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节特性对休闲体验及行动意图的影响

2024-06-11曹睿

关键词:音乐节

[摘 要]随着休闲理论的兴起,“休闲经济”、“休闲体验”成为当下倍受关注的话题,如何发掘音乐节的休闲要素,打造具有休闲意味的音乐节,成为音乐领域中重要的研究课题。文章试图结合音乐节特性,探讨观看音乐节的观众休闲体验与行为意向之间的关系,为“哈尔滨之夏”音乐节行为意向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充实音乐节休闲方面的研究内容,同时也为当地音乐文化产业发展和同类型音乐节活动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哈尔滨之夏”音乐节;音乐节特性;休闲体验;行为意图

[中图分类号]G1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0292(2024)02-0155-08

[收稿日期]2023-10-25

[作者简介]曹睿,厦门华厦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艺术管理、音乐学理论。

一、引言

近些年来, 为满足人们在体验式休闲娱乐方面的新需求, 国内各地纷纷举办各种大型节庆活动,主题涵盖文化、娱乐、体育、政治、商业、民俗、宗教等方方面面, 影响较大的如哈尔滨国际冰雪节、青岛国际啤酒节、大连国际服装节等。但由于在主题选择上缺乏创新, 遗忘了传统艺术文化,其内涵挖掘和品牌的营造常被忽视等问题,使观众产生“审美疲劳”,其结果是节事活动越办越冷清。随着中国音乐产业的多元化发展,音乐节庆活动逐渐兴起,无论是音乐节的举办规模、参与度和举办城市的范围等,总体呈上升趋势。很多学者对音乐节做了具体分析,比如以音乐节观众为研究对象,采用定量方法,氛围感知作为调节变量,分析产品涉入度与忠诚度之间的关系[1];从音乐氛围出发,以音乐节为情境,对节事氛围进行理论思考,并为节事运营提供实践启示[2]。

“哈尔滨之夏”音乐节是中国较为重要的音乐节庆活动之一。为了办好“哈尔滨之夏”音乐节,韩嘉丽对现阶段哈夏前期宣传方面的问题进行线下结合旅游、音乐节之间交流演出、线上运用自媒体并创新结合高校科技专业四个方面系统的梳理[3];作为音乐之城,探讨音乐文化与旅游两者之间的关系,扩展特色音乐文化同多领域融合的广度和深度,符合两者间的共同发展需要[4]。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人们观念的转变,休闲已经成为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行为追求,是衡量人民生活幸福指数和社会文明的重要指标。西方的休闲研究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有了较成熟的研究体系和丰富的研究成果。直到近几十年,中国学术界才逐渐开始关注休闲及休闲的研究,已经有一些学者活跃在休闲哲学、休闲社会学、休闲经济学以及体育休闲、旅游休闲、文化休闲等研究领域并以其作为专业,形成了“多学科关注、多领域渗透”的研究格局[5]。尽管目前在休闲文献中,休闲体验广泛的涉及到各个领域,但目前没有涉猎音乐节与休闲理论之间的关系。基于休闲理论视角,本文将休闲理论引用到“哈尔滨之夏”音乐节中,作为中介变量来探讨与观众观看的行为意图之间的关系。

二、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一)理论基础

1.音乐节

近年来,作为一种有益的社会文化活动——音乐节庆活动在世界各地城市举办,如美国的Lollapalloza Festival與Coachella Festival、瑞士的Montreux Jazz Festival等,音乐节做为一种新的休闲娱乐与音乐结合的模式,更加强调感官、感知、感觉与感情多维度的互联互通,带给观众全方位的享受体验,同时也加深了品牌的认同度。这种现场表演的户外音乐形式,经由观众的参与,带给人们娱乐与共享的过程,也深受大众的追捧和欢迎。

作为联合国授予“Music City-Harbin,China”称号的哈尔滨目前已举办共36届“哈尔滨之夏”音乐节,正因为它百年的音乐传承历史及哈尔滨这座城市的固化品牌,成为中国持续时间最久的音乐节。首先,“哈尔滨之夏”音乐节作为一种大型演出活动,其主要产品就是现场音乐表演。而现场的音乐表演体现在表演阵容、舞台灯光色彩、舞台背景、演员的服饰造型和表演本身所具备的表演风格、作品创作、表演技术上。它既代表了音乐节表演的层面,也是表演的普遍性特征,说明音乐节具有“表演性”;其次,音乐节开放的环境决定了人们的参与方式,在演出中,观众最大程度的融合在一起,让人觉得没有障碍的阻隔并沉浸其中,说明音乐节具有“互动性”。

