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同富裕视域下中国故事的逻辑起点和价值旨归

2024-06-13任广镇

教育传媒研究 2024年3期
关键词:逻辑起点中国故事共同富裕

任广镇

【内容摘要】本文在共同富裕视域下探讨了讲好中国故事的逻辑起点和价值旨归。通过对制度起点、历史起点和理念起点的分析,揭示了讲好中国故事的内在要求和必然性。同时,从互鉴、对话和共享三个层面阐述了讲好中国故事的价值所在,指出讲好共同富裕中国故事不仅有助于促进文化交流、彰显民族底蕴、增强国际话语权、营造有利环境,还有助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全球发展贡献中国方案。

【关键词】共同富裕;中国故事;逻辑起点;价值旨归

当前世界范围内全球化与逆全球化浪潮相互交织,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重要性日益凸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成功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之后,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被置于更加突出的位置。这不仅体现了中国发展模式的特征,也为解决全球贫富差距问题提供了新路径。“中国故事既包含着中华民族的历史、现在与将来,也可以映射出中国在走向世界舞台中央时理应坚持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①在共同富裕视域下,如何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分享中国发展经验,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更大贡献,成为一个全新且重要的课题。本文从制度、历史和理念三个层面分析讲好共同富裕的中国故事的逻辑起点,并从互鉴、对话和共享三个维度阐述其价值旨归,以揭示讲好共同富裕的中国故事的内在必然性。

一、共同富裕视域下讲好中国故事的逻辑起点

(一)制度起点: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特征,既是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政治保证,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强大动力。共同富裕的实现,离不开党的坚强领导和科学决策。

在政治层面,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保障是党的领导。党为了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本着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原则,带领全体人民,以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不断探索和实践共同富裕的道路。

在思想层面,党通过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成功将共同富裕的理念转化为广泛的社会共识。在推进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党注重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推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奋发图强的良好风尚。

在组织层面,注重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党员队伍,引导党员在推动共同富裕的实践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确保共同富裕目标得以实现。

(二)历史起点:共产党人的追求和探索

中国共产党人对于共同富裕的追索过程,集纳了丰富的历史内涵,构成了讲好中国故事的历史起点。党的早期领导人李大钊提出,要建设“人人均能享受平均的供给,得最大的幸福”的社会。②此后在党的各个历史时期,党都为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而勇毅前行。从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③到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④,对于共同富裕的追求都是我们党矢志不渝的一条主线。

讲好共同富裕的中国故事,要讲述一代代共产党人的历史探寻,特别要讲述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努力和历史性成就。通过讲述党的领导和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展现中国共产党人对共同富裕的不懈追求与探索,以及取得的辉煌成就。这一历史起点既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支撑,也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共同富裕目标而努力奋斗的强大动力。

(三)理念起点:基于共享协调发展理念

在新时代背景下,讲好共同富裕中国故事,其理念起点是共享发展和协调发展理念。这一理念在中国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均有着深厚的根基。孔子提出的“不患寡而患不均”强调了公平和均衡的重要性,而老子的“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则揭示了平衡和谐的自然法则。⑤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倡导的“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 “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的理念,进一步凸显了共享和协调发展的核心价值。⑥“百余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新闻传播思想与中国具体新闻工作结合,为中国新闻舆论工作提供强大的思想武器和理论指导。”⑦这是萌发于中国传统和马克思主义的有源之水,也是对新时代共同富裕问题的历史回响。

共享发展理念强调发展的普惠性和公平性,⑧协调发展理念着眼于发展的全面性和平衡性。一方面,共享发展理念为我们指明了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方向,即让每一个人都能从发展中获益,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另一方面,协调发展理念则为我们提供了实现共同富裕的方法路径,即通过推动各地区、各行业的均衡发展,克服不平等问题,从而实现全社会的共同富裕。

二、互鉴价值:促进文化交流,彰显民族底蕴

(一)增进对中国价值观认同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爱、和谐、平等理念,构成了共同富裕理念的深厚文化基础。在当代中国,这些传统价值观不仅得到了传承,而且在推动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中发挥了核心作用。在推动共同富裕的过程中,中国政府始终把民生放在首位,“关注民生、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必然价值追求”⑨。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爱思想相契合,体现了中国政府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同时,中国注重社会公平正义,致力于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共同富裕的目标下,中国努力消除社会阶层固化和机会不均等现象,推动社会流动与公平竞争。这种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国与国之间的友好、人与自然的共生的追求,以及中国人民对公平正义的探索,都与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价值观相契合。通过了解这些理念和实践,世界人民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进而对中国价值观产生认同。

