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辟建设新赛道 打造产业新生态
2024-06-15池文淑
池文淑
近年来,建筑工程监理行业业态因全过程工程咨询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转型升级的政策扶持,呈现出“1+N”业态逐渐清晰的发展态势。工程监理行业除了继续保持工程监理业务的传统业态,不断向全过程工程咨询全业态快速发展,涌现了一大批具备综合业务能力的领先企业。
这些企业带动了相关衍生行业,甚至创建了跨界发展的新生业态。其中,河北冀科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河北冀科公司”)以物联网、5G、BIM+、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为基础,围绕数字化基建、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新能源、智慧工程管理等发展方向,凭借卓越的技术实力和市场洞察力,成功推动了一系列创新项目,为传统的工程监理业态催生了新业务和新成果,其在医疗建筑项目建设与医康养产业体系建设两方面尤为突出。
紧抓转型新机遇助力医疗建筑项目高质量建设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部分,明确提出了“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健康中国战略,已成为国家发展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而医疗建筑配套设施的建设、医疗资源的整合和优化,医疗环境的健康更为重要,这也为医疗建筑项目的改革创新提供了新机遇和新挑战。
业界普遍认为,医疗建筑具有专业系统性强、使用功能流线复杂、界面划分多等特点,优质的医疗建筑需要规划、设计、管理、运营等多角度、多学科的交叉融合,而提升现有医疗建筑与服务品质,切实改善广大人民群众的医疗状况,实现“人性化”的医疗建筑项目建设,则更需要创新模式的出现。
河北冀科公司积极探索创新理念,以患者需求为核心,推出了一系列人性化、智能化的医疗建筑项目设计方案。这些方案不仅注重医疗功能的完善,还充分考虑了患者的舒适度和使用体验。通过引入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智能化系统,河北冀科公司成功打造了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医疗建筑项目,总结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创新方法。
人才是引领创新发展的第一动力。为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公司组建“医疗建筑”领域专家团队,保障医疗建筑项目的顺利实施,特别对医疗建筑项目中的洁净工程、屏蔽工程、净化空调工程、建筑能耗管理系统等领域,进行系统化和体系化技术研究。通过人才梯队建设,为企业在“医疗建筑”领域深入研究,奠定了交叉学科、多元化、多层次的人才储备基础,为企业开展医疗建筑项目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除了做好人力资源管理与储备,为进一步促进企业持续创新与产业升级,河北冀科公司获批成立河北省建筑结构绿色建造技术创新中心和石家庄市健康建筑技术创新中心。其中,河北省建筑结构绿色建造技术创新中心主要开展新型无梁楼盖结构及其建造技术、装配式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及其建造技术、复杂隔震减震装置产业化与结构控制技术三个方向的专业研究;石家庄市健康建筑技术创新中心则主要开展健康建筑性能评价及检测技术、健康建筑节能技术、健康建筑智能建造与信息化技术三个方向的专业研究,通过打造平台与专业研究夯实专业基础。
为带动河北省医疗建设事业整体协同发展,河北冀科公司还联合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和相关企事业单位,于2019年6月成立“河北医建整合联盟”。该联盟的成立为河北省医疗建设的科学化发展,搭建了跨学科资源整合平台。联盟成立5年以来,为河北省疫情期间应急筹备、常态化防控发挥了积极作用,多次受到河北省政府和省卫生健康委的赞许。
为进一步加强医疗建设专业化、体系化和持续性研究,在河北省卫健委、河北省民政厅支持下,在“河北医建整合联盟”的基础上,河北冀科公司于2021年11月联合相关单位发起成立了“河北省医疗建筑学会”,该学会是全国首家省级以医疗建筑发展为主要研究方向的多学科整合学会。学会主要承接政府主管部门及行业专题科研研究,建立具有国际化视野、综合创新能力的医建整合智库,进行社会调研及政策研究,搭建政、产、学、研、用一体的资源交流平台,提升医疗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以及医疗单位建设管理能力。
河北冀科公司作为主要发起单位,“河北医建整合联盟”“河北省医疗建筑学会”的成立,促进了企业对医疗建设的持续深入研究,加速了企业在医疗建设领域的体系化研究,促进了更多科研成果的转化,同时增强了国有企业的担当能力,强化了国有企业交叉学科、多领域的整合能力,也为更多的企事业单位提供了合作的资源与平台,为国家医疗建设提供了专家团队支持。
除此之外,河北冀科公司始终发扬着国企的责任与担当风范,为河北省区域医疗中心及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建设提供体系化支持,长期为河北省医疗以及应急体系建设提供技术支持,为医院及医疗机构提供整体或专项技术支持,也为此积累了丰富的医疗项目建设经验与成果。
2020年初,河北冀科公司协助河北省卫健委参与抗疫工作,完成“河北小汤山应急医院”“河北方舱医院”建设预案,编制了“河北省PCR实验室整体提升工作方案”。
2021年初,河北冀科公司参与建设“石家庄新冠疫情防控隔离点”,其间为省域医院及医疗机构疫情防控建设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
2023年,河北冀科公司获批“河北省科协智库医疗建筑研究基地”重点基地(河北省十个重点基地之一),为河北省医疗建设提供智库支持,从服务科学决策,培育研究团队,打造创新平台三方面服务河北省重点工作。
