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知觉现象学的RCR建筑画探析

2024-06-10毛兴丽吴征叶文欣阴梓

大观 2024年2期

毛兴丽 吴征 叶文欣 阴梓

摘 要:以RCR建筑事务所的建筑画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在知觉现象学观念引导下对自然形式、光影和材料等要素的关注,以及在苏拉吉绘画影响下对建筑画的笔触、色彩和韵律等特征的运用,使作品呈现出基于建筑场所的意蕴和精神。这种独特的建筑绘画风格,对当今逐渐“匠气化”的建筑设计表达具有明确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RCR建筑事务所;建筑绘画;知觉现象学

随着现代主义风格的泛滥,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开始反思现代主义,并将设计的关注点从功能和形式转变为个人的感知和体验。RCR作为西班牙本土化建筑事务所,是这种设计思潮的代表,其在2017年获得了建筑界最高奖普利兹克奖,吸引了广泛的注意[1]。RCR的设计方法以自然为基础,将对场地的感知融入建筑创作。其设计哲学与建筑现象学的理论一脉相承,表现出强调场所及空间体验的特征[2]。在RCR的设计中,从意向草图、概念生成、设计完善到最终落成,建筑画在每个阶段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成为RCR建筑思想和视觉传达的鲜明标志。本文将从知觉现象学的角度,结合RCR的绘画案例进行分析,以呈现出一个优秀设计师的设计哲学和创新表现。

一、RCR的建筑绘画背景

RCR建筑事务所的名称是由三名主创建筑师拉斐尔·阿兰达(Rafael Aranda)、卡莫·皮格姆(Carmen Pigem)和拉蒙·比拉尔塔(Ramón Vilalta)名字的首字母组成的。他们都在奥洛特长大,这是一个拥有独特火山景观和多样植被的小镇。三人在这种地域环境中学习、生活和工作,这深刻影响了他们的设计观念和哲学思想。

卡莫·皮格姆和拉蒙·比拉尔塔曾在奥洛特艺术学校接受过专业的绘画教育。奥洛特艺术学校以独特的教学方法和富有创造性的绘画课程著称。该学校注重培养学生对环境的深刻观察和精湛的绘画技巧,强调将这些技能作为创作的基础。这样的学习经历为卡莫·皮格姆和拉蒙·比拉尔塔后来的建筑画作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后,这两位艺术家与另一位同样受过奥洛特艺术学校熏陶的同仁一同进入巴列斯建筑学院深造。在巴列斯建筑学院的学习中,他们开始接触到密斯的“少即是多”理念以及舒尔茨等建筑大师的场所精神等概念。这些理念在他们的设计表达中逐渐显现,成为他们创作的灵感来源。这种表达方式不仅吸纳了先锋思想,还融入了奥洛特地区的环境和建筑传统,形成了一种独特而有深度的设计语言。通过将不同的学术背景和理念融合,他们创作出了独具特色的建筑艺术作品,展现了跨学科的创新思维[3]。

RCR在建筑设计的全过程,始终秉持着以绘画为辅助工具的设计思维。随着设计逐步深入,他们采用不同的绘画形式在不同的设计阶段表现出独特的艺术风貌。在场地踏勘阶段,RCR倾向于运用简洁而迅速的绘画手法,以捕捉场地瞬息万变的自然景象。这些作品以简练的线条勾勒,展示出场地独特而大气的氛围,将瞬间的美好凝固在画面之中。而在设计构思阶段,RCR则运用铅笔和水彩等材料进行草图設计。RCR并不过分强调线条和轮廓的准确性,而是充分发挥水性颜料在纸上流淌的特性。这种手法凸显了建筑与环境融合的特色,呈现出一种自然而有机的设计风格。在设计成图阶段,RCR更是巧妙地运用各种色彩和光影效果,将真实环境的实景融入设计表现。通过这种方式,他们成功地展示了建筑场所独特的氛围和给人带来的情感体验,使设计不仅仅是冷冰冰的图纸,更是一个充满生动情感的艺术品。这种绘画手法使建筑作品更富有灵性,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为人们创造出独特而令人难忘的空间体验。

二、RCR的现象学绘画

(一)知觉现象学

RCR的建筑创作及建筑绘画均受到知觉现象学的影响。梅洛·庞蒂是知觉现象学理论的发起者,他延续和发展了胡塞尔的现象学思想,从感知的角度出发,强调感知是通过身体与其在空间和环境中的运动相互交织而实现的[4]。此后,建筑师诺伯格·舒尔茨、斯蒂文·霍尔等先后发展了知觉现象学理论,并在各自的设计及绘画作品中表现出来。

(二)RCR的绘画关注点

1.物象自然:形式

知觉现象学关注感知的形式。RCR在场地调研阶段通过线条、色彩、形态、纹理、构图等绘画手段呈现出对地形、水、植被等场地要素的感知和个性体验。这种独特的画面表现能与个人及观众产生在地体验的情感共鸣。在Hofheide火葬场的建筑画中,RCR多次踏勘现场,感受了大地、天空、植被、湖水等自然元素的生生不息,领悟到火葬场在人与自然互动关系中所扮演的角色,进而用轻快的水彩涂抹形式,快速地记录下这种心灵触动。

2.表象感知:光影

在RCR的知觉现象学绘画中,光影是一种重要的元素。他们通过绘画技巧和表现手法,呈现了物体在光线照射下的明暗、阴影和反射效果,以及物体表面的光泽和质感等。在画面中,光影扮演了帮助建筑塑形、呈现空间感和逼真感、营造场景氛围等关键角色。在Bell Rock酒庄的建筑画中,RCR在建筑中插入纷繁的自然要素,把空气、光线和雨水等引入室内,让人从建筑缝隙中感受到自然孕育的无穷变化。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感受不同的光线氛围,或明亮或昏暗,或柔和或戏剧,丰富了参观游客对酒庄的情感和体验[5]。

