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型校长在教师队伍专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2024-06-17秦秘伟
摘要:强教必先强师,强师需先强校长。中小学校长应率先践行教育家精神,成长为教育家型校长。在教师队伍专业发展中,教育家型校长处于核心地位、主导地位与决策地位,发挥着领导者的引领作用、教育者的扶持作用与管理者的推动作用。在学校管理中,需要精准把握教育家型校长在教师队伍专业发展中的地位,充分发挥教育家型校长在教师队伍专业发展中的作用。
关键词:教育家型校长;教师队伍专业发展;地位与作用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直接承担着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历史重任与建设教育强国的时代使命。追求教育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造就一支政治过硬、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2023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与会教师代表的信中强调:“新征程上,希望你们和全国广大教师以教育家为榜样,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自信自强、踔厉奋发,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这一重要指示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奋斗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强教必先强师,强师需先强校长。中小学校长应率先践行教育家精神,努力成长为教育家型校长,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发展。那么,教育家型校长在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是什么?在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发展中如何充分发挥教育家型校长的作用?这些都是学校管理者需要着重探究的理论课题。
一、教育家型校长在教师队伍专业发展中的地位
中小学校长在教师队伍专业发展中居于首要地位,具有无可替代的关键作用。教育家型校长在其所负责学校的教师队伍专业发展中的地位,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探讨。
(一)核心地位
校长既是学校这个社会组织的法人代表,也是学校领导班子的主要领导。教育家型校长居于核心地位,也是推动学校教师队伍专业发展的核心。
(二)主导地位
校长统领学校发展的全局态势,引领学校整体的发展走向。教育家型校长居于主导地位,全面主导着学校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
(三)决策地位
校长既决定学校的重大事情,也规划学校的长远发展。教育家型校长居于决策地位,从某种意义上说其决定着学校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
二、教育家型校长在教师队伍专业发展中的作用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业务上的指导,其次才是行政管理。”可以这样理解:校长首先是学校的领导者,其次是学校的教育者,最后是学校的管理者,具有三个角色与三重境界。因此,教育家型校长在学校教师队伍专业发展中有三个作用,即领导者的引领作用、教育者的扶持作用与管理者的推动作用。
(一)领导者的引领作用
教育家型校长的领导者作用,就是在学校教师队伍前列发挥着引领作用。例如:引领教师坚定理想信念,把“心有大我、至诚报国”融入教育强国建设之中,融入教育教学工作之中;引领教师陶冶道德情操,点燃教师对“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向往与追求,做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
(二)教育者的扶持作用
教育家型校长的教育者作用,就是在学校教师队伍中间发挥扶持作用。例如:扶持教师提升育人智慧,全面理解“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丰富内涵,以探索育人智慧贯穿教师专业发展全过程;扶持教师培育仁爱之心,秉承“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职业道德,营造“仁而爱人”的教育氛围。
(三)管理者的推动作用
校长既“管”教师,又“理”教师。校长需要“多理少管、先理后管”“逢事论理、管人管心”。教育家型校长的管理者作用,就是在学校教师队伍后面发挥推动作用。例如:推动教师秉持躬耕态度,践履“勤学笃行、求是创新”,勤学不怠、笃行致远,追求真理、深耕创新;推动教师树立弘道追求,把握“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应有之义,面向世界、放眼未来,明道传道、传播文化。
三、教育家型校长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发展策略
(一)坚持以身作则
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原校长李烈认为:“校长就是学校的领头羊。”教育家型校长走在学校教师队伍的前列,高举旗帜,指引方向;带头研修,示范打样;自主学习,率先垂范: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充分发挥其引领作用。教育家型校长要侧重思想、政治、道德等精神领域,依托并展现教育家精神:厚植家国情怀,心系国家事、报效祖国,肩扛民族责、服务人民;加强师德修养,学高为师、以德立学,身正为范、以德施教。
