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21世纪现代化国际工业新城区
2024-06-15冯昭
冯昭
位于亚欧大陆桥东端,坐落于环渤海经济圈中心地带的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天津经开区”),是中国首批14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
这里依托京津,辐射三北,人口密集、城市集中、交通便利、工商业发达。以“21世纪现代化国际工业新城区”为目标,天津经开区致力于塑造与国际惯例和国际市场接轨的投资环境,经过40年开发建设,投资环境日臻完善,经济实力迅猛增强,已成为在中国乃至整个亚洲最具吸引力的科技创新区域之一。
在商务部通报的全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综合发展水平评价”中,天津经开区在1997年至2011年间,连续15年保持排名第一。
“一区十园”孕育渤海湾畔的明珠
1984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天津经开区在位于天津市区以东40公里、渤海湾西侧的开发区东区正式成立。1986年8月,邓小平到天津经开区视察,并为其题词:“开发区大有希望”。
10年后,天津市政府批准天津经开区建立了逸仙科学工业园、微电子工业区和现代产业区。随着上述园区的相继建成,自1997年起,天津经开区主要经济指标和综合发展水平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中持续保持领先。
2003年至2004年,天津市政府、国务院先后批准天津经开区扩大规划范围,使区域范围扩至开发区西区,并在2008年成为首批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2009年,天津市委、市政府正式批准天津经开区履行南港工业区开发建设管理职能;两年后,天津市滨海新区政府批准,天津经开区行使泰达慧谷行政管理权,后来,泰达慧谷被天津经开区并入现代产业区。
2012年,天津市政府批准,天津经开区行使南部新兴产业区行政管理权。第二年,天津市滨海新区政府批准,将北塘经济区划归天津经开区,更名为北塘企业总部园区,该园区在2016年升级为滨海—中关村科技园。
2017年12月,天津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并入天津经开区,至此,天津经开区初步形成“一区十园”,即开发区东区、开发区西区、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天津南港工业区、现代产业区、逸仙科学工业园、微电子工业区、南部新兴产业区、一汽—大众华北基地等10个园区的发展格局。
2020年12月,天津经开区被确定为“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并于2022年3月入选第十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生物医药)。目前,天津经开区还成为汽车、电子信息、石油化工等行业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作为“一带一路”海陆交汇点和服务全面对外开放的国际枢纽港,天津港则陆续打通“天津港—中亚”国际联运直达班列等44条海铁联运通道。
十五连冠托起“4+1”产业格局
截至2022年底,天津经开区累计引进97个国家和地区外资项目6416个,累计实际使用外资682.81亿美元,其中117个《财富》世界500强跨国公司投资项目532个;内资企业注册累计达6.26万家,注册资本达2.3万亿元。
目前,天津经开区的10个园区,已形成“4+1”主导产业格局,包括汽车及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两个千亿元级产业集群,化工新材料、医药健康两个500亿元级产业集群,以及以产业金融、平台经济、数字创意、智慧物流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
开发区东区定位为先进制造业、高端服务业和科技研发转化基地,国际化、现代化、生态化的先进产业和新兴城市综合体。
逸仙科学工业园聚焦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领域,大力开展医疗器械优质项目的孵化培育和研发成果转化,发展健康养老、康养地产等产业。
微电子工业区有三个公寓组团,可容纳2.5万人;现有企业包括三星系生产型企业天津三星视界移动有限公司、天津三星LED有限公司等。
现代产业区重点发展零部件产业,建设集先进制造和研发转化于一体的智能汽车小镇,打造绿色生态的新型智能制造示范园。
开发区西区重点发展智慧医疗产业,加强生命科学产业规模化,打造生物医药研发产业园、原料药生产基地;助力打造天津汽车城。其中,富联精密、大众变速器、三星电机、富联云计算、维斯塔斯等5家企业产值超百亿元。
南港工业区形成供电、供水、燃气、工业气体“双源”保障格局,具备8万吨/日地表水供应、2000吨/小时蒸汽供应、18亿立方米/年天然气供应、4.5万吨/日污水处理、23.8万吨/年固废处置、15万吨/日海水淡化供应能力。
南部新兴产业区定位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及相关战略性新兴产业大项目预留用地;一汽—大众华北基地重点发展高端乘用车及配套零部件制造、智能网联汽车研发测试、汽车文旅产业,以及车路协同和自动驾驶技术。
2016年9月,北京市人民政府和天津市人民政府合作,共建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其中,新型产业用地项目滨海—中关村北塘湾数字经济产业园占地25.1万平方米,一期预计2024年6月完成产业用房建设。
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是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金融标志区、国家首批双创示范基地、全国首批产融合作试点城市(区)、APEC低碳示范城镇,现有持牌金融机构158家,基金资管企业1500家。
2023年1月,商务部通报了“2011年度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评价”结果。在这份以中国90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样本,包括经济发展、体制创新、科技创新、社会发展、生态环境等五个方面的评价中,天津经开区综合发展水平以727.6分排名第一,斩获该项评比的“十五连冠”。
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
目前,天津经开区已有3300多家外商投资企业落户,投资总额超过150亿美元。以摩托罗拉、雀巢、SEW、诺和诺德等跨国企业为代表,形成了电子通信、食品、机械、生物医药四大支柱产业,成为天津市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在联合国工业开发组织评选的100个工业发展最快的地区中,天津经开区榜上有名。
以“21世纪亚洲最大、中国最好的现代化工业区”为目标,天津经开区“第二次创业”的序曲已经奏响。
今年4月,全国首个多元共建系统集成涉企服务综合体——天津经开区迎商中心揭牌成立,进一步丰富涉企全生命周期服务职能,整合各类服务资源,提供线上线下一口、一站、一条龙兜底服务,进一步优化区域营商环境。
天津经开区政务服务办公室副主任宁巍介绍,迎商中心集合了政府端、企业端、市场端资源力量,在原有政务服务中心智能及载体空间基础上,升级打造多功能服务综合体。
“迎商中心集宣传展示、招商引资、政务服务、企业服务、培训交流、诉求响应六大功能为一体,全力将‘政府有什么给什么变‘企业要什么给什么,打造经开区统一的‘迎商入口和‘暖商营地。”宁巍举例,迎商中心能为重点产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指引,为小微企业、初创项目提供保姆式落地服务。
此外,迎商中心还联合中国邮政滨海分公司、泰达发展公司共建了政邮企创新合作示范区,提供智慧化全自助的政务服务。随着服务功能和开放水平不断提升,天津经开区良好的营商环境使其对大项目、好项目的吸引力日益增强。
今年3月,一汽—大众天津分公司新车型技术改造项目竣工,建成后将提升一汽—大众华北基地基础设施配套功能,打造产业链完善、创新能力强、特色鲜明的汽车产业集聚区;随后,诺和诺德投资约40亿元的无菌制剂扩建项目启动建设,成为诺和诺德中国成立30周年来又一重要里程碑。
2024年,天津经开区还将加快推动恒河碳五碳九、三峡海上风电等总投资370亿元的64个项目开工;全面提速渤化二期、优诺金生物工程等总投资1900亿元的141个项目建设;确保大乙烯、鸿图智能制造等总投资502亿元的48个项目年内完工或投产,预计达产后可实现产值300亿元左右。
此外,天津经开区累计有国家级绿色工厂30家,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2家,天津市绿色工厂64家。
天津经开区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洪世聪表示,天津经开区着力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善作善成,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大力促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强化高端产业引领功能,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