因为在医疗领域的突出表现,河北冀科公司荣获了多项殊荣,获得全国医疗建设大会“中国医院建设十佳咨询服务商”,公司总经理获“全国医院建设杰出企业领袖”荣誉称号。这些荣誉的取得,不仅证明了公司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也进一步提升了其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搭建医康养产业一体化助力京津冀协同高质量发展
2021年3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对“深入推进医养康养结合”进一步细化了具体要求。从“医养结合”到“医养康养相结合”,以“医疗—健康—养老”三位一体模式(简称“医康养”)已成为国家战略层面上进一步推动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实践探索。
河北冀科公司关注到,河北省老龄化进程正在加快,京津冀协同发展也在加速推进,京津冀居民健康需求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需求迅速增长,这也就意味着,河北省医康养产业发展迎来新的历史发展机遇。不仅如此,以5G、人工智能、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生命科学、生物技术的不断融合,催生了智慧医康养、精准医康养等新产品、新业态和新模式,也在加速推进医康养产业数字化转型。
当产业发展行驶在快车道时,也不可避免地暴露了诸多问题,如医康养融合发展不够充分、专业人才储备依旧短缺、产业政策创新力度有待加强等。
为此,河北冀科公司紧跟国家政策导向,在医康养产业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并结合市场需求,推出了一系列医康养产业规划方案。这些方案涵盖了医康养社区、医康养中心、医康养综合体、医康养园区等多个领域,为患者或者老年人提供了更加舒适、便捷的康养环境。通过引入先进的医康养技术和理念,河北冀科公司为推动河北医康养产业的快速发展,为京津冀地区的老龄化问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积累了具有前瞻性的探索经验。
在实践阶段具有突破性的标志性事件是由河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牵头,河北冀科公司联合省内相关优势单位,于2023年11月21日正式获批成立了河北省医康养设施产业技术研究院。
该研究院的成立,为河北省政府推进医康养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和技术支持,对构建河北省完整的医康养产业技术研究平台、完善医康养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推动京津冀大健康产业和医养结合目标的实现具有积极意义。
河北省医康养设施产业技术研究院聚焦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隐患,着力解决医康养产业存在的技术瓶颈和产业需求,广泛携手行业机构,协调产业主体,汇聚多方智慧,搭建服务协调、融通叠加、协作共赢的创新发展平台。该研究院围绕医康养产业政策及发展模式研究、医康养设施设计技术、医康养设施建造技术、医康养适老化技术及设备研发、医康养产业智慧化研究与应用等领域开展技术攻关,针对不同区域、不同业态、不同养老需求类型,构筑多元养老示范项目。
河北冀科公司推出的河北省医康养设施产业研究院创新模式的具体做法无论从建设理念、实施步骤、专业人员培养,还是资源整合和市场功能定位上,在河北省乃至京津冀地区,都是一次具有开创性的大胆实践。
据河北冀科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此医康养创新模式的核心理念在于打破传统医疗、健康和养老服务的界限,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该模式注重以人为本,关注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通过提供全方位、连续性的服务,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
在资源整合与规划方面,河北省医康养设施产业技术研究院可推进河北省内医、康、养产业关键要素聚集与深度融合,通过平台机制来统筹整合医疗、健康、养老资源,明确各责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构筑完整的医康养产业链条,形成覆盖研发、生产、营销,以及医疗技术服务、人才培养、健康管理、康养服务等相关上下游业态,倾力打造高品质、可持续的“医康养生态系统”。此系统一方面可实现河北省全省医康养资源深度共享、医康养服务深度融合,另一方面可积极疏解京津医康养压力,在河北省打造若干高水平环京津医康养产业平台,试点建设数智医康养城市,实现区域医康养资源效益最大化。
研究院建成后,还将针对医康养产业发展来增强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再通过整合相关科技创新资源,围绕全产业链进行技术创新,开展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与集成、科技成果转化、产业技术服务、人才引进培养、产业发展战略研究等科技创新活动,从而整体推动河北省医康养事业全面发展的目标,打造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科技资源交流共享、关键共性技术研发、行业发展咨询服务五大平台,推进产业融合发展,服务民生。
在建筑业转型升级、持续推进健康发展的趋势下,在国有企业持续深化改革的大潮中,河北冀科公司的实践经历恰是行业大发展的缩影。伴随着建筑行业转型阵痛期和再次崛起期的相继到来,还将有更多的建筑行业国企立足当下,以“匠人精神”践行精益求精,以“科研思维”促进持续创新,以“跨学科研究”加速资源整合,以“国企担当”实现高质量发展,助力创新中国战略目标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