(二)提出指导理念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校长不仅要行动在前,还要提出教师队伍专业发展的指导理念。教育家型校长应提出学校教师队伍高质量建设的指导思想:践行终身学习理念,勤学笃行、求是创新;凝聚教育智慧,探索个性化教育、落实因材施教,探索数字化教育、促教育扩优提质,探索全面发展教育、推行启智润心。
(三)规划团队发展
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对于教师个体来说十分重要。教师队伍专业发展规划,对于教师群体来说同样重要。教育家型校长要制定教师队伍职业生涯规划,做到目标清晰、举措创新、评估科学、奖惩分明;确立政治过硬、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治学有方、育人有道的目标体系,而这些聚焦于一点,便是以教育家为榜样这一总的奋斗目标。
(四)保持业务领先
校长需要始终保持教育教学领域的领先地位,提高业务站位。教育家型校长应具有浓厚的教育情怀,深爱教育事业;具有高超的教育能力与突出的管理水平;具有脚踏实地的教育实践及其较大的教育影响力;具有工作经验升级到理论层面的能力;具有独到的教育认知与教育理想。教育家型校长应真正将“教育”做大、做强、做优。
(五)坚守教学一线
校长要深入教学一线兼课、听课、评课,以及上公开课、示范课、研究课等,作为教育教学工作联系点。教育家型校长应始终坚守教学一线,把握教育发展新机遇,直面学校管理新挑战,为加快推进教育强国建设发挥中小学的基点作用。例如,同教师一起探索个性化教育,革除学校教育共性有余而个性不足的弊端,继承与创新“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又如,同教师一起探索数字赋能教育,以“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推动互联网、大数据、数字化等信息科技与教育的对接和融合。
(六)沉浸有关活动
校长应主动投身于教育教学与教研科研活动之中。对于学校开展的大型活动,如优秀课评选、说课试课比赛、论文评比、教学沙龙、班主任论坛、师徒结对同行等,校长不仅要出席活动,对活动进行点评,还要提出下一步工作要求,从而提振教师队伍士气,促进教师队伍专业成长。教育家型校长应与教师并肩开展国家、省、市科研课题的研究活动,投身于教育改革的工作实践,干群携手互助成长。教育家型校长要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中同教师“打成一片”,追求“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志向与育人抱负,探寻“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认识领域与行动路径等。
(七)实现“三重管理”
1.依靠经验管理
教育家型校长大多是从一线教师一步一步地走上领导岗位的,其经验是丰富的,其教训也是深刻的。教育家型校长既要有读万卷经典书的阅历,又要有行万里人生路的经历,积累相对丰富的教育经验与管理经验,凭借自身成长的现身说法、感悟分享等,推动教师队伍专业发展。
2.依靠制度管理
建立健全制度体系,既是学校有序运行的基本保证,也是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保障。诸如教师集体学习制度、教师教研科研制度、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制度、教师学历教育再提升奖励制度、名师工作室经费保障制度等。教育家型校长要建立完备的制度体系,并让制度有温度地执行与落实,彰显以教师发展为本的理念,千方百计地调动教师学习的积极性,开发数字学习资源,拓展数字学习渠道,使教师树立终身学习意识,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参加岗位研修,不断催生崭新自我,从根本上满足与保障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的需求,打造“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师资队伍。
3.依靠文化管理
教育家型校长要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和舆论氛围,达成文化管理之目标。学校应依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依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文化,依靠当地的历史文化,用文化“丰富人、发展人、成就人”,强化文化的熏陶、感染与教育功能。科学设计学校围墙、教学楼外墙、内部廊厅等校园文化,让墙壁说话、让草木传情,创设人文环境管理人。规范利用新媒体,如公众号、订阅号、微信群及各级各类官网等,宣传学校动态、教育规划、工作成果等,弘扬正能量,唱响主旋律,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教育家型校长要依靠文化治理学校、助力教师成长,开创“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特色之路。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8-02-01.
[2]冯运,沈萍霞.教育家精神的内涵特征、价值意蕴与培育路径[J].教师教育学报,2024(3).
[3]郭其龙.校长应率先成为教育家精神的践行者[J].江苏教育,2024(2).
[4]王鉴.以教育家精神引领校长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J].学术探索,2024(3).
[5]邵志豪,解庆福.提升学校学术品质:发挥中学校长学术领导力的思与行[J].中小学管理,2024(1).
(责任编辑:赵昆伦)
作者简介:秦秘伟,朝阳市双塔区教师进修学校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学校管理与校长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