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中有光 赋能成长

2024-06-17龚炜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4年17期
关键词:叙事疗法中职生

龚炜

摘要:叙事疗法强调对人的尊重和问题的分离,认为问题不是人的固有属性,帮助来访者将问题从自身分离出来。将叙事疗法应用于中职班主任育人工作,可以带来积极影响。通过聆听学生的故事,运用问题外化等叙事疗法技术,引导学生重构积极故事,激发内在力量,增强自我认同和能动性,从而实现学生自我成长。

关键词:叙事疗法;问题外化技术;中职生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684(2024)17-0071-03

20世纪80年代,麦克·怀特(Michael White)及大卫·艾普斯顿(David Epston)在家庭治疗的基础上提出了叙事疗法。叙事疗法是指心理咨询师通过聆听来访者的故事,运用适当的方法和问题外化等技巧,引导来访者重构积极故事,从而引起来访者内心力量改变的治疗方法。叙事疗法强调以人为本,尊重生命,把“人不是问题,问题才是问题”视为一种有效的治疗理念,强调来访者才是自己问题的发现者和解决者。咨询师要做的是激发来访者的内在能量。

如果班主任能学会应用叙事疗法,聆听学生的生活故事,引导学生找出被遗忘的故事片段,重构生活故事,赋予故事新的积极意义,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力量,从过去经验中增强自我认同,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适应未来生活,并实现自我成长。

一、叙事疗法的核心理念

(一)把人与问题分开

传统的心理治疗方法通常会依据一些固定的标准来评估和诊断来访者的问题,但是这些诊断结果可能会让来访者将自己的问题内化,给自己贴上各种标签,使来访者产生自己有很大问题的观念,反而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叙事疗法帮助来访者将问题和人剥离开,将问题“外化”,使来访者意识到问题不是与生俱来的。当个体意识到问题只是问题本身,而不是自身的弱点和缺陷时,就已经很好地把人和问题分开了。当个体感受到自己和问题分开时,会由无力感转变为认为自己是可以有力量去应对困境的。

(二)尊重和好奇

咨询师的任务是塑造尊重、透明和好奇的环境,允许来访者以最适合自己人生架构的方式来运用自己的思考、认识和情绪,而不是带着预设去看待他们的问题,去评判一个人和定义一个人。

(三)看清谁是生命的主人

谁是生命的主人?传统的心理咨询往往容易将咨询师放置于专家的权威宝座之上,这样容易导致来访者在咨询的过程中产生被动依赖的情绪,难以挖掘自身的能量。

叙事疗法认为,每个人都是面对自己生命挑战的专家,自己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是自己问题的专家,咨询师只是来访者的陪伴者和合作者。因此,咨询师要相信个体具有能动性,能为自己的问题负责,要陪伴来访者去发现隐藏在主流故事之外的蕴涵积极力量的故事。

二、叙事疗法与中职班主任育人工作的契合点

中职学校的生源绝大部分是在普职分流中表现不理想的学生,大部分学生对于学习本身有着不理想的体验,加上社会上有些人对中职教育有偏见,使一些中职学生难免存在心理、认知和行为上的偏差。而叙事疗法可以帮教师引导他们认识自我,重建自信。下面从两个方面阐述。

一方面,处于青春期的中职生自我意识较强,存在情绪两极性和波动性等特点;受到传统的教育观念的影响,班主任往往采用“说教”和“灌输”的教学模式,这种教育方式使学生更倾向于成为“接收者”,而不是“接受者”,并且可能会在心里产生厌烦和抵触情绪,从而使班主任育人效果大打折扣。叙事疗法倡导由说教、灌输走向尊重、倾听,这种教育方式更容易被学生接受,也更能帮助班主任了解学生,走进学生的内心。

另一方面,这部分学生经受了升学的打击,以及社会的偏见等,其自我价值感和自我效能感较低。甚至很多学生会感到迷茫,没有目标和方向感。通过叙事疗法中的“例外事件”或“闪光事件”等技术,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找到生命中更多的闪光点,建立自我认同感。

三、叙事疗法在班主任育人工作中的应用

(一)叙述故事——倾听心灵的声音

在班主任工作中,可以多去倾听学生的想法,多去了解学生行为背后的原因,尊重学生。而不是抱有先入为主的假设,一遇到问题就给予学生一顿劈头盖脸的谩骂和指责。

通过故事叙述可以增进师生的了解与信任。班主任可以鼓励学生讲述自己的故事,了解他们的成长经历、家庭背景、兴趣爱好等,从而建立更紧密的关系和信任。这有助于班主任更好地理解学生的需求和问题,为他们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帮助和支持。比如,当班主任面对一个沉默寡言,再三迟到的学生时,如果一开始就批评教育,学生或许不能获得很好的改变。但是,如果班主任先让学生叙述自己的故事,去听他的想法,了解他迟到的原因,将更有利于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二)外化问题——让学生成为自己生命的主人

