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2024-06-12李令令
李令令
(威海市文登区七里汤小学,山东 威海 264400)
提高德育质量,将德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成长的需要。学科教学是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教师通过小学语文教学落实德育,能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涵养人格,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念,对其后续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教师应深入分析德育渗透的价值,积极探寻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价值
为有效提高小学语文教学与德育元素的融合度,增强教学活动的有效性,首先对德育渗透的现实价值进行分析,为后续的案例设计提供理论支持:第一,能提高教学质量,助力学生核心素养形成。人教版语文教材中包含了许多关于爱国主义、心理健康、理想信念的学习资源,是极好的德育材料。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关注德育元素的渗透,能使语文课堂更加丰满,知识内容更加充盈,在新形式的课堂中,学生能了解更多学科知识,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对语文知识学习的重视程度。久而久之,将显著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学生的核心素养也将通过不断学习得以形成、发展。第二,能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与心理教育、个性教育元素,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中,这些育人元素是极容易被忽略的。如果教师能在教学中积极渗透德育,将在阐述事理、分析条理的过程中,使学生得到启发,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优秀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的熏陶,自觉规范自身行为,形成完善的人格,其理想、意志、品格等都将得到发展。第三,能促进课程思政建设,契合时代发展需求以及学生发展需要。德育具有人文性、渗透性、丰富性以及社会性等特点,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激增,义务教育阶段是学生人格形成、思维发展的黄金时期。教师在语文课程中渗透德育,能逐步提高对德育的重视程度,在长期探索中完善课程思政建设,使语文教学成为德育的重要阵地,借助环境因素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学生在校园学习中,在掌握语文学科知识的同时,自觉接受德育的影响,完善自我、提高道德品质,为后续的学习、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势在必行,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深挖教材内容,明确德育目标
人教版语文教材是难能可贵的德育资源,其中收录了诸多关于友情、亲情、家国情的学习内容,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中丰富精神世界,完善价值观念,形成理想人格。因此,为促进德育与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深度挖掘教材内容,明确德育的切入点,基于实际学情合理设计教学目标,确保学生在目标的指引下有针对性地参与到德育学习之中,提高其对德育的认识。
以人教版五四制三年级下册《陶罐和铁罐》一课的教学为例:在课程开始前,教师先对文本内容进行阅读分析,发现:本篇文章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向读者传递信息,告诫人们要善于看到自己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不可以盲目自信。通过对内容的分析,教师可以将此作为德育的核心,基于学生的认知能力与实际学情,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阅读或角色扮演阅读的方式,了解故事的大致内容,总结故事中陶罐和铁罐的性格特点,谈一谈你喜欢哪个罐子,说明喜爱的理由。2.分析陶罐和铁罐的不同结局,根据结局内容理解:两者具有各自的优点与缺点,但不能过度自满,要懂得尊重他人。3.故事中的陶罐虽不起眼,但因其特有的价值获得了圆满的结局。通过学习,学生要善于发掘自身的优势,提高学习自信。在教学目标设计完毕后,教师可组织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巧妙借助文本故事实现育人目标,提高德育渗透效果。
上述案例中,教师并未直接向学生分享德育学习要求,而是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将德育元素渗透到教学目标中,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确保后续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创设真实情境,巧妙渗透德育元素
德育具有一定的说教色彩,如果直接要求学生学习德育知识,容易使其产生抵触心理,影响教学质量。因此,在德育元素的渗透过程中,教师可以巧妙运用教学的智慧,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作为材料,创设真实情境,引发学生对情境现象的思考,顺利渗透德育,增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重视程度。
以人教版五四制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的教学为例:在教学活动开始前,教师可以运用智慧的语言进行导入,创设以下情境:“读书可使人明智、启智,‘好好读书’是家长、教师对同学们的殷切期盼,那么你认为读书重要吗?你是为了什么而读书的?”这样,教师可以在导入环节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自然地吸引学生关注,引发其“为何而读书”的思考,使其产生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自己对读书的理解。在听取学生的反馈后,教师可以向其分享本篇文章的主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引导学生根据主题内容进行思考:是谁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什么原因使他产生了这种想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带着问题参与到文本阅读中,进一步了解了周恩来少年时期的故事,领悟爱国情怀,深刻认识到振兴中华的内核,使其在阅读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爱国教育的洗礼,实现了德育润物无声的渗透。
