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为视角下国内外社区公园研究趋势分析

2024-06-17徐艳芳绳红曦戚乐乐李远方李鑫

艺术科技 2024年9期
关键词:可视化分析

徐艳芳 绳红曦 戚乐乐 李远方 李鑫

摘要:目的:社区公园作为一类重要的城市公园绿地,直接影响居民的健康和幸福指数。文章从行为视角分析国内外社区公园的研究趋势,归纳当前国内外研究进展,旨在为社区公园领域的科学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拓展研究思路和方法。方法:通过文献计量分析软件CiteSpace,梳理424篇英文文献和534篇中文文献,探讨社区公园研究的热点和发展趋势。结果:研究显示,国内外对社区公园的关注度逐年提高,特别是在后疫情时代,社区公园的建设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其中,国内研究侧重于社区公园满足特定人群行为需求的作用,而国外研究则更重视公园设计对居民运动习惯、社交活动和社区归属感的影响。结论:该研究领域具有良好的前景,可进一步理解居民需求,探索行为视角下社区公园优化和社区营造,促进全民参与和实现空间公平正义。

关键词:社区公园;行为视角;CiteSpace;可视化分析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4)09-0-03

0 引言

社区公园是指位于城市住宅区附近,为居民提供休闲场所和娱乐活动空间的公共绿地。其主要强调“邻里”概念,以促进社区内部的社交互动,是城市中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在大力建设生态城市的背景下,“5分钟绿地标准”备受推崇,因此社区公园研究已成为不可忽视的课题。目前对社区公园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规划策略和设计实践两个方面,而聚焦行为视角,依托用户行为驱动设计的研究模式较少。因此本研究从行为视角出发,以社区公园为主题,借助CiteSpace文献计量分析软件,从国内外研究状况出发进行文献梳理,试图探讨该视角下的研究热点并展望发展趋势。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分析国内外社区公园的研究热点。分析国外文献,选取WOS数据库作为数据来源。检索时间设定为2000—2024年。以“Neighborhood Parks & Behavior”“Community Green Spaces & Activity”为主题词进行检索,文献类型设置为Article和Review,语种选择英语。在排除与研究主题无关文献及去重后,得到424篇有效文献样本。分析国内文献,利用CNKI数据库,以“社区公园&行为”“社区绿地&活动”两组词为主题词交叉检索,设置检索时间为2000年1月—2024年2月。在CNKI数据库中检索得到534篇中文研究文献,剔除会议、新闻及无关文献后,得到与主题相关文献353篇。CiteSpace是一款在Java环境下运行的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软件,可通过主题词、关键词及被引文献等,分析该领域的研究方向与热点。利用该软件对社区公园领域进行可视化分析,并通过文献阅读对分析结果展开述评总结。

2 研究发展趋势

国外发文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受疫情影响,社区公园得到更多学者关注,科研成果不断增加。相较而言,国内近几年发文量增幅更大,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17年以前,基于行为视角的社区公园研究始终处于平缓发展状态。第二阶段,2018—2022年,研究已初具雏形,年均发文量在26篇左右,主题以具体设计、行为研究为主。第三阶段,2022年至今,相比之前,该领域文献增长速度逐渐放缓,学者主要聚焦于特定人群的行为研究,尤其对适老化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总体来看,国外发文量相较国内而言较少,其增长趋势大体相同。目前行为视角下社区公园的研究热度依旧在攀升,可以预测未来将有更多学者投身此研究。

3 研究热点及研究前沿

3.1 研究热点

聚类分析通过关键词相似度拟合,得出行为视角下社区公园发展过程中权重较高的主题。通过CiteSpace的LLR算法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得出7个聚类,每一个聚类代表一个研究热点。其中“适老性”“儿童”等关键词在聚类中排名靠前,可以看出,目前国内的研究热点主要偏向于特定人群的行为分析。国外的研究中频繁出现“心理健康”“CCA分析方法”,可以看出,国外学者更关注社区公园的效能。因此根据各研究主题的相关性及关键词共现图谱,对国内外聚类及研究热点进行划分,如表1所示。

