劳动教育氛围,探索劳动教育新路径,真正实现劳动教育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功能,以劳动教育促进“五育”的深度融合。
[关键词]五育融合;劳动教育;课程构建
[中图分类号] G40-01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4)15-0086-03
挥锹铲土、育苗播种,播下了绿意,也种出了严谨细致的做事态度;泥塑木工、剪纸布艺,提高了能力,也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擦桌洗碗、清扫庭院,锻炼了身心,也弘扬了勤俭节约的中华传统美德。我校在劳动课程上不断推陈出新,将劳动观念、劳动态度、劳动习惯、劳动知识、劳动情感、劳动技术素养、劳动创新思维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构建了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的“劳动+”“五育”融合育人模式,让莘莘学子在劳动中体现价值、展现风采、感受幸福。
一、创新“三类”劳动课程,构建“劳动+”实践体系
随着社会劳动形态的变化,劳动教育内容也要与时俱进。基于此,我校开发了三类劳动课程——基础性劳动课程、创生性劳动课程、发展性劳动课程。
1.基础性劳动课程——健全人格发展
我校构建了“劳动+自我成长”“劳动+家庭共生”“劳动+德育实践”基础性劳动课程体系,旨在让学生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美丽”的观念,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锤炼优良品格,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如,学校巧妙利用楼顶天台开发“空中农场”,建立太空种子种植基地。在“四季时令”蔬菜种植、“春夏秋冬”花草栽种课堂上,学生习得了不同时节能够种植的蔬菜、蔬菜的营养价值等基本的劳动知识,掌握了育种播种、浇水施肥等基本的劳动技能。在品尝到劳动果实后,对土地的热爱、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油然而生。
2.创生性劳动课程——提升综合能力
我校构建了“劳动+学科拓展”“劳动+跨学科项目”“劳动+艺术创作”的创生性劳动课程体系,并建立了“劳动创客中心”。如,在每学期举行的“植物书签”设计制作大赛中,教师结合语文学科内容,引导学生将栽花种草的过程记录下来,以体验植物成长的奇妙;结合美术学科内容,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将花草树叶绘制成精美图案,去感知大自然的神奇;结合科学学科内容,让学生收集自己栽种的花草,并用科学的方法梳理分类,以探知大自然的生长密码。这样,书本知识通过劳动实践在生活中得到一一印证,使得劳动课程有了生命力。
3.发展性劳动课程——指向人生未来
根据学生未来的发展需求,我校构建了“劳动+人生规划”“劳动+社会拓展”“劳动+职业体验”的发展性劳动课程体系,旨在让学生走出校园、服务社会,更好地规划自己的人生。如,每年五月我校会组织角色体验活动,让学生进入相应的岗位体验工作。目前,学校开设有“小小保洁员”“文明交通员”和“最美花草匠”三个角色体验项目。通过角色体验,学生既增强了劳动意识,又亲身感受到劳动者的不易。
二、开拓“三条”教育途径,彰显新时代劳育价值
学校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通过观察学习、整合学习、亲身经历等多种活动方式,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在更加宽广的学习空间中得到锻炼。
1.挖掘生活资源,加入生活实践
挖掘生活资源,使其成为深化劳动教育的创新载体,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感。如,我国的传统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厚重情感与价值认同,是文化、情感、家庭、劳动的综合体现。基于此,我校开发了“劳动+传统节日”综合实践课程,引导学生在“成事”中“成人”,构建了全方位、全领域的劳动教育“实践场”。
又如,“跟着节气去劳动”是我校以二十四节气为载体开发的“劳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课程之一。围绕“不负春光”“蝉鸣品夏”“寒露农忙”“冬至飘香”四大主题,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了解节气风俗,感受节气之美,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开拓校园阵地,融入日常管理
我校充分利用校园场地,创建了“未来农场”“木创工坊”等,为学生打造了一个个身临其境的劳动现场。这些项目不仅促进了各学科有机融合,而且使学生经历了自主探究、发现的过程,实现了深度劳育。
此外,我校还鼓励学生通过竞聘上岗,成为校园管理员。课间,戴着红色袖标的“小小安全员”准备就绪,疏散拥挤的人群,充分彰显了校园主人翁的地位。
3.开发社会资源,深入职场体验
为了让学生具备未来社会所需的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学校与周边的企事业单位建立协作关系,以体验参与的方式协同推进“五育”融合发展。如,开展“红领巾爱劳动”职业体验主题实践活动,引领学生走近“火焰蓝”,实地参观新乡市红旗区消防救援大队,通过亲身体验感受消防员的无私奉献与辛苦付出。
同时,我校还与各类社会组织共建劳动教育平台,开展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建立健全学生参加公益劳动的长效机制。如,自2017年起,我校二(八)班的学生化身爱心志愿者,为环卫工人送免费早餐,迄今为止已坚持了6年。又如,我校“蒲公英”志愿者小分队,一直坚持开展各类各具特色的志愿服务活动——打扫社区卫生、到福利院或敬老院探望老弱孤寡、进行环保宣传、维护交通秩序,等等。
4.创建“三展”评价,指向时代希望
学生的劳动收获具有多元化特点,不同学生有不同的体验与收获。我校的劳动评价不仅关注劳动的预期目标,还注重对学生劳动实践过程和结果的双考核。
(1)劳动档案展示
我校为每个学生都建立了专属劳动档案,每月发放给学生,让学生填写当月参与学校和家庭劳动的次数、劳动的时间、是否主动参与、家长满意度、家长签名、是否留有照片等相关内容,将学生自主评价、同伴互评、教师评价和家长评价结合起来。
(2)劳动达人展示
学校开展“劳动达人”展示活动,从校内到校外、从自身到公共,分层设置、逐级提升。在一系列的比一比、评一评中,一个个“劳动达人”脱颖而出。
(3)劳动成果展示
我校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开展劳动成果展示活动。线上,在微官网上发布视频,供全校师生学习交流;线下,在“震亨讲堂”“晨曦风采”上,为学生搭建近距离交流的平台。