2.休闲理论

休闲是以人的休闲活动、休闲行为、休闲动机、休闲参与、休闲阻碍、休闲需求、休闲涉入、休闲体验、休闲效益、休闲心理等为研究对象,探索休闲与人的生命意义和价值,以及休闲与社会进步、人类文明的相互关系[6]。其中休闲体验是一种动态的、积极的生活体验过程。它强调体验是休闲的过程,同时体验也是在休闲的过程中产生的。休闲体验有阶段性特征,对其定义的理解应考虑不同阶段的特征[7](P36)。休闲体验的维度有很多,按参与程度上可划分为娱乐、审美、学习与遁世体验[8](P97-105),其中娱乐体验不仅是一种最大众的体验之一,更是在社会文化的每个角落十分重视的高级且亲切的休闲体验方式。作为公众休闲体验的核心动机——心流体验,早在1975年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Csikszentmihalyi在《Beyond boredom and anxiety》一书中研究人的创造力时首次提出并系统科学地建立出一套完整的理论。本文参考Hoffinan and Novak(1996)[9](P50-68)心流体验的量表并结合音乐节的特性来设计问卷。

本文以休闲理论为基础,在探讨观看音乐节的观众休闲体验与行为意向之间的关系,以音乐节特性(表演性、互动性)为自变量,以休闲体验(娱乐体验、心流体验)为中介变量,以行为意图为因变量设计研究模型。

(二)研究假设

图1 研究模型

1.音乐节特性与休闲体验的假设

(1)表演性与休闲体验的假设

“表演性”是名词或者形容词,其意义是专门化地、技术化地,指某种非“描述性”的语言,这种语言本身就是行为或者是行为的一部分[10]。任何表演行为都是表演给观众看的,其实就是演出。这种表演行为逐渐走向了大众娱乐化,通过各种传播媒介的兴起,以“娱乐”为导向的审美情趣逐渐占据了表演市场[11]。在表演过程中,表演者们以观众期望的的形象和技术水准进行表演,同时也期望自己的表演能够满足观众的娱乐需要。这充分说明表演性对于观众的娱乐体验正相关。而休闲作为一种全民都能进行的活动,显而易见的具有娱乐性。

心流指一个人在某项活动中完全沉浸、充分享受的心理状态。在长笛演奏中,就如何选择适宜的曲目难度、缩短练习时间、如何明确目标,集中注意力等问题对应心流体验的9种特性[12],这充分说明了心流的恰当应用对个体在某一活动中的表现有一定积极的影响,起到的促进作用。在沉浸式旅游演艺观演中,环境因素中演员的专业度、戏剧情节与心流体验中即刻反馈的维度正相关[13],当音乐表演抒发情感、展现美感时,观众便沉浸于此并从中获得愉悦,在注意力高度集中时忽略周围事物,这变产生了心流。因此,笔者认为,音乐节特性中的表演性与休闲体验中的娱乐体验、心流体验有正相关的影响,故将其纳入到观众观看的行为意图测量维度中并提出假设:

H1:音乐节特性中的表演性和娱乐体验正相关

H2:音乐节特性中的表演性和心流体验正相关

(2)互动性与休闲体验的假设

互动就是彼此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在日常中指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语言或其他手段传播信息而发生的互相依赖性行为的过程。无论是网络直播、新媒体用户社交、演出中演员与观众之间的互动,都可以暂时脱离现实世界并获取喜悦、积极情绪甚至满足感。新媒体在社交互动中发展的方向是让人类从情感上回归到面对面的交流起点,从而使人们得到娱乐体验,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14]。在研究互动视频的体验感中,要充分利用互动性的特点,提高用户的参与感和沉浸感,在文中笔者认为沉浸是一种情感状态,感觉自己完全融入其中并忘记周围一切[15],这种情境便产生了心流体验。在音乐传播活动中被称为音乐的自然传播形态——互动、它是即时一种传播形式。在户外演出中,观众脱离了座位的约束,用欢呼、尖叫等表达方式与演员进行充分的交流,表演者也将其自由、快乐的音乐态度传递给观众[16]。因此,观众与表演者、观众之间的互动会直接影响到娱乐体验和心流体验,故将其纳入到观众观看意图测量维度中并提出假设:

