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自治内生动力激励机制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契合与衔接研究
2024-06-17杨晋刘佳悦
杨晋 刘佳悦
摘要:要想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必然要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基层治理最重要的角色就是村民,村民作为主体,应积极探索村民自治内生动力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系。村民自治内生动力激励机制与国家治理现代化有机契合,两者有效衔接能够形成良性循环,促进乡村共同发展。
关键词:内生动力激励机制;国家治理现代化;乡村振兴;村民自治
文章编号:1674-7437(2024)02-0048-03 中国图书分类号:D422.6 文章标识码:A
内生动力激励机制是指通过激发村民内在动力,推动农村发展。建立这一机制可以有效解决乡村建设面临的问题,如缺乏内生动力、资源配置不合理等,进而实现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提升村民自治水平,推进农村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乡村振兴。落实村民自治内生动力激励机制是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乡村治理现代化能够为基层治理提供发展动力,基层治理为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奠定基石[1]。因此,村民自治内生动力激励机制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契合与衔接,对推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 村民自治内生动力激励机制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有机契合
1.1村民自治内生动力激励机制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互动关系分析
建立村民自治内生动力激励机制是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提升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夯实国家治理根基,必须着力完善基层治理体系,推进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有助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其中村民自治是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激发村民自治内生动力有利于实现其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推动乡村振兴迈向发展新阶段。
1.2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村民自治内生动力激励机制的促进作用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提出为村民自治内生动力激励机制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进入新发展阶段,为更好地应对风险挑战,赢得战略主动,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推动党和国家事业蓬勃发展,必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此,国家就基层治理出台了相关政策,提供了政策引领,使得基层发展空间更加广阔。
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州地区开展了一系列文明进乡村的实事。当地为倡导文明新风,鼓励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努力推进移风易俗新风气在乡村扎根。盘州市各村居纷纷行动,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移风易俗专项行动,大力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弘扬社会新风尚。其中,新民镇俄项井村召开移风易俗道德评议会、新民镇林家田村召开移风易俗红白理事会、双凤镇组织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活动、亦资街道亦资孔社区居民委员会组织村民学习村规民约等。村干部深入村民群众中,召开村民谈话,开展移风易俗、学习村规民约等活动,促进新理念、新形式的贯彻落实。
1.3村民自治内生动力激励机制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反哺作用
村民自治内生动力激励机制的成功探索将进一步推动基层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从而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坚实基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基层政府要将政策落到实处,继续按照本地实际发展情况为村民自治提供良好的环境。村民委员会要从“三治”出发,将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并融入乡村治理体系中,促成乡村善治局面的形成。
首先,从自治出发,村民委员会要规范职权关系,敢于放权于民,让村民参与决策过程。因此,村民委员会要建立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完善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村干部组织村民选出村民代表,村民代表统一好村民的意见和建议。其次,从法治出发,村民委员会应积极推进法治乡村建设,规范各项规章制度,监督村干部合理合法使用权力,加强村干部人员业务培训[2]。最后,从德治出发,村民委员会要设置村民矛盾调解处,组织村民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自治、法治、德治充分融入村民生活中,更好地激发村民自治内生动力激励机制,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从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4二者有机契合与有效衔接的实现路径探讨
村民自治内生动力激励机制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进入新时代,我国面临着日益复杂的环境和各式各样的挑战,但始终坚持把人民放在第一位,决心做好基层工作。基层地区要以新视角、新方式、新机制来突破现有问题,须积极探索适合本地的政策,以调动村民的积极性,激发村民自治内生动力。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区积极探索村民自治有效模式,在发挥村规民约效应的基础上,持续坚定村民自治决心,同时,立足现有发展状态大胆创新,让村民更加自由地参与村务,真正实现了以人民为中心,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促进了村民自治内生动力激励机制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契合与衔接。
2 村民自治内生动力激励机制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效衔接
