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和·融”教育推进学校整体优质发展
2024-06-11丁凤良
丁凤良
在不断推进教育公平、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把老百姓家门口的学校提升为优质学校?这是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也是必须担当的重要责任。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以下简称“民族小学”)坚持“整体把握系统思考,问题导向变革实践,资源整合追求卓越”的基本思路,整体性、结构性地思考和推进学校的变革与创新。
民族小学全面提升办学质量,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根本途径,将办学共同愿景确立为“和而不同,融以共进”的“和·融”教育,把学校分为四个系统,即:目标价值系统、制度管理系统、育人模式系统和资源条件系统。
坚持整体建构,聚焦目标价值系统
目标价值系统,是学校发展的“引擎”,在学校系统性变革与创新实践过程中具有先导性作用,其他系统需要紧紧围绕目标价值系统建构与完善。学校要尊重每一名学生,接纳每一名学生,培养每一名学生,发展每一名学生,树立学生主体观,尤其要强调学生主体观是学校存在的价值所在,这也是学校发展的核心所在。目前,民族小学初步形成了尊重、信任、发现的管理文化,研究、协作、担当的教师文化,懂礼、儒雅、乐观的学生文化。
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制度管理系统
制度管理系统在学校系统性变革与创新实践过程中具有规范性作用,为其他系统运行提供稳定的发展环境,起到规范管理、依法治理的作用。所谓问题导向,就是把学校教育变革与创新实践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排列出来,优先解决排在前边的问题。在教育变革与创新实践过程中,民族小学将管理变革创新、强化面向未来的现代化运行机制、制度创新排在前列。学校对管理架构进行优化和调整,以确保与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等领导体制改革要求相适应。学校将原有“扁平化”管理机构设置完善优化为“矩阵式”管理架构,简称“三线六中心”。三线,即行政层级管理强化部门负责人的引领作用,基层单元管理强化年级主任、教研组长的联结作用,项目运行管理强化教师个体的支撑作用;六中心指学校发展规划中心、课程教学研究中心、学生成长研究中心、教师专业发展中心、信息网络传媒中心、后勤安全服务中心。
学校管理架构的优化,具体体现为八个强化。第一,强化并突出育人导向,创新落实五育并举。第二,强化管理架构与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匹配与适应。第三,强化对落实发展规划的监督,尤其在涉及资金支持、使用方面强化预算和落实,注重学校发展整体推进和落实。第四,强化对课程教学系统的研究,尤其加强在课程建设的背景下深化教学研究。第五,强化对学生成长规律的尊重,强调对学生年龄特点的分析,注重对有助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特色主题活动、特色项目的组织和落实。第六,强化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尤其在教师培训、继续教育等方面给予专业支持,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能力。第七,强化对信息网络传媒的利用,一方面深化对课堂教学的硬件、软件支持,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另一方面加强正面推介宣传,为建立学校优质教育品牌贡献力量。第八,强化对供给服务资源的整合,预先、及时、快速响应,为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优质资源支持和服务。
坚持目标驱动,聚焦育人模式系统
育人模式系统在学校系统性变革与创新实践过程中具有驱动性作用,其他系统需要为育人模式系统有序有效运行提供支持和帮助。学校以“一心三气五育七树九能”为育人目标。即:培一心,培育具有“中国心”的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养三气,涵养学生蕴底气、铸和气、成大气;举五育,五育并举,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融七树,学校通过课程融合树立品格优良、多元思考、身心健康、心灵美好、主动实践、探索创新、果敢坚毅之人;强九能,在课堂教学中聚焦于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能力、清晰表述的能力、有序思考的能力,质疑问难的能力、讨论辩论的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审美品鉴的能力、运用创新的能力、自省自悟的能力。
学校育人模式系统以三个支点来推进,一是树人德育,二是育美课程,三是启慧教学。
树人德育强调“六立”,即:立德、立言、立行、立身、立志、立人。实践层面具体包括以下五个方面:一是以培育具有“中国心”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二是以“品格、理想、信念、价值观”教育为载体;三是以“班级,年级,校级,家庭,社会”五级联动为机制;四是以“月度优秀少年,学期先锋少年,年度榜样少年”评价为导向;五是以“党建带团建、队建,党团队一体化建设”为保障。
育美课程构建聚焦于三个关键词:尊重、选择、顺应。尊重,是指课程设置要考虑到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差异,承认学生是不一样的。选择,是指课程设置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引导学生在选择中学会选择,在经历体验中实现自主发展。顺应,是指课程设置要顺应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尤其要顺应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做到顺着学生的兴趣爱好提供支持和帮助,进而助力其特長发展。育美课程兼顾专业与通识的平衡、个体与群体的平衡、人格与学养的平衡、身体与心灵的平衡。
启慧教学具有四个特征。一是以尊重为前提,以生成为标志,以开放为途径,以学习力提升为标志。二是强调实现三个转变,即变教师讲授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变关注教师的教为关注学生的学、变重知识的传授为重素养的提升。三是处理好三个关系,即教和学、预设和生成、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和立德树人总体目标达成。四是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培养,包括六个方面: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信息筛选、分享交流、迁移运用、质疑反思。
坚持资源整合,聚焦资源条件系统
资源条件系统在学校系统性变革与创新实践过程中具有保障性作用,为其他系统运行起到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资源整合是学校开展教育变革与创新实践,进而整体提升学校办学品质的重要支撑。
民族小学家长参与和支持学校工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具体包括:学校志愿服务、学校课程资源支持、学校管理参与三个方面,大致经历了三个版本,即1.0版:学校活动——家长服务志愿者;2.0版:学校课程——家长资源支持者;3.0版:学校发展——家长智库参与者。学校邀请家长志愿者参与学校活动的组织服务;成立家长导师团,开设家长公益讲堂,助力学校课程的丰富与拓展;建立家长智库,助力学校办学质量的提升与赋能。
学校充分利用周边科技、教育、人文氛围浓厚的优势,邀请中国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的专家到学校、进课堂为学生授课,邀请军事科学院的专家到学校为学生讲授国防科技方面的知识。学校成立“少年科创学院”,聘请不同专业背景的专家做导师,为对科技创新有兴趣的学生进行授课。学校还与北京市科学中心签署战略协议,以确保科技资源的支持与保障。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都应该是促进人的自我发展。民族小学将继续立足当下,面向未来,坚守学生主体观,延续学校原有的优良传统,适应未来需要,不断追求卓越,激发和引导学生实现自我发展,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优质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