H3:音乐节特性中的互动性和娱乐体验正相关

H4:音乐节特性中的互动性和心流体验正相关

2.休闲体验与行为意向的假设

休闲的体验是将休闲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它不仅仅是为了满足自身需求的活动,更是为了获得宁静、幸福、快乐的精神感受。学者Mano在研究中发现,旅游休闲者的休闲体验与目的地口碑宣传相关,口碑宣传其实是一种推荐意向[17]。休闲体验即娱乐体验、情感体验、行动体验、关联体验与行为意向中的推荐意向、转换意向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18]。旅游体验与忠诚度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旅游体验中的感官体验、学习体验与娱乐体验对游客忠诚度有显著正向影响[19]。在本研究领域中的行为意向是指观众在观看音乐节结束后所表达的一种态度,具体表现为再次观看和推荐观看倾向。在人们参与音乐节过程中的休闲体验越好,体验后的行为反应就会越积极,正向的休闲体验会产生有力的口碑,负向的休闲体验则会影响音乐节的口碑,从而减少再观看意向。

娱乐体验作为一种有益的休闲体验,是人们在休闲活动中获得身心放松的过程。向坚持等人证实了品牌直播体验中的娱乐体验对顾客参与行为产生积极影响[20],在娱乐类移动短视频平台中,用户的娱乐体验没有获得满足,将直接影响用户的使用行为[21]。

心流是能使人完全沉浸于某种活动中,无视其他事物存在的一种状态。Koufaris在网络购体验中,以整合心流体验理论和技术接受模型为基础构建研究框架表明心流体验会正向影响消费者重复购买意愿[22]。在线消费者心流体验的产生,对其无计划的购物行为、重返购买行为存在正向影响[23](P205-223)。综上所述,心流体验对观众观看的行为意图提出如下假设:

H5:休闲体验中的娱乐体验与行为意图正相关

H6:休闲体验中的心流体验与行为意图正相关

三、研究设计

音乐节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平台在娱乐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众多消费人群涌入并体验音乐节,使其逐渐成为国家与地区发展的经济支柱。哈尔滨之夏”音乐节自成立以来已举办三十六届,从实践层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展示城市的文化魅力,促进城市发展。它的繁荣发展也带动着人们音乐水平的提高,因此,关注音乐节休闲者的行为意图,有利于推动“哈尔滨之夏”音乐节的日益完善。本文选择了“哈尔滨之夏”音乐节做为研究范围。

“哈尔滨之夏”音乐节是中国较重要的一项节庆活动,但目前,国内外没有针对关于音乐节的模型,所以本研究选取参与“哈尔滨之夏”音乐节的观众作为实证研究对象,不仅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创新性,也具有重要的實践价值。

(一)研究样本与数据收集

本研究正式调查采用网络问卷进行发放,调查对象是观看过“哈尔滨之夏”音乐节的观众。共发放问卷115份,经过样本筛选后得到有效问卷共计99份,有效回收率为86.08%。

(二)变量的操作性定义

根据以上分析的相关结论,笔者将各研究变量的操作化定义归纳如表1:

(三)变量测量

在研究变量测度项问项的选取方面,借鉴了各学者的研究成果,并对它们进行总结和梳理,最终设计了音乐节的观众行为意图模型中各变量的题项。音乐节特性的变量参考张希月等[24]、刘好强[25]、汪恒言[26]的量表,有表演性、互动性两个测量题项。观众的休闲体验与行为意图的变量参考张宝生等[27]、沈洁姮[28]等学者的量表,共有娱乐体验、心流体验、行为意图三个测量题项,见表2。

(四)信度效度分析

由表2可知,整体Cronbachs Alpha系数符合大于0.7的基本标准。因此,本研究采用的调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

本文应用spss.21.0软件对各维度构成进行检验。进行效度分析时,一般需要满足两个条件,其一是需要KMO值大于0.7;其二是Bartlett 的球形度检验的显著性小于0.05,若满足这两个条件说明问卷的有良好的结构效度。

由表3可知:整体量表的KMO检验值为0.885,大于0.70,Bartlett球度检验结果显示,近似卡方值为1841.852,显著性概率为0.000(P<0.01),因此拒绝Bartlett球度检验的零假设,故问卷效度结构较好。

(五)相关分析

事物之间存在联系但又不能直接作出因果关系的解释时,称事物间的这种关系为相关关系。本文通过Person相关来首先分析本研究中各变量之间的关系,见表4。

结果表明音乐节特点的两个变量与娱乐体验和心流体验均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娱乐体验和心流体验与行为意向均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六)回归分析

本研究运用SPSS21.0对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主要采用一元回归分析法对变量进行回归分析。