村民自治内生动力激励机制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二者良性循环,均不可或缺。国家重视基层治理,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而村民是基层的重要主体之一,村民自治内生动力激励机制对基层治理现代化起着重要作用。
2.1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键任务和策略安排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提到要完善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制机制。建立起一个以党中央为核心,基层管理各级组织的完整体系。村民委员会要将村民组织起来,积极激发村民自治内生动力激励机制,鼓励其自发参与村级事务,同时,加强村民自治功能,增强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能力,此外,为村民搭建沟通、民主协商议事会、矛盾调解处等平台,为村民自治培育良好的环境。
2.2二者衔接的意义和价值
广大乡村地区需要进一步健全村民自治内生动力激励机制,让村民可以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村级事务,并享有一定的话语权,从而激发村民自治内生动力,促进村民角色转变,进而形成良好的发展循环模式,以期“三治”充分融入乡村发展中,乡村治理更加有效。在乡村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基本达到现代化时,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然会达到一个新高度。
2.3推动两者有机契合与有效衔接的关键因素和建议
推动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与村民自治内生动力激励机制两者良性循环。首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其次,坚持党对基层治理工作的全面领导,将政策落到实处。村民委员会要根据本地实际完善基层治理体系,层层推进,全方位激发村民自治内生动力[3],建设村民与村干部之间良性互动的基层治理体系。最后,健全群众自治制度,加强村民委会规划建设。健全村民自治机制,村民委员会要关注村民诉求,构建村民反馈交流平台,重点解决民生所困。村干部要经常入户走访,与村民谈心,引导村民把村级事务当作自己的事情。同时,要提高村组织动员能力,提高广大村民参与村务工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4]。
3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在村民自治内生动力激励机制中的体现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村民自治内生动力激励机制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制度体系与制度执行能力现代化两方面。
3.1制度体系
六盘水市全面落实并传达相关政策,要求各地积极探索激发村民自治内生动力的激励模式。广大乡村基层干部可以根据本地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现状,学习、借鉴其他地方的先进模式,并将其融入自身发展中。此外,村干部可以积极与村民交流,通过全面、深入了解村民对自治的诉求、想法,明确下一步工作的方向。其中,盘州市采取了一系列举措,促进了文明进乡村的圆满完成,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知识,提高了其文化知识储备。六盘水市水城区探索出“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网格模式、“6+2”机制等。同时,只有帮助村民多途径了解、参与村级事务,村民才能知晓如何更具体地为乡村发展助力。
3.2制度执行能力现代化
基层“小网格”助推应急“大治理”[5],六盘水市将基层作为发展基石,高度重视建设基层应急治理体系,专门印发了《六盘水市基层应急管理网格化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六盘水市以村为单位构建应急治理格局,各个领域联系更加紧密,基层应急治理工作逐步精细化、网格化。在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和自然灾害时,各网点可以第一时间提供救援,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不断提升人民的安全感、幸福感。
强化组织保障,实现五级网格“一轴心”。六盘水市将全市划分为五个等级网格,领导小组为一级网格,主要负责统筹全局。县级干部为二级网格,负责接收一级网格的指示并完成决策传达。行政村整体作为三级网格,接收上级指令后负责统筹整个村的工作。村干部作为四级网格,主要带领村民执行相关指示。村民作为五级网格,积极服从村干部的安排。严密的执行系统管理下,各部门相关人员工作开展更加有序,权责更加明晰,村民也能更加明确自身职责并积极响应,最终促进整个市的发展。
3.3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六盘水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基层治理作为工作重点,充分探索乡村地区村民自治内生动力激励机制。六盘水市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实践中,依托“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的基层社会治理机制,开展高质量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已成为其他地区学习和借鉴的范本。“联户长”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地区熟知优势为所在户提供帮助,如通过入户走访为各户答疑解惑,其渐渐成为村民委员会和村民之间的桥梁,为政府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巨大帮助。
4 结束语
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推进基层治理实现现代化,积极探索村民自治内生动力激励机制。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良好的社会道德风气。为村民搭建沟通平台,鼓励村民表达诉求,充分激发村民自治内生动力激励机制,促进村民自治内生动力激励机制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契合与衔接。
参考文献:
[1]王勇.村民自治的规范与法理——兼论村民自治规范体系的完善[J].法制与社会发展,2022,28(04):72-87.
[2]张妮.《乡村振兴促进法》视域下村民自治的优化路径探索[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3(02):20-23.
[3]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J].农村工作通讯,2023(05):4-9.
[4]任志涛,张松浩,郭亚.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自治组织内生动力的激发路径研究[J].南方农村,2022,38(03):49-55.
[5]石翠凡,丁甜甜.乡村振兴视域下村民自治机制创新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3,34(05):170-172+252.
基金项目:六盘水市社科联2023年哲学社会科学一般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村民自治内生动力激励机制研究”(Ipszs-2023-yb025)
作者简介:杨 晋(1992—),男,土家族,重庆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法学研究;
刘佳悦(2004—),女,汉族,河北邯郸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