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胡经典作品中的中国音乐审美观探析

2024-06-10马赛赛

大观 2024年2期
关键词:经典作品二胡

摘 要:音乐作为最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在我国几千年的发展进程中,与各家流派思想相结合,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音乐审美观,对我国的音乐发展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音乐审美观是音乐作品内在情感与精神的体现,结合音乐作品的演奏技巧与方法,赋予了中国音乐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我国浩瀚的优秀经典音乐作品,无不以追求精神与情感的共鸣为最终目标。基于此,对二胡经典作品中的中国音乐审美观进行探析。

关键词:二胡;经典作品;中国音乐审美观

近年来,随着我国文化传播力度的加大,中国民族音乐的国际影响力逐渐扩大。中国音乐是美丽的,美在旋律、美在内在、美在灵魂,展现了中国民族特色的音阶调式,蕴含着山水画般的深远意境,这就是中国民族音乐独具的中国音乐审美观的凸显。二胡作为我国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诞生了诸多优秀的经典作品,为二胡表演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胡在我国发展的历史较长,是传统的民族乐器之一,因为二胡的声音类似于人的声音,因此有着较为强烈的感染力与抒情性,是展现艺术感染力与审美内涵的重要工具。二胡的构造与其他的乐器不同,其只有两根琴弦,导致演奏的要求较高。近年来,随着二胡艺术的快速发展,二胡演奏逐渐出现了同质化、商业化、功利性较重等问题,这对二胡艺术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为此,加强对二胡经典作品中的中国音乐审美观的探析,继承与弘扬二胡经典作品中的审美文化与内涵,在提升二胡演奏艺术性的同时,实现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是增强文化认同与民族认同的重要途径。

一、中国音乐审美观概述

音乐作为抒发情感的主要表达艺术,体现的是人的精神主体性。因为情感无法通过肉眼可见的事物来展现,所以才诞生了音乐这一艺术表现形式。可以说,音乐在诞生之初就是为了更好地传达创作主体的情感与精神,相比于其他的艺术展现形式,音乐更多的是由感性元素构成,因此有着自身的特殊性。音乐并不具备空间上的延展性,而是将绘画等艺术形式中的空间属性转换为时间属性,将情感等内在观念的物质载体转化为精神载体。通过声音在听众脑海中的循环往复,使听众通过主观感受构建相应的画面,从而转化成具体的真实感受。综合来说,音乐作为以听为主的艺术,以声音为媒介,在听众的脑海中形成具体的声响,并引导听众感受音乐作品的内在情感,引起听众的情感共鸣,这也是音乐审美观具体发挥作用的方式[1]。

审美是评价主体对美的一种主观意识与判断,主观性较强。审美是多层次、多角度的主观评价,这是保证审美多元化的重要途径。如果从单一的方面入手,则会使评价主体对音乐的感受相对片面,产生审美盲点。以创作者为例,如果以创作或演奏的角度进行分析,只会得出演奏效果的好与坏的评价结果,而如果从欣赏者的角度入手,则只能得出音乐是否动听的评价结果。也就是说,一个优秀的音乐作品,因为观察的角度不同,评价标准也不尽相同。因此,为了更好地体会音乐作品中的音乐审美观,必须跨越专业的局限性,从作品的整体、宏观角度入手,如此才能形成全面客观的评价,更好地体会音乐作品中的音乐审美观。

音乐作品中的审美观,具体来说可以分成宏观审美与微观审美。宏观审美体现的是作品内蕴的气象,或者说是气势、气韵,是通过音乐作品的整体感觉展现的。对音乐作品蕴含的气韵之美感知相对容易,不需要经过反复品味,只需要保持一定的专注度即可。微观审美则处在审美观的高级阶段,若想更好地体会音乐作品中的微观审美,则需要听众有着一定的专业知识与音乐素养,从而更好地透过现象直达本质。

二、探析音乐作品中蕴含的中国审美观的必要性

作为展现美的艺术表现形式,音乐有着自身独特的审美内涵、标准,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产生相应的变化,在变化的过程中易受到其他艺术表现形式、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形成诸多的审美流派,这为人类审美内涵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是音乐艺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在新时代,音乐若想更好地发展,就必须将新时代的要求与传统的历史文化底蕴相结合。加强对音乐作品中蕴含的审美观进行探析有其必要性。首先,近年来,音乐艺术的发展导致一些音乐作品的功利性、商业化气息较重,忽略了音乐的本质与内在的情感及精神的体现,既不利于给听众以积极向上的精神鼓舞,又不利于文化强国战略的實施。其次,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文化、思想、艺术等交流活动日益频繁,外来的音乐文化对中国民族音乐产生的冲击较大,为了加强对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必须加强对音乐作品中中国音乐审美观的探析,吸收各音乐作品中的审美精华,促进中国民族音乐的创新发展[2]。

