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助推河南文化产业发展的应用研究
2024-06-12陈至格李依琦
陈至格 李依琦
在互联网数字化时代,短视频的发展拓展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和渠道,重构了群众的浏览方式。紧跟时代步伐,抓住流量平台,才能成为时代的“弄潮儿”。让短视频赋能助力河南文化的传播及其内涵建设,对带动文化产业创新性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短视频发展现状
当今我国处于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2023年8月28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79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6.4%;其中短视频用户规模达10.26亿人,用户使用率95.2%[1]。短视频几乎成为全民化应用。
短视频行业百花齐放,百度、腾讯、爱奇艺等平台推出短视频播放,长短视频兼容有序发展。抖音是国内最大的短视频平台,已将西瓜视频、今日头条等国内垂直服务业务并入,海外版TikTok发展迅猛,拥有最庞大的用户群体,视频内容丰富多样,因而本文将“抖音”平台内容作为分析的主体。
短视频快捷化、智能化、碎片化的传播特点已悄然使其成为人们浏览信息的重要方式。技术成熟、制作门槛低、剪辑手法便捷、生活化情景等,促使短视频行业呈爆发增长态势。充分发挥短视频优势,有助于河南文化的传播、创新、推广,提升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带动地方文化产业与经济的发展。
二、短视频在河南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应用
“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河南作为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拥有取之不尽的优质文化资源。深挖河南的优秀文化,借助短视频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探索“短视频+”助力下的河南文化传播与文化产业创新性发展的应用,从而进一步树立文化自信、建立文化强省、带动产业发展。
(一)“短视频+综艺晚会”
河南卫视凭借《唐宫夜宴》火遍全网,《洛神水赋》惊艳四方,“奇妙游”系列节目频繁出圈。抖音平台上河南卫视官方账号和河南广电官媒“大豫新闻”开辟专栏,将综艺晚会以节目为单元剪辑发布,获得用户的广泛点赞和转发。河南卫视逆袭的背后,一是深入解读传统文化、深耕文艺创作,精心打磨出新出彩的文艺作品,二是具有数字化的思维,对“短视频+综艺晚会”模式进行有益实践。这种模式指数字时代由专业的电视机构制作并背书,主要在社交媒体平台播放并产生影响,适于手机端用户观看的综艺节目的集锦[2]。传统电视综艺、优质的节目借助短视频走出电视圈,走向社交媒体圈,传播和传承传统文化也成为时尚潮流,河南传统文化被大众所看到、所喜爱、所认同。
(二)“短视频+非遗传承”
在科技迅猛发展、信息大爆炸与快节奏生活的时代背景下,非遗的传承方式发生了改变。一方面戏曲、功夫、民间文学等随着影视化、综艺化得到推广,另一方面传统手工艺、杂技等传承受到不小的冲击。政府不断加大对非遗的研究与保护力度,但传播、传承与创新才是非遗永葆生机活力的根本,“短视频+非遗传承”正是盘活非遗的推手。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中医文化、少林功夫、太极拳、豫剧等举世闻名,汝瓷、钧瓷与官瓷烧制工艺、河洛剪纸、木版年画、唐三彩、澄泥砚、汴绣等熠熠生辉。目前抖音平台推动河南非遗传承案例生动,一是官媒推进,河南卫视综艺节目《梨园春》、河南广电“梨园频道”及河南移动戏曲频道的抖音账号,拥有百万粉丝,开辟豫剧精彩选段、大师作品、直播回放等栏目,戏迷可听可看可交流,为豫剧传播传承起到重要的作用。二是非遗传承人及机构推进,抖音平台上各大豫剧团与豫剧人、少林功夫传承人相关账号就有数十个;河南非遗直播间(宋代美学体验空间)打造非遗美学爆款IP,将非遗项目进行整合串联,场景化展现、沉浸式体验、现代化传承宋代美学。但如果想像李子柒一样更具影响力,河南非遗传承人和政府仍需深入探索与创新。三是平台层面推广,抖音平台推出“非遗合伙人”计划,招募扶持非遗传承人,打造非遗开放平台,发掘其文化和市场价值,让非遗被更多人看见。