1.音乐节特征与休闲体验的回归分析

为了进一步考察表演性、互动性与娱乐体验与心流体验之间的关系,本部分分别对表演性、互动性与娱乐体验、心流体验作一元线性回归,检验音乐节特点是否和娱乐体验、心流体验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并考察其影响程度。

音乐节特性的表演性、互动性与娱乐体验的回归分析

首先,对音乐节特性的表演性、互动性与娱乐体验进行回归分析。如表5所示,回归方程是显著性有效的(R2=0.612,F=75.833,P<0.01)。表演性的标准回归系数β是0.264(t=2.992, P<0.01),互动性的标准回归系数β是0.576(t=6.535, P<0.01)。因此,表演性、互动性对娱乐体验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音乐节特点的表演性与互动性作为影响娱乐体验的重要因素,能够解释影响娱乐体验方差其中的61.2%。

(1)音乐节特性的表演性、互动性与心流体验的回归分析

对音乐节特性的表演性、互动性与心流体验进行回归分析。如表6所示,回归方程是显著性有效的(R2=0.66,F=93.113,P<0.01)。表演性的标准回归系数β是0.069(t=0.838, P>0.01)、互动性的标准回归系数β是0.763(t=9.235, P<0.01)。因此,表演性对心流体验有负向影响,互动性对心流体验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音乐节特性的表演性和互动性作为影响心流体验的重要因素,能够解释影响心流体验方差其中的66%。

(2)娱乐体验、心流体验与行为意向的回归分析

本部分对娱乐体验、心流体验与行为意向作一元线性回归,检验娱乐体验、心流体验与行为意向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并考察其影响程度。如表7所示,回归方程是显著性有效的(R2=0.598,F=71.412,P<0.01)。娱乐体验的标准回归系数β是0.372(t=2.947, P<0.01)、心流体验的标准回归系数β是0.43(t=3.413, P<0.01)。因此,娱乐体验、心流体验对行为意向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为影响行为意向的一个重要因素,能够解释影响行为意向方差其中的59.8%。

(七)假设验证分析

四、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本文按照“研究假设——调查论证——假设验证——结论解释”的科学步骤展开论证。通过假说验证分析,证明了音乐节特性中的表演性、互动性和娱乐体验正相关,音乐节特性中的互动性和心流体验正相关,休闲体验中的娱乐体验、心流体验与行为意图有积极的影响,音乐节特性中的表演性和心流体验关联程度相对较低,这是由于產生心流体验的三个因素并不是并列关系而是层层递进的,事前阶段成功后才可以进入经验阶段,观众最终才能进入体验状态的关键时刻,故在前面两个环节如没有“明确目标”或“即时反馈”就很难进入心流状态,因此,主办方应该注重提升音乐表演质量,培养新音乐的演奏与创作,使更多的观众沉浸于表演并产生一种兴奋的情绪,从而提高观众休闲体验的质量。

(二)研究建议

1.突出“哈尔滨之夏”音乐节音乐特性

研究分析结论显示,音乐节特性中的表演性、互动性会不同程度的影响到观众的娱乐体验和心流体验。所以,在“哈尔滨之夏”音乐节中,提高表演性、互动性,可以加深观众的休闲体验,增强观众再次观看的行为意图。目前,对于“哈尔滨之夏”音乐节特性来说,还存在着与其他音乐节一样的共性问题,比如演出阵容的单一、舞台灯光和背景不够现代化、单项的互动环节等问题。因此,笔者从提升音乐表演的品质,优化“哈尔滨之夏”音乐节的互动环节等建议来满足观众的娱乐体验和心流体验的内心需求,使更多的人喜欢参与“哈尔滨之夏”音乐节。

(1)提升音乐表演质量,优化大众休闲体验环境

音乐节是一种较重要的休闲节庆活动,其演出现场的表演质量和氛围会直接影响参与者的休闲体验,也是大众选择和再观看的重要影响因素。表演性作为音乐节的一大音乐特征,包括了表演形式(表演阵容、舞台灯光、舞台背景、舞台演出造型)和表演内容(表演风格、音乐作品创作、表演技术)两大要素,对大众的休闲体验具有重要的影响。