3.意象表达:材料

RCR对绘画材料的选择和应用,强化了这种感知和体验。RCR常用水墨、水彩、素描铅笔等绘画材料作画。不同的绘画材料具有不同的画面质感与表现力,可以用来创造不同建筑材料的视觉感受。在Piedra Tosca公园的设计绘画中,RCR将灰褐色的条形色块涂抹于火山公园步道两侧的条形缝隙间,露出火山岩粗糙的碎屑,表现在时光的影响下钢材厚重的质感,把火山遗迹的荒蛮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RCR的绘画形式特征

(一)皮埃尔·苏拉吉的影响

RCR的绘画深受法国抽象派画家皮埃尔·苏拉吉的影响。苏拉吉被誉为“黑与光的画家”,其作品吸纳了中国书法的黑白结构。他认为黑色是一种基本色彩,必须使用黑色颜料来探讨光线的强弱以及影像之间的关系。苏拉吉将黑白相间的画面形式定义为韵律,这是一种由时间分隔开的空间。他在作品中使用粗笔勾勒出空隙,在画布上留下一小片白色底色,犹如一束光线穿过空间,流淌到画布中,在空间上创造出一种层次感,为作品增添了时间的深度和厚度(图1)。

(二)RCR的绘画特征

借鉴了苏拉吉的绘画表现,RCR并不是仅用黑白色块,而是通过拉低色块的饱和度,运用多色块的穿插、并置等构图形式,形成了自己的绘画风格。这些绘画作品多次在国际建筑设计展中展出,成为其设计哲学的有效传播工具。

1.淡雅含蓄:色块

RCR的水彩草图用色简单淡雅。在绘制Malecaze house的意向图时,通过运用单一的黑色图块和线条肌理等构成手法,创造出令人惊叹的效果。在画面经营中,大面积的块状代表着建筑主体,醒目突出,水墨线条被巧妙地运用来勾勒出建筑的轮廓,使建筑形象更加清晰。同时,水墨过渡部分的渗透、融合使建筑与周围的天空、地面等环境相互交融在一起,创造出和谐的整体效果,给观者带来强烈的感知体验,使建筑形象深入人心。

2.抽象深远:笔触

在绘制La Cuising美食艺术中心的意向图时,RCR利用色彩笔触营造抽象的场所精神。在画面中,RCR用大块的笔刷围绕主体建筑进行描绘,表现建筑周边树林密布的场景;在建筑的南面,用浅色围绕建筑涂圈,表现舒朗的草地;用短促的线条排列,表现建筑四周形式化的人工树阵。整体画面呈现出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动态和张力。

3.韵律悠扬:构图

像苏拉吉的艺术作品一样,RCR的建筑画强调虚实相间的构图,有着悠扬的韵律。在绘制Enigma餐厅的意向图时,RCR用青墨色的水彩围绕一个圆圈作环状涂抹,在笔触间自然形成黑白间隙,表现了光影在纵深空间中的穿透、折射与反射的韵律。这种空间韵律呼应了阳光从冻融相间的冰层顶部投射进冰洞的光影效果,营造了迷宫般的空间氛围。

四、RCR的绘画过程

以RCR为Soulages博物馆所作的系列绘画为例(图2)。建筑是由一系列长条矩形图块组成的,外墙选用不同颜色的玻璃与锈蚀金属覆盖,在体现强烈时代性特征的同时和周边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这种时代性与在地性的反差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令人印象深刻。

RCR的设计构思来源于对场地周围环境的描摹,将建筑体量分散插入平缓的前景草地与竖直的背景树木(图2a)。他们提取苏拉吉作品中的几何体元素,并将其转化为块状的建筑体量,运用看似独立的水墨色块,间隔放置在场地中(图2b、2c)。在体量的中间插入留白空间的概念(图2d),表现出光影与时空的韵律。在方案的生成过程中,RCR尝试了多种不同的表现形式,逐步明确了最终的设计构思,并将之转化为实景融入的建筑渲染图(图2e、2f)。其中,RCR的思维进程与绘图技巧都得到了充分展现。这种将环境、功能与知觉体验完整融合在一起的设计方法正是基于知觉现象学[6]。

五、结语

对RCR建筑事务所的绘画进行分析,认为其基于知觉现象学的设计思路与设计方法离不开对于自然环境中物态的形式、光影和材料的关注。将这种关注用简洁的色彩、抽象的笔触、空间的律动等绘画形式语言进行描绘,能够让观者产生引人入胜的空间感知和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这种基于环境特征的互动设计及绘画形式,对当今逐渐“匠气化”的建筑设计表达具有明确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冯婧婕,许晓青.氛围营造:RCR基于知觉现象学的设计方法研究[J].建筑与文化,2020(10):98-99.

[2]高静.基于知觉现象学的建筑空间体验初探[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0.

[3]王靖.源于自然,回归自然:RCR建筑作品评析[J].世界建筑,2009(1):17-21.

[4]沈克宁.建筑现象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71.

[5]宋玮,田唯佳.意外與必然:RCR建筑作品与特点综述[J].建筑学报,2017(4):76-81.

[6]吴征.描摹、思考与传达:斯蒂文·霍尔的现象学绘画[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5(5):123-125.

作者简介:

毛兴丽,福建理工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设计历史与理论。

吴征(通信作者),福建理工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设计历史与理论。

叶文欣,福建理工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设计历史与理论。

阴梓,福建理工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设计历史与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