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装置艺术在高原地区城市公园中的创新设计研究

2024-06-17王丽丽种培芳袁亚飞贾永辉

艺术科技 2024年9期
关键词:装置艺术高原地区创新设计

王丽丽 种培芳 袁亚飞 贾永辉

摘要:目的:在高原地区,城市公园的发展虽然容易受到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人口密度等因素的影响,但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及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景观。其作为天然氧吧拥有独特的自然环境,为了适应居民逐步提高的生活质量要求,迎合文旅产业发展浪潮,高原地区的城市公园设计需要彰显特色与创意,形成三维实体景观模型或艺术空间,引发居民的情感共鸣。方法:文章对高原地区城市公园中的装置进行创新设计,从解读装置艺术与高原地区城市公园的关系入手,在分析现代城市公园装置艺术设计案例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设计方法和原则,并列举笔者在甘肃省合作市城市公园设计的菩提树风动亮化艺术装置和风马树冠走廊两类装置艺术。结果:从空间的定义和构想创新、地域文化传承和创新、材料选择和应用创新三方面阐释装置艺术对于高原地区城市公园的创新设计路径。一是在空间定义和构想上,通过菩提树风动亮化艺术装置和风马树冠走廊等装置,巧妙融合自然元素与人工元素,营造独特的宗教文化氛围,满足当地居民的精神需求。二是在地域文化传承上,借鉴唐卡、木雕等传统艺术形式,将其融入装置艺术当中,突出地域特色,提升游客的文化体验。三是在材料选择和应用上,用各种发光材料和现代科技手段,在保证可持续性的同时,为人们带来视觉震撼和身临其境的交互体验。结论:装置艺术对高原地区城市公园的空间创新至关重要,园林景观设计师要从各个角度持续深入探索其创新设计方式。

关键词:装置艺术;高原地区;城市公园;创新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4.1;J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4)09-0-04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生活质量的逐步提高,城市居民更注重精神需求的满足。与此同时,大众对旅游产品的需求呈现多元化特点,高原地区城市公园的景观装置设计艺术化需求日益增加。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文化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情趣,是重点保护对象,能够反映特定的文化内涵和民族心理[1],因此景观装置艺术化常常与城市景观规划和设计相结合,用来改善城市环境和提升城市品质,而装置艺术在城市中的应用也涉及对城市空间的重新构思和利用。高原地区的城市公园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及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景观,为了有效保护和开发利用这些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当代设计师应深入了解公园的历史文化内涵,结合现代景观塑造手法,发挥装置艺术对城市公园文化氛围营造的积极作用。

1 装置艺术与高原地区城市公园的关系

1.1 高原地区的城市公园

公园是面向全体居民开放的,可以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游憩等场所,同时公园还具备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完善的服务设施。另外,公园还能彰显城市的文化底蕴[2]。目前,不同地区城市公园的发展情况有所不同。例如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境内山峦重叠,沟谷纵横,呈现出三种地貌类区,即高山区、山原区和山地丘陵区,合作市城市公园的发展受到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人口密度等因素的影响。海拔高、昼夜温差大、氧气稀薄等,对城市公园的规划和建设造成较大挑战。大部分公园的景观设计以自然景观、山水、森林为主,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地人自发在固定空间开展文化活动,这一活动点满足了70%以上居民的文化信仰和精神需求。其作为天然氧吧拥有独特的自然环境,为了适应居民逐步提高的生活质量要求,迎合文旅产业发展浪潮,高原地区的城市公园设计需要注重彰显特色与创意,引入现代科学技术、艺术表现等元素,打造独具一格的景观。

1.2 装置艺术

装置艺术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它的发展初衷是突破传统绘画和雕塑的限制,通过整合材料、空间和观念,创造出一种更具互动性的艺术体验。装置艺术是指置于空间中的物体,具有合成媒介含义,“装置”即“物体”的延伸,是空间本身的异化,是人和物体、环境的对话[3]。人们通过重新组合日常生活中的物体,达到展示个体或群体精神文化的目的。从园林景观的角度来讲,装置艺术是指由场所、材料、形式、情感等要素组成的一种环境艺术[4]。贺万里在《中国当代装置艺术史》的第十五章“影像与环境:装置的泛化”中说道:“对于装置艺术来讲,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至21世纪初的装置艺术,所出现的一个重要的趋势就是装置艺术的泛化。”也就是说,装置艺术的概念远远超出其最初的“现成品艺术”的分类,已经演变成一个包含艺术创作方法和过程的综合概念,而不仅是一种特定的艺术风格[5]。该理论进一步证实,装置艺术的演变是由传统的现成品艺术照搬或挪用演化为通过结合现代新型技术对空间环境的升华或采用雕塑、装置、表演来唤起人们对所在环境的关注和思考。因此,装置艺术从传统到多元化的发展转变,促使各设计领域持续对装置艺术进行创新探索。

