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成就砚雕路

2024-06-17史培刚贺建军

传奇·传记文学选刊 2024年6期
关键词:歙砚砚石民间文艺

史培刚 贺建军

歙县是古徽州府治所在地、徽州文化的发祥地,素有“东南邹鲁”“礼仪之邦”等美称。歙县自古人杰地灵,文风鼎盛,尤以歙砚和徽墨名扬四海,备受历代文人推崇,以其独特的价值赓续着中华文脉。

歙砚的开采始于唐开元年间,柳公权在《论砚》中就将其与端砚、澄泥砚、洮河砚列为四大名砚。南唐后主李煜极为推崇歙砚,赞誉“歙砚甲天下”。到了宋代,歙砚日益兴盛,苏东坡称赞歙砚“涩不留笔,滑不拒墨,瓜肤而縠理,金声而玉德”。

说起当代歙砚,我们不得不提起一个响当当的名字——俞青。俞青50来岁,长发飘逸颇具古风,仪表堂堂丰神俊朗。其砚雕作品曾经蝉联第十届、第十一届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俞青的砚雕作品之所以能够获得民间文艺最高奖,赢得业界一致认可,秘诀就是他善于创新。他因材施艺,将主题创新、题材创新、表现手法创新与文化理念、艺术特色和时代风尚有机结合,注重天趣与人艺、写实与写意的融合互动,特别是把唐诗宋词的意境美巧妙地融入到作品中,达到了“具象为器,抽象为道”的艺术境界。

角逐“山花”图破壁

“山花奖”是中国民间文艺最高级别的荣誉奖项,每两年举办一届,每届评出20部获奖作品,其中包括民间工艺美术、民间表演、民间文学和民间文艺理论著作四个子项,竞争非常激烈。无数人终其一生也难以登上这座民间文艺的巅峰,俞青却连续两届蝉联“山花奖”,创造了民间工艺的传奇。

古人云,是非经过不知难,成如容易却艰辛。在角逐“山花奖”的过程中,他经历了8年的上下求索,承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和痛苦。

俞青是从2002年开始参加民博会的,那个时候的俞青刚刚走向外部世界,既是怯怯的,又是充满激情的。2002年的民博会是在长春一个大商场里举行的,条件虽然简陋,但是内容很精彩。既有全国各地优秀的民间艺术作品展示,也有各种各样的民间文化交流和表演。这对俞青来说是一次非常好的学习交流的机会,同时也是他首次携带作品参加“山花奖”的评选活动。尽管没有获得任何奖项,但是从参加评比活动的作品中,俞青受到了启发,认识到还要从创新着手,要有文化传承和内涵,也要有别开生面的艺术特色,方可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两年后,俞青再次参加民博会和“山花奖”初评活动,他带来了一件用金晕石创作的大写意国画歙砚作品《金玉满堂》。这件作品虽然荣获了民博会的一等奖,但仍然无缘“山花奖”。俞青没有气馁,他乐观地认为,每届“山花奖”的评奖作品变化都很大,参加评比的人也不一样,所以对他而言,每次参评都是一次交流、学习和历练的机会,更是一次充电和提升的过程。

两年后,俞青又带上《兰亭雅集砚》第三次参加“山花奖”评选活动,最终还是没能入选。但是这次评选,他的一个朋友的青田石雕艺术作品入选了。在交流的过程中,朋友说了一句:“可不可以创作出立体效果的砚呢?”因为砚台自古以来都因注重实用性而采用平面的形式,通过这次对话,俞青找到了新的创作方向。

回到歙县后,俞青不断地查阅历史文献,从宋代大书法家米芾和砚山铭的故事中得知,在古代,也是有山形砚的。这给了俞青创作立体砚台的信心和动力。当然找到一块理想中的创作材料不是容易的事情,需要时间,也需要机缘。俞青的一个朋友10年前买入一块毛料,因为无法创作被他丢在院子里。一个下雨天,俞青来到这个朋友家喝酒聊天,无意中看到了这块材料,心中不禁一震。原来,石料被雨淋湿后,上面凸显出一种山势的险峻,与俞青心目中正在构思的石料形态十分吻合。他喜不自禁:“这就是我想要找寻的材料啊。”

