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朱梅邨山水画题材革新研究

2024-06-10李珅王志

大观 2024年2期
关键词:山水画

李珅 王志

摘 要:以朱梅邨的“劳动大场景”山水画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其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为推动中国画的现代转型所做出的卓越贡献。梳理朱梅邨“劳动大场景”山水画在建设、农村两种不同表现题材上的艺术特点,分析其在劳动主题上的各种艺术表现形式,总结出朱梅邨“劳动大场景”山水画所具有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价值。

关键词:朱梅邨;“劳动大场景”;山水画;题材革新

注:本文系2023年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劳动大场景山水画研究”(2023SJYB1872)、连云港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专项课题“美术欣赏课程中‘家国情怀思政资源整合与应用的实践研究”(ZX/2023/12/187)阶段性成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广大劳动人民迸发出强烈的政治热情和劳动干劲,全社会都建立起勞动最光荣的信念,讴歌和塑造劳动者成为这一时期文艺工作者的重要使命。伴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展,随处可见国家建设和全民劳动的日常生活场景,这就给了山水画以广阔的表现空间。为了适应时代发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审美需求,以陆俨少、朱梅邨等为代表的海派画家们改革山水画画法、内容和主题,以符合当时文艺发展的需要。他们将传统山水画中的“点景”进行了强化和优化,在新山水画中拓展成“场景”表达,并融入了人物劳动主题,形成了“劳动大场景”山水画。这是一种将现实生活中广大劳动者参与的劳动生产、劳动建设和劳动教育场景融入山水画的空间环境,形成山水与人物完美融合的综合创作模式,从而推动了中国画的现代转型。

1960年6月,上海中国画院成立,汇集了上海和江浙地区的众多知名画家和书法家。首任院长为丰子恺,成员主要包括唐云、谢稚柳、吴湖帆、程十发、陆俨少、朱梅邨等画师。其中,朱梅邨作为海派的代表画家,少时便跟随吴门大家樊少云开蒙学画,中学时不幸患中耳炎后导致一耳失聪、一目失明,被迫退学后受教于名家王康吉,青年时成为吴湖帆梅景书屋首批弟子,作为成就斐然的沪上新秀,其担负起传承吴湖帆艺术的使命。朱梅邨擅画人物与山水,取法宋元诸名家及明代唐寅,所作山水画苍润浑厚、清新秀丽、工写兼备,力求古今中外的调和之美。他的作品一改传统意蕴,以现实化、劳动化、生活化为叙事内容,形成气势上磅礴、空间上广阔、色彩上饱满的山水画创作新模式。他的山水画里既有亭台楼阁、高人逸士,又有红旗飘扬的山林、雄伟壮阔的水库、辛勤劳作的农民、团结奋斗的工人。他将西洋水彩画法融入山水写生,以丰富中国画的表现语言,又汲取素描与速写的造型方法,通过对广大劳动人民各种劳动姿势的观察写生,完善了对场面宏大、气势恢宏、题材新颖的劳动主题的描绘。

一、朱梅邨“劳动大场景”山水画的表现题材

山水画的表现题材是指艺术家在认识生活和表现生活的过程中,按照一定的创作动机对生活素材进行选择、提炼、加工和改造,从而在山水画中描绘出具体的现实生活,一般包括环境、人物、情节、情感等,它是作品内容的基本材料,是产生和表现作品主题的基础,一定程度上也是承担主观意志的载体,不同的表现题材,也决定了不同的画面基调。朱梅邨的“劳动大场景”山水画在表现题材上可以分为建设和农村两种类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朱梅邨山水画的表现题材由传统题材转变成表现建设和农村等题材。1949年之前,朱梅邨和同时代的艺术家以卖画为生,作品的表现题材以古典的人物、山水、花鸟为主。1949年之后,朱梅邨的社会地位因获得极大提高而积极参与艺术创作,用心去体会现实生活,以全新的笔墨描绘出社会主义建设新成果。许多过去从未出现过的内容和题材出现在他的山水画中,推动了新山水画的题材革新。朱梅邨在考察了上钢一厂等工业厂区后创作了表现工厂车间劳作的大场面作品。这些展现工业建设新题材的作品,对以往从事传统题材的老一辈艺术家来说是一场极大的考验,劳动中的现代工人既不同于“吴带当风”的高士,又不同于“曹衣出水”的仕女等传统人物形象,劳动场景里的炼钢高炉、烟囱吊车等机械设备也不同于古典山水画中的亭台楼阁等建筑设施。擅长画古典题材的朱梅邨把注意力放在了工厂车间里工人劳动场景的塑造上,通过劳动题材的表达来体现社会主义建设的日新月异,这些都是朱梅邨进行题材革新的真实写照。