笔者认为,“哈尔滨之夏”音乐节应该在舞台灯光和背景中优化升级音响、灯光、道具等硬件设备,提高设备的现代化水准,采用数字化制作技术、实景与虚拟景舞台切换等技术,加强舞美效果。演出形式中的舞台阵容要加强团队策划水平,例如聘请优秀专业团队打造,引进专业化高水平的策划团队,优化执行团队的组成,使音乐节的策划方案能够得到高水平、专业化的完善与改进。同时,演出的服务水平也要不断提高,例如加强活动预判,制定出详细的应急管理预案,完善户外管理机制、服务机制、安全保障机制。这样才能保障音乐节的表演顺利展开,提高大众的休闲享受程度,让大众感到满意、放心,全身心的投入到休闲体验中。表演技術方面,主办方应该与政府、高校等机构合作,加强专业化培训,这样对演职人员的专业技能具有好处,提升演员的综合文化素养、创作能力、表演技能等,更好的为大众服务。政府一方面要提供相应的资金,对本地优秀人才给予资金扶持,对外聘人才给予政策扶持;高校等学术科研机构要发挥自身优势,为音乐节提供必要的理论资源和学术调查帮助。

(2)优化互动环节,增强大众休闲“在场感”

“哈尔滨之夏”音乐节首先要加强观众与表演者之间的互动。例如通过举办音乐节的一些预热活动,提前让观众与表演者产生互动,可以仿照其他的一些节目,实行全民海选活动,可以在音乐节举办前的半年时间里开启海选,在全省范围内进行歌手征集,组织比赛,确定演出名单。由于表演者是从观众中选拔出来,其演出风格更为大众化,音乐作品更贴近人们的生活,其群众的影响力相对较大,在演出现场势必会吸引更多的观众观看,产生互动。从而提高了“哈尔滨之夏”音乐节本身的品牌含金量,也提升了“哈尔滨之夏”音乐节的品牌美誉度。

其次,要围绕“哈尔滨之夏”音乐节活动,加强观众之间、观众与表演者之间更新颖的互动交流与沟通。例如可以强化多媒体平台的互动性控制机制,实现快速高效的人机交互,通过设计良好的平台操作界面,让观众互动路径更加清晰。另外,还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优势,提升线上与线下互动的个性化设置,加强观众与演员的现场互动模块设计,让观众提高“在场感”,融入到现场氛围当中,享受其中的乐趣。

2.提升观众对“哈尔滨之夏”音乐节观看的行为意向

笔者将从挖掘娱乐体验多层次维度和打造沉浸式心流体验两方面提出建议,从而满足观众精神层面的需求,提升休闲的品味。

(1)挖掘娱乐体验多层次维度,满足大众差异化娱乐需求

娱乐体验作为一种健康有益的休闲体验方式,对大众的身心愉悦、精神满足至关重要。娱乐体验可以分为多层次,大致归为引起受众感官注意的、浅层次的感官刺激娱乐和精神层次的理性娱乐。观众对娱乐体验的需求也呈现差异化特征,有的参与“哈尔滨之夏”音乐节是为了追求纯感官娱乐,有的则是为了享受精神层次的满足。根据调查分析,不同的年龄、性别、学历等指标对娱乐体验的追求也有所不同。所以“哈尔滨之夏”音乐节应该尊重这种差异化娱乐需求,不断能挖掘娱乐体验的多种维度,满足各类群体。

如针对中年上班族群体,可以为其提供具有自然美元素的娱乐节目,开设城市摩登音乐节酒吧,突出城市音乐元素;开设民族音乐饮吧,体现民族文化特色。增强对这类群体的品牌成熟度吸引力,让他们在这里找到放松的感觉,满足他们远离职场喧嚣,寻求灵魂休闲之所的愿望。

(2)打造沉浸式心流体验,升华大众休闲体验品味

心流体验是一种让人全身心沉浸于某种事物中,并且完全无视其他事物存在的一种心理状态。观众沉浸在“哈尔滨之夏”音乐节中,将全部精力完全投入到节目和节目所处的境遇中搁置其他事物,内心处于愉悦、专注的一种心理状态,而这种心理感受会直接影响到观众是否愿意再次参与“哈尔滨之夏”音乐节活动。调查表明,心流体验与行为意向呈正相关,因此要想提高“哈尔滨之夏”音乐节大众的行为意向,就应该提升大众心流体验,升华大众休闲体验的品味,增强大众观看的行为意向深度。