朋友慷慨地把砚石转让给了俞青,俞青把这块心爱的砚石拿回来后,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开篇“大江东去”题材入手,进行了创新性的制作,在保留砚石自然韵味的同时,用深浮雕和圆雕,最大限度地体现出自然造型和古典文学意境相融合的效果。这块砚石取自歙县大谷运砚坑,呈不规则山形,结构细腻精致,色泽黝黑发亮,尤其是砚石表面新鲜如刀刻的断口,似龟裂的山石,又好似江中波涛。俞青在石料的右下方开出砚堂砚池,堂边雕一小舟,只寥寥数刀,便呈现出一幅宏大的山水场景。《大江东去》饱含了俞青的心血,是他因材施艺、精雕细刻之作。功夫不负有心人,2010年,俞青带着《大江东去》参加第十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评选,赢得了评委们的一致好评,终于捧得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的奖杯。那一年俞青正值创作盛年,获了许多奖,且大都是金奖。他在角逐“山花奖”的过程中实现了自身艺术水平的脱胎换骨。2013年,他的砚雕作品《飞流直下三千尺》荣获第十一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奖,创造了一人两次获得“山花奖”的业界传奇。

徽乡徽情刻徽文

俞青一直生活在徽州古城,祖上就是徽商,而与古徽商相伴而生的徽文化博大精深。俞青不断汲取徽文化营养,努力将徽文化题材融入到砚雕创作中,这是一种题材选择,更是一种文化自觉和自信。俞青时常一个人行走在斗山街中和渔梁坝下,意念中仿佛总有一个模糊的背影,给他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一天早上,天空中下着蒙蒙细雨,俞青把小女儿送到学校后并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径直到了渔梁坝上看风景。在眺望紫阳桥和云雾环绕的群山时,俞青不经意间发现江岸阁楼的美人靠上坐着一个女人,等他再定睛一看,却什么都没有了。难道是幻觉吗?在回来的路上,俞青恍然大悟,这不正是他要创作的“徽娘”吗?

回到工作室后,俞青立马确定了以徽娘为表现对象的创作思路。确定创作主题和方向后,就是寻找合适的砚石。用什么样的砚石才能展现在雨中看到的若隐若现的徽娘呢?他最后确定采用有雨点效果的银星石来设计创作。歙砚原石石质优良、色泽莹润、纹理细密,歙砚的图案美要表现在图案与砚石浑然一体、和谐统一上。俞青在设计背景图案时,除了表现徽派建筑和山水,还特意设计了儿童在书房里读书的场景,其实这样的读书环境在当时的农村是极少见的,但就是这样的艺术构想,为图案平添了生活气息。徽派砚雕制作技艺素以精细见长,所雕山水、殿阁、人物、瓜果、鱼龙等,无不神态入微、惟妙惟肖。有了主题、材料和图稿,俞青便联合宋大敏老师(现为安徽省工艺美术大师)共同刻制,终于完成了“徽娘”系列作品。

明清时期有无徽不成商之说,徽商无疑是成功的、富裕的代表。为了表现这种富有,在选择砚料时,俞青特意选择了产于歙县境内的上丰玉带石,这是一种新的砚石品种,大约在20世纪90年代初被发现。俞青采用的是横向呈现玉带纹理的构图方式。当时像这种长方形砚石,大部分的砚雕者在创作时采取的都是竖玉带的方式,因为这样做出来的砚石更好销。俞青之所以要采用横向玉带的创作方式,是因为斗山街是古代徽商成功的缩影,十分富有,所以他取玉带缠腰之寓意来表现徽商的富有。正面的徽派门楼在徽州是比较常见的,门楼越是精美,就代表着这户人家越富有。在斗山街头,俞青刻画了一个守望夫君归来的“徽娘”形象。徽州妇女自古扮演着重要的家庭角色和社会角色,她们为了丈夫的事业,在家侍奉双亲、养育儿女,丈夫回来盖好了舒适的大屋,生活条件十分优越,可是内心的那份寂寞和对丈夫的担心,无时无刻不在煎熬着她们,所以她们会时不时地去街边守望、等待。古时候的交通和通讯不像现代社会这样便捷,因此,那个时候时常会有意外惊喜发生,就算没有,带着一份期盼在街边望望,心灵上也会得到莫大的安慰。俞青为作品取名《守望》,因为那时徽州妇女们相信,丈夫在外打拼事业,她们守住家业并维持运转,也算是为家族尽了一份力。徽商正因为徽娘的守望(谐音“守旺”之意)相助,才得以在明清两代创造了无徽不成镇的商业奇迹。

就这样,俞青借助于底蕴深厚的徽文化,依靠扎实的基本功和超群的绘画天赋,用画龙点睛的砚雕技艺,在歙砚雕刻作品中把徽文化中的人文情怀、徽调韵致表现得淋漓尽致,连续创作出《寻梦徽娘》《守望徽州》《徽娘》等一系列作品,受到业界一致好评。