劳动教育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我校将持续加大力度,以学生的生活为出发点与落脚点,把劳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养成劳动习惯,增进劳动知识,锤炼劳动品质,深植劳动情怀。
三、落实“五育”和谐发展,描绘新时代教育蓝图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探索“五育”并举的育人途径,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劳动实践,我校以劳动教育为“五育”融合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将劳动教育与学校常规德育、少先队工作、各学科教学工作紧密结合,开展系列班级活动。同时,以劳动实践基地为依托,合理统筹校内外资源,着力研发更加丰富、系统的劳动课程,引导学生崇尚劳动价值、追求劳动创造、尊重劳动主体,做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让“五育”融合落地生根。
劳动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五育”融合的实践基础。我校牢牢把握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内涵,通过不断研发校本课程,将劳动观念、劳动态度、劳动习惯、劳动知识、劳动情感、劳动技术素养、劳动创新思维等,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在劳动教育中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
1.以劳树德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我校抓住一切机会,为学生创造劳动契机,全方位渗透劳动教育。如,以垃圾分类知识、农耕文化体验、我为爸妈洗脚、社区志愿服务等为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班会活动,布置形式多样的假期实践作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劳动体验舞台。
为有效落实以劳树德,我校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开展“劳模工匠进校园”活动,让学生通过近距离接触劳动模范、聆听劳模故事,产生崇敬劳模、学习劳模的意向,进而崇尚劳动、热爱劳动,使劳模精神、劳动精神薪火相传。如,我校特邀全国劳动模范、新航集团首席技师孟祥忠和学生面对面交流;以史来贺、吴金印、裴春亮等劳模的名字命名少先队中队,激励广大队员自觉向劳模看齐,弘扬劳模精神;打造6条劳动主题教育长廊,布置69块班级劳动教育宣传软木板,努力营造“一草一木话劳模,一景一物显忠魂”的劳育氛围。
此外,我校还通过组织研学活动,引导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形成劳动精神。如,组织五年级学生参观太行民俗风情文化园,使学生通过一件件真实的农耕器具,了解中原地区的农耕文化,在拉犁耙、推水车、转石碾等活动中体验农耕乐趣,体味“一箪食、一瓢饮”的来之不易,将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厚植心中。
2.以劳增智
我校开展项目化劳动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在身体力行的劳动实践中获得真知,实现智力的健康发展。
如,我校组织一、二年级学生回归家庭,制订节假日购物清单,争做数学小达人;三年级学生面向全体师生,进行流行感冒与运动作息的信息统计,并提出可行性分析报告;四年级学生走进社区,通过调查、统计、设计、汇报等活动,设计交通信号灯;五、六年级学生开启寻根之旅,了解家人的生肖和生日,追根溯源自己的姓与名,整理自己家族的家风、家训,聆听并记录长辈的成长故事,体会祖辈、父辈用辛勤劳动和朴实作风换来的幸福生活,立志做节约、勤劳的好孩子。
我校以劳动教育为主线,引导学生跨学科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富有挑战的情境中思考、学习、推理和创造。如,我校结合“小劳模 大品格”系列课程,开展“学科融合劳动教育”教学研讨活动,融合学科教学与劳动教育,并在课堂教学中加以落实。在学校组织开展的“共享美好‘食光”主题实践活动中,语文教师引导学生着眼中华美食,吟诵诗词里的美味佳肴;美术教师带领学生绘制美食图画、制作美食名片;音乐教师让学生在歌谣传唱中体悟美食所蕴藏的时代价值;信息科技教师组织学生录制短视频,展示厨艺技能;数学教师以“有爱的包装”为主题,引导学生把测量、设计、协作、规划融为一体……这样,在项目式学习的过程中实现了劳动与智慧的碰撞。
3.以劳强体
我校的种植社团有多块种植区,按时令种植瓜果蔬菜。在学习二十四节气知识的基础上,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根据气候特点施肥松土、播下种子,定期浇水、除草、养护,在劳动中增长知识、强身健体、提升素质。
为了让学生在感受劳动乐趣的同时锻炼体能,我校每学年都组织开展“趣味劳动运动会”。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分年级设置不同的劳动比赛项目:一年级搬冬瓜,二年级穿校服,三、四年级剥蒜瓣,五、六年级剥花生接力跑……劳动比赛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劳动的热情,磨炼了学生的意志,提升了学生的身体素质。
2023年4月,我校“太空种子种植”综合实践活动正式启动。从翻耕土地、播撒种子,到施肥浇水、日常养护,再到收获成果、制作美食,每个环节都是体力活、技术活。全校学生身体力行、积极参与,不仅习得了种植知识,积累了农作经验,还在实践过程中真切感受到劳动的艰辛,感悟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秀品质,增强了体质、耐力与毅力。
4.以劳育美
大自然是我们的“活教材”,走进大自然,学生可以获得更鲜活的知识体验。学校把握契机,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如,秋天,开展落叶知秋之“拾秋”活动,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自然,感受秋天,利用落叶制作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发掘落叶的多种用途,让落叶“活起来”。这样,实现了劳动教育与学科教学的有机融合,使学生在劳动实践中获得精神滋养,感悟到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
劳动教育是新时代“五育”并举的重要环节,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我校将持续推进劳动教育,落实、落细劳动教育目标,将学科教学与劳动意识的培养紧密结合在一起,真正将劳动教育落到实处,让学生体会到劳动的快乐,感受到劳动带来的幸福。
(责编 蔡宇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