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银发农业+康养中心”运营模式的研究
2024-06-17袁馨怡刘梅
袁馨怡 刘梅
摘要:我国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养老产业面临困境。与城市相比,农村养老负担更为严重。因此,休闲农业成为发展的新风口,互助养老模式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文章以浙江省安吉县报福镇为背景,结合当地现有资源,分析“新型银发农业+康养中心”运营模式的可行性,并提出相关建议,致力于打造休闲农业和养老产业合作共赢的局面,打好社会“银发”康养牌,助力乡村振兴。
关键词:农业养老;养老产业;银发农业;休闲农业
文章编号:1674-7437(2024)02-0200-03 中国图书分类号:F205 文章标识码:A
随着时代的发展,生产力水平逐渐提高,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呈现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基本特点。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结果表明,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解决养老问题已成为国家发展中的重难点。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滞后问题逐渐突出[1],文章以浙江省安吉县报福镇为背景,经研究人员实地考察,发现报福镇政府为减轻农村养老负担,正在推进农村养老服务事业和产业,优化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报福镇作为全国第二批“空间开放、产业鲜明、生态宜居、文化丰富”的地质文化镇,依靠其生态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等特点,在休闲农业发展上具有极大优势。基于此,文章通过分析报福镇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的现状和休闲农业新业态的发展趋势,提出创新农村养老模式和农业产业形态的措施,让报福镇老年人能够共享“两山”理念[2]的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同时,打造全新的产业互助模式,推动休闲农业发展,实现乡村振兴。
1 概念界定
1.1农养一体化
农养一体化,指休闲农业和养老产业进行深度合作,在发展过程中运用好双方市场竞争优势,通过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提高发展的可持续性,实现高质量一体化的产业格局。
1.2新型银发农业
“新型银发农业”是在休闲农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报福镇“新型银发农业”主要表现为报福镇在休闲农业发展过程中,积极引入当地以及外来老年劳动力,保留传统农业带给大众的普遍印象的同时,让“银发”成为报福镇休闲农业的主IP。
1.3康养中心
康养是养老的外延,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为满足养老人群衍生出来的产物。康养产业集中了养老、医疗、体育、养生、旅游等资源,受众群体广泛。文章所提到的康养中心是涵盖养老养生、休闲娱乐等诸多功能的老年人健康服务中心。
1.4农养一体化背景下“新型银发农业+康养中心”模式
农养一体化背景下,“新型银发农业+康养中心”模式是康养产业解决老年人养老问题及避免休闲农业产业同质化竞争、实现合作共赢的最优解,通过与休闲农业合作,充分利用休闲农业资源,打造康养中心,在为老年人提供基础养老服务的同时,将老年人引入休闲农业,形成“新型银发农业”。这种模式一方面能够为尚有劳动能力且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获取经济报酬的机会,另一方面也能将劳动成果惠及其他无法劳动的老年人,形成互助养老的形式。因此,该模式既是一种产业运营模式,也是一种社会互助模式。
2 报福镇“新型银发农业+康养中心”运营模式的现状
2.1养老产业发展现状
报福镇拥有负氧离子含量高的环境优势[3],共1.85万人口,其中,90岁以上老人165人,百岁老人3人,被评为“世界长寿之乡”。为提升养老服务水平,报福镇推广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并取得初步成效,其辖内的统里村成立居家养老照料中心,保证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实现老有所依;发挥照料中心娱乐、阅读、休憩等功能,使老年人老有所乐;照料中心预留了部分土地,为老人开辟种植区,让老年人老有所为。统里村打造的新型养老模式预示着康养已成为养老的新方向,康养产业在满足老年人吃、穿、住等基本物质需求的基础上,又能满足老年人对优质生活、多元服务等精神需求,是当下养老产业发展的新业态。
2.2休闲农业发展