(二)激发世界人民求索动力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立足于深厚的中华文明,以党的初心和使命为动力,汲取了中外智慧的结晶,致力于探索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共同富裕文明新道路,体现了人类文明在创新和进步中的坚定步伐。经过四十多年改革开放,中国2020年消除了绝对贫困,提前十年完成了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⑩这一成就不仅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而且在世界范围内也是罕见的。这些数据表明,共同富裕并非遥不可及,中国从一穷二白到解决绝对贫困问题,再到踏上共同富裕的伟大征程,展现了人类社会挣脱贫穷和贫富差距的泥淖而实现共同富裕的一种可能性。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数据,全球最富有的1%人口拥有的财富是其余99%人口财富的总和。这种贫富差距的扩大,不仅加剧了社会不公,也威胁着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讲好共同富裕的中国故事,具有现实的互鉴价值。它可以激发全世界人民对于富裕生活的求索动力,促使他们通过各种形式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结合本国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形就势,探求适合本国道路的共同富裕路径。

(三)促进国际间的务实合作

在全球面临贫困、不平等和气候变化等挑战的背景下,各国携手寻找解决之道显得尤为迫切。中国通过自身的实践,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这些经验除了助力中国持续发展,也为国际间的务实合作提供了条件。

中国以其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坚定的决心,在全世界减贫的宏伟事业中绘制了一幅令人惊叹的宏伟画卷。作为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中国成功消除了绝对贫困,提前十年完成了联合国减贫目标。这一成就的实现,标志着中国自身发展的巨大成功,同时“以精准扶贫实践和经济转型升级为全球南方国家提供了宝贵的发展示范”。在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方面,中国也展现出了坚定的决心和有力的行动。通过推广清洁能源、加强环境保护等措施,中国努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些实践经验对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在教育领域,中国的投入和改革同样值得借鉴。通过提高教育质量,扩大教育覆盖面,中国让更多孩子享受到了优质的教育资源。这种教育改革的成功实践,为全球教育改革提供了有益参考。

讲好共同富裕的中国故事,通过分享中国经验推动国际务实的交流与合作,可以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这种互鉴与合作的精神,正是讲好共同富裕的中国故事的核心价值所在。

三、对话价值:增强国际话语权,营造有利环境

(一)中国实践并未得到公正报道

当前,国家间矛盾冲突加剧,叠加战争冲突等带来的震荡,伴随着一系列“黑天鹅”事件的发生,新变量、新诱因杂沓而至,“逆全球化成为另一种全球共识”,衍化出“冷战”后极为复杂的国际传播环境。美国学者乔舒亚·库铂·雷默在研究外国学者眼中的中国形象后发现“其他国家对中国的看法,还停留在以前那些陈腐的观念中,充斥着固执的偏见和恐惧”。而“西强我弱”是较长一段时期内国际传播格局的基本样态,中国的发展将长期面临国际舆论环境恶化的挑战。

与此同时,“中国扶贫故事在西方主流媒体上并没有获得公正的报道”,而是呈现出“断裂的框架”的特征。而这其中,发达国家的主流媒体表现出的负面倾向更甚于发展中国家,作为与“扶贫攻坚”的中国故事具有承继关系的共同富裕的中国故事,当前在国际舆论场的总体语境同样消极,中国的共同富裕实践,难以得到国际媒体客观、公正的报道。

(二)融入世界共同议题的良好突破口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全球治理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联合国在全球可持续发展框架《变革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提出,到2030年消除贫困、保护地球和确保所有人享有和平与繁荣。以西方视角手法呈现中国,展示在通往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努力求索的中国人形象,可以让国际社会更好地了解中国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的角色和作用,能够契合世界各国公众的道德追求和生活企盼,唤起深沉的情感共鸣,并在国际竞争中发挥舆论的调节作用。

针对这一具有现实迫切性和未来期待性的公共议题,恰当利用舆论斗争的策略,乘势切入,化危为机,推介中国共同富裕的决策、经验、理论,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构建对中国发展有利的外部舆论环境,高度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发展诉求。对这一议题的深入参与和引领,有助于谋求超越种族和国界的共识,以探路者的姿态塑造有担当、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三)提升对中国共产党的宣传阐释

党的故事是中国故事的精髓所在。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共产党诞生后,引领全国民众铸就救亡、振兴、富强之路。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走中国特色减贫道路,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并着力缩小差距、维护公平,推进共同富裕。在中国共产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之际,综观国际舆论场,却盘亘着针对中国共产党的非理性言论。一批西方新自由主义者将西方的价值形态视为理所当然,在共同富裕的全球价值观甫一提出之时,就将中国的共同富裕视为新的威胁。

有中国学者研究发现,新自由主义者对共同富裕的认知偏差,表现为“立场先行”的反对以及“自作聪明”的批评。这一倾向也被剑桥大学研究者马丁·雅克(Martin Jacques)所观察到,他认为西方的新自由主义者针对中国共同富裕的研究观点,更像是基于本能和意识形态而呈现出来的反对。

共同富裕的中国故事可以有力地回答“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重大问题,将是提升国际舆论场理性认知的“金钥匙”和获得“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的“助推器”。

