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渗透劳动教育的策略

2024-06-12王海霞

求知导刊 2024年9期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劳动教育小学教育

摘 要:在“五育”并举背景下,劳动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教育内容。强化劳动教育,巧妙地将劳动教育理念融入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组织形式丰富、有育人意义的综合实践活动,对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作用。分析了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渗透劳动教育的意义,指出教师可依托趣味性与实践性兼具的综合实践活动实施劳动教育,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长效发展。

关键词:小学教育;劳动教育;综合实践活动

作者简介:王海霞(1990—),女,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育才小学。

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应以学生基本学情为着眼点,采取创新的形式,设计富有新意的活动内容,同时有意识地融入“五育”并举育人理念,以促进学生发展。对此,教师应明确劳动教育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地位与作用,以此优化活动方式和内容,在锻炼学生劳动技能的基础上,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培养他们的劳动素养,从而实现学生多领域实践能力的综合发展。

一、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渗透劳动教育的意义

(一)实践分析,锻炼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劳动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一种需要学生充分利用已学知识并付诸实践的教育形式。学生在身体力行的过程中,可以不断分析失误、总结经验,锻炼实践分析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将劳动教育融入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可以激发学生的活动参与热情,还可以让学生亲身经历劳动,培养主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具体实践中,学生需要合理妥善地解决各种问题,例如,如何合理统筹安排时间,如何分工协作完成任务等。总之,将劳动教育合理融入综合实践活动中,能够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从而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二)知行合一,发展学生的劳动素养

所谓实践出真知,枯燥单一的理论知识灌输会让教育过程变得空洞、脱离实际,难以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中。知行合一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宗旨,同样适用于劳动教育。教师带领学生亲身参与,引导学生投身于多方面、全领域的综合实践活动当中,可促使学生在积累新知与巩固旧知的基础上,提升劳动技能,开阔视野,树立起以行促知的劳动理念,做到知行合一,从而促进学生劳动素养的发展[1]。

二、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渗透劳动教育的具体策略

(一)学科整合,促进学生应用知识

综合实践活动不应局限于单一的形式,应结合多学科内容。对此,教师可以劳动教育为基础框架,将跨学科内容进行整合,创新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实现劳动教育的目的,促进学生对多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

以“雾霾现象探秘”的综合实践活动为例,该活动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了解雾霾的形成原因,锻炼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使学生了解雾霾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危害并学习防护措施。对此,教师应把握住在该综合实践活动中融入劳动教育的机会,使该活动融合劳动教育、科学教育与信息教育,让学生综合能力得到发展。对此,在活动设计中,教师应注重让学生进行实践体验,使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实践活动,深入感受到智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同等重要,从而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深刻体会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跨学科知识的整合,将不同学科的知識和技能整合到一起。例如,上网搜集信息属于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范畴,探究雾霾产生的原因与小学科学教育的内容相关,在亲身实践中探究相关现象则与劳动教育相关。基于此,教师可让学生自行上网搜集有关雾霾的图文信息并保存到U盘,或者拍摄关于雾霾天气的照片和视频,仔细观察在雾霾天气下人们的生活受到了什么样的影响并进行记录,探究雾霾产生的原因。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教师还可以通过问题来引导学生,例如“谁知道雾霾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呀?”学生通过查询资料,可以运用已学知识进行回答。此外,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需要明确问题导向,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就实际问题进行讨论,寻找解决方案。例如,教师可以询问:“遇到雾霾天气,我们该采取什么措施来应对呢?”如此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思考并回答问题,促进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同时激发他们的思维活跃性,提升他们的实践创新能力。

总之,劳动教育的内容不仅包含体力劳动,还包含智力劳动,探索知识、拓展自身认知的过程就是智力劳动的过程。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融入劳动教育,鼓励学生搜集信息、自行探究,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更多知识,还能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以智力劳动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运用,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二)情境体验,鼓励学生动手实践

创设优质的实践情境是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渗透劳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法。对此,教师需要明确学生劳动素养培养的最终导向,始终牢记劳动教育的实际需求,进而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创设优质的情境,帮助学生快速进入状态,鼓励学生动手实践,从而提升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效果,保证劳动教育向纵深开展。

以“奇妙的绳结”为例,该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手工劳动过程中了解更多的实用绳结,掌握几种常用绳结的打法,能运用绳结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情境,展示人们利用绳结开展劳动的场景,由此导入活动的主题—“奇妙的绳结”。这样的情境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活动参与热情和兴趣。之后,教师可以询问学生:“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地方会用到绳结?”在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和讨论时间后,教师可展示事先准备好的不同材质的绳子或布条,如鞋带、丝带等,指引学生根据课件所示的步骤动手打瓶口结、蝴蝶结和领带结,以渗透劳动教育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来探索绳结的奥秘:这个绳结的形成原理是什么?有什么作用?有没有更好更快的方式打这个结?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参与热情,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为了增强挑战性,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可以展示一个复杂的绳结,让学生进行挑战。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以劳动过程为依托,在为学生创设真实情境的基础上,能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感受到劳动的意义和价值。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一些与劳动相关的问题,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思维,同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劳动的意义和