(三)研究展望

休闲理论对提升音乐节的观众观看的行为意向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本研究证明了休闲理论与行为意向研究的适应性,研究结果证明研究有效。偿试对以下几方面进行展望:首先,“哈尔滨之夏”音乐节要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汲取较大型音乐节成熟的项目管理经验、项目运营机制、文化元素移植、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制度等。其次,后续的研究中应该按照实际研究需要适当增加一些自变量,尤其要针对不同群体对变量进行梳理和细分,深化变量的内涵延伸,例如增加感知娱乐、感知享受等指标,继续深入分析各个变量之间更为细微变化关系,从而更加精准的描述“哈尔滨之夏”音乐节观看意向与休闲体验之间的关系,更加全面地梳理观看的行为意向的影响因素。 最后,继续加强理论与实践的契合性。休闲理论作为国外的成熟理论,它是建立在国外国情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哈尔滨之夏”音乐节具有鲜明的本土化特色,在理论指导过程中不能生搬硬套,要建立符合本土化实际需求的研究路径。

[参 考 文 献]

[1]王晓敏,田广增,尹书华.音乐节参与者产品涉入度、氛围感知对忠诚度的影响[J].韶关学院学报,2022(10).

[2]孙欢.音乐节事氛围:环境、游客自我及其相互作用[D].华南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20.

[3]韩嘉丽.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前期宣传策略研究[J].北方音乐,2020(2).

[4]张景峰.音乐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路径研究[J].艺术研究,2019(6).

[5]方青,邬丽丽.1980年以来的中国休闲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37(1).

[6]马惠娣.文化精神之域的休闲理论初探[J].齐鲁学刊,1998(3).

[7]Clawson M.JL Knetsch.Alternatives method of estimating future use[J].Economics of Outdoor Recreation,1969,21(7).

[8]Pine II,B.J.and J.H.Gilmore,Welcome to the Experience Economy,Harvard Business Review,V.76 n.7,1998.

[9] Hoffman Donna L.and Thomas P.Novak,Marketing in Hypermedia Computer-Mediated Environments: Conceptual Foundations[J]Journal of Marketing, V.60 n.3.1996.

[10]王杰文.“表演性”与“表演研究”的范式转型[J].世界民族,2014(3).

[11]方伟.当代电子媒介传播下的大众娱乐音乐表演初探[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18,16(1).

[12]张派.从心流视角论长笛演奏[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

[13]孟凡.沉浸式旅游演艺中游客心流体验构成及影响因素——以《又见平遥》为例[D].西安外国语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20.

[14]姚沛东.新媒体用户社交互动的情感共振——以微信“拍一拍”为例[J].新媒体研究,2020.157(10).

[15]周贵芸.从作品《人生选择》探究互动视频沉浸式体验的构建[D].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23.

[16]张笑梅.中国户外流行音乐节的文化特征解读[J].音乐传播, 2014(2).

[17]Mano, Haim and Richard L. Oliver.Assessing the  Dimensionality and Structure of the Consumption Experience: Evaluation, Feeling, and Satisfaction[J].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V.20 n.3,1993.

[18]普片.藏區民宿品牌体验对顾客行为意向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19]洪学婷,张宏梅,张业臣.旅游体验对旅游者环境态度和环境行为影响的纵向追踪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18(9).

[20]向坚持,卢平,陈洁.品牌直播体验对顾客参与行为的影响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23,46(4).

[21]黄声勇.移动 APP 开发模式及用户使用影响因素研究[J].信息与电脑,2018(18).

[22]Koufaris,Marios.Applying the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and Flow Theory to Online Consumer Behavior[J].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2002,V.13 n.2.

[23]郑冉冉,宋泽.网上购物意图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7(7).

[24]张希月,虞虎.传统文化旅游演出细分市场特征与市场策略[J].企业经济,2019(11).

[25]刘好强.旅游演艺产品质量测量量表开发的实证研究[J].旅游科学,2014(2).

[26]汪恒言.户外音乐节参与者动机对忠诚度的影响机制研究——以太湖迷笛音乐节为例 [D],南京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0.

[27]张宝生,张庆普,赵辰光.电商直播模式下网络直播特征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消费者感知的中介作用[J].中国流通经济,2021,35(6).

[28]沈洁姮.休闲涉入、心流经验与依恋之研究——以垦丁春天吶喊音乐祭为例[D],国立高雄餐旅学院旅游管理研究所,2008(10).

[责任编辑 张 驰]

猜你喜欢

音乐节
草莓音乐节
tuning up
音乐节
武功山帐篷音乐节
巴西 音乐节
Hello音乐节!活力穿搭show不停
“第六届长江钢琴音乐节”圆满落幕
尽情放肆吧!春日音乐节时尚
2016“‘津宝’第二届国际音乐节”盛大开幕
“第五届中国宜昌长江钢琴音乐节”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