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高校“课—训—赛—创—产”双创教育模式实施路径的有效性

2024-06-15梁玉娟朱丽娜许卉

经济师 2024年5期
关键词:双创教育实施路径民办高校

梁玉娟 朱丽娜 许卉

摘 要:“双创融合背景下民办高校‘课—训—赛—创—产教育模式路径”是一种具体的双创教育实施方式,这种模式强调了民办高校在双创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同时注重与产业界的深度合作,以实现双创教育的目标,为了验证该教育路径的有效性,文章主要以某地民办高校为例,依据民办高校创新创业等相关资料,利用SPSS主成分分析方法,选取了5项代表性的评价因子,探讨了影响其实施效果的关键因素。前者提供了一个双创教育的具体实施框架,而后者则是对这一框架实施效果的研究和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评估民办高校双创教育的实施情况,为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双创教育提供依据。

关键词:民办高校 双创教育 实施路径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05-142-03

一、问题的提出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和经济产业升级的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民办高校具有独特的优势,能够快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与企业紧密合作,与区域经济发展紧密相连。本文重点研究某地民办高校实施“课—训—赛—创—产”双创教育模式的效果。这一模式结合了课堂教学改革和提升教育质量,通过验证其有效性,希望能为其他高校提供借鉴和参考,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普及和发展。

学者们已经通过多种视角,提出了众多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和策略。例如,李利利、张福龙和高珊珊(2021)提出了依托竞赛来促进教学和学习的策略。王兴华和郭亚亚(2023)对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类学科竞赛的情况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冯佳林(2020)探讨了赛教融合教学模式在创新创业基础课程中的实际应用与运用。李洋、杨华民和闫钰锋(2022)以长春理工大学为范例,构建了一个积极主动的实践创新体系,从而激发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并促进团队合作精神的发展。李娉婷(2023)基于国家产教融合的战略背景,深入剖析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逻辑及其风险,并提出了实践提升的路径。

尽管已有研究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方向,但关于“课—训—赛—创—产”双创教育模式的有效性研究仍然缺乏系统性和深度。因此,本文将通过系统地探讨这一模式在民办高校中的实施效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本研究将运用实证研究方法,综合采用问卷调查、深度访谈以及案例分析等手段来系统收集数据。通过这些数据的分析,将全面评估该模式在民办高校中的实施效果,具体包括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满意度、实践能力的提升情况及创新意识的培养成效等方面。同时,本研究还将关注该模式对高校教育质量、学生就业和创业的影响。通过本研究,期望能够为创新创业教育的普及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同时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助力他们实现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结合。

二、民办高校“课—训—赛—创—产”双创教育模式的影响因素分析

本研究的重点是民办高校“课—训—赛—创—产”双创教育模式路径实施有效性的影响因素,采用自编教师版本、学生版本问卷调查,以某地民办高校的教师和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通过问卷星这一平台发放调查问卷。在收集数据的过程中,学生版本共回收了515份有效问卷,而教师版本则成功回收了342份有效问卷。本研究运用SPSS22统计软件,Excel办公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调查结果显示,参与调查的男教师占比45%,女教师各占55%,而男学生占比17.3%,女学生占比82.7%。

针对课程调查结果显示,51.76%的教师认为课程内容与双创教育目标基本一致,但课程结构需要优化,加强实践环节。大部分学生对课程内容表示满意,但希望增加实践和案例分析环节。

针对训练调查结果显示,97%的教师认为提供的训练机会基本满足需求,但需进一步深化训练内容。61.16%的学生认为训练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但希望增加技能深化和实践机会。

针对竞赛调查结果显示,100%的教师认为竞赛激励机制有待完善,需更大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61.55%的学生认为竞赛可以增强团队合作能力,但竞赛奖励不够吸引,希望提高奖励力度和参与度。

针对创新创业调查结果显示,关于创新方面,90%的教师认为需加强创新氛围的营造,提供更多的创新机会和资源。58.45%的学生表示愿意尝试创新,但缺乏引导和支持,希望学校加强创新教育。在创业教育的议题上,教师普遍认为学校的创业教育体系尚待完善,并建议学校应提供更多的创业指导和资金支持,以助力学生顺利开启创业之旅。从学生的视角来看,大多数学生对于创业持有浓厚的兴趣,然而他们普遍缺乏创业所需的知识和实际操作经验,因此,他们对学校能提供更多的创业指导和帮助充满了期望。