休闲农业作为传统农业的衍生物,能够推动农村服务业发展,是农村一二三产业发展的融合体,也是乡村产业发展的新业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加快,休闲农业逐渐成为国内外农业发展的新风向,能够满足群众休闲娱乐、旅游度假的需求。报福镇以美丽乡村为依托,响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打造集乡旅休闲、乡宿康养等于一体的休闲农业,既通过第一产业带动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又利用衍生产业提升产业竞争力。
2.3“新型银发农业+康养中心”模式发展
探索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对提高乡村养老服务水平至关重要,而农业与养老产业齐头并进的运营模式有助于推动乡村振兴,现已在多地开展试点工作。报福镇形成的“新型银发农业+康养中心”的运营模式不仅能让老年人共享幸福晚年,同时能够促进报福镇休闲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很大可行性。
3报福镇“新型银发农业+康养中心”运营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3.1互助性不足
首先是休闲农业和康养产业互助性不足问题。产业一体化能够实现产业联动、扩大产业和市场规模。休闲农业和养老产业间的产业关联度较低,实现产业一体化难度大,很难获取最佳效益。因此,要构建农养一体化格局,将康养中心内部的老年人引入休闲农业中,首先,考虑康养中心是否有足够的老年消费者,并考虑老年人对参与劳动实现自身价值的意向。研究团队通过走访调查,发现报福镇休闲农业的受众以各个年龄阶段的居民为主,养老产业的受众以当地老年人为主,尚未吸引其他城镇的老年人。尚有劳动能力的老年人近一半以上对于参与休闲农业的意向较低。其次,报福镇休闲农业和康养产业多以体验式营销为主,但形式局限于知觉、思维、行为体验,忽视了情感体验的重要性,无法长期吸引消费者。
3.2劳动效率较低
“银发”劳动力的来源首先是养老产业内部具有劳动能力的老年人,其次是社会中有养老需求的老年人。报福镇作为“长寿之乡”,全镇60周岁以上老年人3 974人,80周岁以上575人,100岁以上3人。报福镇当下的休闲农业多以研学旅行、观光露营为主,适合老年人的岗位较少,老年人与中青年劳动力在知识技能、经验水平、工作能力上存在差异,双方的劳动效率,即单位劳动投入的产出水平也有所差距,因此,老年人难以从事中青年的工作岗位。
3.3企业维持盈亏平衡难度大
报福镇全镇残疾人487人,低保户400人,这部分失能或半失能或难以缴纳养老费用的老年人不能在“新型银发农业+康养中心”的运营模式下获得经济来源。康养产业秉持养老服务理念,自行投入资金为老年人提供基础照护服务,但维持盈亏平衡的难度较大。而休闲农业“银发”劳动力需求有限,后期康养中心及社会中有劳动需求的老年人一旦溢出,若休闲农业接收这部分劳动力,则很难保证人力资源的质量。反之,若拒收这部分劳动力,则会使公众对企业形象产生误解,影响消费意愿,从而难以维持企业盈亏平衡。
4报福镇“新型银发农业+康养中心”运营模式的发展策略
4.1营造孝亲爱老风气,重视社会和媒体力量
首先,康养中心可以在产业内部实施“时间银行”的互助养老模式[4],在低龄和高龄老年人之间营造互助氛围,激发低龄且具有劳动能力的老年人对参与休闲农业、创造价值的欲望,增强产业互助性。其次,康养产业和休闲农业都要意识到中国传统孝文化对中国人的影响。基于报福镇“长寿之乡”的标签,可以营造敬老、爱老风气,一方面激发社会群体对养老问题的重视,鼓励社会从传统的物质养老转为精神养老,引导大众的养老理念向农村互助性养老靠近;另一方面,探索“社会工作+志愿服务”工作模式,在代际关系中进一步发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孝亲爱老风气。最后,双方产业要为参与银发农业的老年人提供福利,鼓励其共享劳动成果,形成互助养老模式,营造“守望相助”的爱老风气。
4.2合理规划人力资源,加强人力资本投资
报福镇的农业生产方式以种植、养殖为主,老年人在种植水稻、玉米、茶叶,饲养家禽等方面有丰富的经验,企业可以根据老年人的知识经验、身体素养等方面进行合理的人力资源分配,提高“银发”劳动力在各个岗位的适配性,实现人尽其才。适时分析劳动效率,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换岗位,提高各个岗位老年人的劳动效率。银发农业在运营过程中,劳动力的收入分配要遵循按劳分配为主体,以此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学习劳动技能。同时,加强人力资本的投资,一方面引导老年劳动力向中青年劳动力传授种植、养殖等相关知识经验,中青年劳动力则向老年劳动力传授科学技术;另一方面,企业自行投资聘请专家进行指导,提高劳动效率。
4.3建立良好政企关系,多方位助力企业经营
康养产业秉持老有所养的理念,对低保、高龄、失能老年人进行无差别基础照护。为保证企业盈亏平衡,康养产业必须引入社会资本,降低企业成本,拓宽收益渠道,开辟新的利润增长点。同时,安吉县政府要密切关注企业发展,及时对报福镇的产业发展给予人力、物力、财力上的支援。休闲农业深耕老有所为、老有所依的发展理念,需要招商引资,为后期“银发”劳动力的引入扩展空间。同时,要建立良好的政企关系,取得政府的信任、支持与合作,从而促进休闲农业资金回笼,维持企业盈亏平衡。
4.4合理规划并整合资源
4.4.1养老产业
