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养导向下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设计与实施
2024-06-17沈雅芳
摘要:福建省厦门市莲龙小学基于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时代背景及内涵,以学校育人目标为统领,结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建构跨学科主题学习课程体系;通过素养导向下主题的选择与确定,论证学习主题的可行性和价值性;依据逆向设计的思路,梳理与组织素养导向下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内容,制定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目标及评价标准,设计问题链和任务群,促进“教—学—评”一体化课程实施。
关键词:素养导向;校本文化;跨学科主题学习
以素养为导向,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使学生在面向未来社会发展时具有必备品格、形成关键能力,是当前学校教育的改革任务。跨学科主题学习立足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新课标倡导的一种重要学习形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与价值。
一、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时代背景及内涵
2022年4月,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 ( 2022年版) 》提出,“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的联系,强化学科内知识整合,统筹设计综合课程和跨学科主题学习”,由此开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新征程。学科素养是学生解决问题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然而,在实际学习和生活中,学生面对的问题是复杂的,需要其统整多门学科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才能得以解决。跨学科主题学习基于学生兴趣,以学生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确立具有探究价值的主题,强调多门学科的相互融合,以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以解决真实问题为目的开展深度学习,充分关注对学生协作能力的培养。因此,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提出为学生素养的培育了提供新的教学思路和路径,也是课程综合化的重要探索。
二、素养导向下跨学科主题学习课程的设计
(一)基于校本文化的跨学科主题学习课程规划
2023年6月,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与管理的意见》提出:“激发地方和学校课程建设活力,构建以国家课程为主体、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为重要拓展和有益补充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增强课程适应性,实现课程全面育人、高质量育人。”
福建省厦门市莲龙小学(以下简称“莲龙小学”)有效开展校本文化下的跨学科主题学习课程。莲龙小学根据历史文化、办学特色,以培养“多元发展,魅力少年”为育人目标,结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的三个方面、六大素养、十八个基本要点进行学科统整。同时,学校结合体育节、科技节、艺术节、劳动节等特殊时间节点开展特色活动,深入挖掘“莲”的精神及内涵,长程规划,建构“莲品”跨学科主题学习课程体系(如图1),逐步开发跨学科主题学习课程群。
(二)跨学科学习主题的选择与确定
确立主题是引领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组织中心,主题的选择既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又要基于学生的知识与经验,有明确的目的性、实践性和整合性,能促进学生对学科内容的学习和理解,为其提升素养提供机会,达到跨学科中各学科的整体之和大于部分学科的实施效果。下面以三年级“舞莲”跨学科主题学习课程为例加以说明。
1.跨学科学习主题的选择
“舞莲”跨学科主题学习课程,力求创设促进学生素养发展的学习环境,建立素养导向的学习任务,并在每个学习任务之下为学生提供更多探索与活动的机会。操作步骤如下:一是通过访谈和问卷了解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二是对主题进行筛选、归类、重组;三是引导学生选取主题。
基于校本文化,莲龙小学设计了问卷调查及访谈提纲,对3个班级的120份随机问卷进行分析。从问卷结果来看,学生普遍熟知学校的拉丁舞项目,并对参与拉丁舞项目感兴趣。
莲龙小学结合师生访谈、问卷调查结果,拟定跨学科学习主题为“悟‘舞莲’文化,做魅力少年”,并通过调查研究,引导学生领悟“莲”文化与拉丁舞文化的内涵及其精神,以便学生合理规划学习与生活,争当魅力少年。三年级的学生对学校、班集体有一定的认识基础和评价能力,这个学段也是学生品德养成和身体成长的重要阶段,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学校的历史文化及办学特色,并挖掘其内涵及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学校文化的认同感,使其热爱学校、积极融入学校,从而养成品德良好、优雅谦和、阳光自信、坚毅向上等优秀品质。
2.跨学科学习主题的可行性分析
莲龙小学考量三年级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关照学生既有的对校园文化和拉丁舞特色课程的基本了解,结合主题学习可能关联的知识与能力基础进行分析,充分调研现有的师资水平、教学软硬件设备与社区配套学习资源条件,以此来确定跨学科主题学习在三年级学生中开展的可行性。