二、朱梅邨建设题材山水画

朱梅邨建设题材“劳动大场景”山水画主要是指将社会主义生产建设时期的“兴修水利”“大炼钢铁”“移山填海”等劳动场景融入山水画空间意境的山水画作品,如《斩江截流向水要电》《基坑激战》《与山岭搏斗》《英雄面前无高山》《出铁》《转眼高炉顶上天》《和火箭比速度》《抢修炉子快出钢》等。其中,《基坑激战》一图通过强烈的人物虚实对比和开阔的空间布局,充分表现出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近处的细致入微,将工人身上的油污都表现得恰如其分;远处的姿态各异,把速写式的劳动身影描绘得栩栩如生。既烘托了劳动场面的宏大与激情,又突出了劳动姿势的优美与干练,一派热闹繁忙的“劳动大场景”气象。画家将大机器、大卡车、轨道运输等工业劳动场面,与秀丽温润的富春江山水完美地融为一体,既表达了劳动主题,又赞美了自然山川。“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中西融合画法,构筑了朱梅邨“劳动大场景”山水画的调和之美。又如《转眼高炉顶上天》一图便是朱梅邨深入工农生活,表现工厂大炼钢铁运动的“劳动大场景”山水画作品。画家用焦点透视的构图方式,通过高炉的巍峨耸立、烟囱的直插云霄、烟雾的云蒸霞蔚,以及工人们团结协作、鼓足干劲、奋力向前的劳动热情,将“劳动大场景”的叙事情节推向了高潮,极具时代特色。朱梅邨的《和火箭比速度》《抢修炉子快出钢》为考察上钢一厂后所创作,采用中国传统水墨技法来表现工业建设场景。素材上,选取了劳动人民辛勤劳作的场景;构图上,采用西画的焦点透视法以区别传统的散点透视;色彩上,以炼钢炉里炉火的红色系为主色调进行渲染,营造出工厂热火朝天、大炼钢铁的劳动场面,极具时代特色。以《和火箭比速度》一图为例,作品从宏观角度出发,采用了开阔的俯瞰视角,通过一根顶天立地的红色塔吊将画面按黄金比例分割成左右两部分,左右两侧都在搭建高炉,近处是一堆摆放整齐的建筑材料,一根根牵引物资的绳索将人们的视线引向建炉工人。他们围绕钢炉开展着一系列活动,有的在攀爬,有的在拉绳,有的在搬运材料,有的在搭建钢炉,远处立着许多吊车、钢架、铁塔和脚手架,衬托出搭建钢炉场面之浩大。《抢修炉子快出钢》则是从微观角度出发,选取了钢厂车间一角为表现内容,描绘了工人们抢修钢炉的场面。画面近景描绘了上下两层的几名工人围着钢炉正在热火朝天地忙碌着,主题人物刻画得严谨细致、形态生动,在红彤彤的钢炉火焰的映衬下,工人们的身影显得十分鲜明,从而将观者的视线拉到炉口前,突出了主题人物抢修锅炉时的忙碌身影,画面远处以升腾的烟雾进行大片渲染,衬托出抢修炼钢炉时如火如荼的劳动大场景。

