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改革牵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4-06-17孙常福
基础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改革是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引擎。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明确要求,沈阳市紧紧围绕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增强百姓教育获得感为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出发点,以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力争实现教育大市向教育强市迈进的系统性跃升和质变。
其一,改革是基础教育扩优的第一动力。进一步扩充优质教育资源,作为深化基础教育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举措,就是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优质教育资源总体不足与人民群众高期待之间的矛盾。这需要从制度设计、规划布局、经费支撑、数字化赋能等多方面发力,通过市域层面为区县补短板,义务教育新学校建设规划资金重点向快速增长的区县倾斜,高中布局向优质学位占比最少、最薄弱地区引进最好的高中建立分校;市域层面为区县解难题,构建“大招聘”格局,将教师招聘范围拓展到全国“双一流”建设高校和省内师范类院校等,进一步做大优质教育资源“蛋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优质教育成为人民群众可见可感的美丽现实。
其二,改革是基础教育提质的必由之路。沈阳市围绕提高学生素质,落实“双减”任务要求,强化学校主阵地作用,促进学生“三个健康”发展。沈阳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本,以课程改革为根,以综合改革实验项目为抓手,聚焦校外“两严格”,建立全市统一的收费监管平台,加强培训机构资金监管;实行“黑白名单”制度,全面规范校外培训机构服务内容等;聚焦校内“三提高”,通过“五强化”做实作业管理、双向发力做强教学质量、保障托底做优课后服务、“名师在线”做广教育资源。通过稳步并有预见性地推进教育改革创新,极大地释放教育的发展活力。
其三,改革是基础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提供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是新时代基础教育的责任担当和历史使命。沈阳教育以组建城乡发展联盟缩小区域、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学校的协同发展,解决家长择校的焦虑;以扩大普通高中省级优质学位占比,纾解学生及家长的升学压力;以“阳光分班”化解家长择师的焦虑。沈阳市通过让教育资源再优一些、名优教师再多一些、家庭负担再轻一些、学生成长再健康全面一些,加快构建幼有优育、学有优教的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
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向改革要动力,以创新求突破。沈阳教育肩负时代使命、锚定核心问题、聚焦关键领域,以幸福教育建设为主线,通过夯实基础、扩优提质、深化改革、健全机制,强化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心灵健康”,推进“双减”改革的有效落实,为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踏出一条突破之路。
(责任编辑:赵春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