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机械施工设备管理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2024-06-10刘攀祖
刘攀祖
(甘肃五环公路工程有限公司,兰州 730000)
1 引言
从公路工程施工质量方面来看, 现代机械设备的精确度和稳定性能保证公路工程的质量。 例如,土方施工中的现代化推土机能够精确控制厚度和坡度,保证路基的平整性;混凝土浇筑中,搅拌车和泵车不仅能提升混凝土均匀性,还能提高浇筑速度,确保混凝土早强性能。 此外,现代化机械设备通常配备多种安全功能,如自动刹车、防倾覆系统和远程监控,降低了设备操作过程中的风险,相比传统的人力施工,机械化施工减少了人员在危险区域的活动,进一步保障了工地安全。
2 公路工程机械施工设备管理的主要问题
2.1 资源浪费问题
公路工程机械施工设备管理资源浪费问题尤为突出,如设备闲置率较高, 意味着大量的资金和资源在没有产生效益的情况下被固定,导致资本回报率降低,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可能导致设备的过早老化,使设备失去正常的运行维护,进而增加设备的故障风险。 闲置率高通常与设备采购和调度管理不当有关,无论是过度购置,还是不足购置,都会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设备购置的过度或不足同样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过度购置不仅会导致初次购置的资金浪费,还可能导致后续的维护成本增加[1]。 由于公路工程设备的特殊性,多数设备需要定期的维护和检查,以确保在施工中的正常运行,而设备的过度购置,则将不可避免地增加周期性的维护成本。
2.2 维修与保养不及时
公路工程机械施工设备的管理过程中, 维修与保养的及时性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由于每一项设备都有预定的使用寿命和维护周期,如若不按照推荐的时间表进行维护,设备的零部件可能会出现过早磨损或其他潜在故障, 逐渐积累导致设备损坏。 随着设备故障率的上升,工程进度和效率也受到严重影响,特别是在公路工程中,时间对于工程进度的影响尤为关键,任何设备的故障都可能导致整个施工过程的停滞,影响整体的施工周期。 长时间的设备停机会造成工程延期,导致合同罚款,增加劳动成本和其他相关开销。 除上述的直接成本外,工程延误还可能带来其他的间接损失。
2.3 设备更新、升级不及时
许多工程项目中,存在设备更新和升级不及时的现象,给工程的正常推进带来许多难以预料的问题。 技术的进步意味着新的施工技术和需求持续涌现, 过时的设备很可能无法满足这些新技术的要求。 例如,新型的混凝土施工或高精度的测量技术需要配备更先进的设备才能达到预期的施工效果,如果继续使用过时的设备,可能导致施工质量不达标,或是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来弥补设备性能的不足。 此外,不及时更新或升级设备还可能导致公路工程施工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特别是当竞争对手采用更先进的设备和技术,能以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和更好的质量完成工程时,则会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还可能对企业的市场声誉和客户关系产生不良影响[2]。
2.4 人员培训与操作水平问题
设备的不当操作是导致设备损坏的主要原因之一, 不充分或不正确的培训可能导致操作人员在使用设备时犯错误,例如,错误的参数设置、不恰当的操作技巧,或是忽视日常维护步骤,引发设备的机械故障、电气故障或其他形式的损坏。操作人员对设备不熟悉或对安全规范缺乏了解, 可能会导致误操作或忽视潜在安全隐患,如设备超载、过热或不稳定工作状态,引发安全事故,如设备爆炸、火灾或结构性故障。 这不仅对操作人员和现场工作人员构成威胁, 还可能导致昂贵的资产损失和工程延误。 此外,由于公路工程的特殊性,其安全事故可能还会影响到公众安全。
2.5 设备信息管理不足
公路工程施工若缺乏对设备位置、 使用记录等关键信息准确把握,可能导致项目延误、成本增加以及其他相关问题。缺乏设备位置信息会大大增加设备调度难度, 在大型的公路工程中,设备经常需要在不同的施工点之间进行调动,如果不能实时、准确地了解每台设备具体位置,会导致调度混乱,影响工程进度。 不完整设备使用记录会给项目成本核算和后续的设备管理带来困难。
3 对策与建议
3.1 加强设备使用的计划与调度
