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是良师,更是益友

2024-06-10张骁帝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24年4期
关键词:叶圣陶爱心习惯

张骁帝

教师和学生无论如何不能对立起来。教师不是专制政治下的爪牙,学生不是被压迫的民众。

——叶圣陶《如果我当教师》

《如果我当教师》是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代表作品之一。在70余年的教学工作中,叶圣陶先生博采众长、深思慎取,总结提炼出了珍贵的教育思想,并将其全面记录在该书当中,为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开展教育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通过仔细研读,这本书也为我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启发,使我有了更加深层次的认知。

一、习惯培养是教育的根本

爱因斯坦曾说“如果你把学校教授给你的一切知识都忘记了以后,剩下的那部分内容就是教育”,而这里的“剩下的内容”便是教育的熏陶、能力的沉淀、习惯的养成。知识长期不用是会忘记的,但是一个人在受到教育而养成的习惯却往往伴随一生。叶圣陶先生在《如果我当教师》一书中从七个方面阐述了教育对于人类的巨大影响,以及教师应当如何开展教育,其中前两个方面便是“学校教育应使教育者一辈子受用”和“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叶圣陶先生在书中提到“其实什么事情都一样,要叫学生怎么样,教师自己先得做到这个怎么样,要叫学生不怎么样,教师自己先得做到这个不怎么样,这就是以身作则”。他认为,“教育”一词用一句话概括便是“养成好习惯”,而“好习惯”就是让学生在做人做事上获得积极的、有益的经验,并用以指导其生活,使身心获得健康的发展。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往往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认真学习,但是结果却往往不尽如人意,其根本原因就是教师在一开始就忽略了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性,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只注重知识的灌输,却忽略了对学生行为的规范和引导,一些教师也没有做到以身作则,没有给学生起到榜样的作用。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具有较强的模仿性,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可能成为教育学生的力量。《如果我当教师》中说:“我当然要教小朋友识字读书,可是我不把教识字教读书认作终极的目的。我要从这方面养成小朋友语言的好习惯。……教识字教读书只是手段,养成他们语言的好习惯,也就是思想的好习惯,才是终极的目的。”因此教师必须认识到,习惯是一种行为倾向,需要通过长期的引导、训练才能够形成。比如,小学生的书写水平普遍较低,卷面字迹潦草,甚至“龙飞凤舞”、答题出格的情况也普遍存在。针对这种情况,我不仅给予学生要保证卷面整洁的“指令”,同时在日常的卷面批改时也保证自己的字迹清晰,并且严格在对应的位置写批语,久而久之,学生也开始将字写得规范工整,这对于他们日后的学习、考试也是大有裨益的。再如,如果想要学生上课不溜号,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我首先会将自己的公事与私事分开,绝不在课堂上做与教学无关的事情;如果我希望学生干净,我就一定将自己的办公桌收拾得十分整洁,仪容仪表也会大方得体。总而言之,习惯的培养要具体在每一件事上,做比说更有说服力,且效果更好。

二、品格塑造是教育的方向

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之一便是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具备健康的思维方式,这为广大教师的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如果我当教师》中,叶圣陶先生提出“知识学问无止境,品德修养无止境”“我无论担任哪一门功课,自然要认清哪门功课的目标。同时,我不忘记各种功课有个总目标,那就是‘教育——造成健全的公民” 。由此可见,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要教会学生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塑造学生良好的品格,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为社会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公民。那么,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教师应该如何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呢?在书中,叶圣陶先生明确表示品德教育的“大课”不仅要在学校上,同时也要“搬进”家庭和社会当中,将各方力量汇集起来,通力合作,这样品德教育才能够“水到渠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将自己的教育工作局限于课堂,还要注重组织开展各种校内外活动,并积极与学生家长沟通,通过家校共育的方式形成合力,让学生能够收到长期、持续性的正向影响,在春风化雨般的精神润泽下提升思想境界。在日常的教学中我发现,一些学生虽然成绩比较优异,但是身上也往往带有一些不良的习惯,如对待其他同学不够友好、缺乏礼貌、任性娇气等。虽然我会及时帮助学生进行改正,提醒他们什么样的行为是对的、什么样的行为是不受大家喜欢的,但是学生往往只是在一段时间内能够约束自己,过了一段时间又“一切照旧”。之所以存在这种情况,其根本原因便是德育没有贯穿其生活与学习的始终,尤其是在回到家庭之后,家长对于德育比较忽视,没有与教师进行配合联动,导致德育的效果大打折扣。现如今,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对于孩子的一些不恰当的言语、不良行为缺乏约束,任由其发展,久而久之便积重难返,极大地增加了教师德育的难度。因此,教师必须开展家庭、學校、社会的“三位一体”协同教育,利用一切教育时机,促进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

三、爱与呵护是教育的灵魂

《如果我当教师》中说:“我如果当小学教师,决不将投到学校里来的儿童认作讨厌的小家伙,惹人心烦的小魔王;无论聪明的、愚蠢的、干净的、肮脏的,我都要称他们为小朋友。”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学习的动机不够明确,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富有爱心,真诚地对待自己的学生。对于顽皮的孩子,也不能体罚,因为体罚不仅伤害了学生的身体,还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身体上的疼痛可以随着时间而淡化,但是自尊心受到的损害却往往伴随孩子一生。因此,对于这些学生,教师要心平气和地对待,做学生“忠诚的朋友”,与他们平等沟通、以诚相待,从多个角度来关爱他们,使每个学生都能成为健康、积极、乐观、开朗的儿童。

在教学当中,很多教师受教学压力的影响,往往无法静下心来,没有了刚踏入岗位时的激情、热情,被工作消耗的只剩下疲倦,对学生也没有了当初的耐心和爱心,学生一旦做错事,就会忍不住发脾气,久而久之学生与教师之间就会产生隔阂,形成一道无形的墙。学生害怕教师,不敢与教师沟通,也就很难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每每遇到这种情况,我都会想:“这是我渴望成为教师的初衷吗?”“这是我渴望的师生关系吗?”在读了《如果我当教师》这本书之后,我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工作,我也认识到了要用知识来修炼智慧,用爱心来指导工作,用真心来对待学生。诚然,爱心并不能代替教育,但是教育必须充满爱心,只有真挚的爱才能够打动学生。这种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和蔼可亲”,而是发自肺腑的“朋友之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也要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相处,多聆听学生的诉求,了解学生面临的问题,以温柔、平和、理性的态度来对待他们,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营造良好、轻松、平等、有爱的教学环境,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健康成长。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形成了很多先进的教学理念和进步的教学模式,但是老一辈教育家的治学精神和教学经验在今天仍然熠熠生辉,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通过阅读叶圣陶先生的《如果我当教师》,我更加深刻地明白了“受教育者是种子”这句话,种子的生长需要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同时也需要足够的关心,这样学生才能够茁壮成长。因此教师必须以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规律,用知识、美德、爱心来悉心灌溉,使学生能够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山东威海市高区沈阳路小学)

责任编辑 田 晟

猜你喜欢

叶圣陶爱心习惯
霜的工作
上课好习惯
爱心树(下)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为爱奔跑 爱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