三、二胡经典作品中的中国审美

二胡作为中国传统的民族乐器,通过诸多的二胡经典作品体现中国美学思想。但是经过研究发现,现阶段对二胡作品更多的是对演奏技巧、方法、音色等领域的研究,对于二胡作品中蕴含的中国音乐审美观的研究则相对较少。基于此,本文对二胡经典作品中的中国审美观进行解析,旨在通过二胡经典作品中的音乐意象,还原中国音乐的内在审美,从而更好地展现二胡经典作品中的美学内涵。追求美一直都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在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人们对于美的追求更为强烈,其是人类重要的精神食粮与发展动力。然而,审美的标准以及内涵并不能简单地归结于好看、好听,而是需要从多元化的角度入手,进行综合分析。二胡经典作品中的中国审美观,是时代、地域、文化、民族等多元特征的综合体现。中国音乐审美观,是我国各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相互融合且逐步发展起来的审美标准,积淀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精髓,在薪火相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音乐、美学与哲学相结合的审美思维[3]。

解析二胡经典作品是对中国音乐审美观的认知与重塑,通过分析不同二胡经典作品中蕴含的意象,在总结中国文化思想的同时,展现二胡作品的审美内涵。在我国古代,二胡主要的使用群体是贵族以及文人,是彰显身份地位的重要工具,那时的二胡作品中蕴含的是文人的内在精神、哲学思想、理想抱负等。百家思想对二胡作品的影响非常深远,也使越来越多的文人以音乐意象来表达情感与思想。意象是中国众多艺术表现形式的重要内核,能够给受众以美的感受与期待,同时其含蓄内敛,是独属于中国音乐的文化特征。

四、二胡经典作品中的中国音乐审美观

(一)《月夜》体现的清之意象

清是雅诞生的基础,环境清幽、二胡的清透、动作的清爽,这些都是二胡作品通透的关键。同时,清也是心静的体现,而心静是二胡作品演奏是否完美的重要影响因素。在二胡演奏中,清雅是根本追求之一,演奏者的心绪要稳定、平淡,不能够大起大落,从而实现精气神合一。《月夜》是刘天华在1918年夏天创作的优秀作品,以梦幻与诗意融为一体而闻名。无论是在演奏还是在欣赏的过程中,都可以感受到创作者在月夜创作该作品的心情。在乐曲的第一阶段,其为听众营造了一种从容淡雅的意境之美,皓月升空,皎洁如雪,创作者沉浸在这样的氛围中,仿佛置身于天地间与万物融为一体。自古以来,月亮、月夜都是文人墨客创作的源泉与主题,自从这首曲子诞生以来,无数人都被这跨越时间与空间的明月牵动过心弦,沉浸在明月映照的绝美意境之中不愿醒来。二胡创作的三种意韵清、淡、雅,都完美地体现在《月夜》的第一阶段。在乐曲的第二部分,则是作者内心深处情感的真实流露,既有彷徨,又有留恋,还有些许向往。这一段体现了作者的心灵低语,对万事万物的感怀,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完美展现。在作品的第三部分,则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传达了对美好人生、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能够使人进入深层次的意境[4]。

(二)《二泉映月》体现的坚之意象

《二泉映月》是阿炳广为流传的代表作,很多人都觉得该作品体现了阿炳的悲惨人生,在演奏时也着重于体现阿炳坎坷波折的情感内涵。然而,《二泉映月》作为经典的二胡作品,其蕴含的精神情感更为丰富具体,需要从悲、欢、坚、得、失等多角度解析。悲是作品的一种解读视角,但绝不是作品的唯一解读视角。拥有不同经历的人在听《二泉映月》时,体会也是不一样的。这里所说的坚,是坚守、坚毅、坚韧等精神内涵,是品格,也是信念。作为艺术表现形式,坚就是用眼泪展现喜悦,用微笑掩盖悲伤。在演奏这首曲目的过程中,演奏者需要进行极为严格的音量与力量控制,以体现作品中坚韧不屈的精神意象,借此达到大音希声的境界,凸显作品以及演奏时最深层次的情感力量。阿炳的生活经历造就了其坚韧的品格,也为其心灵的成长提供了契机,虽说这契机是阿炳用悲惨的生活换来的,但这也正是阿炳能创作出《二泉映月》这一经典作品的基础。通过对《二泉映月》坚之意象的解析,能够使听众从更多的角度思索作品中蕴藏的精神内涵。

