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引领新动能 打造智造产业高地
2024-06-15郑茂典
郑茂典
1993年,对于安徽芜湖来说,是意义非凡的一年。4月,国务院在安徽芜湖城北划定了10平方公里的地域,设立了经济技术开发区。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芜湖经开区”)被正式批准为国家级开发区,成为安徽省和中部地区非省会城市第一个国家级开发区。自此,芜湖经开区逐步确立了全市“经济发展主战场、项目建设主阵地”的地位。
1993年的芜湖城北,除了城中村之外,就是一片又一片的荒地,所见之处皆荒凉。正是在这一片荒凉之中,芜湖经开区破土而出,芜湖经开区的故事,也就此铺开。从建区之初的0.5平方公里,扩展到今天管理面积138.28平方公里;从地区生产总值不到8亿元的城北“边缘一角”,到如今一跃成为地区生产总值超654亿元的国家级开发区;从开放创新的“探路者”,到引领潮流的“示范区”,经历30余年披荆斩棘、蓬勃发展,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以最具说服力的实践,证明着“筚路蓝缕启山林”的创业之路。
从“城北一隅”到“经济强区”
20世纪90年代,改革的浪潮席卷中华大地。1990年,国务院宣布开发开放浦东;次年,芜湖港被批准对外轮开放;1992年,国务院设五个城市为第一批沿江开放城市,芜湖位列其中。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芜湖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高瞻远瞩,芜湖经开区的垦荒者们胸怀着对党和事业的无限忠诚,肩负着对城市和人民的高度负责,承载着富民强区的希望和梦想,以敢为人先的精神和超乎寻常的毅力推进开发区建设发展各项工作。
芜湖经开区历尽艰难揭牌后,工作重心开始转移,进入招商引资与基础设施建设并重的轨道。一方面,四面出击、八方招引,拓宽招商渠道,提高项目投资规模和技术水平;另一方面,坚持以工业企业为主,以大项目支撑,以科技进步兴区。在这一理念指导下,芜湖经开区发展迅速,1997年随着正大、台塑、一汽、VDO、可耐福、川崎重工、西门子等一大批项目入驻,初步形成了芜湖经开区在21世纪初的三大产业集群——汽车制造及其零部件、新型建材、电子电器。经开区及时调整步伐,把招商与选商相结合,很快,奇瑞、美的联袂而来,为芜湖经开区经济产业的高速发展,带来了新的引擎。
从“产业单一”到“百花齐放”
和全国其他经济开发区一样,设立之初,芜湖也是挑战和机遇并存。比如,土地资源虽然宽裕,但经济实力捉襟见肘。再比如,企业虽然与日俱增,但产业结构过于单一。1993年建区之初,芜湖经开区招商引资定位主要是汽车电子产业,1995年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仅为6.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仅有2.5亿元。
30余年来,芜湖经开区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换挡提速,转型升级,实现了高质量发展。如今,芜湖经开区“6+1”产业体系集聚发展,呈现出以“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家电、新材料”三大支柱产业为主,新型显示、光伏新能源、轨道交通装备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奇瑞、美的、楚江、海螺、信义、隆基、长信、三安、伯特利、瑞鹄、富春、中车等一批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上市公司和行业龙头企业在芜湖经开区落户发展,大陆电子、江森日立、马瑞利、纬湃电子、庞贝捷等160余家外资企业在芜湖经开区投资兴业。
目前,共招引培育各类市场主体1.3万余家,其中,境外世界500强投资企业31家、上市公司投资企业80家、本土上市公司12家、高新技术企业274家,规上工业企业超300家,常住和外来就业人口超20万人。2022年芜湖经开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54.7亿元,是1995年的82倍。进出口总额从1995年的0.3亿美元增长到2022年的83.3亿美元,是1995年的277倍。
从“厂房林立”到“产城融合”
走进芜湖经开区,这里产业集聚、企业林立,大小车辆在企业厂房间穿行,项目工地上机器隆隆作响,银湖公园的跑道上人来人往,银湖星悦商圈行人熙熙攘攘……在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芜湖经开区产城融合发展也取得显著成效。以城北为原点,带动城东、沈巷片区两翼协同发展。“十四五”期间,芜湖经开区全面打造投资环境优良、现代产业聚集、经济活力迸发、产城融合发展的现代化开发区。自建区以来,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始终坚持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同频共振、互融互促,不断加强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完善路网桥梁、地下管廊等城市基础设施,用心打造好“城市一刻钟生活圈”。
