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探析县域视角下的数字治理进程
2024-06-17丁小洋陈洋洋谢慧敏
丁小洋 陈洋洋 谢慧敏
摘要:县域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基础和重要环节,发挥着承上启下的重要枢纽作用。县域数字化转型是提升县域治理水平,破解县域治理难题的关键途径。借助数字治理,能够整合各类社会资源,重塑县域治理流程,提升县域治理效能。文章对县域治理的方向、目标、理念、方法、关键和保障进行多维阐释与分析,以期明晰未来县域治理数字化转型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县域治理;数字化转型;数字治理
文章编号:1674-7437(2024)02-0112-03 中国图书分类号:F124.3;F49 文章标识码:A
我国高度重视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县域治理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担负着保民生、促发展、维稳定等重要职能,还承担着联结城乡的基本功能,加快推进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已被提上议程。一方面,我国作为人口大国,必须发挥县域的中间载体作用,以打破城乡割裂现状,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而县域作为社会利益关系的交汇点和社会问题的集聚地,社会关系及问题交错复杂,对社会治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另一方面,如今人口跨省流动趋缓、农民工回流,妥善解决因县域人口增加带来的医疗、教育、住房等方面的民生问题,推进以县域为载体的高质量城镇化发展尤为重要。通过就地城镇化模式,可以加快发展县域特色经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缩小城乡差距。同时,基于市域与县域的根本性差异,无法将市域治理模式直接运用到县域治理中,如何构建具有县域特色、符合县域发展的新型治理模式显得更加紧迫。
1 县域视角下数字治理的多维分析
中国社会历经变迁,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决定了县域治理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艰巨性。一直以来,县域治理始终围绕化解基层矛盾的现实需求、社会基层善治的目标需求、统筹城乡融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政策需求展开。但长期以来城乡二元分割、社会多元主体参与度不足,造成了县域实际治理能力、行政权力、公共资源与其全能型职责定位出现了“不匹配”现象。随着数字技术的创新发展与应用,数字技术开始成为建构新型社会基础、反映经济发展和治理模式变迁的重要变量,更是凭借其迅猛发展成为推进县域社会治理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技术支撑,深刻改变了县级政府的治理方式与治理流程[1]。然而,如何有效推动数字技术赋能县域治理创新,成为摆在县级政府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数字化转型被认为是基层“减负增能”的重要工具,但在实践中却容易产生“增负减能”的结果[2]。总体而言,县域治理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旨在通过加快推进数字化改革,对县域治理的体制机制、主体客体、方式方法、结构流程等进行全方位、系统性重塑,推动县域治理从事后应对向事前防范转变,增强县域治理的可预见性,提升县域整体治理能力与水平[3]。随着县域治理数字化转型不断推进,原有县域治理的主体客体、方式方法、体制机制、结构流程等都将发生深刻的变化[4]。
1.1治理方向
县域数字治理具有主体复杂性、内容多元化、范围模糊化等特点,要想切实提高人民生活的幸福感,促进县域社会长治久安,必须推进县域数字化转型。应在牢牢把握县域未来发展方向的基础上,紧抓当前治理重点、攻克治理难点、突破治理盲点,积极围绕县域数字治理开展各项工作,同时针对基层矛盾与城乡二元分割所带来的重大社会挑战,制定相关政策或治理措施。一是以数字技术为依托,推进县域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县域数字治理从事后应对向以“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处理”为核心的公共安全治理模式转变。二是借助治理数字化,促进政策实施信息对称、降低实施成本、全面追踪资源流动等目标的实现,最大限度地促使事实结果与政策目标相匹配,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和发展空间[5]。三是坚持县域数字治理,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导向,聚焦民生热点、难点、痛点、堵点,以数字化为契机,整合县级各部门职能,建立数字联动处置机制,搭建智慧民生系列应用场景,提高县域的治理成效,旨在更有效地解决县域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若干问题[6]。
1.2治理目标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县域数字治理、经济发展、民生保障等领域。在深化县域数字化改革过程中,要坚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个起来”要求,并将“三个起来”作为县域数字治理工作的基本遵循,找准“三个起来”与县域数字治理结合的突破口,推进县域高质量发展。一是以实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目标,通过数字治理增强各项改革之间的关联性、协调性与系统性,提高县域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从而加快推进县域新型城镇化进程。二是缩小差距,构建和谐社会,以数字治理打破城乡割裂现状,推动城乡公共服务普惠化,消除城乡不平等要素,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三是数字赋能重塑政府职能,实现组织模式、治理模式与发展模式的变革与创新,以破除传统治理中的体制机制障碍。整合现有资源,破除基层治理壁垒,加快区域一体化发展。强化民众参与,构建高效的县域多元共治体系,提升民众的满足感、获得感与幸福感[7]。
1.3治理理念