日新不辍艺愈精

在歙县这样一个大师云集的地方,俞青仍属翘楚。歙县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汪祖明对俞青的歙砚创作赞不绝口,推崇备至,称他不固步自封,不因循守旧,始终走创新发展之路。尤其在主题创作上,俞青善于构思立意,敢于打破传统,彰显时代精神。在工艺上,他更是善于运用新科技,服务新创作。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俞青决定记录这个伟大的时刻,而且要用歙砚雕刻来表达,感谢党恩,讴歌时代。思维的高度决定了作品的高度,要找灵感,找到适合歙砚表现重大主题的方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俞青花了一个月的时间,系统观看了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美术经典中的党史》系列专题节目,节目中有大量的雕塑、油画、国画等美术作品以及详实的作品介绍。俞青想着如何通过借鉴、参考回归歙砚创作的本位,通过一雕一琢巧夺天工的艺术语言来表达创作构想。不以商品定位,不计成本,只考虑怎样尽善尽美。创意和草图出来后推敲再推敲,提炼再提炼。俞青沉浸在艺术构思中不可自拔,改了删、删了改,直到心中有把握了,这一方砚的图案才定稿。歙砚《启航》的正面利用砚石天然的水波纹,刻画了南湖红船在碧波荡漾的水面上航行,寓意中国革命这艘航船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非凡历程。天然水波纹的砚石完美呈现了韵致清雅的水面,唯有“启航”二字用了红色展现,象征着红色革命的主题。砚的两侧分别雕刻书法“开天辟地”“行稳致远”,体现了党的红船精神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作品《启航》参加建党百年非遗作品展时,获得了一致好评。

创新是最高境界的传承。在辉煌的荣誉面前,俞青并未止步,依然在歙砚雕刻艺术之路上孜孜追求。俞青特别喜欢沿着练江从工作室步行到渔梁坝,渔梁坝横截练江,坝上水势平坦,坝下激流奔腾,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之一,被称为“江南第一都江堰”。在这里,俞青静看江水滔滔,思绪飘飞,在喧嚣与宁静中找寻创作灵感,探寻创新之路。

2020年,俞青首次开创了国画风系列歙砚,创新了歙砚雕刻技法——凹刻填墨法。他通过凹刻的雕刻技法,以宋元时期我国古典国画山水的艺术元素为创作源泉,发明了填墨法工艺。通过此工艺技法,其雕刻的歙砚山水作品达到了国画的水墨艺术的效果。连砚盒包装也愈发讲究,恢复了清代宫廷镶玉砚匣的传统技艺装饰,使作品整体外观呈现出古色古香、清雅出尘之美。

俞青历来敢想敢干,关于利用新科技创新工艺手段,他10年前就有了此想法。那回在扬州玉器厂参观学习,看到那些大师雕出来的阴刻山水,他完全被震撼了,眼睛都看呆了,真的是心服口服。光是淌哈喇子没有用,咱也要创新再创新。要想在歙砚上呈现古画的精美绝伦,选料十分讲究,唯有在鳝鱼黄鱼子纹的砚石材质上雕刻才能达到这种效果。统一标准、统一尺寸、统一厚度,难度相当大。那时,俞青光有想法,技术攻关始终没有解决,但他依旧坚持不懈地尝试,作废了很多块珍贵的歙砚料子。整个开发周期,足足花了四五年。现如今,通过电脑雕刻机切割后镶嵌,能准确地控制切割精度,让歙砚石黑鱼子纹和鳝鱼黄鱼子纹实现了完美结合。光是取5块料的料坯,原计划用一个月的时间,最后居然花了一年的工夫,才有了砚雕作品《千里江山图》。国画风系列歙砚的开创,让俞青开心得不得了,好比又获了一次“山花奖”。俞青新近创作的国画风歙砚《溪山放鹤图》顺利完工,堪称绝世精品。俞青开玩笑说:“你殚精竭虑,自然会得到认可。等到好多年以后历史考证,这个国画风系列歙砚是俞青搞出来的,我也就满足了。”

30余年的砚雕创作,俞青最大的感悟是,思想一定来自于作者内心真实的情感,来自于作者的生活环境和成长历程,然后与传统文化有效融合,方可在作品中集中体现出材料、技艺的有形价值和思想情感的无形价值。

猜你喜欢

歙砚砚石民间文艺
徽文化视域下歙砚技艺的传承与创新研究
郑一民新作《河北民间文艺史》研讨会在京召开
赵朴初的砚石情缘及其诗文考释
走马史料赠故里 川渝民间文艺添新篇
市场与权力:“民间文艺”批判
从歙砚到贺兰砚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新安歙砚艺术博物馆
“感党恩爱核心 喜迎十九大”全区民间文艺汇演
清·风字形端石砚
歙砚再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