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空间视域下博物馆展陈研究

2024-06-17张文馨

艺术科技 2024年9期
关键词:基弗

摘要:目的:文章旨在深入探讨博物馆展陈在空间视域下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以基弗历次作品展为例,分析博物馆如何通过布局、装置和解释性元素来引导观众更深入地理解和解读艺术家的思想。方法:通过文献综述、实地考察和案例分析等多种方法,深入解构博物馆展陈的历史演变,分析展览空间对艺术品表达和观者体验的塑造作用。同时,文章追溯博物馆学、美学和艺术史的发展历程,梳理了相关概念和理论的演变,为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此外,文章还特别关注导师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以确保研究的连贯性和深度。结果:文章研究发现,博物馆展陈空间对观众理解和体验基弗作品具有显著影响。通过精心布局、装置和解释性元素,观众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作品的深刻思想和情感内涵。此外,博物馆在展陈设计方面应更加注重观众互动和参与,通过创新展陈方式和手段,提升观众的观展体验。结论:博物馆展陈在空间视域下具有重要作用,能够影响观众对艺术品的认知和理解。因此,博物馆在策划展览时应充分考虑空间因素,并结合艺术品的特点和观众需求,创造出具有吸引力的展陈和空间。

关键词:空间视域;博物馆展陈;基弗

中图分类号:G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4)09-00-03

1 展陈空间与文化交流

博物馆展陈空间不仅是传承文化的场所,还是观众与文化互动的核心平台。在展陈空间的演变中,这一互动性质得到了充分体现。早期的互动方式或许缺乏现代科技的辅助以及多媒体设备的支持,但它们同样成功促进了观众的积极参与[1]。在这个动态的交流过程中,观众穿越时空并深入参与文化发展,为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博物馆是固化的文化、文明形态,其展陈空间是不同文化元素的交汇之地。博物馆展陈空间不仅是文化的载体,更是社会互动和交往的平台与渠道。其作为公共空间,吸引着来自不同背景的观众,为观众提供了一个交流与对话的场所。通过各种教育活动和社区参与项目,博物馆不仅促进了文化共享,还搭建起社会互动的桥梁。观众在这一空间内能够体验到文化的无边界之美,博物馆成为融合不同文化的平台。而现代博物馆在文化融合方面更加注重多元性。通过主题展览,结合数字化技术,博物馆能以更生动、更直观的方式给观众呈现不同文化元素。观众在这个传统与现代融合的空间里,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感受不同文化之间的联系。这种融合古典与现代文化的设计,为观众提供了更丰富、更深刻的文化体验。博物馆展陈空间通过促进文化传承、提供丰富的观看体验、加强社会互动与对话,为社会文明的发展与进步作出了贡献,产生了深远而多元的影响[2]。

2 基弗作品的体量与博物馆展陈

在探讨基弗作品的体量时,需要关注作品与展览空间之间的关系,以及博物馆展陈中可能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方案。安塞尔姆·基弗的绘画作品以庞大的体量和令人印象深刻的外观著称,其中包括大型油画和装置艺术品。这类作品在博物馆展陈过程中需要积极应对一项重要挑战: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保持作品与展览环境之间的和谐比例与关系。要较好地展示体量庞大的基弗作品,博物馆设计师必须在确保观众视觉感官体验的同时,有效管理和呈现作品,这涉及精细的空间规划和视觉导览设计。

博物馆应在观众导向的设计理念指引下,展示基弗体量庞大的作品,确保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作品,并体现艺术家的创作意图。要达到这一目的,需要充分考虑观众的观看体验,包括观众的视角、互动方式以及信息传递效果。通过标识、导览和信息板等,博物馆可以提供更全面、更丰富的解读,使观众更深入地了解基弗作品蕴含的文化内涵。

3 基弗历次作品展研究

基弗以独特的艺术特征而闻名,他的作品融汇历史、情感和文化元素,为博物馆展陈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笔者按照时间顺序,通过中外不同时间地点的基弗作品展陈个案研究,深入分析其展览空间的设计原则、观众互动以及整体呈现,以期为博物馆展览设计提供新的灵感和思路。

3.1 《芬尼根的守灵夜》展览

《芬尼根的守灵夜》展览作为基弗为白立方创作的史诗三部曲之巅,无疑是一场视觉与文学盛宴。该系列以詹姆斯·乔伊斯那极具实验性的末世之作《芬尼根的守灵夜》为灵感之源,展现了一部交织着双关语、隐喻、幻觉与唯我论语言的深奥之作。