根据产业调查的结果,教师和学生普遍反映学校与产业界的联系尚显松散,未能充分发挥双方的优势。为此,他们一直希望学校能与企业之间的加强合作,搭建更多实践平台,为他们的实践提供更多机会和资源,便于学生更好地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升综合素质。同时,也有一些学生指出学校应该更加关注行业的发展趋势和需求,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职业发展。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三、民办高校“课—训—赛—创—产”双创教育模式现状分析

首先,从课程建设的角度来看,当前民办高校的双创教育课程设置尚显不足。这主要是由于双创教育在民办高校的起步较晚,致使课程体系的构建缺乏系统性和专业性。此外,现有的课程设置过于偏重理论,缺乏实践环节,这可能与民办高校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相对有限有关。

其次,在训练方面,虽然大部分民办高校提供了相应的训练机会,但这些机会的深度和广度可能不足。这可能是因为资金和资源的限制,或者是由于对双创教育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导致训练内容未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再来看竞赛方面,尽管民办高校的学生对参与竞赛的热情较高,但竞赛的激励机制尚不完善。这可能是由于竞赛的奖励不够吸引人,或者学校未能有效激发学生的竞赛热情。

在创新方面,民办高校的学生普遍展现出积极的创新意识,但学校可能缺乏足够的支持和引导。这可能是因为学校在创新教育方面的投入不足,或者缺乏相应的创新文化氛围。创业是双创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但民办高校在这一方面面临诸多挑战。学校的创业教育体系目前尚不成熟,这主要源于可能缺乏专业的创业导师和充足的创业资金支持。这些因素共同导致学生在创业过程中缺乏必要的知识和经验,从而进一步加大了创业的难度和挑战。

最后,从产业联系的角度来看,当前民办高校与产业界的联系显得相对薄弱。这可能是由于学校未能充分挖掘和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或者与企业之间的沟通渠道尚不够畅通所致。这种产业联系的不足可能会对双创教育的实践性和有效性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限制了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的能力,以及从产业中获取宝贵经验的机会。

民办高校在“课—训—赛—创—产”双创教育模式的实施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起步晚、资源有限、理解不深入等。为了提高双创教育的效果,民办高校需要全面审视自身的双创教育模式,并从多个方面进行改进和完善。

四、完善民办高校“课—训—赛—创—产”双创教育模式对策分析

(一)完善课程设置

民办高校应该尽快建立起系统的双创教育课程体系,聘请具有实践经验的专家和教师参与课程设计。在课程规划方面,高校应当确保课程设置不仅具备理论深度,能够提供扎实的学术基础,同时还要注重实践指导,让学生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理论深度是基础,需要教授学生创新创业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巧;而实践指导则是关键,我们需要通过案例分析、实践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形成创业意识和创新思维。除此之外,高校应重视课程的实用性,确保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切实应用于现实生活和工作实践中,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应用能力。因此,高校课程设计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爱好,设计出符合学生个性化特点的课程,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并获取成就感。为此,高校应积极引进具有实践经验的专家和教师参与课程设计,并通过持续的教师培训和专业发展,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与教学质量,以保证双创教育的有效实施。

(二)强化实践环节

针对现有实践环节的不足,学校应当采取积极措施,加大实践设施的投入力度,致力于为学生打造一个更为丰富多彩和实用的学习环境。具体而言,学校应着手构建创业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且贴近市场的创业环境和实践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深入学习和掌握创业所需的知识与技能,从而积累宝贵的创业经验。同时,学校还应设立创新实验室,并配备尖端的实验设备和工具,鼓励学生在实践中探索新知识、新技能,以实现其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综合提升。此外,教师亦应主动与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使他们在实践中深入了解企业的运作和管理模式,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优化竞赛激励机制

