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谋划 多措并举 积极推进新课标落地实施
2024-06-17王东
摘要:抚顺市积极探索落实义务教育新课标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开展多层次培训,实现校长、教师,以及教科研人员、教育行政人员培训全覆盖,多种形式强化课程改革理念和改革总体要求的研修交流,统筹谋划、系统推进全市义务教育新课标落地实施。
关键词:义务教育;新课标;路径
为贯彻落实国家、辽宁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文件精神,抚顺市教育局、抚顺市教师进修学院按照辽宁省教育厅、辽宁教育学院工作部署,采取了一系列工作举措,开展了一系列培训活动,使广大干部和教师不断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探索实践,推动课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聚焦新课标,夯实业务根基,积极参加各级培训
2022年4月,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通称“新课标”)。新课标立足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课程育人本质和义务教育特点,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完善培养目标,优化课程设置,细化实施要求,明确教学改革方向和评价改革重点,强化课程设置、课程标准编制、教材编写以及课程实施等环节的内在联系,注重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根本,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是我国课程教学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最新成果。
(一)及时组织教师参加国家级示范培训
新课标印发以来,按照省教育厅转发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22年暑期教师研修的通知》《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23年寒假教师研修的通知》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23年暑期教师研修的通知》文件精神,抚顺市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假期专题研修活动,将假期专题研修中的新课标解读作为“十四五”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必学内容,将培训合格证书作为“十四五”教师继续教育考核的一部分,从制度上保证教师参加培训的主动性与参与率。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组专家的专业权威解读,是宝贵的培训课程资源,使全市教师对这次课改有了全面、准确、清晰的认识,掌握了一些落实新课标的途径和方法,增强了做好课改工作的信心和动力。
(二)积极组织教师参与省级专项培训
辽宁教育学院组织开展培训解读,提供培训课程资源,搭建交流展示平台,为全省教师学习落实新课标创造条件、提供保障。抚顺市教师进修学院按照《辽宁教育学院关于发布新课程方案和新课程标准学科业务培训课程资源的通知》的要求,将课程内容与校本培训相结合,组织教师认真学习。
一是组织教师参加辽宁省各学科新课标线上培训会。通过培训帮助教师理解和把握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要求,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促进其课堂教学的转型发展。
二是组织教师参加辽宁教育学院组织的“备、教、学、评”一体化系列教研培训活动。培训结合学期教学内容,聚焦新课程理念,进行教学课例展示和经验交流,提出基于新课标的课堂教学建议,为广大教师提供教学理论支撑、实施路径和案例分享。
三是组织教师参加学科课标解读培训、学科育人教研论坛及省中考命题培训等研训活动。活动中,抚顺市多位学科教研员承担讲座任务,多位一线教师在活动中作交流展示和经验分享。
四是组织多名骨干教师加入辽宁省“名师公益课堂”主讲团队,推出多节观摩课例,通过“学到汇”平台展示交流,使教师得到锻炼。
二、深入学习,提高认识,为贯彻落实省实施办法打好基础
2023年6月,辽宁省教育厅印发《辽宁省义务教育课程实施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实施办法》),对全省义务教育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实施进行整体规划,对市、县区和学校课程实施职责予以明确,对课程实施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实施办法》为抚顺市落实新课标明确了工作方向,提供了实施路径,绘制了“课程施工图”。
一是认真贯彻《实施办法》,将其列为新学期全市重点工作,召开会议认真加以部署,提出推进措施和实施路径,要求全市按照《实施办法》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开全内容,对照新课标实施教学,积极开展多层面、多形式、多角度的新课标解读活动,开展专题研讨课、达标课、示范观摩课等展示活动,加强调研指导、典型塑造和督导落实。
二是深入推进“双减”工作,持续深化校内提质减负研究,大力塑造课堂教学达标减负的学校与教师典型。
三是认真贯彻落实《辽宁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堂教学基本要求(试行)》,规范课堂教学行为,加强作业设计与评价指导,帮助教师精准进行学情诊断,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四是举办国家、省课改文件解读培训会,使全市中小学校长、教师进一步明确新课改的理念、内容和要求,了解新课标的变化,明晰《实施办法》是如何具体落实新课标的,促进对《实施办法》的理解和落实。