首先,通过对报福镇留守、空巢、失能老人等进行调查,了解老年人对居家养老、养老服务建设等方面的诉求和期望,以此完善报福镇当地养老服务设施,提升养老服务水平。其次,与报福镇人民政府对接,依法获得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权,拆除整治农村无主闲置空房、土地。经政府支持、居民协商,依法改造居民闲置住房、土地,扩大养老服务规模,盘活养老资源。再次,为保证农村居民权益,可以合理规划、分配养老资源,提供农村老年人养老优惠。最后,保证农村老年人得到基础的养老服务后,再进一步拓展服务范围,发挥农村自然资源的优势,招商引资,逐步形成康养业态。
4.4.2休闲农业
首先,自然资源是休闲农业发展的基础,报福镇拥有优质的地质资源和生态环境,因此,要避免对当地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以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5];其次,发挥农村文化资源的独特性,报福镇应以畲乡文化为背景,运用好农村老年人的力量,鼓励老年人用讲故事、传授手艺的方式吸引外地游客,发扬畲族传统文化。
4.4.3产业对接
由于休闲农业和康养产业受众存在差异,必须注重资源的合理分配,通过合作实现资源互补。康养产业与休闲农业在保证各自基础运营顺利后要进行充分对接,充分发挥康养产业中银发资源的优势,对康养产业中有劳动力,且希望通过劳动实现价值或难以支付养老费用的老年人进行岗位规划,一方面为报福镇休闲农业打造银发IP提供活力,另一方面促进报福镇康养产业的资金回笼。
4.5创建“新型银发农业+康养中心”模式运营的互联网平台
以报福镇的“福”为核心,打造“新型银发农业+康养中心”的互联网平台,主要分为三个内容:一是服务康养中心,主要记录报福镇康养中心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让子女随时随地了解父母的生活环境、身心状况等,同时激发大众对康养中心中失能或半失能等部分日常生活难以自理的老年人的关注,给予老年人社会关怀;二是服务银发农业,通过认养、代种等方式增强用户黏性,刺激消费欲望,吸引城镇中希望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老年人参与“银发农业”的运作;三是为康养中心和休闲农业共同服务,老年人既可以在康养中心得到日常照料,又可以在休闲农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以此吸引有需求的老年人进行消费。
4.6大力宣传并集中社会力量
报福镇休闲农业的消费人群是当地康养中心的主要发展对象。通过“银发”IP吸引休闲农业消费人群对老年人的关注,从而激发其对报福镇康养中心老年人进行帮扶;成立属于报福镇的“帮福”社会公益组织,并加强宣传,弘扬敬老、爱老风气,通过公益活动鼓励该消费群体在报福镇提供志愿服务。休闲农业要把握机会,增强游客消费的可能性,实现互利共赢。同时推动报福镇社区与学校、公司、医院等单位的合作,从而获取相关优惠或福利,但主要任务仍是进行宣传,引导该消费群体加入“帮福”社会公益组织,加入为老年人提供志愿服务的队伍中。
5 结束语
农业发展问题和养老问题一直以来是我国密切关注的重难点,浙江省安吉县报福镇得天独厚的深溪、石岭、瀑布等自然资源是休闲农业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开发康养产业的核心。“新型银发农业+康养中心”运营模式在报福镇的运用需要两方企业和政府的共同努力,一方面,要进行科学的规划,整合农村资源,保证运营的可持续性;另一方面,企业必须以国家和人民利益为出发点,重视社会效益,积极主动地承担社会义务,确保三方实现合作共赢。
参考文献:
[1]陆子健,徐俊.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研究[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1(01):34-38.
[2]王桔,吴念子.安吉以“两山”理念为指引持续提升农村思政建设水平[J].新农村,2023(09):12-14.
[3]王振光,梁可.浅谈负氧离子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J].建设科技,2022(21):24-26.
[4]王柳鸿.时间银行机制设计:一个新货币主义方法[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22.
[5]王旭烽,任重.美丽乡村建设的深生态内涵——以安吉县报福镇为范例[J].浙江学刊,2013(01):220-224.
基金项目:西安翻译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农业养老一体化——新型银发农业+康养中心的建设”(S202312714068)。
作者简介:袁馨怡(2004—),女,汉族,浙江安吉人,本科,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管理、公共管理;
刘 梅(1978—),女,汉族,陕西西安人,本科,政工师,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管理、公共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