为了激发学生的参与度和认识度,学校应对各类竞赛的宣传和推广力度加大。不断完善竞赛的奖励机制,让奖励的吸引力和公平性更大化。这要求学校设立多样化的奖项设置,包括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等,以适应不同层次和类别的竞赛。并且,应根据竞赛的特性和目标制定明确的奖励标准,保障奖励的公正和透明。此外,高校可以引入奖金、证书、学分等实质性的奖励措施,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竞赛热情。

除了优化奖励机制,学校还应考虑设立创新奖学金等激励措施,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双创活动。创新奖学金不仅是对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认可,也能为学校的双创活动提供有力支持。

(四)加强创新教育和创业指导

学校应多提供创新实践机会,这不仅包括常规的课堂教学,更应注重实践性和创新性的实验课程,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发现、创新。同时,学校应当积极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从而激发出他们的科研兴趣。此外,为了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指导,学校应引进专业的创业导师团队,为学生提供一对一的创业咨询和支持。用导师具备的丰富创业实战经验和深厚的理论知识,为学生提供关于创业理念、创业策略以及市场分析等方面的专业指导,助力学生提升创业能力,规避潜在风险。同时,为了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创业论坛、创业沙龙等活动,这些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互动、合作、竞争的平台,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适应创业环境。

(五)深化与产业的联动

学校应积极拓展与企业的合作关系,共同构建产研学一体化的合作机制。这种合作模式将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平台和资源支持,促进他们在实践中磨砺专业技能,深化理论知识,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同时,学校应主动加强与企业的沟通桥梁,深入了解市场需求和行业动态,以便更精准地指导学生,使他们明确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通过这种紧密的联动,学校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步伐,提升人才培养的质效,为社会输送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优秀人才。通过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学校可以促进产学研合作的深入发展,形成一个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这种合作关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性,还可以为企业提供优秀的人才支持,促进企业的发展和壮大。总之民办高校应不断优化和拓展上述建议,提供全面、优质的教育服务,为学生的创新创业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以上优化措施,民办高校有望在“课—训—赛—创—产”双创教育模式中取得更好的效果。“课—训—赛—创—产”双创教育模式的有效实施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和努力。通过上述实施路径的落实和完善,民办高校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实践能力,为国家的创新驱动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五、结论

经过对教师和学生两个不同视角的深入分析,本文揭示了“课—训—赛—创—产”双创教育模式在实施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效,同时也指出了其中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对于优化双创教育模式、提升其整体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民办高校实施“课—训—赛—创—产”双创教育模式需要构建一个系统性的实施路径,从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竞赛机制、创业实践、师资队伍、校企合作、反馈与持续改进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推进。通过强化双创意识、搭建实践平台、提高实战能力等措施,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实践能力,提升民办高校的教育质量和就业竞争力。同时,政府和学校的政策与环境支持、跨学科合作与交流、跟踪评估与推广等方面也是实施该模式的重要保障。只有全面落实这些实施路径,才能更好地推动民办高校的双创教育发展,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本文为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2022年度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专项课题《双创融合背景下民办高校“课—训—赛—创—产”教育模式路径探究》(项目编号:2022ZJY2713)]

参考文献:

[1] 王兴华,郭亚亚.以双创竞赛为导向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探究[J].高教学刊,2023,9(26):51-54.

[2] 李利利,张福龙,高珊珊.依托竞赛提升大学生专业创新创业能力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11):261-262.

[3] 李洋,杨华民,闫钰锋.“以赛促学、赛教融合”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以长春理工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建设为例[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5(02):96-100.

[4] 李娉婷.产教融合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逻辑、风险与提升路径[J].中国成人教育,2023(20):21-24.

[5] 冯佳林.创新创业基础课程赛教融合教学模式的应用实践[J].新课程研究,2022(02):33-35.

(作者单位:广西外国语学院 广西南宁 530222)

[作者简介:梁玉娟,广西外国语学院学生,研究方向:创新创业教育、管理学;朱丽娜,广西外国语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会计、审计;通讯作者:许卉,广西外国语学院教授、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创新创业教育、财税信息化管理。](责编:贾伟)

猜你喜欢

双创教育实施路径民办高校
基于双创教育的高等数学教学方法探讨
以面向市场视角观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社区教育促进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纪检监察工作实施“三转”的思考
一项必须做好的育人工程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双化”视角下培养高职双创型护理人才的思考与实践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