把学生的问题等同于学生本身,是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的一个误区,在这样的理念下很容易给学生贴上各种标签,比如“一个不爱学习的学生”“一个没有上进心的学生”等。同时,班主任也常常通过权威来矫正行为、解决问题,但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

“问题外化”是叙事疗法的基本方法之一,外化技巧的假设是,相信人是思考自己问题的专家,相信人有力量处理自己面对的问题。当用外化的态度看待问题学生时,我们就会认为“学生是学生,问题是问题,学生不等于问题”,这样可以降低学生面对问题的挫败感和挫折感。因此,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要减少对学生下定义,多一些引导,陪伴他们看到自身的价值,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看到信心和自身力量,让他们的生命故事变得更加精彩。

比如,有些中职生会染一些颜色亮丽的头发,班主任该如何应对呢?班上有一个染着一头红发的男生,如果班主任一开始就把他归为“麻烦学生”或者“问题学生”,或许这个学生也不会有所改观。他甚至会觉得,既然我已经是“问题学生”了,那就破罐子破摔了。当班主任更多地把人和问题分离,不对他下定义,在对他表达关心的同时,也了解他的想法。在肯定了他自身的优势和闪光点之后,和他一起讨论红色头发可能会带来的影响。你会发现有的学生这时会提出,要把头发染回来。

(三)替代故事——寻求闪光点

人们可以从一个机器、一个物品身上找出各种各样的缺点,可是生命不一样,生命的缺点是挑不完的。生命的成长靠的是闪光点的指引,如果有一个闪光点的带动,这个生命就能够不断成长。通过叙事疗法,我们鼓励学生重新理解过去经历的挫败感,并发现这些负面经历的价值,通过给否定的叙事赋予新的积极含义来重构积极的替代故事。

首先,班主任采用多元智能的观点,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性格和能力、天赋及优势,而不是总去看学生身上的问题。其次,要关注学生的闪光点,把学生放在合适的位置上,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激发学生的潜力,促进学生成长。班主任在教育中应引导学生回忆一些不曾察觉的积极“例外事件”,将其注意力转向自身成功的经验、愉悦的经历上,以更加积极的视角认识自我,并逐渐丰富,建立自信,形成强大的内心力量。

例如,班上有一个比较内敛的男生,一开始十分不适应学校的生活,他本身不爱和男生相处,和女生也走得不近。以至于开学的一两个月,他一直是郁郁寡欢的样子,有几次找班主任哭泣,说自己的朋友都会远离自己。班主任发现他擅长修电脑,写了一手好字,文字功底也不错,有爱心。因此,班主任给他提供一些展示自己所长的机会,让他看到自己的积极力量,看到自己有所作为之处。后来,他渐渐适应学校的生活,也更加自信开朗了,还加入了学生会,为学校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四)重构故事——多元视角赋能成长

叙事疗法强调,自己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的专家。咨询师和来访者一起去寻找他们生命故事中的“特殊意义事件”,帮助来访者在故事中发现力量,让来访者内在的力量逐渐强大起来,从而建立健康积极的生活状态,可以重新面对生活的挑战。

作为班主任,可以和学生一起去挖掘生活故事里的一些亮点——所谓的特殊意义事件。通过重构故事,引导学生从多元视角看待问题,发现问题尽管会产生一些不利影响,但仍然有闪光点可循,合理运用这些闪光点就能够重写生命故事,赋能自身成长。班主任可以帮助学生探索烦恼和挫折背后更多的讯息,创造新的意义,鼓励学生去面对和解决问题。尤其是一些人际关系的问题,比如宿舍太吵、卫生打扫不好之类,学生往往容易依靠班主任出面去解决。这时候,班主任可以引导学生去看到他所面临问题传递的积极意义,以及学生自身的力量,引导学生尝试自己去解决问题。

总之,班主任应该以充满好奇的态度,不带任何预设的立场,深入理解学生的想法,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当班主任用“问题是问题,人不等于问题”“人是自己问题的专家”的态度来和学生互动时,学生才能客观地看待问题对自己的影响,思考自己与问题的关系。基于叙事疗法的理念,班主任可以引导学生看到自己的优势和潜力,获得尊严和力量,从而丰富自己的人生故事,增强自我认同,助力问题解决和个人成长。

参考文献

[1]陈琴. 叙事取向团体辅导对高职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的干预[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9,27(3):385-389.

[2]胥昕延,赖即心,蒋文静,等. 叙事疗法研究进展[J]. 护理学报,2023,30(3):51-56.

[3]李明,高颖. 叙事疗法的生命伦理学关怀[J]. 医学与哲学(A),2013,34(4):23-26.

[4]郑茸,刘晓飞,蒋洪涛. 叙事疗法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探析[J].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3(3):51-55.

编辑/张国宪 终校/高 珺

猜你喜欢

叙事疗法中职生
叙事疗法学习对大学生自身人际关系的积极作用探究
叙事疗法视角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析
从“单一故事”中走出来
叙事疗法在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员中的应用
叙事疗法在青少年社会工作实务中的应用
中职生逆反心理的成因与对策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团体辅导的运用
基于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及对策建议
如何在语文课上提高中职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