在这次展览中,基弗运用其独特的沉浸式自然主义破坏交响曲,将乔伊斯的小说《芬尼根的守灵夜》巧妙转化为观众能亲身探索的梦境。这场展览的魅力在于,不仅仅是基弗对乔伊斯文学作品的致敬,还是对乔伊斯独特写作风格和语法实验的深度挖掘。基弗以独特的艺术手法,重现了乔伊斯破碎却又连贯的叙述方式,使观众在欣赏作品的同时,能够感受到乔伊斯文学作品的独特魅力。展览入口有一个醒目的警告标识。这不仅是基弗对炼金术的一种颂歌,还是对铅这种物质在艺术创作中独特魅力的肯定。而这种材料的化学成分经过精心挑选,创造出了一种神秘又富有生命力的艺术环境。白色的墙壁上,错落有致地排布着装有稻草、骨头或金属的玻璃盒,它们如同“好奇心橱柜”的珍藏,激发了人们的探索欲望。在昏暗的光线和狭窄空间的映衬下,这些物体使画廊多了几分陈旧和发霉的气息,仿佛时光在这里停滞,静静诉说着历史。

基弗通过废墟意象营造出一种不安的氛围,使白立方成为一个阈限空间。观众在穿越这一空间的过程中,通过对小说的立体解读,超越乔伊斯文字的局限性。总体而言,安塞姆·基弗在白立方所呈现的展览是一场充满历史沧桑感和文学深意的视觉盛宴。每一件作品都是对《芬尼根的守灵夜》的独特诠释,通过材料的选择、空间的布局和观众的互动,给观众提供一种身临其境且更易引发心灵共鸣的艺术体验。这场展览不仅是对过去的回顾,还能引导观众在历史的迷雾中找到一份共同的担当。

3.2 《出埃及记》展览

《出埃及记》出自《圣经》中的《旧约》部分,讲述了以色列人在埃及遭受压迫,最终由摩西带领他们走向自由的故事。其不仅是一个关于逃离奴役和寻找自由的故事,更是一部关于信仰、勇气和团结的史诗。安塞姆·基弗的展出作品从这一故事中寻找灵感,巧妙结合《出埃及记》中的希伯来铭文,赋予每幅作品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意义。此外,基弗还通过装置艺术,让观众获得沉浸式的艺术体验。他运用各种道具、灯光和音效,营造出一个虚实交织的场景。

进入展陈空间,观众可以身临其境般感受到以色列人在埃及的苦难和他们在沙漠中的挣扎与奋斗。在洛杉矶马西亚诺艺术基金会的一层展厅中,《出埃及记》展览让观众获得了别具一格的体验。步入昏暗的空间,迎接观众的是由深色的油漆与绳索构成的复杂画面,以及一系列大型的金属装置,观众仿佛置身于战后废墟。展览的整体结构设计精妙,旨在为观众创造一种深刻的感官体验。昏暗的灯光不仅呼应了作品的主题,而且突出了作品所传达的思想。空旷的展厅没有多余的装饰,突出了作品的主体地位。因此,虽然作品的体量在空间内显得较大,但并没有突兀感和压迫感,而是与展厅空间和谐统一。暗色的主色调增强了作品的神秘感和紧张感,在黑暗的环境中,观众更易产生共鸣,深思战争和灾难所带来的痛苦和破坏。此外,基弗巧妙将现代物品融入历史的宏伟构图中。例如,他将自行车作为连接天地的阶梯,以金叶为背景,上面悬挂着破旧的超市购物车和草席。这些现代元素与古老的希伯来铭文形成了引人深思的“对话”。

3.3 “致保罗·策兰”展览

2007年,安塞姆·基弗在大皇宫举办了“致保罗·策兰”展览,以此向诗人保罗·策兰致敬。40多年来,策兰为基弗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策兰出生于布科维纳,并在那里长大。在纳粹的迫害下,策兰的父母不幸丧生。作为一位杰出的作家,他的作品与基弗的作品一样,深入挖掘了人性中最黑暗的一面。策兰的生平、作品以及他与基弗之间的深厚联系,使这次展览成为一个探讨人性、战争、灾难和艺术力量的重要平台。基弗通过展览向策兰致敬,同时向观众传达对人性复杂面的深刻思考和对历史、文化的独特见解。在展览开幕当天,基弗与记者分享道,策兰的诗歌给予他无尽的启发,他每天都被这位伟大诗人的作品深深打动。这一举动无疑彰显了他对这位伟大诗人的敬仰和对其作品的热爱。

