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自主取餐环节,培养自我服务“小达人”
2024-06-11闫英
闫英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要成为一个独立的人,需要从学习生活开始。”生活离不开衣食住行,掌握各个方面的基本技能,才能逐渐学会照顾自己。为了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意识、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山东省滕州市龙泉街道中心幼儿园扎实推进“自主取餐、文明进餐”活动,立足幼儿发展需要,改变传统意义上由教师分餐、幼儿等待的取餐方式,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落实自主取餐,培养自我管理意识。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包括生活活动、游戏活动、学习活动和体育活动,其中四分之一的时间是开展生活活动,如穿衣、睡眠、就餐、如厕等。幼儿热爱生活才会有更加积极的品质,为此我园开展自主取餐,不仅能让幼儿得到直接的体验,提高他们的独立性,还能有效锻炼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臂力和抓握技巧,促进幼儿大小肌肉的发育和平衡能力的提升。从小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意识,逐渐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和自立能力,也能为其日后顺利进入小学打好基础。事情发起容易,坚持不易。在自主取餐活动中,幼儿出现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个性,因人而异采取指导策略,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常规。
萌发集体融入意识。首先,我们引导幼儿有顺序地自主取餐,并且安排幼儿轮流当值日生,擦桌子、扫地、捡米粒、检查漱口情况,加强幼儿的服务意识和团体意识。当孩子穿上执勤小马甲、带上执勤的牌子,为小组服务、为班级劳动的时候,不仅自信心有所提高,还能获得能力的锻炼。乐乐在餐前服务时对一组的陶陶说:“陶陶,请你暂时离开小桌子,我要为一组放上最美的餐桌小花。”陶陶看着餐桌小花非常开心,她拉着乐乐的手说:“你摆的小花真好看,等到娃娃家活动时,我邀请你来当爸爸。”乐乐一个小小的举动,让平常内向的自己得到了伙伴的欢迎和认可,也如愿加入了娃娃家的活动,获得了融入集体的幸福感。
依托年龄特点,探究成长敏感期。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往往处在边做边想的过程中。幼儿在自主取餐的过程中,内心想着我想吃两个大虾、三个鹌鹑蛋,对于小班幼儿而言,数物对应,能够按照自己的预期取放相应的盘子,在操作中锻炼数学思维。同时,完成每一个取放环节,能使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得到增强,为抽象思维的发展做好铺垫,对幼儿在美工区、操作区等其他区域活动的能力提升也有很大帮助。此外,这个时期的幼儿渴望了解社会规则,处于懵懂期的他们在取餐过程中排队等候,按照实物摆放的顺序先后取放、再按照既定的路线走回自己的座位,还要轻轻把盘子放在桌垫上。从最初的“我想即我可以实现”,幼儿逐步意识到“通过一定秩序才能实现”,通过看似简单的操作,让幼儿潜移默化地理解和践行了规则。尤其4岁左右的幼儿处于規则敏感期,可以引导其在生活中树立规则意识,在过程化活动中对其给予支持。幼儿在吃饭时保持愉快和乐观的情绪,遵守“吃多少拿多少”的原则,养成了良好的饮食习惯,朝着更健康、快乐的方向发展。
开放自助取餐,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幼儿身体发育的同时,心理品质和心理成熟度正在慢慢形成。自主取餐营造出开放多元的环境,充分尊重幼儿自我内在需要,让孩子真正成为孩子:我选择我喜欢的,我选择我需要的,我要满足味蕾的感受,还能通过甄别对自己的选择有一份悦纳和认可。日积月累的自主取餐,实则是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让幼儿的内在更加丰盈富足,更加有安全感,从而提升自信心和归属感,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