1.3 装置艺术在城市公园中的创新设计案例分析

在许多城市公园中,景观装置艺术已成为吸引游客、增添美感和营造文化氛围的重要元素之一。例如,成都麓湖分水公园(见图1左)水理念的设计运用以地面流线型的起伏变化为媒介,而万物生的艺术装置则从竖向形成艺术化的空间关系,通过互动性植入形成空间的聚场。它的工作原理是水被雾化后,从场地的缝中喷出,形成一片迷雾森林。互动艺术中的互动元素应该是概念和叙事驱动的,艺术技巧也可以用来改变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再如挪威Stokke市的森林阶梯(见图1右)。Saunders团队把这种形式称为“景观中的俏皮话”,这个看似不起眼的楼梯似乎没有目的地,但它提供了一种非凡的体验。这个孤零零的楼梯坐落在一个未指定的位置,有可能激发超现实主义者的想象力,引发一连串的幻想,唤醒尘封的记忆,或者听到曾经这个地方发生过的灾难性事件的回声[6]。它与公园的环境协调统一,为游客带来愉悦的观赏体验。

通过案例分析,发现新的时代背景下,装置艺术的创新设计从不同的初衷和设计角度出发,使用非传统材料,利用空间的形状、大小和结构以及观众在空间中的感知体验、互动效果、环境影响、抽象表现和情感表达,形成符合场所气质的艺术装置。

2 装置艺术在高原地区城市公园中创新设计的原则

2.1 协调性原则

公园景观中的人、环境与装置艺术应遵循规划与生态层面的协调原则,包括协调装置艺术与城市和广场的关系,以及协调整体景观的色彩、材料和形状。其目的是在景观中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7]。

2.2 空间感原则

装置艺术往往在特定的空间中展出,艺术家需要考虑空间感因素,包括大小、比例、尺度和布局等。装置艺术作品的设计应该与展示空间相协调,呈现出相互作用的效果。

2.3 融合地域文化特色原则

装置艺术应该与高原地区的环境特色相融合,深入挖掘能够反映当地地域文化、民俗风情等的元素。例如,从当地唐卡上的两棵缠枝菩提树(见图2)图案中汲取创作灵感,打造独具特色的艺术品。

2.4 在地性原则

高原地区的气候条件较为恶劣,昼夜温差大、光照强,因此装置艺术的设计需要考虑其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表现和保护措施,确保艺术品能够长期保存。

2.5 互动性原则

一些装置艺术作品具有互动性,观众可以与作品互动,改变其形态,产生不同的效果。这种互动性可以通过观众的参与或在其他外部因素的影响下实现,使艺术作品更加深入人心。

2.6 情感共鸣原则

优秀的装置艺术作品能够激起观众的情感共鸣,引发深层思考。通过创造独特的视觉和感官体验,艺术家可以让观众对作品产生深刻的情感体验,并思考作品概念和主题。

3 装置艺术在高原地区城市公园中的创新设计路径

在高原地区城市公园中,装置艺术可以进行以下几方面的创新。

3.1 对空间定义和构想的创新

高原地区的公园为人们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让居民和游客有机会接触自然、放松身心。调研发现,当地居民大多是虔诚的藏传佛教信徒,他们会结伴到公园白塔前祈福,祈愿家人幸福安康。小城市的公园对空间的构想较为单一,主要满足人们休憩、运动的需求,而针对居民的民族文化信仰,公园应重新定义和解读空间构想,通过人性化的艺术装置,丰富公园的景观,增强游客的体验感。

3.1.1 菩提树风动亮化艺术装置

在设计中,以菩提树为灵感,将自然元素与人造树形结构相结合,通过两棵缠绕的菩提树风动亮化艺术装置(见图3),形成高原民族地区城市公园的神性空间,强化佛教文化的影响力。“菩提”一词为古印度语(即梵文)Bodhi的音译,意思是觉悟、智慧,指人豁然开朗、顿悟真理,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释迦牟尼在无花果树下得道,当时无花果树也被称作菩提树或道树。运用参数化设计语言与自然元素结合,追求一种“自然生长”的形态以契合乡土环境[8]。人造景观与自然环境完美融合,不仅展现了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还给城市居民提供了更多亲近自然的机会。

