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美育融入小学教育全过程
2024-06-11郭泓伟王晶晶
郭泓伟 王晶晶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越來越多的学校开始重视美育教学。美育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那么,小学阶段应该如何实现美育育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呢?河北省衡水市巨吴渠小学通过跨学科融合等方式,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以美育人、以美化人。
德中蕴美,言传身教中润化德育。小学生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比如,一些学生的品德修养可能受到教师的影响,还有一些学生的言行举止可能受到网络的影响。学校首先从教师自身抓起,邀请礼仪专家对教师开展礼仪培训,提升教师的仪表、风度和整体形象,培训后教师展现出质朴大方的形象,为学生树立正面榜样,进而潜移默化地塑造学生的心灵。在寒暑假期间,结合教研员的指导,教师依托智慧平台等,开展“线上+线下”的混合式培训,增强专业内涵,提升道德修养,从而对学生起到引领示范的作用,进一步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道德品行。
教师在教学中发现,一些学生认为网络上的“雷人”语言或滑稽行为很搞笑,于是不假思索地模仿。比如,三年级学生刚刚接触作文,有些学生苦于无从下笔,就会照搬照抄“看到她的脸,感觉是被火星撞后又反弹了”等网络语言,对此,教师应予以纠正,引导学生摒弃不够“优美”,甚至有些“俗气”的语言,积累美言佳句。在具体方法上,教师可以利用视频、图片让学生欣赏大千世界中的景物和人物,让学生对美、丑有一定的概念认知;讲解学生感兴趣的小故事,培养学生从内心深处发现美,并引导他们明辨是非,提升对语言文字的辨别能力。为解决学生作文下笔困难等问题,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计划,由浅入深地开展读书会、朗诵大赛、读后感演讲等活动,开阔学生的视野;通过摘抄精彩段落,增加知识储备量,教师引导学生在写作时抒发真情实感,规范语言表述。慢慢地,学生在语言的积累与运用中,能够正确书写笔下的真善美,提升了写作水平。
创新课堂,于快乐教学中浸润美育。小学美术新课标中提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
结合校园文化内涵,学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不同形式的教学。首先,针对低年级学生能初步识别形、色等美术语言的特点,教师在美术课上注重让学生从祖国的大好河山中学会认识美、欣赏美。其次,对于中年级学生来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美、寻找美。例如,三年级美术课程“红色的画”,教师为更好地给学生展现传统民间工艺品武强年画,以年画代表作《连年有余》引导学生欣赏红色之美,再引领学生到生活中寻找红色元素,学生还可以学习到传统民俗,增强热爱家乡的情感。最后,高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美术技能,教师应偏重基础道德教育的渗透。例如,六年级美术课程“青铜工艺之美”,教师将课堂延伸至纪录片《文明密码》,通过视频形象地展示青铜铸造工艺,引导学生欣赏青铜工艺的魅力,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领悟中华民族的文明智慧。
音乐教育作为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也是学校实施美育与德育相结合的主要途径。学校音乐课以体现审美为核心,从音乐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自然美、生活美、科学美和艺术美。例如,每学年开展的“腹有诗书气自华”诗词诵读展演,教师引导学生将经典诗词搭配曲调韵律,唱出古人的生活与情怀。在传唱中,学生对诗词的理解上升了一个台阶;在音律中,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了一个维度。诗词搭配音乐的形式,让学生在提升艺术修养的过程中也提高了文学素养。
在迎祖国华诞之际,学校组织学生开展红歌联赛,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气壮山河的动人歌词、振奋人心的音乐曲调谱写了祖国的繁荣富强,寓意着民族蒸蒸日上,学生在演唱中能震撼心灵,升华情感。排练期间,音乐教师不仅带领学生对发声技巧、运气方法及大合唱要领进行强化练习,还分享了红歌创作背景:一个烽火连天的战争故事,引导学生了解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献身的英雄事迹。学生在歌词曲调中充分调动情感,汲取精神的力量。比如歌曲《在太行山上》《东方红》唱出对革命年代的缅怀敬畏;《我和我的祖国》《走进新时代》唱出对祖国的崇高热爱。学生从红色歌曲中能够培育健全的人格和品行,培养大爱、大德、大情怀。
跨学科融合,统一内在美与外在美。学校把美育融入各个学科的教学环节,化抽象为具体,将枯燥变生动,使学生从美的感受中加深对文化课的理解,从而在提升文化思想和美学修养上获得双丰收。比如道德与法治课,六年级上册中讲授的法律保护知识晦涩难懂,教师授课时可以改变传统教学方法,组织学生到多媒体教室统一观看《放牛班的春天》《夜巡》等影片,学生从影视艺术和音乐中,一方面能感受到影像与绘画元素相结合的美;另一方面从师生关系转变、人生沧桑变化等故事情节中,能认识到生活中法律无处不在。通过“不良少年蒙丹被警察带走,莫杭治成长后的转变”等剧情,将向善向美和尚庸趋恶都直白地摆在学生眼前,让学生读懂“一念之间的选择”。
学生观看完影视作品,教师再结合课本,讲述“居里夫人的成长”以及时政新闻中的未成年人犯罪报道,讲述家庭暴力和关爱未成年人的话题;组织学生开展法律知识辩论赛,让学生在易于理解的形式中,探讨如何知法守法、依法维权,在辩论中掌握一定的法律常识,懂得人性内在美与外在美的和谐统一。
在语文教学中,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素质教育——从小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和一颗热爱美的心灵。比如,讲授一年级课文《四季》时,教师结合学生好奇、善感、多变的特点,利用学生爱美的心理,带领学生走进四季,感受每个季节的美丽。课前,教师带领学生观察四季的景色,收集、粘贴、手绘关于四季景色的图片或画作,让学生在观察中初步感受四季的特征。课上利用动画的形式,配上相应的诗文,将学生“带入”莺歌燕舞、百花齐放的春天,感受蓬勃生机;“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画面让学生“置身”夏天,仿佛感受到迎面而来的凉爽,观察到追逐蜻蜓的惬意;果园中采摘的图片,让学生联想到秋季,从橙黄橘绿中感受丰收的喜悦;雪后的操场又让学生切换到冬季,沉浸在初雪后的户外美景中。最终,学生从画面到语言,由内而外真切感受着四季景致,激发朗读兴趣,体悟意境之美。
多形式比赛,为学生提供表现美的舞台。学校积极搭建舞台,引导学生崇真尚美,鼓励学生将自己对美的理解表达出来。每名学生都有机会分享对艺术教育的理解。在实践中,学校综合教学、德育、安全等方面的工作计划,利用不同时间节点开展“庆祝儿童节”“祝福祖国诗朗诵”“环保‘大战”等活动,适时创造机会开展经典诵读展演、篮球班级联赛、社团大比拼等校园活动。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学生能够充分绽放自己,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综合素养。
学校将不断探索适合校园实际的美育工作方法和策略,加强对美育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坚持美育育人目标,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综合素质,让其终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