位于芜湖经开区银湖北路50号的通全青年创业园,聚集着130多家创业企业,涉及领域较多,有电子商务、人力资源,也有汽车设计和咨询服务,但不论哪一家,都承载着一个个青年人在芜湖创新创业的梦想。目前,通全青年创业园已成为国家级孵化示范基地,累计孵化企业300多家,推动再就业3000多人。
近年来,芜湖经开区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获得感作为检验发展成效的标准,在环境、教育、医疗等事关民生福祉的大事小情上持续发力,让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广大人民。12所中小学、9所公办幼儿园集团化办学覆盖率达100%;44家医疗机构,年均开展基本医疗服务超10万人次。不仅如此,累计投入近百亿元,建公园、修道路、改水域,人民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从“暖心经开”到“逐梦经开”
2024年,芜湖经开区奋进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按照安徽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对照芜湖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聚焦高质量、冲刺八千亿、建成副中心”奋斗目标。芜湖经开区提出,从现在起到2027年,要全力打造“四个经开”。“四个经开”涵盖了经开区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全力打造经济发达、产业兴旺的“活力经开”,点燃高质量发展新引擎。以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四链协同”为核心,全力支持以奇瑞为龙头的汽车产业链、以美的为龙头的家电产业链、以信义为龙头的光伏产业链、以楚江为龙头的新材料产业链、以长信为龙头的新型显示产业链、以中车为龙头的轨道交通产业链加快发展,努力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超1500亿元、工业总产值超5000亿元、进出口总额超200亿元,将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打造成世界级产业集群,将智能家电、新材料打造成国家级产业集群,将光伏新能源、新型显示、轨道交通装备打造成长三角具有引领性的产业集群,力争使芜湖经开区在商务部综合考核排名进入全国前10强。
全力打造创新驱动、人才集聚的“科创经开”,构筑开发开放新高地。加快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制高点,盘活规划1万亩产业用地、设立100亿元产业基金池、建设300万平方米产业加速器,高标准建设城市科创走廊,建成国家级研发平台30个以上、省级研发平台200个以上,培育高新技术企业500家以上,大力引进领军人才、海外人才和高层次人才,新引进大学学历及以上人才10万人,常住和外来就业人口向30万人迈进,加快建设人才集聚新高地。
全力打造业态丰富、生态优美的“品质经开”,打造产城融合新典范。以城市更新为契机,依托凤鸣湖、银湖、蜻蜓湖和天门山、龙山资源禀赋,通过腾笼换鸟、盘整村级工业园,拓展发展新空间,打造汽车电子、智能家电、绿色新能源、新型显示特色产业园,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总部经济,建设完善一批高端商业商务设施,规划建设国际社区,以国际水准布局教育医疗商务资源,不断优化区域生态和人居环境,将“三湖”区域高标准建设成为城市绿色生态曼谷。
2024年初,商务部公布2023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结果,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排名位居全国第20,中部地区排名第二。
从1993年到2024年,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从最初的0.5平方公里起步区,已经成长为管理面积138.28平方公里、常住和就业人口超过20万人的现代化产业新城。一代代经开区的建设者和经开区的企业怀揣梦想,砥砺前行,以持续增强的创新能力为动力,将曾经的荒芜之地转变为充满活力的热土,将蓝图规划变为现实的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