3.跨学科学习主题的价值分析
莲龙小学充分挖掘跨学科学习主题的育人价值,为目标制定和学习内容的组织梳理奠定基础。“悟‘舞莲’文化”,蕴含美育价值、体育价值、文化价值、道德价值、意志品质价值等;而“做魅力少年”侧重实践研究,强调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探究意识和实践能力。莲龙小学综合运用道德与法治、语文、数学、体育、美术、音乐、信息技术、科学等学科知识,促进学生对“莲”文化的认同与对拉丁舞课程的喜爱,使学生热爱学校、热爱运动、阳光向上、品德优良,培养其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实践创新等核心素养。
(三)素养导向下跨学科主题学习内容的梳理及组织
1.横向、纵向梳理课程
跨学科主题学习是以发展学生某一方面或多方面核心素养为目标,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个体经验差异,融合相关学科的学习视野、思维方式、知识、技能以及地方性学习资源,从整体层面理解、把握、促进学生在主题性深度学习中发展核心素养。为此,教师需要横向、纵向梳理学生本学期和上一学年学过的课程,绘制包含学段、培育目标、融合学科、课程内容、核心素养目标的“跨学科主题学习关联课程目录清单”,从中查找内容相近、概念重合、学习方法相似的可整合的材料作为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资源,从而更好地把握学习内容的难度,组织课程所关联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与素养指标,确保课程有目的、连贯性地实施。
2.设计核心问题
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设计思路有很多,如福格蒂的十种整合模式,其中分立式、联合式、巢窠式、并列式、线串式、沉浸式、网络式、共有式、张网式、整合式是当前教师常用的跨学科主题学习课程设计模式。
“舞莲”跨学科主题学习课程中,教师参照福格蒂的十种整合模式,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万花筒”整合模式,教师在核心问题“如何成为莲龙小学魅力少年”的引领下,设计了一系列问题链和与其相对应的任务群,使课程内容问题化、问题任务化,由此展开研究活动(如图2)。
3.组织学习内容
“舞莲”跨学科主题学习课程重构学科知识在学生学习中与现实社会中的多维关系,集合影响学生学习和核心素养培育的相关要素,整合学生个性化经验,梳理各学科中的学习内容及校本学习资源,建构系统的跨学科主题学习课程。
“舞莲”跨学科主题学习课程中的核心素养包含: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健康生活、实践创新、学会学习。教师从“主题学习关联教材目录清单”中整合统编版三年级语文第一单元的《大青树下的学校》《花的学校》,以及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我们的学校》等内容,这些内容与主题密切相关,与素养目标基本一致,教师可以进行融合设计。
莲龙小学根据目录清单拟定了“悟‘舞莲’文化,做魅力少年”主题学习内容安排表。教师根据学生兴趣差异,每项学习内容难易程度不一,指导学生根据学习兴趣、能力水平自主选择学习内容。
(四)跨学科主题学习目标的制定
“舞莲”跨学科主题学习课程的目标设计,以素养为导向,基于学科融合的视野,结合校本特色体育节主题,侧重强化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健康生活、实践创新、学会学习等核心素养。学校对育人目标进行校本化的解读,依据“知—行—为”的框架,从三个方面架构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结果,确立了课程总目标(见表1)。
三、跨学科主题学习下推进“教—学—评”一致性
推进“教—学—评”一致性是评价设计的重要原则,也是推进素养培育的重要保障。莲龙小学将评价设计前置,根据预设的目标拟定评估依据、设计学习活动。教师依循逆向设计的思路,对学习目标采用多元评价的方式,把评价视野从终结性评价转换为即时性评价,并设计了“悟‘舞莲’文化,做魅力少年(体育节)”主题学习表现评价表、主题学习行为评价表、主题学习档案袋评价表。莲龙小学通过过程评价,引导学生反思在主题学习中的表现,评价每一名学生作为一个小组成员的作用;评价内容更多关注主题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实践能力、组织参与程度及团结协作精神,重视对学生素养目标的综合评价。学校采用多主体评价的方式,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自我的不断对话,凸显发展性学习评价的功能,促进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反思与调整。
在确定跨学科学习主题、组织学习内容、制定学习目标和评价量表中,设计和组织主题学习活动是整个主题学习的中心任务,也是落实课程理念的关键。为保障课程有效开展,教师需要提前思考:在主题学习前需要准备哪些资源?如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用到多媒体设备,就要提前联系机房进行调试;室外活动项目要提前规划好场地;教师要设计好用于项目活动的计划书、活动任务单、个人材料记录、小组讨论记录、小组结题报告记录等。
莲龙小学基于校本文化构建跨学科主题学习“舞莲”课程,创设真实情境,融入校本资源,整合不同学科的内容、技能与素养,实现多学科知识的融合与运用,形成认同学校文化、热爱学校的情感态度,扩展学科视野,实现核心素养的培育。
参考文献:
[1]张华.论核心素养的内涵[J].全球教育展望,2016(4).
[2]朱宁波,靳荫雷.素养本位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意义阐释与实施路径[J].教育科学,2023(4).
(责任编辑:赵春艳)
作者简介:沈雅芳,福建省厦门市莲龙小学高级教师。
课题项目:本文系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第一届名校园长工作室立项课题“素养导向的小学跨学科主题学习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GZSZX2023X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