3.2 研究前沿

突现词(burst keywords)是某一阶段被引频次突然增多的关键词,主要反映某一阶段的研究前沿。根据可视化图谱和文献解读,可将国外社区公园的研究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早期(2008—2017年),突显强度较高的词有“health”(健康)、“park”(公园)、“landscape”(景观)和“proximity”(邻近性)等,说明在此阶段国外学者更注重通过公园设计和规划促进居民开展步行、跑步等健康行为。尤其是“proximity”这一关键词,它是强调增强社区公园邻近性以鼓励居民更频繁地参与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的体现。第二阶段为近期(2017—2024年),突现词有“ecosystem service”(生态系统服务)、“walkability”(可步行性)和“mental health”(心理健康),表明研究侧重点开始偏向于社区公园如何通过提供生态服务来影响居民的行为进而使居民保持心理健康。

国内研究同样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早期(2000—2016年),关键词“规划策略”“健康老龄化”和“居住区”反映了国内研究的初步方向——利用社区公园的规划和设计来促进特定人群行为的变化。第二阶段为近期(2016—2024年),关键词“风景园林”和“社区公园”的突显强度提高,表明国内学者聚焦社区公园内部的微观行为环境,着重研究风景园林影响和塑造居民行为的方式。

4 主要研究方向

综合研究热点、前沿成果和相关文献,并根据聚类分析的内容归类,详细阐述国内外主要研究方向。

4.1 国内研究方向

4.1.1 基于特定人群行为的社区公园规划策略

此类研究通过详细分析老年人、儿童等特定人群在社区公园中的行为模式,为公园的规划和设计提供直接指导,以创造更加人性化、功能性和可达性强的社区公园空间。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适老化的社区公园规划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早在2004年王江萍就通过研究武汉老年人的行为,探讨对社区公园活动场地的需求,从而强调适老化设计的重要性[1]。俞祎晨更是在此基础上详细列举了儿童、青年、老年不同行为对应的不同休闲活动内容,进而促进社区公园布局模式的调整[2]。为了保证人群分析的科学性,徐瑞良利用行为仿真技术,对成都市和美社区公园进行案例分析,最终得出“3个高峰、2个低谷”的老年人行为特征,并据此提出规划策略[3]。这类研究为社区公园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提供了有力保障。

4.1.2 以行为为出发点的社区公园设计策略

研究主要聚焦理解和分析公园用户的行为模式及需求,最终落实到景观规划与设施设计策略上。为保证分析的合理性,有学者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观测进一步为社区公园的改善提供了宏观性设计策略[4]。随着宏观策略的饱和,大量研究开始着眼于分析儿童的行为特征,从更微观的角度对社区公园的植物、地形、攀爬娱乐设施提出细致建议[5]。目前随着设计理念不断发展,设计方案也要求有理可依。东南大学基于集群智能行为模拟与空间句法分析,模拟用户漫游行为和动态活动轨迹,找到设计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调整道路结构和拓扑深度来优化公园空间布局[6]。综上所述,该研究从最初的用户行为分析、实地调研到如今利用高科技进行空间设计优化,充分展现了设计的合理性、严谨性。

4.2 国外研究方向

4.2.1 不同行为与社区公园设计的影响关系

国外关于此方向的研究已开展了多年,其重点是识别和分类居民的行为模式,如步行、慢跑、集会、游戏等,并分析其与社区公园设计的相互关系。在这类研究中,有关步行的研究最多,其也是社区公园中最频繁的行为。有研究认为,步行路径密度高的社区可能限制居民对空间和健康的需求,并指出环境的鼓励、可达性能够反作用于步行行为,从而保证居民的身体健康。对社区公园反作用于行为的能力,有学者进一步探讨了社区公园反作用与青少年神经行为健康,通过访谈的方式得出绿化水平较高的社区公园能减少青少年的攻击性行为。从受众角度来看,社区公园的受众除了周边居民外,还包括游客。有学者通过研究不同时间和空间游客的活动模式,引导优化公园空间,并在大型公园的基础上延伸至社区公园。由此可以看出,此类研究更注重分析行为与社区公园所建立的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