(三)“短视频+城市宣传”
中国八大古都,河南独占四席,以古城为特色打造老城文旅品牌,厚重的历史与文化底蕴为城市发展增色添彩。洛阳朝代感鲜明,深入发掘河洛文化与隋唐历史,将其融入文旅业态,开启“短视频+”多视角,创新了城市宣传模式。2023年洛阳牡丹文化节举办了以“隋唐洛阳城、国风穿越节”为主题的汉服华裳秀,将潮流时尚与国风之美完美结合,开展民乐、书法、国风舞蹈等表演或体验,游客“历史穿越”沉浸式体验感拉满,同时邀请抖音汉服达人担任宣传官,平台用户从不同视角开展宣传,相关话题总播放量达上亿次,旅游接待量超两千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177.13亿元[3]。充分发挥短视频的社交属性,打造城市IP、塑造城市形象、赋能旅游业,为城市的发展增色添彩。
(四)“短视频+文旅”
短视频推进文旅产业大发展,产生许多文旅宣传的爆款,同时“短视频+文旅”各类营销方式也吸粉无数。一是紧跟社会热点为文旅引流,例如丁真通过短视频火遍全网,帮助家乡成功“出圈”,各地文旅也点燃抖音短视频宣传家乡美的热潮;河南文旅广泛征稿宣传,创作出群众喜闻乐见的短视频,吸引各地游客前来打卡。二是打造亮点IP为文旅赋能,淄博以烧烤为特色,哈尔滨发展冰雪运动,都成为爆火旅游城市;河南各地深挖厚重的文史内涵,例如洛阳河洛和隋唐文化、开封大宋武侠、新郑皇帝故里、许昌曹魏文化、安阳殷商文化等,形成各具历史感的文旅特色,并开展丰富的体验活动,运用新媒体平台多维宣传,推动河南发展成为了文旅强省。三是开展平台竞赛扶植文旅发展,出台短视频奖励政策,多赛道贯穿创意、制作、分享及互动的全过程,给予优秀作品和创作者现金奖励、专属内容推荐、专业运营指导等扶植措施[4];老君山景区连续参加文旅创作者大会,许多网红到景区采风,大网红带动小网红,产生裂变,引起了上亿粉丝关注。
(五)“短视频+文博”
短视频在文博的数字传播上也展现巨大推力,打破地域时空限制,让文物活起来,让典籍会“说话”,让文博知识普惠易得,让历史与文化永远被铭记。抖音发布的《2023博物馆数据报告》 显示,在抖音平台上可找到99.13%的国家三级以上博物馆内容,开设涵盖历史文物、国学典籍、非遗制作等视频讲解,博物馆相关内容累计开播11.6万场,相关视频播放总量达513.4亿次,相当于全国博物馆一年接待人次的66倍[5]。自河南春晚节目《唐宫夜宴》上演了一场舞蹈与文物“跨时空对话”以来,河南博物院成为热门打卡地,其官方账号在2023年上抖音直播观看榜前十。故宫博物院将《我在故宫修文物》等系列纪录片搬上短视频平台,展现文物修复相关工作场景与匠人精神,让文物修复专业不再冷门。河南博物馆创设Vlog逛展、网友问答互动,并推出文创产品——集章手册,让“云游”和“打卡”博物馆成为新风尚。短视频平台让博物馆“永不闭馆”,交流互动、大胆创新,使博物馆传播焕发新的生机活力。
三、短视频助推河南文化产业发展启发
当下,文化经济正成为重要的经济形态,河南作为中国历史与文明的主流和浓缩,激活历史宝藏、盘活文化资源,河南当仁不让。传统文化与短视频相互借力,“短视频+”为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传承以及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智慧支持,传统文化则为短视频提供丰富的文化内涵与精神内核。
(一)深耕传统文化,增强产业竞争优势
1.挖掘河南文化符号,建立文化认同
文化符号有助于强化文化认同,通过短视频快速形成文化身份认同,引起共鸣。基于好奇或陌生的短暂情感体验,最终归结到深藏在人们内心共有的情感中,例如讲祭祖想起黄帝故里,实现我们都是炎黄子孙的情感连接;谈宋朝美学,人们追求“言有尽而意无穷”之意,感受知行合一的哲思。通过短视频感受文化一脉相承,建立文化认同,让河南传统文化、文旅再次火起来。