三、多措并举,深化行动,着力推进新课标落地实施
(一)聚焦课程标准落实,组织开展市级培训
组织开展新课标培训,既是课程实施对强化专业支持的要求,也是落实课程改革目标任务的师资保证。培训院校必须明确培训主体职责,健全培训工作体系,强化专业支撑作用,明晰工作定位,传播先进教育理念,利用多种技术和手段丰富培训的途径和方式,积极组织教师参加课程、教材、教学、考试评价培训,实现学段全覆盖、学科全覆盖,帮助教师准确把握课程改革方向,钻研新课标、教材,不断改进教学方式,确保研训活动发挥应有的服务、引领作用,为课程改革提供指导。
一是开展抚顺市义务教育阶段新课标全员培训。抚顺市举办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标准专项培训,顶级课程专家进行高端讲座,全市中小学各学科教师、教研员、管理人员参加培训。抚顺市还邀请辽宁教育学院专家开展“新课程、新评价”专题培训,培训采取线上线下同步进行的方式,全体教师、教研员参加。专家面对面点拨,使广大教师对新课程、新课标、新课堂有了进一步认识,为教师主动“对标教学”、有效落实“双减”、适应新中考背景下的教育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二是将新课标纳入教师和教研员岗位“大练兵”竞赛考核项目。在“大练兵”市级竞赛中,抚顺市将新课标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和教研员岗位学科专业知识竞赛必考项目之一,采取提前封闭命题、集中现场考试的方式,考试分数纳入竞赛总成绩。这一举措激励了全市教师和教研员认真学习新课标、掌握新课标。
三是中小学各学科组织召开“新课程观摩研讨培训会”和“新课程·新课标·新课堂”专题研讨会。通过课标解读、教学展示、经验交流,从核心素养的内涵与理解、课程标准的变化与对比、落实课标的策略与思考等方面开展培训,帮助教师进一步学习新课标、理解新课标、落实新课标,提升对新课标的理解力和实践力。
四是中小学各学科积极开展“核心素养导向的大单元整体教学实践”观摩研讨活动。通过单元主题教学观摩、单元教学设计案例展示交流、专题讲座等环节,为教师进一步转变教学理念、提升课堂教学提供了方法和路径。
(二)推动“双减”减负提质,强化市级研究指导
“双减”政策要求切实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全面压减学生作业总量和时长,分类明确作业总量,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加强作业完成指导;要求大力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保证课后服务时间,提高课后服务质量,拓展课后服务渠道,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要求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高课程育人水平,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一是组织召开抚顺市小学一年级“零起点”教学工作研讨会。会议贯彻落实《辽宁省教育厅关于做好小学一年级“零起点”教学工作的通知》精神,抚顺市各县区小学校长代表围绕研讨主题,依据《小学入学教育指导要点》,交流了学校一年级“零起点”教学和入学教育的主要经验。
二是发挥课程育人、教学育人的主渠道作用。抚顺市组织编写《抚顺市中小学各学科德育细目》;发挥德育课程的关键育人作用,实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承办辽宁省雷锋精神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教学展示活动暨工作联盟成立大会;组织召开中小学德育工作现场会,推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进一步落实。
三是加强课后服务的研究与指导。抚顺市教师进修学院召开抚顺市小学课后服务工作研究联盟会议,总结交流14所联盟校课后服务的经验做法,就课后服务如何深入开展、如何提升服务质量进行研讨;开展“抚顺市小学课后服务(学科活动课)教学设计评优活动”,创建小学7个学科的课后服务课程体系,丰富课后服务学科活动的课程资源。
四是加强作业评价研究、指导,推动作业“减负提质”。抚顺市教师进修学院建立“抚顺市中小学作业资源库”,提供与课堂教学相衔接的作业资源,为教师的教学设计与实施提供参考,指导教师设计高效作业;举办“‘双减’背景下的作业设计与管理”名师大讲堂,通过名师教学、主题论坛和名师讲座,开展“教、学、作、评一体化”研究,探索“基于课程目标指向课堂教学的作业设计”的实施策略和路径;开展作业讲评观摩研讨及竞赛活动,举办“优化作业设计,提质作业实施”主题论坛,交流作业讲评课经验,开展作业设计比赛,指导教师在重视作业设计的同时,向作业全过程管理要质量。
新课标实施一年多,抚顺市在引领一线教师探索的道路上,还面临着课程设置与课时安排不合理、新课标与旧教材衔接不畅、课程实施不深入等方面的问题,今后一个时期需要去认真研究和破解。因此,教育行政部门、业务指导部门和广大中小学校应对标对表课程改革目标任务,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同心协力,凝心聚力,精准发力,持续用力,深入学习新课程,理解新课标,实施新办法,构建新课堂,切实保证新课标落地实施,共同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崔允漷,王涛,雷浩.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责任编辑:赵昆伦)
作者简介:王东,抚顺市教师进修学院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