3.1.2 风马树冠走廊

风马旗(见图4)又称嘛呢旗、祈祷幡等,插挂风马旗,象征着藏民与神佛的沟通,可达成天、地、人、畜的和谐吉祥[9]。风马树冠走廊(见图5)设计从当地风马旗呈现的灵动形态和鲜艳色彩中汲取创作灵感,充分利用公园内天然的林木资源,结合乔木林树冠自然空间,根据公园场地条件,避让高大乔木,设计树冠走廊的走向和宽度,最终确定其宽度为2米至6米,总长498.5米,走廊桥面采用环保材料竹木铺设,发光栏杆则选用新型的透光玻璃钢材料[10]。走廊沿着自然树冠的轮廓建造,使游客能在树冠中漫步,与树木和野生动物亲密接触。

3.2 对地域文化传承设计的创新

景观装置对地域文化传承设计的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当地民间艺术形式丰富多样,如唐卡画、木雕、铜铸等。这些艺术作品常常以宗教为题材,具有鲜明的宗教色彩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前文所述菩提树风动亮化艺术装置采用雕刻艺术和绘画形式,将唐卡艺术融入装置的“叶脉”中,以菩提树花为基本型,选择与藏区自然景观和文化传统相契合的蓝、白、红、绿、黄色(取自经幡,经幡有固定的色彩,象征自然界五种现象,是藏民祈求福运升腾的象征物,它寄托了藏民们对未来世界的憧憬和对命运的祈求)[11]。装置作品的沉浸式体验设计包括音乐的旋律与视觉图形以及动态图像的配合,能起到烘托环境、打造沉浸式体验的效果[12]。因此通过现代的灯光技术和装置艺术手法,借助自然元素风,利用动力学模拟风吹风车的效果,营造沉浸式景观体验。除此之外,装置艺术作为一种与人互动的公共景观艺术形式,践行公共性和开放性的原则,在城市公园中显得更加美丽。与传统的静态艺术作品相比,动态艺术作品具有更强的可塑性和创造性[13]。

风马树冠走廊通过解说牌或互动展示,讲述当地的传说、历史事件或人物故事。在栏杆设计上融入当地的风马旗艺术元素,并提供多语言解说服务,包括当地方言,一方面增强地域文化色彩设计的整体效果,为游客提供更丰富的文化体验,另一方面为城市公园增添独特的艺术魅力,丰富高原地区地域文化的表达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文化也要与时俱进,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融合,促使装置艺术在城市公园得到更好的应用。设计师要不断探索,以实现装置艺术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突破和创新[14]。

3.3 对材料选择和应用的创新

夜间发光艺术装置的材料选择和应用创新可从多方面着手,包括材料类型、设计思路、应用场景等。首先,选择合适的发光材料是关键,常见的发光材料有LED、荧光材料、磷光材料以及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这些材料在艺术装置中的应用各有优势和特点。由于上述装置中花瓣数量过多,不宜接电,为优化电路安装,这里选择金属材料定制菩提花瓣的内空造型零件,再以唐卡艺术绘画的方式涂上荧光颜料,荧光颜料外部采用UV胶固化成膜。在受到紫外线或其他光线的照射时,其会发出可见光。荧光材料在夜间发光的艺术装置中得到广泛使用,可以与其他材料组合以创造出柔和、持久的发光效果。灵活可变的装置艺术创作,可以有效刺激观众的视觉,打破人的惯性审美思维[15],灯杆采用不锈钢材质,内部通过传感器和控制系统与观众互动,响应他们的动作或声音,这可以为人们带来更有趣的使用体验。

