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哲学之思”推进学校治理现代化
2024-06-11吴学安
吴学安
“我是谁、我要到哪里去、我怎么去”是三个人生哲学问题,对于一所学校的发展而言,同样面临这三个终极问题。2022年7月,作为石景山区引进的校长,我从湖北黄冈来到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苹果园中学,历经初识期、熟悉期、磨合期、相处期,再慢慢走入青春期。在此过程中,我一直坚持用这三个哲学问题不断考问自己,引领管理团队,不断推进学校治理的现代化。
“我是谁”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苹果园中学创办于1956年,办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齐全,校园环境优美,是一所标准化的传统老校。
学校秉持“美好点亮人生”的办学价值观,深化“让生命因教育而美好”的办学理念。在寻找“我是谁”的过程中,我们深入挖掘学校历史文化,传承优良办学传统;明确办学目标与愿景,描绘学校发展的蓝图;构建学校治理体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管理团队的不懈努力下,全校达成了以下四点共识。
第一,质量兴校是振兴之本。基于发展现状,把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学校发展永恒的“生命线”,把“质量兴校”作为学校振兴发展的力量之源。
第二,品牌强校是发展之魂。着眼于美好的未来,学校在办学理念上与时俱进,办学特色上有突破,人才培养上树立亮点,教育教学质量上不断提升,推动学校创特色、创品牌、创一流,不断向更高目标迈进。
第三,内涵发展是必由之路。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做好自己的事是关键,要在办学理念、校园文化、课程建设、教育科研、制度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学生综合素养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等方面不断探索新的思路,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
第四,忧患意识是强校之基。一代又一代苹中人的积极努力,共同创造了过去的成绩。今天,我们接过历史的“接力棒”,以“慢进也是退”的责任感,主动担当,奋起直追,在新的起点上再创辉煌。
“我要到哪里去”
我们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切入点,深入学习关于家校社协同、科学教育、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等精神,通过专题研讨、会议分享、头脑风暴等形式,进一步理清办学思路,找准办学方向。
确立“以德立校、质量兴校、品牌强校”的新发展规划。学校管理团队多方征求意见,反复研讨,形成了“以德立校,质量兴校,品牌强校,再创辉煌”的学校发展规划。全体教职员工一致认为: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放办学,狠抓教育教学质量;要进一步深化认识、改革创新,推动育人模式改革;要进一步落细落小、狠抓落实,推动治理现代化,推进学校的高质量发展。
运用头脑风暴法,凝练形成《学校行动纲要》。为了进一步挖掘学校历史文化、传承学校的优良办学传统,进一步明确学校的办学目标与愿景、描绘学校高质量发展的蓝图,进一步构建学校的治理体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采用头脑风暴法,制定《学校行动纲要》,推动办学理念的现代化。
确立学校高质量发展的“两个目标”。一是育人目标,培养有家国情怀、有理想信念、有刻苦精神、有诚信言行、有规则意识、有良好习惯、有文明礼貌、有感恩之心、有卓越精神、有责任担当的“十有”品质学生,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基。二是特色发展目标,打造科技实验、人文素养和项目式学习等学术课程,打造篮球、啦啦操、柔道、戏剧、合唱、书法等体艺课程,打造小初衔接、初高衔接和强基竞赛等校本课程。
“我怎么去”
推进“扁平组织”的治理结构改革。一是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治理理念,重整学校组织架构。以党建为引领,完善“学生第一”的治理结构,成立学生发展中心,致力于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教育格局。二是构建“以年级为实体”的扁平化管理,发挥年级核心作用,优化年级资源配置,科学制定年级工作目标,聚焦年级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三是坚持“围绕教学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将支部建在年级、党小组建在备课组,开展月度“5+N”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切实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打通基层党建“最后一公里”。
推进“校本制度”的治理体系改革。一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通过党总支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党总支委员扩大会、校长办公扩大会、教研中心会等形式,学习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文件精神,成为学校治理的首要选择和重要方式。二是基于学校的问题导向,建立“问题项目具体化,具体流程责任化”的项目管理机制,坚持问题导向、过程导向、结果导向,结合新时代教育的方向和标准,重新定义学校各方面工作的流程。三是坚持党建引领,学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从小处着手,立足学生的成长发展,构建“科学、民主、规范、精细”四位一体的美好教育校本制度治理体系。
推进“三年规划”的教学质量改革。一是堅持“以标为本”。以新课标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为基准,把握教学方向。教师跳入题海,让学生跳出题海。要以问题为中心,以试题为载体,教师研究总结,再化繁为简,深入浅出地为学生讲解,以提高教学的精准化。坚持“以本为本”,教师要钻研教材、教参,指导学生夯实基础,练好基本功。二是加大学科建设。围绕课堂教学的提质增效、教育教学的科学安排、选修课程的开发力度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成长等方面开展工作,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不断增加,学生的课程选择性不断扩大。强化教研组长的学科引领作用,强化备课组长的学科质量第一把关人角色,形成教研组和备课组的合力、活力和凝聚力,推动学科建设的高质量发展。三是构建三年规划。在调研备课组、教研组的基础上,规划出“初高衔接、新授课程、一轮复习、二轮复习和三轮复习”的学科宏观教学方案,规范基于学考和高考不同教学标高、教学进度与教学评价的校本化教学管理规划。
推进“雁阵工程”的教师赋能改革。一是推进以“四有好老师”为标准的雁阵工程。按照“四有好老师”的标准,推进“夯实学科、头雁领飞、雁阵齐飞、青蓝工程”的学科建设和队伍建设;通过雁阵工程的名雁、强雁、雏雁梯队设计,打造“苹中论坛”,聚焦教与学的落实、学与习的获得、习与评的收获。二是打造教研的“大题小做、小题大做”。在教中“研”,在研中“教”。从问题出发,从“痛点”开始,从学生最不满意的“困惑点”和最困难的“难点”中寻找教研的主题,促进学生的成长和教师的发展,将“大题小做”和“小题大做”相结合,研究精准化的课堂教学、考试诊断和拔尖培养。三是建设“四有全能、内外兼修”美好教师队伍。引领教师爱岗敬业、专业有爱,启动新一轮青蓝工程,落实师徒结对,加大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按照“六个一”的新教师培养方案,培养“一年适应,三年胜任,五年突破,八年成熟”的新时代“四有好老师”。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将以哲学三问继续反思自己,推进学校治理体系改革,办一所面向2035年的现代化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