三、朱梅邨农村题材山水画

朱梅邨农村题材“劳动大场景”山水画主要是以农业生产劳动和社会主义劳动教育为主题的山水画作品,如《有凤来仪》《赶装脱粒机》《丰收之喜悦》《天不降雨人降雨》《桃花气暖眼自醉》《南湖圣迹革命第一船》《准备出发》《“敌百虫”大会战》《鸿雁满山飞》等。其中,《鸿雁满山飞》一图是朱梅邨于1964年创作的设色山水画,画中描绘了山间洪水暴发,一位投递员扛着自行车,通过投送报纸和信件传递着来自各地信息的劳动情景。在通信技术落后的年代,邮政绿和自行车铃声给人们带来了无数的希望,也反映了农村地区正在努力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又如《天不降雨人降雨》一图描述了温州地区在春耕时节恰逢干旱,劳动人民正在操作抽水机将河水抽出喷洒向庄稼,通过这种“人工降雨”的方式来缓解旱情的劳动场景。画中描绘了抽水管喷洒出的水珠撒落在田间嬉戏的孩童身上,孩子们喜笑颜开,映衬着劳动人民通过劳动播下希望、期待收获的真情实感,也表达了人们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激之情。而《赶装脱粒机》一图则表现了上海钢铁厂工人支援农业生产,抓紧开展农忙秋收的劳动大场景。工人和农民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最庞大的劳动群体,他们互帮互助、团结协作,在画作中,近处麦堆前的钢铁工人帮助农民赶装脱粒机,妇女们则负责扬场和筛米,远处一望无际的田野上,红旗猎猎、麦浪滚滚,一片热火朝天的夏收场面。画作近景人物刻画得细致生动,远处人物则表现得简单概括,形成强烈的虚实对比,使作品处处洋溢着高涨的劳动热情。朱梅邨的另一作品《丰收之喜悦》与《赶装脱粒机》的画面构图、劳动场景、作品风格的处理手法相似,都是以细腻的表现方式捕捉农村劳动人民井然有序的丰收忙碌场面。金秋时节,丰硕的劳动收获为人们带来了幸福的笑容和喜悦的心情。暖色调的画面氛围,突出了劳动场景的温馨与祥和,也展现了农村生活的淳朴和自然。作品反映了劳动人民热爱生活、热爱劳动,对土地和农村都有着深厚的情感。朱梅邨与上海中国画院的姜大中、陆一飞合作完成的《准备出发》一图也是以人物为表现主体的“劳动大场景”山水画作品。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全国各地都掀起了农业集体生产合作化运动,建设美丽家园和创造美好生活的劳动激情深深地鼓舞着艺术家们,他们用手中的画笔记录了马桥人民公社的社员们在早上出工前有条不紊地检查机械,准备去田里犁地的劳动场面。画中的社员们被刻画得生动细致、栩栩如生,人们相互交流着,脸上充满着朝气与激情,画家们很好地捕捉到这些带有情节性的劳动场景,使作品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和文化内涵。

四、朱梅邨山水画的革新意义

朱梅邨“劳动大场景”山水画的题材革新主要是指山水画由之前的以传统文人追求个人“逸气”和“墨戏”等自娱功能为主的表达转化为政治宣传和主题性创作所需要的社会功能的表达,其实质是时代精神的革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美术引入西方现实主义表现手法,减弱了笔墨上的书写性和写意性,加强了对写实性和主题性的表达,革新了山水画的社会功能,使山水画笔墨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政治成就。朱梅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走进农村,用自己的画笔讴歌新社会,描绘积肥、春耕、种菊、运菜、采果等农民劳动生活场景,赞美劳动精神和广大人民的新生活、新风尚;朱梅邨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和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笔耕不辍,创作出一大批弘扬时代精神、适应新形势的国画作品。其“劳动大场景”山水画分别从建设、农村两种不同的表现题材和独特的审美视角,描绘了劳动这一宏伟主题。作品虽具有各自鲜明的艺术特色,却反映了相同的精神内涵,都把广大劳动人民从事劳动生产、劳动建设和劳动教育等劳动场景融入山水画的空间意境,实现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完美融合,以赞美劳动人民团结奋斗、无私奉献的劳动精神。

朱梅邨的“劳动大场景”山水画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和学术价值,他的作品不仅代表了海派艺术的风格特点,而且对中国画改造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朱梅邨通过对劳动主题的深入挖掘,为中国画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了传统艺术的现代转型。以朱梅邨为代表的老一辈艺术家所创作的“劳动大场景”山水画,契合了民族复兴和家国情怀等恢宏主题的表达需要,其构建起的家国集体记忆和团结奋斗的劳动精神等核心图像都成为回望历史、见证当下和发展未来的主流审美方式,在民族复兴和人民奋斗的伟大征程中,必将描绘出中华民族的千年巨变,续写出新时代的华美乐章。

参考文献:

[1]陈履生.陈履生艺术评论集(上)[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16.

[2]陈履生.共和国画卷上的红色经典·建设[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19.

[3]刘曦林.二十世纪中国画史[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

[4]苏立文.20世纪中国艺术与艺术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

[5]潘公凯.中國现代美术之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单位: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猜你喜欢

山水画
我来打开山水画
山水画的写生观及价值初探
中国山水画的成熟
一幅山水画怎么题字?
中国山水画大观 从隋唐到明清
烟雾溟漠——“迷远法”在傅抱石山水画中的应用
论山水画中符号衍生的利弊
雒红强山水画作品
室内山水画最养人
陆俨少山水画谱 (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