上述案例中,教师在导入阶段通过情境创设的方式,巧妙渗透德育,反映了文本中蕴含的德育原色,可以在阅读中唤醒学生的道德意识与爱国主义情怀,充分发挥语文学科思想教育与情感教育的优势。
(三)补充学习资料,丰富德育内容
教材中提供的学习资料有限,部分文本阅读内容需要教师深度挖掘故事背景以及人物信息,才能凸显其具有的德育属性。因此,为提高教学的影响力,教师可以在原有基础上,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补充学习资料,拓展故事背景或人物背景信息等,在拓宽学生文化视野的同时,丰富教学内容,突出德育的重要性。
以人教版五四制五年级上册《示儿》一课的教学为例:古诗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部分,其蕴含的文化价值是极好的德育元素。单从题目以及内容分析,学生无法取得收获,难以理解其中蕴含的思想价值。因此,教师可以围绕古诗词知识进行补充,为学生提供本首诗词的创作背景,向学生介绍诗人陆游在创作《示儿》时已处于弥留之际,失地尚未收复,诗句中既包含了对抗金大业未成的无穷遗恨,还传达出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帮助学生通过资料阅读加深对古诗词内核情感的理解。同时,为帮助学生建立情感共鸣,教师还可以将《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秋夜将晓出篱门应凉有感》这两首古诗作为补充材料,引导学生通过横向阅读,对比陆游诗中对家国统一的殷切期盼,根据补充材料体会诗人借助古诗传递的爱国情怀。这样,在学习期间能使得学生走入古诗词的创作背景,受古诗词的影响,激发爱国主义情怀,实现德育。
上述案例中,教师围绕课内知识为学生补充课外资源,完整地介绍了陆游爱国诗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入情入境,与诗人建立情感共鸣,顺利实现了德育与学科知识的深度融合。
(四)设计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对小学生而言,常规的讲授可能会使其产生倦怠心理,为保持学生在学习中的热情,教师可以借助阅读文本,围绕德育元素,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在班级中开展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这样既能有效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其合作意识,还能通过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使德育如春风化雨般浸润学生的心灵。
以人教版五四制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一)》一课的教学为例:民间故事寄托着人们朴素的愿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通过阅读的方式学习民间故事,领略其中动人的情节,进一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民间故事分享活动”,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搜集民间故事材料,并与同伴尝试根据故事的内容、线索,扮演其中的人物,自主设计舞台剧,在班级进行分享。在活动中,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度空前高涨,各组成员通过资料搜集的方式,找到了更多的民间故事,如《田螺姑娘》《八仙过海》《梁山伯与祝英台》等,通过阅读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基于对民间故事的理解,各组成员巧妙分工,对民间故事进行补充、拓展,融入自己的理解设计舞台剧,在班级中展示。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下,各组成员都能顺利完成演出,表达对民间故事中人物形象的理解以及传递的哲理,拓宽文化视野的同时形成了积极传播传统文化的良好品质。
上述案例中,教师将机械化的德育传播转为活动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搜集学习资料,在班级参与展示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其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五)完善评价体系,凸显德育的重要性
评价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及时更新自身的评价理念,关注德育的渗透效果,立足学生核心素养、立德树人完善评价机制,实施多元化的评价手段,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
以人教版五四制四年级下册《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一课的教学为例:通过本课知识学习,学生了解到纳米科技在生活中的重要价值,感受到了科技发展对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作用,产生了对科学探究的热情,建立了良好的科学精神。教师在评价环节,需要从学生的学习表现、德育目标达成、小组合作情况等多个角度做出分析,说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存在的不足,并予以正确指导,帮助学生完善自我,端正学习行为。此外,为确保评价的全面性与真实性,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到评价活动中,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总结自己通过学习获得的德育内容,在总结经验的同时分析不足,提出自己关于德育学习的需求,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对德育知识学习的诉求。在和谐的交互氛围中,师生双方均能通过评价实现发展,突出评价助教、导学的现实作用。后续阶段,教师可基于评价内容对德育渗透方式方法进行调整,确保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开展。
上述案例中,教师基于德育目标完善评价体系,可以有效改进教学,全面、具体地完善德育手段,确保学生在语文课堂中自觉接受德育洗礼,逐步提高自我学习能力,实现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关注德育渗透的重要性,基于学生的学习能力、认知能力以及学科特点合理实施德育渗透,打造和谐的德育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相信在广大教师的不懈努力下,德育之花会在语文课堂中绽放,培养出更多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