作用。

可见,若想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融入劳动教育,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具体情境,鼓励学生动手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所以,教师应科学地进行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去探索情境,使学生获得劳动实践感悟,培养正确的劳动态度和劳动习惯,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三)协作模式,丰富学生交互感知

在劳动教育主题下的综合实践活动中,交互性是关键要素。教师应创造充足的交互机会,引导学生以共同协作的形式进行活动。教师还应鼓励学生与同伴进行沟通,分享彼此的劳动感受,探讨劳动技巧,交换彼此对相同问题的不同看法,这样可以为学生劳动品质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2]。

以“美化社区我参与”的综合实践活动为例,其旨在鼓励学生主动在社区中做各种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同时引导学生对自己将要开展的公益活动进行详细策划,培养学生关注身边事物以及社区有关问题的主人翁意识。在活动前,教师可以导入话题:“同学们,社区是我们休息、娱乐和社交的场所,是我们共同的家园,爱护社区、美化环境,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那么,我们可以为社区做什么呢?”同时,教师可以展示一些美丽整洁的社区的照片,激发学生参与美化社区活动的兴趣,为后续活动和劳动教育的开展做好铺垫。展示照片后,教师可以继续引导学生:“刚刚,我们看了很多美丽整洁的社区的照片,然而,我们日常生活的社区中还存在一些不文明的现象,请大家看看以下照片,说说你的感受,面对社区里的不文明现象,你可以做些什么呢?”接着,教师可以展示社区中不文明现象的照片,如随意堆积在角落的垃圾、随意贴在墙上的广告等。在学生充分讨论交流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照活动内容组建小组,如打扫街道小组、清洁小广告小组、公共健身器材清洁消毒小组等,并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策划一次美化社区的活动,例如,如何进行组内分工、如何安排活动时间等。以公共健身器材清洁消毒小组的活动方案为例,由于大多数公共健身器材为金属材质,且是人们直接接触的对象,因此,选用的消毒液应无刺激性、毒性和腐蝕性。在活动前,学生应准备口罩和一次性手套,在活动中,要用干净的毛巾沾上配置好的消毒液,擦拭健身器材表面。在策划美化社区活动方案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共同讨论方案、共同实践方案,如此可获得丰富的交互体验,深刻感受到合作的重要性。

可见,在协作模式下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融入劳动教育,能够让学生学会与同伴交流合作,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此外,在活动中,教师应注重趣味性和互动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其获得实际的成长和收获,感受劳动的快乐和成就感。

(四)完善评价,补全学生能力短板

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环节,部分教师受限于传统思维,仅凭借自身的经验对学生进行评价,同时仅以单一的口头评述形式进行评价,而忽视了学生的劳动过程与劳动素养的发展情况,导致评价不够科学。对此,教师需要更新教育理念,不断丰富并完善活动评价方式,除了进行教师评价,还应该进行学生互评与自评,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3]。

以“演示文稿成果展”的综合实践活动为例,该活动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演示文稿的制作方式,同时以成果展示的形式来表现学习效果,涉及教师和学生之间对学生所展示的演示文稿的评价。教师可先提出劳动任务,要求学生分组制作一份内容充实、形式丰富的演示文稿,同时明确要求:演示文稿内容需要紧扣主题、图文并茂,注意每页排版,能合理运用图片、声音、动画等多种素材。之后,教师要给予学生充足的展示成果的时间,并开展评价活动。首先,教师可以开度组间评价活动,让各小组互相交流,评价彼此制作的演示文稿并进行打分,同时详细写下对方制作的演示文稿的优缺点。其次,开展自评活动,让学生对自己的劳动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互评与自评能深化学生对自身劳动能力的认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批判性思维。通过相互交流和反馈,学生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并通过互相学习和帮助来提高自己的能力。最后,教师可以综合学生互评和自评的结果,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学生进行评价。

总之,合理的活动设计和完善的评价机制能够帮助学生查缺补漏,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和综合能力,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多样化的评价方式还能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学习和借鉴,不断完善自我,培养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总结

综上所述,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为劳动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平台,围绕提升学生劳动素质这个教育目标设计综合实践活动,不仅能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教师应注意整合活动内容和跨学科知识,积极创设情境,注重引导学生合作,优化评价环节,以更好地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渗透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锻炼学生的劳动技能。此外,教师还需要不断拓展和创新综合实践活动中劳动教育的方式和内容,真正发挥综合实践活动与劳动教育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雷陈颖.劳动教育素养提升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优化策略[J].天津教育,2023(15):135-137.

[2]李桂春.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劳动教育渗透策略[J].天津教育,2023(12):120-122.

[3]赵晗宇.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的价值、困境及对策[J].甘肃教育,2023(12):22-27.

猜你喜欢

综合实践活动劳动教育小学教育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初中数学教学中综合实践活动资源的挖掘探索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数学学习呈现多元化
探究“学讲计划”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与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略谈小学语文课堂的生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