安塞姆·基弗的展览向来以壮观、令人印象深刻著称。展览中的大型作品拥有无与伦比的存在感,令人为之惊叹。一系列高度超过10米的大型画作直抵黑暗的圆顶天花板,进入展陈空间的观众仿佛身处一座巨大的教堂,整场展览充满了戏剧性。巨大的展厅中间摆着一架飞机,飞机和画作在展厅内的分布呈现一种对比和呼应的关系。飞机的体积较大,占据展厅的中心位置,成为一个视觉焦点,飞机周围则布置了尺寸较小的画作,形成对比和呼应的效果。这种巧妙的布局加强了展品与空间之间的联系。与基弗一样,这些作品令人敬畏,同时在某种程度上,这些作品与同时代的作品截然不同。这些作品借鉴了视觉主题,唤起了可怕的冲突,充分利用黑色、白色、灰色、棕色和赭色等颜色,表现被破坏和被战争撕裂的大地的颜色,并使用沙子、灰烬、稻草和蕨类植物等表现画面肌理。在使用油漆的地方,油漆被涂在厚厚的纹理层,在表面产生三维效果,表现战争给人带来的心灵创伤,给人直接的感官刺激。

4 展览空间设计原则

展览空间作为展示艺术、文化、历史等各类主题的重要场所,其设计原则对于实现展览目的、提升观众体验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安塞姆·基弗历次作品展为例,探讨展览空间设计的核心原则[3]。

展览空间应具备叙事功能,通过布局、灯光、道具等引导观众的视觉流线,以更好地呈现展览主题。材质、体量特殊的展品展项则需要考虑特殊的展示方式和预留足够的观赏空间。基弗的多个展览通过巧妙的空间布置,成功营造出一个个虚实交织的梦境,将观众带入他的艺术世界。因此,展览空间设计要通过恰当的场景安排,让“演员”(艺术品)能够用无声的语言讲好故事。展示设计要注重协调内容与陈列品之间的关系,过于生硬的衔接或错位的排列都可能影响最终的呈现效果。

展览空间应致力于创造沉浸式体验,使观众全身心投入其中。与空间融合的装饰可以达到迎合主题表达的效果。展览设计通常会选择与主题相呼应的元素,根据展厅的高度、广度,利用技术手段,展现出别具一格的视觉效果。这类设计经常用于烘托展览的时代背景或基础调性,风格或轻松,或凝重,或绚丽,因展览主题而各有偏向。基弗的多个展览均通过视觉诗歌、雕塑、装置等元素,将观众引入艺术世界,拓展观众的感知深度。

展陈空间设计是审美的艺术,具有美育功能,高要求的审美设计的目的是追求卓越的艺术体验。美是设计的基础,大小、形状、高度、比例关系等能营造出直观的展厅氛围,色调、材质等决定了艺术层次。博物馆的展陈设计并不倡导繁复奢华的风格,否则会喧宾夺主,弱化主角,即文物的地位,恰到好处的细节设计最符合博物馆对美的追求。在追求美的同时,要兼顾施工的难易程度、工期情况和成本预算。

5 结语

本文深入探讨了安塞姆·基弗的艺术特征以及历次作品展的展示方式。通过对其作品风格、材料美学和体量等方面的分析,可以对基弗如何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历史背景融入作品中产生更清晰的认识。同时,本文注意到展览空间设计在呈现历史文化背景方面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创新的设计原则吸引观众并提高展览的影响力。

博物馆作为文化传承和交流的重要场所,其展陈空间设计直接影响观众的体验和感知。数字时代背景下,要更加注重观众对互动参与、情感体验和文化融合等方面的需求。而创新的设计原则能为人们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帮助人们拓展艺术边界以及开阔艺术视野,让展览历久弥新。针对博物馆的展陈研究,应持续关注观众的需求等多种因素,不断进行创新设计实践。相信未来能够看到更多富有创意和内涵的博物馆展陈设计,为观众带来更加丰富和奇妙的艺术体验。

参考文献:

[1] 陈娟.博物馆教育功能刍论[J].西北大学学报,2017(4):62-63.

[2] 赵实.博物馆展览标题论说[J].博物馆设计概论,2012(1):16-17.

[3] 郝洛.视觉博物馆设计影响因素[J].时代建筑,2006(3):9-10.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23年度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南京艺术学院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工程资助项目“空间视域下的博物馆展陈研究——以基弗历次作品展为例”成果,项目编号:GF222CG22CZ/026

作者简介:张文馨 (2000—),女,研究方向:艺术学理论。

猜你喜欢

基弗
楚雨的诗
油画创作《荷》
基弗绘画语言与中国画表现手法的相似性
浅谈基弗艺术
“诗人”的表达
安塞尔姆·基弗的创作对中国油画在材料使用上的影响
安塞姆·基弗作品中的精神与象征意涵
德国精神废墟上的诗人
基弗不在中国
基弗与“基弗展”的隔空对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