2.创新精品内容,加强数字化推广
短视频碎片化的媒介特征,在传播速度快的同时,也使人们的关注度转瞬即逝。因此无论文化科普、综艺节目还是非遗推广、文旅宣传等官媒短视频,只有提升视频内容的质感和内涵,以高画质、高品质的内容作为输出形式,同时有创意地表达、生动活泼地呈现,才能获得更高的关注度和更深刻的记忆点。官方媒体建立系统的短视频账号,形成主题鲜明、成体系、易查找、内容精的共享平台,成为文化传播与产业发展的宣传新窗口。
3.凸显城市核心文化,打造品牌形象
河南文化底蕴深厚,一方面,特色鲜明的四大古都,通过拆解重组将文化与精神内核放大,将传统文化连接到现代生活的“衣食住行医养学”中,例如洛阳全民参与打造隋唐洛阳城,形成城市文化特点。另一方面,各地深挖地方文化资源,形成当地的文化品牌,如历史名人老子、张仲景、诸葛亮、岳飞等是地方名片,民间故事、传说是文艺创作的丰富资源,非遗、美食、风俗是推进文旅产业的强有力抓手。挖掘核心文化内容、塑造短视频品牌、引发晕轮效应,为河南文化产业引流。
(二)创新多元化表达,提升文化强省影响力
1.调动多方主体参与
短视频的社交属性强,人人皆能成为信息源,可以以全民参与的形式为河南文化产业发展助力。一是官方媒体打通互联网平台的传播路径,建设“两微一端”与短视频的账号矩阵,建设全媒体全平台传播链条。二是充分发挥短视频的社交性、互动性,加强网络的宣介推广,形成全民参与、人人推广的局面,尤其发挥头部博主的正导向作用,充分抢占短视频流量市场。三是短视频平台开展全新概念征集片、赛道征集、主题招募计划等活动,把控网络发展方向,推出高品质内容。
2.构建多维视听形式
短视频更具视听享受与冲击体验,更能直观地构建文化氛围。利用VR、AR等高科技形式输出,实现沉浸式体验,实现行走“清明上河图”、在大唐不夜城跟着李白吟诵千年,这些技术成为文旅场景中备受瞩目的新型体验方式,构建沉浸式视觉享受。巧妙整合声、乐、图、舞等形式,融合文艺形式向“动态美学”转型[6];唐三彩女俑翩然起舞赴一场唐宫夜宴,《墨舞中秋帖》书法伴随舞蹈水墨流动书写万年;多地博物馆官媒,运用动画、声音特效等新媒体手段,将沉睡的国宝生动展示、让经典故事重新演绎。新的传播方式与展现形式,赋予传统文化以新生。
(三)拓展跨界融合,助力文化产业发展
短视频在与文化产业的碰撞中,为传统文化创新与产业发展注入青春活力。近年各地文旅向多元化、个性化发展,汉服秀、非遗体验、民俗展等文娱活动爆火,各类文化元素相互融合促进,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注热度攀升。“短视频+”打通营销渠道,如旅游景点直播宣传售票,游客分享旅行心得,串联起受众的人际关系,有效开启文旅“营销”新方式。“短视频+”联结海内外,抖音海外版TikTok深受欢迎,李子柒让中国传统技艺走向世界,彭静旋古筝奏响欧洲街头,《洛神水赋》等优秀节目惊艳世界,短视频以潜移默化的方式让世界认识中国、喜爱中国文化,越来越多的外国人讲中国话、过中国节。
随着短视频功能的更新拓展,“短视频+”的打开方式更加多样。“短视频+直播”“短视频+自媒体”等运营模式的多元,“短视频+电商”“短视频+政务”应用行业的细化,“短视频+社交”“短视频+知识”使用场景与功能的多样。让技术赋能助力文化产业迈向跨界化、社交化、智能化、沉浸式发展。例如博物馆与抖音的跨界合作[7]:博物馆官媒输出精品佳作,传播文博知识,满足用户“云游”需求;开直播、办讲座、发起话题挑战,观众分享互动,加速信息传播与影响;推出创意视频大赛,科技与美学赋予文物以生命;开发文创产品,搭乘电商发展的快车,赋予传统文化以经济价值;非遗制作教学、节日庆典,给予用户沉浸体验感。
结语
河南在深耕优秀传统文化的道路上砥砺前行,借助科技和短视频的力量,将我们的传统文化多视角、全方位地展现,推进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国风潮起,坚定文化自信,传播传承优秀文化,创新发展文化产业,这是掌握流量霸主的短视频应承担的责任,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