四、共享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方案

(一)共同富裕: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石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从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出发提出的全球发展理念,既是中国共产党人在砥砺前行中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也是推动中国特色大国发展和外交的基本方略。目前,全球仍有数十个国家极度贫困,经济危机导致数百万家庭陷入贫困,使人们面临生存危机。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也日益严重,中产消失、社会撕裂。因此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要求,这是保障人类全面发展的基石。共同富裕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内在要求,一方面促进了中国自身的繁荣稳定,另一方面为全球贫困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案。

(二)消除贫困:全球共同的责任与目标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曾面临极端贫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有近20%的人口处于贫困线以下。然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团结一心,经过不懈努力,使14亿人口摆脱了绝对贫困。

中国采取了一系列减贫政策和措施,如农村扶贫、易地扶贫搬迁、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为贫困地区提供了全面支持。注重发挥贫困地区的资源优势,帮助贫困人口实现稳定增收。同时,还以扶贫扶志、扶智的方式激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中国克服了人口多、基础差的困难,因地制宜探索出多种可复制、易推广的“减贫致富”方案。当下,正在以浙江为先行示范区,寻找和开辟全新的共同富裕道路,开启了共同富裕新的实践阶段。共同富裕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成就,是中国故事的新高潮。

(三)共享发展:推动全球均衡与可持续

“共享发展作为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产生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是一个兼具时代感和现实回应性的概念命题。”中国秉持共享发展的理念,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国际秩序的公正与合理,实现全球发展的均衡和可持续。

中国通过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等国际合作,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提升经济发展水平,与沿线国家共享发展机遇。在全球治理方面,中国秉持共享发展理念,参与全球治理,坚持多边主义,支持联合国发挥核心作用,推动国际秩序趋向公正合理,促进全球和平稳定。中国在国际援助中也坚持不干涉别国内政的原则,尊重受援国的主权和独立,促进受援国自主发展。

中国的发展经验和成果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借鉴和参考,为全球均衡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这种基于共享的发展模式,构成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要内核。

五、结语

共同富裕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追求。讲好共同富裕的中国故事,不仅是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塑造负责任大国形象的重要途径,也是营造有利外部舆论环境、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要求。

在国际舆论场中,美国政府把中国定位为首要的战略竞争对手。作为应对,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立场、塑造中国形象,任务已经十分紧迫。中国努力推动和创构良好的国际舆论生态,不仅关乎中国自身的健康持续发展,也关乎国家间的战略互信,更关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我们也应意识到,讲好中国故事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这需要我们持续不断地传播中国的发展理念、分享中国的经验、展示中国的责任担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让世界理解并认同中国,形成广泛的共识和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参考文献:

①张帅、马博文、盖姣伊、段超平、王昕洋:《国际传播视域下大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的研究及实践现状》,《教育传媒研究》2022年第2期。

②李大钊:《李大钊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246页。

③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3页。

④习近平:《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13页。

⑤田菲:《马西沙先生主讲四川大学“卿希泰学术讲座”第二讲纪要》,《宗教学研究》2023年第4期。

⑥许亮:《“第二个结合”视域下中华文明的生命更新和现代转型》,《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1期。

⑦朱清河、沈星宇:《习近平文化思想视域下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理论话语的建构路径》,《教育传媒研究》2024年第1期。

⑧潘楠:《生态环境财政支出政策效应研究》,江西财经大学2022年博士学位论文。

⑨李纪恒:《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求是》2021年第19期。

⑩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7页。

黄培昭:《分配失衡,世界“财富天平”倾斜加剧》,《人民日报》2015年1月22日。

唐丽霞:《发展示范与资源提供:中国对“全球南方”的重要意义》,《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3年第23期。

蒋东旭、胡正荣:《系统思维与顶层设计:新时代国际传播布局的逻辑与实践》,《当代传播》2022年第2期。

史安斌、王沛楠:《断裂的新闻框架:〈纽约时报〉涉华报道中“扶贫”与“人权”议题的双重话语》,《新闻大学》2019年第5期。

张瑜、王煜、邱梓洛:《海外媒体对我国脱贫攻坚的报道研究》,《传媒》2022年第10期。

《变革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http://www.fmprc.gov.cn/web/ziliao_674904/zt_674979/dnzt_674981/qtzt/2030kcxfzyc_686343/t1331382.Shtml,2016年1月13日。

李文昕、李法宝:《BBC纪录片如何讲中国故事》,《教育传媒研究》2023年第3期。

张潇爽:《近期海外关于共同富裕的理论热点述评》,《国外理论动态》2022年第1期。

Martin Jacques:《To Understand Chinas Success, First Understand Civilization》,http://www.ecns.cn/cns-wire/2021-10-03/detail-iharrrye2791327. shtml. 2021年10月3日。

张喜红、张昕:《共享发展的时代要求、实践原则与推进路径》,《学习与探索》2023年第11期。

(作者系湖州师范学院人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陈小希】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乡村振兴战略下提升县级融媒体传播力研究”(项目编号:19BXW029)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逻辑起点中国故事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的逻辑起点和发展演变
建构体现学术自由精神的现代大学制度
基于货币视角的“经济生活”的逻辑分析
世界最大童书展,“中国故事”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