制订计划时,应充分考虑每台设备工作能力、维护周期和其他可能影响工作效率的因素。 此外,设备使用计划还应考虑潜在的风险因素,如设备故障、恶劣天气等,以确保工程能够应对突发情况,为施工团队提供明确的设备使用指导,还有助于提前发现并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 强化设备调度管理是优化资源使用、减少浪费有效途径。 设备调度不仅仅是简单地将设备从一个施工点调动到另一个施工点, 更是涉及多方面考虑综合性任务。 调度决策需要基于设备使用计划,确保每台设备都能够在正确的时间和地点进行工作。 调度过程中还需要考虑设备运输成本、 设备的装卸和准备时间, 以及与其他资源,如人力、物料等的协同配合[3]。 通过科学的调度管理避免设备的闲置,减少不必要的运输和准备时间,提高施工效率。
3.2 定期维修与保养
建立完善的设备维修与保养制度是保障设备长寿命和高效率运作的基础。 此制度需要明确规定每种设备的维护周期、保养内容、维护标准及相关的记录和报告流程。 例如,某型号挖掘机每工作500 h 需要进行1 次基本的机油和滤芯更换,每工作2 000 h 进行一次深度维护,包括液压系统检查、密封件更换等。 制度中还应包含针对突发故障的快速响应机制,以确保设备在出现问题时可以得到及时处理,减少停机时间。 专业维护团队是确保制度得到有效执行的关键, 团队成员需具备相关设备专业知识、实际操作经验和故障诊断能力;维护团队也应接受定期的培训,以保持专业技能的前沿性,能够适应新型设备的维护需求;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协作能力,确保在紧急情况下与其他部门,如供应链部门、施工团队等,进行有效协调。
3.3 设备更新与技术跟进
针对设备的物理状况,如机械磨损、部件老化等,更应关注设备的技术水平是否与当前行业标准相匹配。 例如,若某挖掘机的控制系统不支持现代的精准定位技术, 尽管物理状态良好,但在技术层面已经明显滞后。 通过定期技术评估及时发现隐性的技术落后问题,为更新决策提供依据。 引进新技术和设备是确保工程施工持续保持高效与创新的手段, 新技术的引入往往伴随着效率提升、 成本降低以及施工质量提高。 例如,新型的混凝土搅拌设备可能在速度、均匀性以及节能方面均有显著的优势。 新技术设备往往更加智能化、自动化,能够减少人为操作误差, 提高施工的可靠性, 优化现有的工作流程,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 然而,引入新技术与设备也需要慎重,决策时,除考虑设备的性价比外,还需评估与现有设备的兼容性、操作人员的培训需求,以及维护成本等长期影响。
3.4 加强人员培训
有效的人员培训不仅有助于提高设备操作的效率和准确性,还是预防事故、确保工地安全的重要手段。 随着技术的进步, 新型设备的操作和维护要求可能与传统设备存在显著差异,即使是经验丰富的操作员,面对新技术和新设备,也可能存在知识和技能的盲点。 因此,定期的设备操作培训能够帮助新入职的员工快速上手,确保老员工与时俱进,掌握最新的操作技术和方法。 培训内容应涵盖设备的日常维护、故障诊断和初步处理方法,确保设备在出现问题时可以得到及时、有效的响应。 加强安全教育是预防工地事故、保障人员安全的关键环节。 每种设备都有特定的操作规程和安全隐患,操作员必须深入了解并始终遵循[4]。 安全教育应包括设备的安全操作规范、潜在的危险因素、事故应对和自我保护方法等内容。 鉴于公路工程施工的特殊性,如开放工地、与交通工具的接触等,还需加强对工地总体安全规则的培训,如对施工区域的划定、安全标志的设置和遵守等。
3.5 优化设备采购与租赁决策
制定设备策略之前,不仅需要对工程的规模、复杂性、施工环境和预期的施工周期进行深入分析, 还需要考虑工程所在地气候、地质和交通条件,确定所需设备的类型、规模、性能指标和数量。 设备性价比是设备的购买或租赁成本,还包括操作、维护、残值和其他长期费用。 评估性价比时,应考虑设备的工作效率、故障率、维护需求和预期使用寿命。 此外,采购与租赁之间的选择也应基于具体情境, 对于长期、 连续使用的设备, 购买可能是更经济的选择, 可以摊销更长时间的使用成本,而对于短期、临时或特殊性工程,租赁则可能是更为合适的选择,能减少前期的资金投入,并避免设备在工程完成后的长时间闲置。
3.6 建立设备信息管理系统
面对日益复杂的施工环境和多样化的设备种类, 建立完善的设备信息管理系统显得尤为迫切。 实时跟踪设备的状态和位置是提高设备使用效率和确保设备安全的关键。 通过传感器、GPS 和其他现代技术手段,可以实时获取设备的工作状态、位置、运行时间等关键信息。 例如,通过远程监控,了解挖掘机是否在正常工作, 油温、 液压状态等是否处于正常范围内。 实时的位置信息则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加精确地进行设备调度,避免设备的重复调度或长时间的空转。 建立设备使用、维护、 故障等信息数据库是长期、 系统地进行设备管理的关键。 数据库应包括每台设备的购买日期、规格、使用历程、维护记录、故障历史等详细信息[5],并基于这些数据进行设备的日常管理和数据分析,如预测性维护、设备寿命评估、故障模式分析等。
4 结语
公路工程的成功与否与机械施工设备管理的有效性关系密切,面对日益复杂的工程环境和技术挑战,企业和工程管理者必须时刻保持警觉,不断优化管理策略和方法。 随着技术和管理方法的不断演进, 公路工程机械施工设备管理会走向更加高效、智能和可持续的未来,并为公路工程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