此外,在建造风马树冠走廊时,优先选择木栈道,相对于玻璃栈道,木栈道朴素淡雅且较为隐秘,与自然环境更加协调,也与周边的植物、景观节点交相呼应,层次丰富,升华了大地景观,更具景观性价值[16]。此外风马树冠走廊可利用现代技术,如虚拟现实(VR)或增强现实(AR),展示生态系统的运作方式,促进人们与自然互动。因此景观设计师可以基于公园中功能多样的装置艺术进行思考和创新,选用环保节能材料,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4 装置艺术的创新设计对于高原地区城市公园的意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装置艺术已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在街头巷尾,艺术家们巧妙地设计出各种装置艺术,以此激发人们对艺术的兴趣和热情[17]。本文通过装置艺术的创新设计,为装置艺术在高原地区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打开了一扇大门,为高原地区城市公园设计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新的解决思路,在延续城市空间美学的基础上丰富空间功能,具有较高的价值和现实意义。

4.1 提升空间艺术氛围和文化内涵

空间的艺术氛围和文化内涵指的是在特定空间中营造出来的艺术氛围和文化意蕴。这种氛围和内涵是通过空间的布局、装饰、艺术品等构建和表达的,使公园不仅是绿化空间,还是具有艺术品位和审美价值的场所。这样的设计不仅能吸引更多游客和居民前来游览观光,还有助于提升城市的文化软实力和形象。

4.2 形成独特的景观体验

在高原地区,装置艺术可以通过与山水、植被等自然要素结合,刺激人们的视觉、听觉等多重感官,实现人与艺术装置的互动,让人获得沉浸式体验。一方面,这有利于人们获得独特的景观体验,另一方面有利于增强公园的景观价值和吸引力。

4.3 为公园提供多样化的功能性设计

一些装置艺术作品具有类似座椅、雨棚等的功能,为游客提供休憩和遮风避雨的场所。同时,装置艺术作品还可以结合音乐、灯光等元素,丰富公园的夜间活动和娱乐形式,提升公园的活力和吸引力。

5 结语

装置艺术对高原地区城市公园的空间创新具有重要意义,需要深入剖析当地传统文化、自然环境和居民需求,寻找适宜的空间环境,结合现代技术和工艺手法,从场所空间、地域文化传承和材料选择应用层面着手,积极采用新颖的艺术手法和表达方式,创造出既具有地域特色又具有现代气息的景观作品,为高原地区的城市公园设计发展提供新思路。

参考文献:

[1] 刘玉臻.地域文化视角下城市公园景观提升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21.

[2] 郭桐桐.城市公园的可持续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21.

[3] 叶子涵.装置艺术中空间介入关系的研究与应用[D].武汉:武汉纺织大学,2023.

[4] 张可.装置艺术在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环境工程,2023,41(6):326-327.

[5] 贺万里.中国当代装置艺术史[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8:247.

[6] 邹佩霖.土生土长的文化底蕴[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3.

[7] 张璐.装置艺术在广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2023,46(18):80-82.

[8] 刘乐陶.基于仿生设计的乡村景观装置设计探究[J].现代园艺,2024,47(4):94-96.

[9] 高城.藏族风马旗的精神指向[J].寻根,2011(4):108-114.

[10] 俞孔坚,俞宏前,宋昱,等.弹性景观:金华燕尾洲公园设计[J].建筑学报,2015(4):68-70.

[11] 潘祖平.风的形态:藏地的经幡[J].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论丛,2006(4):67-68.

[12] 王艺洁.装置艺术中的沉浸式体验设计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22.

[13] 李沐金.基于“景观装置艺术”视域下当代城市公共环境互动性设计研究[D].沈阳:鲁迅美术学院,2022.

[14] 代艳娜.城市公园中装置艺术的互动性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23.

[15] 蒋皓宇.关于装置艺术在环境设计中的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8(3):237.

[16] 陈旭彤.浅析自然空间营造:以景观栈道为例[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20(7):112.

[17] 魏春梅.互动装置艺术介入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设计探究[D].武汉:武汉纺织大学,2023.

作者简介:王丽丽 (1996—),女,系本文通讯作者,研究方向:风景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种培芳 (1977—),女,博士,教授(二级),研究方向:林木种苗培育及育种理论与技术、植物逆境生理生态、园林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森林资源;袁亚飞 (1994—),男,研究方向:景观规划设计;贾永辉 (1993—),男,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猜你喜欢

装置艺术高原地区创新设计
AV500系列无人直升机在高原地区完成试飞试验
装置艺术之于城市景观建设的重要性研究
高原地区流感病毒培养的条件优化
“物”化的空间
装置艺术介入城市邻里空间的应用研究
简述装置艺术的概念及其创作方法
多功能床体构造设计
家用水汽治疗仪的设计与实现
园林道路设计创新应用
案例教学在机械创新设计课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