(三)《赛马》体现的健之意象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赛马》这部经典的二胡作品完美地体现了健之意象的诸多意韵。《赛马》的演奏技巧相对来说并不复杂高深,但是其具有很强的音乐感染力,能够给听众很大的艺术冲击力。乐曲给人以热血沸腾之感,只用了简单的弹奏技巧,便能激荡风云。在解析《赛马》中的音乐审美观时,健之意象所体现的品质非常突出。作品为人们呈现了赛场上马匹竞相追逐的场景,开头粗犷的音乐展现了骏马的无畏精神,一强一弱相同的乐句展现出你追我赶的紧张场面,四个相同的句型则给人以万马奔腾、激烈豪迈之感。在乐曲的演奏过程中,还穿插着悠扬的旋律,更是为人营造出一种草原广阔无边、万马疾驰奔腾的热闹场面。整部作品中既有紧张刺激的追逐场面,又有着骑马奔腾、恣意张扬的欢乐氛围。马作为中国文化中奋斗不止、自强不息、坚忍不拔的代表,既有传统的龙马精神,又有新时代的蒙古马精神,体现的是中华民族奋力向前、勇攀高峰的积极向上的精神,是新时代激励人们顽强拼搏、奋斗的精神动力。《赛马》将中国传统的五声调式与蒙古族民间音调相结合,既是对传统文化的借鉴与弘扬,又是中国音乐精神中自强不息精神的展现[5]。

(四)《江河水》体现的凄之意象

二胡的音色能够很好地将凄之意象展现给听众。凄也就是凄美,是悲情之上更深层次的美。欢快的作品能够使人轻松愉悦,悲情元素则使音乐作品更具内涵。这是因为相比于开心、欢快等主题,悲情色彩更容易引导人们思考生命的真谛。《江河水》就是体现凄之意象的优秀二胡经典作品。《江河水》由黄海怀创作,讲述的是一对新婚不久、恩爱有加的夫妻的故事。男主人公被抓去服劳役,妻子在不舍中含泪相送,但是男主人公因劳役客死他乡,最终天人相隔。在乐曲的开头便是低低的抽泣与叹息,之后由凌厉的音符转向无力与有力交叉的起伏,体现出女主人公的内心情感变化,无法平静,起伏不定。接下来的乐曲旋律仿佛是女主人公于睡梦中进行的回憶,想象之前美好幸福的生活。但是从睡梦中惊醒之后,却不得不面对现实,那就是她的丈夫已不在人世,两人已经阴阳相隔。接着乐曲展现了女主人公陷入惊恐,不愿接受现实,她惊叫、哭嚎、奔跑,却难以挽回丈夫逝去的生命。最后乐曲在微弱的旋律中结束,仿佛是女主人公最后的低吟,体现了作者对其以后生活以及命运的担忧,此时无声胜有声,情到凄处已无法用语言表达,只能在叹息中进行无尽的回想。凄之意象美能够更好地激发听众的情感共鸣,这也是音乐审美观中人类通用的审美标准与语言。

五、结语

二胡是我国优秀的传统乐器,相关的经典作品数不胜数。中国音乐审美观体现的是审美与哲学思想的融合统一,是我国特有的审美语言与标准,也是促进我国二胡音乐艺术发展的重要动力。通过二胡作品中的清、坚、健、凄等审美意象的解读,可以更好地展现二胡作品对美的追求,同时也可以使听众更好地感悟生活中的美好情感。通过阐述中国音乐审美观,对传统民族音乐文化进行梳理与传承,可以为我国现代二胡音乐文化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帮助,促进二胡音乐艺术形式的多元化发展。

参考文献:

[1]罗艺峰.中国音乐美学:现状与前瞻(上)[J].北方音乐,2022(1):65-73.

[2]张国亮.谈二胡经典作品中的中国音乐审美观[J].音乐探索,2023(2):102-108.

[3]朱泽军.刘文金二胡作品中的音乐美学内涵[J].池州学院学报,2021(4):107-110.

[4]马凌云,王雪松.中国民间音乐的审美表达:以二胡曲《听松》为例[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1):26-29.

[5]段言.近四十年二胡演奏相关美学问题研究综述[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20(3):46-55.

作者简介:

马赛赛,硕士,西安音乐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民族器乐二胡教学与演奏。

猜你喜欢

经典作品二胡
诗韵二胡,国乐传承
为什么读经典(节选)
洞腔随想二胡独奏
感悟经典作品 提升美术素养
撷英 经典时期的经典作品
小议二胡艺术改良创新下的思考与实践
我学会了拉二胡
老头子的二胡
我的二胡梦
古典音乐欣赏与时代的融合——经典作品欣赏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