县域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一环。当前县域社会问题异常复杂,这对县域治理的效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应当严格贯彻落实中央的各项方针政策,认真回应基层诉求。同时,还须预设好关于县域治理理念的衡量标准和价值尺度[8]。一是树立数字发展理念,坚持以数字技术为依托,充分运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将数字发展理念贯彻到县域治理各个环节,推进县域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切实保障人民权益。三是将协调发展理念贯穿县域治理全过程,其蕴含的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理念是县域实现精细化、智能化治理的基石。可以构建县域“多元共治”治理体系,以治理精度提升社会温度。四是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县域高质量发展,实现县域经济从外部驱动转向内生驱动、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发展优先转向生态优先,加快构建县域治理新格局,以期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
1.4治理方法
县域治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必须系统谋划、整体协同、共同推进。因此,既需要做好整体规划,加强各体制机制之间的关联性、协调性,也要突出重点,构建“1+N”县域治理改革体系,最终形成县域系统规划格局。一是加强网络管理。网络已成为县域治理的新阵地,既要防范不法分子利用网络进行恶意舆论斗争,又要搭建网络综合治理平台,借助网络畅通民情民意,将县级政府的单向治理转变为双向互动,提升县域治理效能与民众的信任度。二是数字赋能降低社会风险与经济损失。随着经济发展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成为一项新的复杂性工程。在工作试点、大胆突破过程中,亟须加强数字技术的应用,加大前期精准预测与精准防控力度,避免县域发生潜在风险与危机。三是全面推进县域治理跨区域一体化。各地跨区域协同发展方针政策陆续出台,经济交流、人才往来日益密切,县域治理问题随之逐渐呈现出跨区域化、主体复杂化等特征,单纯依靠县域治理已无法满足当前的治理需求,必须加快推进跨区域一体化治理。
1.5治理关键
县域承担着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责任。县域治理既要统筹推进,还要抓好关键,着力攻克县域治理重难点。因此,必须以数字手段丰富县域自治功能,推动建立线上联动、线下互动为主要形式的基层协商治理新格局,以激发多元主体的社会参与积极性与主动性,进而疏解基层超负荷运转困境,破解基层政权“悬浮化”难题。此外,还需不断完善扁平化基层治理新模式。以县级政府为统筹主体,以社会组织为协同主体,以数字技术为重要依托,共同谋划跨区域、跨层级、跨部门的全域社会治理体系,以推进基层治理全方位改革,提高县域综合治理能力。再者,县域治理应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全局把握县域治理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中的关键地位。同时,打破传统县域地理界限,重新审视县域治理问题。积极发挥县域在承接外部产业转移、技术扩散中的作用,通过重塑县域空间、产业、生产要素等多领域协作模式,以县域推动城乡优势互补与双向协作,实现“城—县—乡”的功能互补与衔接。
1.6治理保障
县城作为城市与乡村的过渡地带,其招商引资等能力通常弱于城市,但其基础设施已满足城市建设需求,县域由此成为新型城镇化载体。因此,县域承担着邻近城市的人口、产业等的疏散转移及部分乡村人口转移的艰巨任务,这给县域治理带来了新挑战。因此,可以通过数字化转型,着力将有限的社会治理资源最优化分配,以提升县域治理运行效率。同时,发挥数字技术县域治理核心驱动力作用,构建高水平智治体系,实现以重点领域突破推动县域整体治理成效提升。一是坚持落实“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小财政”构筑“大民生”等原则。运用数字技术手段强化民生服务的均等化、可及性、实效性与便捷性,使民生服务日趋智慧化、便利化和人性化,有序增进县域民生福祉。二是推动县域政策执行长效化以平衡新旧体制关系。在体制转轨过程中,积极促进政策出台、制度改革、机制建立,将县域治理优势转化为长效治理效能,将长效化制度执行机制贯穿于县域治理全过程,确保县域治理各项政策、制度等的落实,以期让当下县域治理改革举措与未来县域治理需求相匹配。
2 结束语
现阶段,县域治理显现出问题突出、效果不理想等困境。以往研究焦点多集中于市域治理,并对其进行了一系列探索,积累了许多有益经验,对于探索县域数字化治理、善治与可持续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从市域社会治理经验中提炼县域治理理念、实践经验,摸索县域治理体系建构规律,将两者有机融合,共同推进县域治理理念、治理方式、治理机制等的全方位创新,进而实现县域治理现代化、数字化与精细化。未来,县域治理需始终坚持数字赋能,以数字化改革创造县域治理新优势,以期全面提升县域治理的现代化水平。
参考文献:
[1]胡卫卫,张迪,龚兴媛.城乡融合发展中数字治理共同体的三重逻辑与建构路径[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02):112-120.
[2]吴建南,王亚星,陈子韬.从“增负减能”到“减负增能”:基层治理数字化转型的优化路径[J].南京社会科学,2023(07):86-93.
[3]朱李鸣,马欣雅.县域数字化治理的德清实践及启示建议[J].中国发展观察,2021(14):56-57.
[4]王鑫,于秀琴,朱婧.数字治理视角下县级政府治理现代化的评估体系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19(12):47-50.
[5]斯丽娟,曹昊煜.县域经济循环体系与数字经济发展[J].内蒙古社会科学,2022,43(06):114-122+2.
[6]鹿飞.丰县:探索县域数字化治理新模式[J].中国信息界,2020(06):51-54.
[7]张鸿,李月华,刘启雷,等.数字化治理视角下陕西省县域政府治理效能[J].西安邮电大学学报,2021,26(03):90-97+104.
[8]游朋轩,路晓锋.实践视域下国家治理理念的价值诉求[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3,14(03):1-6
基金项目:2022年度浙江省社科领军人才培育专项课题一般课题“课新业态劳动者社会保护理论创新研究”(23YJRC11ZD-1YB)。
作者简介:丁小洋(1998—),女,汉族,浙江丽水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为智慧治理;
陈洋洋(1984—),女,汉族,浙江龙港人,硕士,经济师,研究方向为社会治理、政府绩效评估;
谢慧敏(1998—),女,汉族,广西贵港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为网络社会与社会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