4.2.2 社区公园的多功能性与行为动态

此类研究从功能性与行为动态的角度出发,深入探究社区公园能否满足居民需求。其将行为划分为体育活动行为、情绪行为、交往行为等,聚焦公园中的绿化程度、步道系统、座椅区域、运动和休闲设施,以及它们促进健康、社交和心理福祉的方式。这类研究更强调将行为科学原理应用于公园和休闲空间设计中的重要性,从而解决居民生理、心理问题。在体育活动行为方面,有研究指出,公园面积、自然区域面积、步道长度、户外健身设施的存在均对居民的能量消耗有正面影响;在情绪行为方面,有学者研究了住宅区绿化对学龄前儿童情绪和行为的影响,认为高水平的社区公园绿化有利于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和情绪愉悦,公园绿化越多,对儿童的社交表现影响越明显;在交往行为方面,有学者通过同行访谈的定性研究方法,明确指出运动设施是促进公园基础社交互动最重要的设施,以鼓励社区公园配备多样的运动设施和场地。

5 结语

研究发现,国内外行为视角下的社区公园研究均能够分为早期、近期两个阶段,且整体的划分区间和文献增长趋势也大致相同,但研究内容存在差异。国内的相关研究聚焦通过精细化的空间规划和设计策略,促进健康老龄化、儿童户外活动以及社区居民的社交互动,并通过引入更先进的分析技术,提出更加科学合理的社区公园规划策略。国外研究则侧重探讨公园设计如何通过提供生态服务和增强可步行性等来促进居民的身心健康,其重点在于宏观层面行为与社区公园的相互作用。

我国已进入新的规划阶段,城市更新、存量规划等理念对城市公共服务水平、基础设施和空间环境都提出了新要求。这意味着在行为视角下,需要深入理解居民的日常需求和健康需求,并延伸至社区绿色空间分布对其的影响。此外,在全民参与和空间公平正义的背景下,研究应以为实现更加公平、包容的社区公园设计和管理为导向,从多方位视角切入,探索社区公园优化和社区营造。

参考文献:

[1] 王江萍,李弦,江克松.城市社区老年人室外活动场地研究:以武汉市5个居住区为例[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04(2):165-168.

[2] 俞祎晨,陈超.基于镇区居民休闲行为的社区公园布局模式研究:以江苏省青阳镇滨水绿带景观工程为例[J].中国园林,2020,36(S2):90-93.

[3] 徐瑞良,甘娜.公园城市视角下基于行为仿真的社区公园适老化研究:以成都市和美社区公园为例[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4,47(2):188-203.

[4] 赵秀敏.从建成环境评价分析城市开放空间的规划与设计:基于城市社区公园建成环境评价及游客行为模式的案例分析[J].装饰,2009(10):80-81.

[5] 孟祥庄,周甜,秦铭泽.社区公园儿童攀爬娱乐设施设计[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9(6):548-554.

[6] 马婕,成玉宁.基于集群智能行为模拟与空间句法分析的城市公园优化设计研究[J].中国园林,2021,37(4):69-74.

作者简介:徐艳芳 (1979—),女,副教授,研究方向:风景园林建筑及规划设计;绳红曦 (1998—),女,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与理论;戚乐乐 (1998—),男,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与理论;李远方 (1999—),女,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与理论;李鑫 (1972—),女,副教授,系本文通讯作者,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及理论。

猜你喜欢

可视化分析
基于大数据的港口煤炭物流可视化分析平台
近十五年国外大学生就业研究的进展与趋势
基于Citespace的商业生态系统研究可视化分析
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研究: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
我国职业教育师资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
声波吹灰技术在SCR中的应用研究
可视化分析技术在网络舆情研究中的应用
国内外政府信息公开研究的脉络、流派与趋势
我国教育技术领域眼动研究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可视化分析在医院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